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泉州有哪些海边比较好玩的吗

海边的话有崇武古城
门票20
海边一般都去崇武的多
青沙湾不要门票
离崇武也不远
石狮黄金海岸的沙子很美
..
门票10元
里面还有收费项目
海豹表演什么的

❷ 惠安海边有没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这个是属于封建迷信,不用考虑事件的真实性,海边的人都是相信的

❸ 福建惠安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惠安县-旅游 景点有; 西郊科山(高士峰)文化风景区著名,山上有庄先生(庄应祯)祠、刘望海祠,山麓建治山治水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北郊平山寺风光宜人。黄塘一片瓦寺(张瓦石室)巨岩幽洞,别有天趣。洛阳桥(万安桥)为宋建跨海石桥,对研究我国桥梁建筑及石雕、碑刻艺术有重要价值,桥南有北宋泉州太守、督修洛阳桥的蔡襄祠堂。明建崇武城历为海防要地,名将戚继光、郑成功曾据此练兵、抗倭,是全国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古城;大山龙喉岩后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净峰寺可望海潮观日出。螺阳盘龙山下唐武威军节度史王潮墓为福建现存较大的古代石构墓室。名胜古迹还有南浦沙格灵慈宫(妈祖宫)、黄塘岩峰寺(白岩寺)石刻造像、涂岭虎岩寺、“福建林氏始祖”晋安郡王林禄墓、螺阳“开闽吴氏始祖”唐户部大司徒吴仁禄陵墓。 山霞青山湾 山霞青山湾:山霞青山湾位于惠安县山霞镇, 是闽东南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海滨避暑胜地。连绵13公里的秀丽沙滩上,沙质细腻、无一礁石,具有海平面开阔、大陆架平坦、风浪较小的特点。沙滩宽达百米,适合娱乐、休闲,又可开展游泳、沙滩运动及水上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海滨浴场。辋川海边---鸟的天堂:惠安县辋川镇海边的鲤鱼岛与埔崎山青龙桥侧是“鸟的天堂”。

鲤鱼岛与青龙桥的直线距离约3-4公里,岛上面积大约500多亩,是一座圆形小岛,岛上只有一座寺庙,现有看寺老人居住。青龙桥和鲤鱼岛上的长期“住客”是数万只各类的鸟儿,其中大部分为白鹭、还有猴面鹰等珍稀的国家级保护鸟类。每天的清晨及傍晚,是小岛最忙碌的时候,数万只鸟儿或起飞或归巢,黑压压、白茫茫的鸟群在小岛上和埔崎山青龙桥侧飞翔。鸟叫声不绝于耳,鸟儿在树顶处欢腾雀跃,环境相当宜人,是一道很亮丽的景色。

鲤鱼岛和青龙桥侧的埔崎山位于海边的滩涂间,适合鸟类居住,两处又人迹极少,特别是青龙桥这古老的石板桥古迹处交通更不方便。此两处是很好旅游去处。灵山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区灵山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代何乔远《闽记》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和四贤则传教泉州,两人卒后葬于灵山。下葬当夜山光显发。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手推能晃,俗称“风动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逑”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山间林木蓊郁、绿草如茵,半山腰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异邦古墓。墓室为方形,上有石亭。两座伊斯兰塔式石墓平列并排,底座雕琢着莲花瓣图案,承托着硕长的圆拱状墓盖石。墓室坐北朝南,其东、西、北三面依山环筑马蹄形回廊,用以装饰和阻挡山洪、流沙的侵袭。墓室、回廊、墓庭和石台的地面全用雕琢平整的花岗石铺砌,显得十分洁净、素雅和古朴。伊斯兰教创立初期,传教士响应穆罕默德“你们寻求知识吧,即使远在中国”的号召,与阿拉伯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同前来,泉州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闽书》载: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注:即穆罕默德)圣人,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公元618-626年)中来朝,遂传教中国, 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然则二人唐时人也。二人自葬是山,夜光显发,人异而灵之,名曰圣墓……”《闽书抄》说他俩一名沙谒储,一名我高仕。相传他们葬后,灵异显圣,闽南俗语曰“圣”曰“灵”。所以地叫“灵山”,坟称“圣墓”,村名“乐园”,含有灵异和尊敬双重意思。圣墓近旁有数以百计的元代和元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墓,还有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坟墓。每届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许多泉州地区的回民和穆斯林总要集体来此“游坟”,首先拜谒两位先贤墓、诵念《古兰经》,然后祭扫各自的祖坟。 圣墓的右前方,有一块可坐百人的大石,石上托着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手推能晃,风吹辄动,俗称“风动石”。明代万历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字其上,名之曰:“碧玉球”。它被国内外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神异的安排,把它与伊朗伊斯法罕的伊斯兰教贤哲墓前的晃塔同样珍视;也引得万千游客慕名而来。 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 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在闽南民间建筑中并不多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不仅以富丽堂皇的建筑雕刻出名,建筑细节中的雕刻、彩绘等也属于闽南建筑中的精品,在它的厅堂壁垛篆刻有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明代张瑞图、清代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目前已出现多方面的病变,特别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表面装饰彩画病变非常严重。
六胜塔六胜塔: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 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根据民间传说,1276年,南宋端宗赵昰被拥于福州,受元军所逼,流亡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并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硇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石湖因而遭到元军报复性的洗劫,六胜塔亦未能幸免。嗣后,海上贸易继续发展,蚶江再度繁荣,民居稠密,番船所经,风樯林立。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蚶江富商巨贾凌恢甫鸠资重建。其后,该塔历尽沧桑,1961年5月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1984年由省政府拨款修茸一新,同时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六胜塔是研究宋元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该塔系花岗石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可与泉州东西塔相媲美。此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着一块“华带碑”,刻着“万寿塔”,上款“檀越锦江凌恢甫立”(注:蚶江别称锦江),下款“至元丙子腊月建”(公元1336年)。以上逐层所刻的建筑时间是:第二层“岁次子丑十一月”(公元1337年),第三层“岁次戊寅十月”(公元1338年),第四层“岁次已卯正月”(公元1339年),第五层“岁次已卯三月”。据此而知,此塔前后历经4年才建成。六胜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1604年泉州域之八级震,却安然无恙。

❹ 泉州惠安有一个新开发的海边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惠安开发了3个主要地方崇武古城,西沙湾,青山湾(也叫清沙湾),你说的应该是青山湾在省道S201边上。西沙湾就在崇武古城边上了。

❺ 有去过惠安崇武古城的帮个忙 能告诉我 里面哪一些风景区要收费 哪些好玩的吗有海边之类的吗

崇古城我去过多次了,因为我就住在隔壁村里,崇武古城,就是进门的时候要收门内票,每票25元,退容休证或学生证可打半票。如果想叫导游要收费,想要做观光车要收费,其它都不要收费。崇武古城靠海而建,所以可以观海风光,又可寻访历史足迹。

❻ 惠安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惠安县-旅游 景点有
西郊科山(高士峰)文化风景区著名,山上有庄先生(庄应祯)祠、刘望海祠,山麓建治山治水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北郊平山寺风光宜人。黄塘一片瓦寺(张瓦石室)巨岩幽洞,别有天趣。洛阳桥(万安桥)为宋建跨海石桥,对研究我国桥梁建筑及石雕、碑刻艺术有重要价值,桥南有北宋泉州太守、督修洛阳桥的蔡襄祠堂。明建崇武城历为海防要地,名将戚继光、郑成功曾据此练兵、抗倭,是全国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古城;大山龙喉岩后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净峰寺可望海潮观日出。螺阳盘龙山下唐武威军节度史王潮墓为福建现存较大的古代石构墓室。名胜古迹还有南浦沙格灵慈宫(妈祖宫)、黄塘岩峰寺(白岩寺)石刻造像、涂岭虎岩寺、“福建林氏始祖”晋安郡王林禄墓、螺阳“开闽吴氏始祖”唐户部大司徒吴仁禄陵墓。 山霞青山湾 山霞青山湾:山霞青山湾位于惠安县山霞镇, 是闽东南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海滨避暑胜地。连绵13公里的秀丽沙滩上,沙质细腻、无一礁石,具有海平面开阔、大陆架平坦、风浪较小的特点。沙滩宽达百米,适合娱乐、休闲,又可开展游泳、沙滩运动及水上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海滨浴场。辋川海边---鸟的天堂:惠安县辋川镇海边的鲤鱼岛与埔崎山青龙桥侧是“鸟的天堂”。

鲤鱼岛与青龙桥的直线距离约3-4公里,岛上面积大约500多亩,是一座圆形小岛,岛上只有一座寺庙,现有看寺老人居住。青龙桥和鲤鱼岛上的长期“住客”是数万只各类的鸟儿,其中大部分为白鹭、还有猴面鹰等珍稀的国家级保护鸟类。每天的清晨及傍晚,是小岛最忙碌的时候,数万只鸟儿或起飞或归巢,黑压压、白茫茫的鸟群在小岛上和埔崎山青龙桥侧飞翔。鸟叫声不绝于耳,鸟儿在树顶处欢腾雀跃,环境相当宜人,是一道很亮丽的景色。

鲤鱼岛和青龙桥侧的埔崎山位于海边的滩涂间,适合鸟类居住,两处又人迹极少,特别是青龙桥这古老的石板桥古迹处交通更不方便。此两处是很好旅游去处。灵山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区灵山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代何乔远《闽记》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和四贤则传教泉州,两人卒后葬于灵山。下葬当夜山光显发。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手推能晃,俗称“风动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逑”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山间林木蓊郁、绿草如茵,半山腰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异邦古墓。墓室为方形,上有石亭。两座伊斯兰塔式石墓平列并排,底座雕琢着莲花瓣图案,承托着硕长的圆拱状墓盖石。墓室坐北朝南,其东、西、北三面依山环筑马蹄形回廊,用以装饰和阻挡山洪、流沙的侵袭。墓室、回廊、墓庭和石台的地面全用雕琢平整的花岗石铺砌,显得十分洁净、素雅和古朴。伊斯兰教创立初期,传教士响应穆罕默德“你们寻求知识吧,即使远在中国”的号召,与阿拉伯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同前来,泉州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闽书》载: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注:即穆罕默德)圣人,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公元618-626年)中来朝,遂传教中国, 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然则二人唐时人也。二人自葬是山,夜光显发,人异而灵之,名曰圣墓……”《闽书抄》说他俩一名沙谒储,一名我高仕。相传他们葬后,灵异显圣,闽南俗语曰“圣”曰“灵”。所以地叫“灵山”,坟称“圣墓”,村名“乐园”,含有灵异和尊敬双重意思。圣墓近旁有数以百计的元代和元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墓,还有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坟墓。每届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许多泉州地区的回民和穆斯林总要集体来此“游坟”,首先拜谒两位先贤墓、诵念《古兰经》,然后祭扫各自的祖坟。 圣墓的右前方,有一块可坐百人的大石,石上托着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手推能晃,风吹辄动,俗称“风动石”。明代万历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字其上,名之曰:“碧玉球”。它被国内外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神异的安排,把它与伊朗伊斯法罕的伊斯兰教贤哲墓前的晃塔同样珍视;也引得万千游客慕名而来。 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 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在闽南民间建筑中并不多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不仅以富丽堂皇的建筑雕刻出名,建筑细节中的雕刻、彩绘等也属于闽南建筑中的精品,在它的厅堂壁垛篆刻有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明代张瑞图、清代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目前已出现多方面的病变,特别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表面装饰彩画病变非常严重。
六胜塔六胜塔: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 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根据民间传说,1276年,南宋端宗赵昰被拥于福州,受元军所逼,流亡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并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硇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石湖因而遭到元军报复性的洗劫,六胜塔亦未能幸免。嗣后,海上贸易继续发展,蚶江再度繁荣,民居稠密,番船所经,风樯林立。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蚶江富商巨贾凌恢甫鸠资重建。其后,该塔历尽沧桑,1961年5月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1984年由省政府拨款修茸一新,同时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六胜塔是研究宋元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该塔系花岗石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可与泉州东西塔相媲美。此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着一块“华带碑”,刻着“万寿塔”,上款“檀越锦江凌恢甫立”(注:蚶江别称锦江),下款“至元丙子腊月建”(公元1336年)。以上逐层所刻的建筑时间是:第二层“岁次子丑十一月”(公元1337年),第三层“岁次戊寅十月”(公元1338年),第四层“岁次已卯正月”(公元1339年),第五层“岁次已卯三月”。据此而知,此塔前后历经4年才建成。六胜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1604年泉州域之八级震,却安然无恙。

❼ 泉州海边有哪些

泉州被海环绕具体有哪些你可以去泉州看一下。

泉州湾跨海大桥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泉州湾跨海大桥是起止于晋江和惠安的跨海大桥,大桥全长26.699公里,是福建省目前最长的桥梁。

泉州湾跨海大桥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的重要一环,跨海大桥建成后,从晋江、石狮到惠安、泉港将更加方便,可节约时间对完善海西高速公路网络、加强泉州市各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泉州海湾型城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4年7月9日,福建泉州湾跨海大桥完全合龙。2015年5月中旬,据泉州市交通委的消息,泉州湾大桥定于5月12日中午12时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让桥南到桥北的距离从27公里缩短到7公里,驱车跨泉州湾只需短短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