民宿和社区
1. 文化形态下的民宿聚落,如何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的新命题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民宿管理办法中,“社区自治”和“行业自律”是两大亮点,“社区自治”被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那么,究竟怎么自治?
民宿管理办法中,自治的主要体现是,民宿的准入由居委会和社区股份公司共同决定。但并未说明准入的具体标准。(注:在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是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化的产物,并非公司法下的现代公司。不少社区股份公司,还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环卫、人口管理、社会治安、计生、消防、综合治理等职能。)
也就是说,这里的自治意味着,取消了行政许可和审批流程,把制定准入标准的权限最大可能下放到社区。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这样一来,不同社区和股份公司制定的标准可能不同,不同片区的民宿经营者,有可能产生不公平竞争。
以较场尾片区为例,根据社区归属,较场尾海边的民宿归鹏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海湾公司管理,大鹏所城则由海港旅游服务公司管理。若制定不同准入标准,不同股份公司管理的民宿经营者,面对同一批游客,需承担的经营成本、需遵守的管理细则都不同;即便管理主体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也不易操作,以消防为例,其准入要求,是应该按受保护的600年古城老建筑的消防标准,还是按照较场尾以小清新、文艺范为主要风格的现代建筑消防标准?
随着较场尾民宿知名度越来越大,“较场尾风格”的民宿,逐渐由海边向几百米开外的大鹏古城周边扩散,连一家正在装修中的海产品店,也以通体橙色装饰外墙面。大鹏民宿的“较场尾化”,使同一片区内,存在不同类型的民宿建筑,社区管理者难于制定合适的准入标准。既要适应市场需求放宽准入标准,又要兼顾统一和多元,这是《民宿管理办法》强调的“社区自治”创新管理模式给社区治理者提出的新命题。
民宿行业如何自律
“行业自律”也是大鹏民宿管理办法的特色之一。微信讨论群里,民宿老板们对管理办法中民宿协会角色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对“准入门槛”的关注。
上述民宿管理办法规定,民宿行业协会对服务定价进行“指导和监督”, 由民宿行业协会指导民宿经营者的装饰装修行为,并且制定民宿品质等级评定制度。这些规定被很多民宿老板理解为,由民宿协会直接制定价格,民宿的独到装修风格将被限制,由此感到不安。
较场尾的一位民宿经营者认为,这将制约民宿经营的方方面面。他在讨论群里呼吁,大家应该积极参与。但在较场尾开民宿的人中,似乎很少有人认真看过这个管理办法。这位经营者表示,“协会来定价,是太可笑的一个事情。还有等级评定,要怎么等级评定啊。协会行使一些带有行政职能的事情,以后如何面对客栈老板,而且我们很少议论和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另一位没加入本地商会(注:指之前成立的较场尾商会,大鹏民宿协会成立之初,以前商会的会员自动并入民宿协会)的民宿老板,则认为这是一个“踢皮球游戏”。“你们商会,之前有人抱怨价格不合理,要政府统一规范,现在政府发放这个权力给你们去规范时,你们又怨声连连,所以玩来玩去还是玩到我们自己。”
在海边经营家庭旅馆的Icy每次迎接客人时,会让客人换上拖鞋,让客人有一种回家的舒适感。虽然她不是协会成员,但她担心,一旦统一的装修标准被制定下来,自己这种“小而美”的装修和服务,会被评为不入流的等级,影响到经营。
这些意见和担忧,并非凭空而来。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则时,能否将这些民宿经营者的意见考虑在内,正是其能否真正“行业自律”的关键要义。
网络参与和社群议事
当政府通过“社区自治”的创新模式,卸下社区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时,参与社区治理决策的,是什么主体,又通过何种方式参与?
在广东省首个民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前,大鹏新区曾先后2次在官方网站上挂出公开征求《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意见的通知,第一次是2014年12月2日,截止日期是12月18日;第二次是2015年1月26日,截止日期是2015年2月2日,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3种方式,征集社会各界意见。2015年3月5日,大鹏新区在官网发出正式印发《民宿管理办法》的通知, 历时近3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告一段落。
新区政府通过网络发布《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稿全文,并先后多次发布征集意见通告。但有哪些人参与意见反馈、反馈了哪些内容、反馈意见的成效如何等信息,并未在新区官网直接呈现。政府虽然通过互联网打开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的一道门,但并未提供让市民更大范围参与社区自治的讨论渠道。
与此同时,多个由民宿经营者自发建立的微信群,尤其是汇聚300多名的民宿经营者的民宿协会微信群,早在3月24日前一周,就开始对这个即将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展开多次热烈讨论。
这些微信群中的话题很多,包括帮客人预定房间、二手转让信息、民宿协会开会及活动信息,甚至有卖早餐、找寻猫狗的信息。微信群俨然成为民宿经营者自发搭建的、有社会化媒体意义的社群媒体。这种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气息浓郁的社群媒体,如同传统村落榕树下可以摇着蒲扇唠家常的公共空间,使民宿经营者们能频繁发表意见,展开对民宿管理办法的讨论。
3月13日,较场尾所在的社区曾召集民宿老板们开会,传达这一管理办法。其后,民宿老板们在微信群里,对坊间流传的可能按室内外装修面积收取管理费、以较长租房年限为准入标准等问题,纷纷发表看法。虽然政府官网上能看到《办法》全文,但准入门槛的相关信息不明确、不透明,民宿经营者焦虑日增,随着4月1日临近,赶着办营业执照、转让民宿以及去丽江寻找新的民宿机会,也成为微信群里的主要讨论话题。
社群议事中的不同声音
民宿经营者们的网络议事,其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讨论、线上线下的意见收集,改变传闻中可能发生的对民宿经营不利的情况,真正实现由社群议事到改变决策的“社区自治”闭环。
推动决策转变,问题在于,微信群中刷屏而过的民间意见,如何到达社区管理者?传达上去的意见,又会影响哪一个层面的决策?
对意见收集的方式、传达的途径以及影响何种层面的决策者,民宿经营者内部意见不同。有人建议,通过线下表格搜集民宿老板意见,由民宿协会通过人大代表,在即将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也有人认为,不是所有民宿都加入民宿协会,民宿协会不能代表大鹏民宿人的全部意见。
较场尾第一家民宿“旋木家”的老板阿宝,曾和较场尾商会合作,把意图整体承包较场尾的地产集团赶走。他在微信群里表示:“所有决定要大家投票,不是领导代表我们!我们的事情,要大家通知、通气、通过。”
如果说,通过人大会议传达意见的渠道,代表一种传统的、行政管理的社区治理模式,那么阿宝说的由大家共同“通知、通气、通过”,更符合社区“自治”的思路。
社群决策与社区自治
鉴于微信群内快速的刷屏讨论无法有效归纳总结民宿经营者意见,笔者以大鹏创业者的身份,独立制作了一份民宿意见调查问卷,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民宿经营者意见的方式,参与了大鹏民宿社群的这次网络议事活动。
短短10天时间,采用量化和质化结合的方法,笔者共收集到116份来自民间、讨论大鹏民宿发展的意见。意见提供者大多来自居住在大鹏新区的民宿老板、本地村民及其他行业的创业者。提交意见者能通过密码查阅实时统计数据。这也让提供意见者能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民宿群体意见,从而推动社群共识的形成。
网上意见收集过程中,笔者的身份正当性以及问卷的议价实力,不断受到诸如“她不是开民宿的,这里很多人不认识她, 她弄这个问卷是为了卖钱的,她能代表大家和政府谈判吗”之类质疑。笔者认为,这正能反映出民宿社群内部对“社区自治”的不同理解。在质疑者看来,只有具有民宿经营者身份(社群身份属性)、社区里的熟人(自己人)、有谈判资格(有权力地位)的人,才具有收集民意、向政府反映的资格。这样的质疑逻辑,一方面呈现出民宿经营者对“民宿人”身份的强烈认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人们依然保留着科层制体系中“上传下达”式行政决策的路径依赖。
“社区自治”,正是要打破社区治理中“上传下达”的路径依赖,让社区成员成为最主要的社区治理者。如果说,真的存在上下之分,相较于传统的治理模式,“社区自治”的决策半径缩短到社区以内,决策者的权力结构也由金字塔模式向扁平模式转换,意见传达方式由“上传”转向“共享”。
不论是笔者以个人名义发起的意见收集,还是人们在微信群中讨论民宿协会的角色,都是通过分享和交流,实现了“社区自治”中新知识的生产,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的新决策。
最初由大鹏民宿协会建立的微信群,也因群中一些非会员的民宿老板以及尚未开民宿的大鹏创业者的参与,其名称从“大鹏民宿协会”先改为“大鹏民宿协会讨论群”,后改为“大鹏民宿总群”。这一转变,正是由社群议事推动社群决策改变、实现社区自治的一次微小而成功的网络实践。社区自治,需要将网络社群自治个案的经验,进一步扩展到线下社区的自治管理中。
以外来者居多的民宿聚落
那么,什么人能参与“社区自治”?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在大鹏开民宿的是哪些人。
大鹏民宿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在民宿经营者的多元上。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民宿经营者来自不同城市。笔者收集到的116份意见显示,民宿经营者主要来自21个不同省市,非广东省的经营者占51.7%,年龄主要集中在31-35岁,大专以上学历超过80%,其中40.5%具有大学学历。116份网络意见中,90%以上是已开业的民宿经营者,其中93%以上已作商事主体登记。由此可见,大鹏民宿经营者,是来自广东及全国各地的、具有高学历背景、年富力强的青年创业者。
2. 民宿平台有哪些
1、一家民宿
全球华人民宿预订平台,提供民宿预订服务,成立于2015年。平台上房源以华人华裔为主,房客可以直接联系房东预订民宿、咨询当地旅行信息等。
(2)民宿和社区扩展阅读
一、民宿类型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明确规范了民宿行业标准,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
旅游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旅游民宿分为二个等级,金宿级、银宿级。金宿级为高等级,银宿级为普通等级。等级越高表示接待设施与服务品质越高。
二、民宿特点
1、许可制
先进开发国家重视法治,安全风险及环境维护,因此即使偏远地区的简易民宿都采取许可制,营业须先取得执照,禁止非法经营,故都有各种立法条款来规范。
2、体验型
为吸集顾客,民宿创造或提供各种特定体验「菜单」,体验项目均系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技术及资源为设计主题,诸如:农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自然体验(观星、野菜药草采集)、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传说、风筝制作)、运动体验(滑雪、登山)等。
3. 关于在北京开办民宿一事,又有了哪些新的规定
关于北京民宿一事最新规定了《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从10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短租住房的经营需符合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没有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的,应当取得本栋楼内其他业主的同意。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京民宿一事:按照《通知》要求,城市民宿必须符合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取得房屋业主的书面同意,并符合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条件,依法办理房屋出租登记。如果小区没有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则需要取得本栋楼内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同时,《通知》还要求城市民宿经营者在住宿者入住前,当面核对住宿者身份证件信息,即时通过规定的信息系统申报登记信息。不得向无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的人出租房屋。 相信你已经对民宿一事有所所了解。(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4. 民宿的发展前景
现在新开的民宿因为成本的关系回报率很漫长的,因为低投入价格高住客看不中,投入高又容易资金链断了!光赚房费已经不行了,现在流行卖房权和副产品赚钱了,另外有名气的都不自己掏钱了,玩别人的钱了!
5. 民宿跟酒店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规模不同
民宿一般就是在5-10间房之间,毕竟民宿是从家庭接待演变而来,而且民宿的主人一般只有几个人,过多的房间管理较为困难。酒店的规模一般都是民宿的数十倍,但工作人员数量也较多。
2、氛围不同
民宿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与民宿主人同吃同住,可以享受到更多家的感觉。同时,住宿者还可以与其他住宿者和民宿主人聊天,了解更多的异地趣闻,可以获得一个难忘的旅途感受。而酒店的管理更加标准化,与客户就是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问题会依据相应的规定来解决,缺少一定的人情味。
3、私密感和安全感不同
酒店注重客户的隐私,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服务上都突出了这一点。同时酒店配有24小时的安保人员,入住客户也较多,会让客户感觉比较安心。民宿我们上面说了,既然作为家庭生活场景,注重交流和融合,在放松的同时也多少会减少私密性。但是随着近几年民宿的兴起,这两点也逐渐在完善中。
6. 请问大家,现在民宿也做不下去了,我就当合租房租了,然后小区居委会就过来把水电停了,这个怎么处理
首先作为小区居委会是无权停水电的,如果发生了可以向当地街办和区级、市级相关部门投诉,要求解决其合理合法权益。
7. 民宿点击率最高的是哪个平台
趣住啊民宿2017-01-11/下载
推荐理由:趣住啊民宿微信小程序入口是趣住啊民宿新启用的微信小程序版,现在可以不用下载趣住
8. 你觉得什么样的民宿更吸引人
民宿如何营造不一样的生活,让消费者总有一个喜欢上你、“来了还要再来”的理由。想做到这些,光有好的设计,好的理念,并不意味着盈利,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的民宿与好的营销更配!那么我们怎样来做好民宿的营销呢?
1.社区+圈层营销
民宿因为经营规模小,决定了其销售渠道的局限性。如何接触目标客户,品牌和口碑是民宿最重要的渠道通途,那么“社群+圈层营销”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经营好的民宿主们,他们的民宿客人不是争夺,而是抱有开放心态的去分享。彼此的分享及连接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是民宿主人在考虑经营民宿时应具备的心态。同时,在民宿地点的选择上,也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选择具有成熟民宿环境的社区,会解决除了客源之外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供水供电安全等,经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情感营销
在新一代消费者的眼里,传统的五星级酒店如香格里拉、希尔顿等不再是首选,“星级”背后所代表的身份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反,设计美学、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宣扬的生活方式才是他们所看重的。在这个情怀营销的时代,简单的谈论情怀已经无法刺激消费者的心理,具有情怀的故事更能够让产品具有独特性,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对于民宿来说,讲故事应当以民宿的感性体验和故事体验,突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细节,创造出富有体验和想象空间的高品质风味格调,吸引观者主动了解和自愿传播。而对于真正有情怀的民宿主来说,民宿的品牌建立不止赢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中国那些日渐“空心”和衰败的村落焕发新的生命。
9. 中国民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民宿的定位
一股民宿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这是新现象,但是严格的说是个老题目。何谓民宿?这是一个日本词汇,后来被台湾引用,大陆转用,因通俗而流行,因发展而通行。我们历史上没有这个词,历史的传统,宾馆、驿站、客栈、客舍,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首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觉得中国传统的词汇更有文化,但是因为民宿流行起来了,所以今天日本的民宿协会、台湾民宿业代表也都来了,他们觉得是一种荣耀。从近代开始,我们用饭店这个词,又有港澳至广东到全国的酒店一词,成为一种高大上的代表,实际上无论饭店还是酒店,我觉得都很不高大上,都很没有文化,但是没办法,流行。
民宿是非标准住宿,所以第一要研究和酒店的区别,第二和农家乐的区别,把这两个区别找准了,我们定位就清楚了。民宿是自成一体的,酒店可以说是一种城市型的代表,农家乐完全是小微,是原子化、碎片化的,但是民宿不同,民宿是一种整合,一种提升。
第一,民宿姓民,借助民间闲置设施,利用民间资金建设,为民众的新兴需求服务。
第二,民宿在乡,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意境,超越传统乡村,提供新型生活方式。所以说到底,民宿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超越了城市的生活,超越了紧张的工作,也超越了农村的传统生活,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第三,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根本在于差异化。
第四,民宿与城,民宿是城市的延伸,现在多数民宿都是城里人建设,城市人享受,日常休闲,乡村度假。下一步,也会形成城市的民宿。但是浙江的民宿不同,70%都是当地人,这就不得了,但是说到底是一种日常休闲、乡村度假。
这次会议的主题叫做民居、民宿、民享,我觉得这里还应该加一个词叫民俗,民俗比民宿还要有味道,因为到这体会乡村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体会民俗所集中展现的乡村文化,什么叫记得住乡愁?乡愁就是乡村文化,只不过是一个比喻的语言而已,很多孩子都是城里长大的,根本不可能有乡愁的概念,但是在乡居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俗了,所以这是民宿根本性的定位。
2、民宿的特点
民宿第一个特点是民间和文化,是乡村的家,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家庭感,如果说一栋民宿,一百间客房,二百间客房,这叫乡村酒店,不叫民宿。第二规模小,服务细,设施舒服,环境适宜。虽然单体规模很小,但是可以小聚大,照样可以聚集成为大的项目,造成客观的感受就是舒适、适宜。第三环境引人,生活留人,情感动人,口碑来人,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好环境,如果现在用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做民宿,谈何民宿?用建设部副部长裘部长的话说兵营式的乡村。严格的说,当年搞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央提了五句话二十个字,但是迅速演变成运动,这种运动几乎把农村文化的根拔掉了,后来这个事没人再说了,现在大家谈的是恢复乡村传统风貌,这个很好。一是民宿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恢复乡村的传统风貌,这就构造了好的自然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好的人文环境,这就把人引过来了。二是生活非常舒服,这个非常舒服的生活就留住了人。三是情感动人,乡村的情感尤其是人和人近距离的接触打动人。最后形成了口碑,就来人。
这里面涉及到主与客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当好主人,第二选择客人,严格的说,不是谁想来就接待,比如那种土豪想到这来挥霍,你有多少钱,对不起我不稀罕,可是我们在选择客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帮助客人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三就是营造场景,一定要营造好的乡村场景,当然这个乡村严格的说不是传统乡村,至少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传统乡村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做民宿,乡村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还是以前那种乡村,泥泞的道路,到处都是猪圈味、鸡屎味、鸭屎味,怎么做?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努力营造乡愁的场景,培育乡村的民俗,形成乡村的氛围。最后是感受乡村,也是感受我们的生活,实际上这种生活是衔接的,所以就构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如果没有洗手间,没有上下水,晚上不能洗澡,说破天也不来,因为无法想象没有洗手间的生活,我们传统里有吗?没有,所以就必须得打破一些教条主义的甚至原教主义的观念。家庭式消费,亲友型消费,形成了近程市场,包括一部分中程市场,这是民宿最直接的市场目标。进一步发展,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是高端乡村度假,可以对应远程市场,比如说欧洲很多乡村度假场所,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远程市场,很多美国人到欧洲度假,不去滨海,也不去大都市,就找一个乡村,就到那住十天半个月,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我希望这样的产品不断产生。第二类就是中端的乡村休闲,对应中程市场。但是多数还是大众产品,对应近程市场。
二、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民宿形成了一种发展的热潮,主要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这是民宿的基础因素,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现在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甚至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发展,这就民宿热的推动因素,国家旅游局谈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是一个推力。
第三,城市生活的短缺,空气污染是民宿热的刺激因素,现在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可以说越大城市病越明显,太忙了,太急了,太挤了,太脏了,这个脏不是城市的市容,而是指空气的污染和这种生活感受,所以只要有一点机会,一定要逃出去,逃到哪去?就应该逃到乡村来体验民宿。
第四,中小资本的大批进入,叫积小为大,是民宿供给的主导因素,不要认为民宿的门槛低,实际上民宿的资本门槛低,可是运营门槛不低,运营成本严格说下来是高于城市酒店的。所以在这里就需要积小为大。
第五,三农格局的改变,现在资源很多,闲置房屋空心化,这是民宿发展的可能因素,由此决定中国的民宿无论从需求侧精准角度来看,还是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都将长期持续发展。
但是现在有几个主要障碍:
第一,模式障碍。小的局限,说起来进入成本低,但是运行成本高。物料、能源、人工、市场、品牌,客源周转,都难以顺畅,这是现在摆在民宿面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二,制度障碍。领导往往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到口号上。因为项目小,处乡村,基层为主。所以现在既定法律法规不可能及时调整,致使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管理依然刚性,少一个环节都不行。所以民宿建起来,但是想合规合法经营困难,所以绝大部分的民宿应该说处在灰色的运营状态之中。比如说税务过去了,征税怎么征?把发票拿来,没有发票,采取包税制也不行,现在规定越来越严格。在制度障碍方面,既缺乏理论支持,也缺乏政策支持,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先发展后规范,但是有一些东西是前置性的,前置性的因素就阻碍了发展。类似这样的东西,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不同,我觉得台湾民宿制度比较好,基本上处于民不举、官不究、不出事、不问责的状态。你做你的,靠协会来组织大家,协调大家,制约大家,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你做你的,顶多涉及到税收,就采取包税制,这样的话,政府也简单,民间也放开。可是我们现在一说是法制国家,越来越严格,实际上一道一道绳索,制度性的障碍,就绑住了民宿的发展。
第三,社区障碍。一是乡村变化,我们原来说农民很淳朴,那是因为没有进入市场,进入市场之后就发现农民的良心大大的坏了,实际上不是良心大大的坏了,是市场意识刚刚萌芽,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这个时候红眼病就起来了,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二是社区环境不足,缺乏生活氛围,缺乏商业便利。所以说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必须得有民享,怎么享?晚上想出去散散步,街道里深一脚浅一脚,想出去喝个小酒,喝个咖啡,找不到一个地方,晚上只能憋在屋子里,这样能行吗?这就是社区环境不完善。
第四,技术性障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物料保障,缺乏基础设施。很多不是体制性的障碍,就是基础性的障碍,这些缺乏就需要一点一点补足,尤其需要基层政府一步一步突破。
第五,观念性障碍。做大做强与做精做细,民宿尤其需要工匠精神,现在缺乏旅游工匠精神产生的土壤。民宿应该是手艺人的民宿,要培育民宿的手艺人。可是我们现在非常缺乏,我们的进步是文化优势启蒙了,大家知道老东西值钱了,所以民宿里有很多老家具,有很多老砖瓦,有很多老的建筑构件,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精细二字,如果一方面把古人的精细的老东西摆在这,一方面凸显了现代人的这种粗陋,这方面差异性越大,吸引力越小,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上去。这样的话,把这五个障碍突破了,我们做事情就好办了。
三、怎么办
第一,群模式。一是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比如说今天开论坛的桐庐,已经有这么多民宿了,但是这些民宿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民宿如果在一个群平台上全面整合,这就构造了一个体系。二是网络群,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在每一个点上形不成,但在一个面上、在一个域上,可以聚集,最主要的就是靠现代技术,也契合城市人的习惯。三是民宿联盟或协会,形成组织化。这样来突破现有的模式障碍。
第二,制度化,设立上下线,管理有弹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我们对上有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对下也有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管理要有弹性,现在主要障碍不在条规上,是在调整上。每一个部门都有每一个部门管理方式,比如说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条条,这些条条刚性极强,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很难出来的,就需要我们的条条管理略微具备弹性,实际上民间的活力极大,只要有一点弹性,给一点空间就发展起来了,这里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第三,法制化。第一,法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第二,提倡契约精神,这是基础保障。但是还有一个方面,叫乡规民约,乡规民约原来是乡村自治的基础,现在变成乡村管理的一种高端的形态,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乡规民约还在发生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通过法制化的基础和乡规民约的提升,来促进整个发展。有一次我在贵州一个乡村看见一张告示特别好,就是某某违背了什么乡规,所以要罚他割二十斤肉、打十斤酒,今天晚上在祠堂请大家喝酒吃肉。所以乡规民约的制约更大,让他丢脸,让他没面子,有这一次就够了,谁都不敢违规。
第四,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如果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处理不好,一个方面可能把客人吓跑了,一方面可能把客人憋倒了。传统乡村到晚上是没有什么活动的,农忙时期绝对没有,农闲有点小戏看一看,有点小评书听一听,可是现在丰富多彩,光靠这点传统撑不下来的,所以一方面,要把传统文化挖掘最大化,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部分现代元素,使客人能够待下来。这里我很赞赏文化人下乡,文化人租个农民院子,然后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很有味道,狐朋狗友就来了,来了之后要吃要喝要住,周边老百姓就跟上来了,按照这样的模式,自然成长起来。但是我反对文化下乡,我们现在这套文化下乡是一种粗俗的城市现代文化冲击深厚传统的淳朴的乡村文化,结果造成乡村文化不伦不类,所以要倡导文化人下乡,适度组织所谓的文化下乡。
第五,绿色建设,原生态着眼,次生态手,泛生态着力,深生态着心。这里不能片面强调原生态,原生态只是个说法,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尾竹掩映下的傣家竹楼,何其诗情画意,可是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苍蝇蚊子都有,这是原生态,这显然不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关系,说到根本是绿色建设,用绿色理念建设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消费。
第六,市场延伸,民宿休闲对应周边,民宿文化对应中程,民宿度假对应远程。不同的市场距离有不同的诉求,也有不同的产品提供,裸心谷模式,高端度假,高端不等于奢华,特色,精致,舒适,自然。契合人性,自有文化性,才有商业性。
第七,业态丰富,小而精,多功能,社区借助,小镇模式。所以不能满足村子里有几栋民宿,因为这只是一种初级的满足,真正的满足应该是多功能的,大体上我的愿望在这都可以满足。比如说欧洲的很多乡村度假的民宿,村子旁边有一个骑马场,孩子过来训练一个礼拜,终身骑马,大体上就建立起来了,所以效益非常之好,乡村可以做到,城里很难做到,而且一边度假一边骑马,一边游山玩水,就形成综合性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晚上干什么,把晚上的事情解决好,这才能够有最终的吸引力。否则的话,晚上憋在屋里看电视,和在家里生活有什么区别?类似这样的东西都需要开动脑筋,做的越丰富越好。这里还要进一步研究主与客的关系。有些城市人到乡村休闲民宿,完全按照自己的这套审美趣味来操作,形成喧宾夺主。另一方面,也同样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叫店大压客,一个层面叫客大压店,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突破,一系列怎么办,把事情做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