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合作模式
㈠ 合作社+农户+公司是怎样的模式啊谁来解释一下,我们是农家乐公司,重点解释一下合作社,谢谢
根据国家基准利率来说,目前贷款的利率是:6个月以内(含6个月)5.85%6个月-1年回(含1年)6.31%1-3年(含3年)6.4%3-5年(含5年)6.65%5年以上6.8%如果你答需要申请农户小额贷款,申请此类贷款的条件是: 1)农户或个体种养专业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3)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种、养经营活动,并由可靠的收入。4)家庭中必须具有懂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
㈡ 农家乐的开发模式
“公司+农户”开发模式
这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农家乐,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指导乡村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农家乐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开发设计充分考虑了农户利益,在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参与式农家乐的开发中,这种开发还可演化成 “公司+社区+农户”开发,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农家乐,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二)“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开发模式
这类农家乐开发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 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责, 政府负责农家乐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农家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农家乐可持续发展。
“农户+农户”开发模式
“农户+农户”的农家乐开发是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这种开发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农家乐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股份制开发模式
在开发农家乐时,可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通过土地、技术、劳动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企业通过公积金的积累完成扩大再生产和乡村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相应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乡村的公益事业(如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和乡村旅游管理),以及维持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运行等。同时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股利分配。通过“股份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把社区居民的责(任)、权(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保证农家乐的良性发展。
㈢ 农家乐如何与旅行社合作
在价格上优惠三。
首先是对游客吃饭有优惠,其次可以对驾驶员和导游实行免单,三是可以对旅行社进行奖励,带一个游客来奖励5元。
㈣ 农家乐如何推广
电视上做广告的话成本太大,不妨在公交车外身上贴巨幅广告。
㈤ 开一家农家乐基本需要什么
打造一家农家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有可供游客采摘或劳作的农田、果园、菜园;
2、有可供垂钓捕捞体验的渔场、鱼塘和滩涂;
3、有可供观赏体验的动物养殖场;
4、有乡土气息浓郁的农家庭院、农耕文化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农家习俗;
5、有独特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展现制作过程的场所;
6、最后还有可供游客食宿的田园餐厅、农家居屋等
7、周围有已经初具规模的农家乐,否则别人不会因为一家农家乐就过来消费的
8、从业资格
农家乐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实行持证经营。如到相关行政主.
管部门办理:
1)卫生许可证;
2)排污申请许可证;
3工商注册登记;
3)组织机构代码。
(5)农家乐合作模式扩展阅读:
经营服务场地基本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接待区域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且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无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应设置警示标志,并远离处于地质灾害或低洼河边的危险地方。
2)房屋结构坚固,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3)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4)垃圾处理、污水排放、饮食油烟排放应符合GB8978. GB18438
等相关规定。
5)有明显的规范标志。
6)字号牌匾的文字书写规范、工整、醒目。
7)接待服务设施
㈥ 我做农家乐生意的 我该怎么联系计调跟他们合作呢
旅行社的计调经理是可以决定旅游团队前往你家享用农家乐服务的人,你需版要准备合作的内容权有:
一、用餐合同, 这里面包括你的餐费标准及提供饭菜的具体内容, 预定方式、结算方法
二、住宿服务,提供你家的具体情况,住宿情况、条件、收费标准、预定方法、结算方法
三、你家具体位置的说明、特点说明, 用说明方法能吸引游客。
我曾经写过关于旅行社与农家院合作的方法
祝你与旅行社合作愉快
㈦ 浅谈农场经营的几种模式
当然,人们对农场的热衷还是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主要原因有: 一是,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农耕生活。目前国内中年人及以上阶层的人,在少年时代大都经历过农村生活,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使人们怀念和向往安静、自然的农村生活。 二是,对健康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健康意识增强,除了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以外,在宁静、无污染的乡间休闲度假,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身心的方式。同时,人们也注意在饮食方面摄入更加营养的菜品,农场中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了最佳选择。 三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现在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不寒而栗,那么只有自己种的菜食用起来才是放心。人们开始向往在城市生活之外,在乡间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私家菜地。对农场来说,主要产品是蔬菜,也有一些种植水果和饲养家禽、家畜。对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的定义,到底有该如何区分呢?非专业人士和专业工具可能无法辨别。个人认为,判断角度无非是对化学品的使用情况,是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使用后是否残留在蔬菜上。据悉,在日本严格的检查标准下,每年全国农药用量比中国还要多。使用化肥和农药需科学合理,并非用了就不好。 农场的前景普遍被看好,也有一些商人甚至是大学生投身这个事业。虽然都是为了种植果蔬,但经营模式各有所侧重。 一是,“农家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客人提供采摘果蔬或种植的体验,在此品尝农家宴的风味,主要针对短途的客人。“农家乐”模式的优点是投入少、经营成本小,但会由于季节的因素导致客流的减少。 二是,现代农场模式。这种模式提供的服务与农家乐相差不多,可以说是高级“农家乐”,区别是对农场的设施建设的要求高、果蔬品种多以“新、奇、特”为主。如蔬菜大棚内保证四季入春,果蔬不受季节影响,北方种植南方果蔬,可以让游人参观。这种模式需要投入资金多,且保证一定客流的情况下才能收回成本和维持日常经营。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以增加游客的游玩时间。 三是,休闲山庄模式。涉及到山庄,自然对周边景观和设施要求较高,不仅可以提供新鲜蔬菜、采摘体验,供游人居住和参观的条件要求更高,这样才能主打“休闲”牌。可以说是以农场为基础的高级休闲场所。 四是,“开心农场”模式。这种模式的经营较单一,出租地块让客人自行耕种,农场会提供一些日常管理和生产资料供给的服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吸引客户舍得时间和金钱到农场去,并保持种地的热情。 五是,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场,种植+配送。这种模式以果蔬的种植和出售为主,参观、体验等只是附加的服务项目。客户也多是会员形式,定期配送果蔬。涉及到配送,蔬菜贮藏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季节性带来的品种、产量问题等。如进行此种经营模式,需要慎重考虑。以上是结合现有模式进行的总结,具体经营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而调整变化。 晏子张
㈧ 如何找准农家乐和休闲农庄的盈利模式
休闲农庄应该以农业为主,并且要把它做成产业链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这里的难点和重点,就是选择什么项目作为产业?并如何把它打造成产业链?这些都是休闲农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对于休闲农业来说,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不能凭空想象,首先应该进行市场调研,其次是能够分析市场的前景,投资成本,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市场盈利和市场空间,其实每个休闲农庄都可以在当地找到盈利的项目,选择一到两个项目,延伸出上下游的产品使之成为产业链,这种模式盈利点多,效益好。
1、以农业农产品生产为核心,发展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并且形成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效益高并且持久稳定。比如说可以野生动物养殖为核心,延伸出苗木种植,绿化工程,冷鲜配送,深加工,特色餐饮,乡村旅游,实现由农业到加工业,再到旅游服务业的高度融合。
2、以农产品项目生产经营加工为主,延伸出旅游地产,养生,养老,度假。这种模式,投资大,回收慢,具有一定的风险,但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3、以农产品生产为核心,在营销模式上,以共享农庄,订单农业,农业体验,农业休闲为新模式的生态农庄。
4、农业新技术更多体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模式上去创新。
小编说:以上内容整理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更多关于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资讯、赏析、解读、投资、旅游,关注公众号小镇中国就够了!
㈨ 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有哪些这些经营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散户式——一家一户一个点,便于管理,投入不是很大,风险较少,缺点是收益专少,发展较慢。
合作式——属几家几户联合经营,具备一定的竟争优势,有一定的规模,盈利较大,缺点是管理难度加大。
连锁式——除了吃喝玩乐还有一些客户所想不到的(比如文化活动之类)体验,活动的创新会带来更大收益,缺点是高投入。
最后祝你生意兴隆!
还可以去别的现场实地考察一下,收集一些对你有用的资料,这样你就更有把握了。
㈩ 农家乐项目应有什么特色
作为乡村休闲游的重要项目之一,“农家乐”以蓬勃之势发展,令市民下乡吃爽嬉爽,也让农民增收致富。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大浪淘沙,有的依然门庭若市树起了自己的品牌,有的却难以承受生存之重而最终退出市场,个中原因值青岛公司注册,青岛注册公司,青岛代理注册公司,青岛注册外资公司,青岛工商年检,青岛公司年检得深思。在全市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今天,如何让“农家乐”做好“农”字文章,让游客“乐”此不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风生水起
农家乐一路高歌猛进 温州市最早“农家乐”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一些农户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依托当地的景区景点,兴办了一批以味美价廉的农家菜为主要特色的旅馆和饭店。 在瓯海区泽雅镇众多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徐志勇算是较早一位。1996年,还是我市一知名餐饮企业厨师的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乡村田园作为放松休闲游的主要项目。市民这种消费方式的悄然改变,让他意识到“农家乐”商机无限,于是毅然放弃优越厨师待遇,回老家经营“农家乐”。 经过一番装修后,位于今天泽雅大道上的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刚开始服务员也只有廖廖数名,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随着泽雅风景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当地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加上始终坚持在菜肴上做足“农”字特色,生意日渐红火,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村民也陆续开办“农家乐”,如今泽雅大道两旁聚集多家“农家乐”,成为当地著名的“农家乐”一条街。 从粗陋的单家独户经营,到大规模的特色化经营;从单纯的餐饮服务,到吃、住、休闲、文化、娱乐一条龙服务,我市“农家乐”发展势头强劲,正从局部地区起步,覆盖到平原、山区和海岛。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市各种类型的“农家乐”达2000多家,年接待能力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营业收入达2.4亿元,同比增长30.6%。“农家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吃法雷同 多了“洋气”少了“土气”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农家乐”由冷趋热,从草根登上大雅之堂。然而,在引来一片叫好声的同时,质疑声也逐渐多了起来。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市民潘小姐跟家人朋友们常会到“农家乐”走走,去多了之后,发现很多“农家乐”几乎全是着眼“吃”,而且菜肴雷同的多,有特色的少。对此潘小姐无不抱怨:第一次去“农家乐”,感觉很新鲜,但后来多走一些地方,吃来吃去无非就是烤田鱼、本地鸡、炒粉干和大同小异的农家烧等,“农”味不足,“乐”趣不多。与潘小姐有同感的人大有人在。市民林先生坦言,“农家乐”刚兴起来,到山里吃顿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是件惬意的事,可几年下来,“农家乐”依然还是以吃喝为主,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对“农家乐”的发展提出质疑游客无不认为,一些乡村星级“农家乐”休闲项目,无非都是棋牌、卡拉OK、泡脚捶背等越来越城市化的休闲项目,有的“农家乐”在经营方式和内容上仿照城市宾馆酒店的模式,一些具有山野情趣的东西被逐渐取消,让人觉得虽到了农村又像进了城市;一些“农家乐”所谓的农家体验存在玩噱头之嫌,这与都市人渴望在乡村野趣和在乡村中体验淳朴民风,感受乡村传统文化的消费初衷背道而驰。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节假日到“农家乐”游玩,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令人难堪的情景:简陋的餐馆里,地上满是纸屑果皮,灶台四周污水横流。冷盘制作间卫生要求普遍不到位,生熟食混放,一些大锅菜放在外面没有遮盖等,“农家乐”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个别“农家乐”私自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市场洗牌雷同经营难续辉煌 “农家乐”这种越发雷同,无序发展,使得一批缺乏特色实力不济的“农家乐”不得不提前退出竞争。相比前几年一哄而上火爆的经营场面,更多的经营业主无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鹿城区临江镇江南上村的“温馨农家乐”饭店是当地较早经营的“农家乐”。十年的发展历程,让业主董绍青深谙“农家乐”的经营之道,成为业内的翘楚。但即便如此,面对附近遍地开发的各类“农家乐”和越来越挑剔的客户,亦坦言生意越来越难做。 “前4年的生意最为红火,有时还要排队等候,生意好时一天营业额达到一万多元,如今这种火爆的场景很少有,整体的生意不如从前。究其原因,除了大背景物价上涨,无不与现在的‘农家乐’缺乏特色有关。”董绍青的话中透出对前景的担忧。 一名曾在临江经营“农家乐”、现在早已转行的业主,向记者透露转行的诸多无奈:“由于同在一个地方,大家的菜源和烧法大同小异,只能通过相互压价来吸引顾客,由于自己的店面是租赁的,经营成本较高,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声誉上,无法和经营多年的同行相比,最终入不敷出,只得关门。” 据了解,位于330国道复线临江段公路两侧曾是“农家乐”的聚集地,数量最高时有近10家。一到中午和傍晚时分,大道两旁红灯高挂,宾朋满座,双休日生意相当红火。而如今,记者再次沿这条公路两侧寻访时,发现部分“农家乐”人去楼空,能够维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龙湾灵昆镇的芳园农家负责人陈金存坦言“如今的‘农家乐’门槛低,越开越多,如果没有特色,刚开张的将会很快就会被淹没,到头来只能惨淡经营。”陈金存表示,接下来将会增加山货,减少以海鲜为主的菜肴,做足农家菜。 如果说早年开张的“农家乐”,凭着多年积累的声誉和实力才笑到最后,那么对于后起之秀的“农家乐”来说,如何增加特色,让游客“乐”此不疲,已成为当务之急。漂亮转身彰显特色最重要
意识到简单吃顿“农家菜”已经无法在竞争中难以站稳脚,各地“农家乐”无不在“乐”中寻求突破。 较为典型的是,不少地方“农家乐”已从最初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提供观赏、采摘、垂钓、娱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拓展。如泰顺百家宴、平阳畲族三月三、瑞安塘下抱排庙猪、乐清蒲岐抬架等注入民俗文化元素的“农家乐”,已成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新亮点、新卖点。 永嘉县大若岩埭头村创办楠风营地,为城市的青少年提供活动基地,在这里可以体验捉田鱼、掰玉米、插秧等农村生活。如今,埭头村每天最多会迎来500多名旅客。到了旅游旺季全村300多户农民,基本家家户户都得益于“农家乐”。据村支书陈福林介绍,以前普通的一亩地,若种普通蔬菜一年收成是2000多元,而出租给城里人种植,年收入至少增长一倍。 瓯海区泽雅镇在风景点金坑峡建起的“山乡农业学习基地”,有捣年糕、磨麦、舂米、原始造纸、农家耕地、徒手抓泥鳅、挑扁担等10多个项目。这些内容都是模仿古老纯正的农家生活而设计的,所用的米斗、棕绳、畚斗等农家工具也都是当年使用过的,还开设了一个“家具农机具博物馆”,展品有100多件。这些项目推出后,客流量明显增加。平阳县南麂岛开发公司近年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立生态型休闲渔业产业化基地,一年一度举办国际垂钓节,吸引中外垂钓爱好者上岛垂钓6000人次。 上述几家成功转型无不表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城市人去“农家乐”要的就是感受回归山林的那份的闲情逸致。那种纯粹向商业餐饮蜕变偏重吃喝的农家乐,往往偏离了农家特色,这对方兴未艾的“农家乐”发展,有着很强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对此市农办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林绳权认为,“农家乐”要想长足发展,关键还要靠特色取胜,必须立足当地的特点,推出原汁原味的、人家不可复制的项目,才能在市场中立稳脚跟。 蓄势待发政府引导很关键 要让“农家乐”这朵乡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除需要从业者的自我提升外,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 针对我市部分“农家乐”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正结合省特色村(点)以及星级户评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检查整顿。市农办、市旅游局还组织“农家乐”管理人员专程到杭州、临安、绍兴和四川成都等地取经。 “原来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到外边走了走,还是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文成县龙川乡村头村山水果园农庄负责人王永梅告诉记者,通过走出去发现,自己游乐项目还是较单一,宣传策划缺乏鲜明特色,政府组织免费培训使有些茫然的他茅塞顿开,刚开始种植桃、梨、杨梅等多种水果,但投产时,不仅售价低,甚至还请不到采摘工人,通过借鉴外地做法,改变了思路,推出游客观光、采摘等活动,结果搞活了整个农场。 不仅如此,市旅游局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免费对1000多名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烹饪培训。如龙湾区通过开展厨师免费上门培训,推动了龙湾区灵昆镇“农家乐”大发展,如今全镇“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8户,日接待能力达4000余人,极大提高了全镇“农家乐”整体水平。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农家乐”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散兵游勇式的单兵作战难以适应新形势,经历了从当初量的扩张,接下来着重打响“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品牌,实现质上飞跃。因此有关部门对“农家乐”开发和经营管理进行具体指导服务显得尢为重要,尤其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投资者资本参与建设一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