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发展民宿产业有前景吗

一、民宿是什么
民宿的概念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一般认为现代民宿起源于西欧,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国,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国台湾,它被叫做民宿客栈。在台湾、日本等地,对民宿的定义有严格的限定。狭义的民宿强调主人文化,强调类似“回到家”这样一种温馨感觉,认为民宿并不是一种主业,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闲房屋,提供给游客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等乡野体验的场所,是不需要专业运营的。
对于民宿是什么的问题,在“民宿标准”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旅游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民宿前的“旅游”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设施”。
首先,民宿应该是旅游语境下的民宿;
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标准”中却将民宿主人的含义扩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农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下一阶段鼓励发展民宿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就法条本身表述的“模棱两可”则有些啼笑皆非;
第三点,该文件将民宿归为一种住宿设施,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民宿的产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出现并不断演变的“民宿”,实际是一种扩大化的度假住宿产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馆,它突破了民宿主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于民宿主人自营、也不限于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乡”这样一种回归的精神追求,笔者试图探讨的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度假住宿产品,这一点与“民宿标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二、为什么民宿在近三年间快速兴起
(1)五位一体顶层设计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国内民宿于2014至2015年间迅速兴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顶层战略设计,把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的一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几乎精准的概况了民宿产品的全部精神内核,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乡村,十三五开始国家从上至下尤其重视以创新手段引导乡村发展,民宿作为乡村记忆、乡村情感、乡村愿景的切实载体,恰逢其时。
(2)消费升级之后反向催生新的产品需求
目前,旅游度假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广大中、上层社会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逐渐抛弃星级酒店和低端农家乐这样两级产品,寻找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受。这一现象尤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有闲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希望通过轻旅游、微度假,在时间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获得精致的消费体验,民宿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消费群体现实需求的产品,导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题精品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迅速爆发。
(3)双创语境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快速进入
非标住宿是一个市场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业,进入门槛低、口径大、模式灵活,乡村建设热潮来临,很多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开发商在瞄准农村大量闲置房屋的同时,却发现宅基地无法买卖,很多租赁改建型的民宿产品便在这样的夹缝里迅速萌芽。在非标准住宿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中,大型企业转型做深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小型公司甚至创业公司很快占据市场,这些小体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强的模式更新代谢能力,会客观助推这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
(4)民宿的强品牌性决定了发展初期的产业爆发力
民宿热潮之前,我国经历了两轮农村改造建设热潮——新农村、美丽乡村,但这两轮当中突出的问题是重口号、轻内容,重单体、轻产业,乡村发展缺乏经济产业支撑。而想要迈出从空壳到产业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莫干山洋家乐风、比如浙江特色小镇风、比如艺术家乡建风。因为品牌是精神食粮,能把产业喂饱,给产品讲故事,帮产品做内容。这样一比较,老百姓自发做起来的经营门类多是品质极差的农家客栈、农家院餐饮,虽然在模式上这些农家乐和现如今的民宿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别,但是在本质上,精品民宿酒店对农家乐等产品形态做了精神层面的革新,通过软、硬件的提升达成了产品理念与认知升级的目的。

三、民宿将何去何从?
(1)市场热度会不断升温,驶入红海后的民宿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
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从经济学角度讲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很快出现,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降低经营成本,反而由于民宿本身的产品特殊性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运营团队的介入,会对这一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标准化的酒店项目类似,除了投资成本,单体民宿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运营层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话,这三项大致占去了营收的一半,此外还有物业租金(浮动较大,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高达20%以上)、维护维修费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民宿项目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亲密拥抱OTA平台之后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佣金,这在民宿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里又是一击。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同时又不能很好拓宽自身的盈利视野、增加二销或产品附加值,民宿行业在驶入红海之后,首先在成本端将面临利润空间近乎完全被挤占的窘境。
(2)监管收紧之后准入门槛提高
即便利润空间狭小,但因为在风口之上,仍有试图短期攫利者络绎不绝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视了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阶段性和政策风险,全国热炒背景下产品的打磨与建构周期被极大压缩,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政策风险,最典型的一个想象空间是对金宿、银宿的进一步细分,同时配合奖励、处罚措施的严格执行。类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车和黑车一刀切掉的做法,话语权回归政府似乎是野蛮生长之后不可回避的必然阶段。
(3)适应更多商业场景的标准细则会不断推出,对民宿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
按照“民宿标准”文件的理解,民宿并不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情怀作品,国家俨然已经将其当做一种可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门类,这就对于民宿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近几年伴随民宿发展迅速受到热捧的民宿股权众筹为例,在这一细分行业中,非专业人士往往关注点集中于项目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项目背后反映的商业潜力。从本质上讲,民宿的众筹与其他类型产品的众筹并没有太大差别,属于一种小众的投资选择行为。而在这种投资发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专业工作就是对民宿项目进行估值评定,看一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判断投资风险与获益水平。不过,民宿估值是个大命题,涉及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区位、占地规模、建筑面积、客房数量、房价、装修投资、运营情况(入住率、利润率、成本率等)、投资回收预测、品牌增值预期、管理团队价值等。这里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所以民宿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跨界专业性要求却在伴随行业发展不断攀高。

⑵ 民宿怎么发展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这股民宿旅游风潮(流行风),从一片原属于低度发展的行业中,创造出另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改写了旅游的型态。
民宿在台湾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大规模民宿发展的地区是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 ,当初是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只是一种简单住宿型态,没有导览或餐饮服务。起因于游憩区假日的大饭店旅馆住宿供应不足
民宿
民宿
或缺乏服务,或登山旅游借住山区房舍工寮缘起,有空屋人家因而起意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而兴起此行业。

1981年原台湾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在其部落产业发展计划中自订规则,进行辅导原住民利用空屋与当地特有环境经营民宿,增加原住民收入。而除了原住民地区在非原住民地区,风景特定区、国家公园内及各观光景点亦有不少人将空置之房舍改建或以新建楼房出租旅客住宿。因民宿主人多半是在地人,藉此进而藉势推动当地的观光旅游产业,同年间农委会大举鼓吹「传统农业」转型「观光农业」,进一步刺激了民宿发展,成为台湾一个新兴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
民宿业因平民化、平价化、亲民化而广受游客之喜好。惟初期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善之管理制度,导致消费者权益毫无保障,政府于2001年12月12日颁定「民宿管理办法」,就民宿之设置地点、规模、建筑、消防、经营设施基准、申请登记要件、管理监督及经营者应遵守事项订有规范,设定为农、林、渔、牧业的附属产业,正式辅导台湾民宿产业合法化,期透过辅导管理体系之建制,以提升民宿质量与安全,促进农业休闲、山地聚落观光产业发展,至此民宿产业正式成为台湾一个农业的新行业。

⑶ 民宿经济有多热:最小经营者仅19岁,房东最高年收入

一、民宿是什么
民宿的概念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一般认为现代民宿起源于西欧,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国,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国台湾,它被叫做民宿客栈。在台湾、日本等地,对民宿的定义有严格的限定。狭义的民宿强调主人文化,强调类似“回到家”这样一种温馨感觉,认为民宿并不是一种主业,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闲房屋,提供给游客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等乡野体验的场所,是不需要专业运营的。
对于民宿是什么的问题,在“民宿标准”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旅游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民宿前的“旅游”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设施”。
首先,民宿应该是旅游语境下的民宿;
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标准”中却将民宿主人的含义扩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农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下一阶段鼓励发展民宿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就法条本身表述的“模棱两可”则有些啼笑皆非;
第三点,该文件将民宿归为一种住宿设施,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民宿的产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出现并不断演变的“民宿”,实际是一种扩大化的度假住宿产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馆,它突破了民宿主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于民宿主人自营、也不限于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乡”这样一种回归的精神追求,笔者试图探讨的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度假住宿产品,这一点与“民宿标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二、为什么民宿在近三年间快速兴起
(1)五位一体顶层设计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国内民宿于2014至2015年间迅速兴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顶层战略设计,把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的一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几乎精准的概况了民宿产品的全部精神内核,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乡村,十三五开始国家从上至下尤其重视以创新手段引导乡村发展,民宿作为乡村记忆、乡村情感、乡村愿景的切实载体,恰逢其时。
(2)消费升级之后反向催生新的产品需求
目前,旅游度假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经过数十年的长顶拜雇之概瓣谁抱京蓬勃发展,广大中、上层社会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逐渐抛弃星级酒店和低端农家乐这样两级产品,寻找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受。这一现象尤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有闲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希望通过轻旅游、微度假,在时间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获得精致的消费体验,民宿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消费群体现实需求的产品,导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题精品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迅速爆发。
(3)双创语境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快速进入
非标住宿是一个市场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业,进入门槛低、口径大、模式灵活,乡村建设热潮来临,很多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开发商在瞄准农村大量闲置房屋的同时,却发现宅基地无法买卖,很多租赁改建型的民宿产品便在这样的夹缝里迅速萌芽。在非标准住宿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中,大型企业转型做深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小型公司甚至创业公司很快占据市场,这些小体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强的模式更新代谢能力,会客观助推这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
(4)民宿的强品牌性决定了发展初期的产业爆发力
民宿热潮之前,我国经历了两轮农村改造建设热潮——新农村、美丽乡村,但这两轮当中突出的问题是重口号、轻内容,重单体、轻产业,乡村发展缺乏经济产业支撑。而想要迈出从空壳到产业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莫干山洋家乐风、比如浙江特色小镇风、比如艺术家乡建风。因为品牌是精神食粮,能把产业喂饱,给产品讲故事,帮产品做内容。这样一比较,老百姓自发做起来的经营门类多是品质极差的农家客栈、农家院餐饮,虽然在模式上这些农家乐和现如今的民宿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别,但是在本质上,精品民宿酒店对农家乐等产品形态做了精神层面的革新,通过软、硬件的提升达成了产品理念与认知升级的目的。
三、民宿将何去何从?
(1)市场热度会不断升温,驶入红海后的民宿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
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从经济学角度讲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很快出现,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降低经营成本,反而由于民宿本身的产品特殊性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运营团队的介入,会对这一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标准化的酒店项目类似,除了投资成本,单体民宿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运营层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话,这三项大致占去了营收的一半,此外还有物业租金(浮动较大,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高达20%以上)、维护维修费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民宿项目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亲密拥抱OTA平台之后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佣金,这在民宿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里又是一击。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同时又不能很好拓宽自身的盈利视野、增加二销或产品附加值,民宿行业在驶入红海之后,首先在成本端将面临利润空间近乎完全被挤占的窘境。
(2)监管收紧之后准入门槛提高
即便利润空间狭小,但因为在风口之上,仍有试图短期攫利者络绎不绝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视了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阶段性和政策风险,全国热炒背景下产品的打磨与建构周期被极大压缩,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政策风险,最典型的一个想象空间是对金宿、银宿的进一步细分,同时配合奖励、处罚措施的严格执行。类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车和黑车一刀切掉的做法,话语权回归政府似乎是野蛮生长之后不可回避的必然阶段。
(3)适应更多商业场景的标准细则会不断推出,对民宿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
按照“民宿标准”文件的理解,民宿并不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情怀作品,国家俨然已经将其当做一种可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门类,这就对于民宿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近几年伴随民宿发展迅速受到热捧的民宿股权众筹为例,在这一细分行业中,非专业人士往往关注点集中于项目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项目背后反映的商业潜力。从本质上讲,民宿的众筹与其他类型产品的众筹并没有太大差别,属于一种小众的投资选择行为。而在这种投资发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专业工作就是对民宿项目进行估值评定,看一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判断投资风险与获益水平。不过,民宿估值是个大命题,涉及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区位、占地规模、建筑面积、客房数量、房价、装修投资、运营情况(入住率、利润率、成本率等)、投资回收预测、品牌增值预期、管理团队价值等。这里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所以民宿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跨界专业性要求却在伴随行业发展不断攀高。

⑷ 中国民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民宿的定位
一股民宿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这是新现象,但是严格的说是个老题目。何谓民宿?这是一个日本词汇,后来被台湾引用,大陆转用,因通俗而流行,因发展而通行。我们历史上没有这个词,历史的传统,宾馆、驿站、客栈、客舍,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首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觉得中国传统的词汇更有文化,但是因为民宿流行起来了,所以今天日本的民宿协会、台湾民宿业代表也都来了,他们觉得是一种荣耀。从近代开始,我们用饭店这个词,又有港澳至广东到全国的酒店一词,成为一种高大上的代表,实际上无论饭店还是酒店,我觉得都很不高大上,都很没有文化,但是没办法,流行。
民宿是非标准住宿,所以第一要研究和酒店的区别,第二和农家乐的区别,把这两个区别找准了,我们定位就清楚了。民宿是自成一体的,酒店可以说是一种城市型的代表,农家乐完全是小微,是原子化、碎片化的,但是民宿不同,民宿是一种整合,一种提升。
第一,民宿姓民,借助民间闲置设施,利用民间资金建设,为民众的新兴需求服务。
第二,民宿在乡,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意境,超越传统乡村,提供新型生活方式。所以说到底,民宿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超越了城市的生活,超越了紧张的工作,也超越了农村的传统生活,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第三,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根本在于差异化。
第四,民宿与城,民宿是城市的延伸,现在多数民宿都是城里人建设,城市人享受,日常休闲,乡村度假。下一步,也会形成城市的民宿。但是浙江的民宿不同,70%都是当地人,这就不得了,但是说到底是一种日常休闲、乡村度假。
这次会议的主题叫做民居、民宿、民享,我觉得这里还应该加一个词叫民俗,民俗比民宿还要有味道,因为到这体会乡村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体会民俗所集中展现的乡村文化,什么叫记得住乡愁?乡愁就是乡村文化,只不过是一个比喻的语言而已,很多孩子都是城里长大的,根本不可能有乡愁的概念,但是在乡居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俗了,所以这是民宿根本性的定位。
2、民宿的特点
民宿第一个特点是民间和文化,是乡村的家,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家庭感,如果说一栋民宿,一百间客房,二百间客房,这叫乡村酒店,不叫民宿。第二规模小,服务细,设施舒服,环境适宜。虽然单体规模很小,但是可以小聚大,照样可以聚集成为大的项目,造成客观的感受就是舒适、适宜。第三环境引人,生活留人,情感动人,口碑来人,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好环境,如果现在用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做民宿,谈何民宿?用建设部副部长裘部长的话说兵营式的乡村。严格的说,当年搞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央提了五句话二十个字,但是迅速演变成运动,这种运动几乎把农村文化的根拔掉了,后来这个事没人再说了,现在大家谈的是恢复乡村传统风貌,这个很好。一是民宿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恢复乡村的传统风貌,这就构造了好的自然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好的人文环境,这就把人引过来了。二是生活非常舒服,这个非常舒服的生活就留住了人。三是情感动人,乡村的情感尤其是人和人近距离的接触打动人。最后形成了口碑,就来人。
这里面涉及到主与客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当好主人,第二选择客人,严格的说,不是谁想来就接待,比如那种土豪想到这来挥霍,你有多少钱,对不起我不稀罕,可是我们在选择客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帮助客人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三就是营造场景,一定要营造好的乡村场景,当然这个乡村严格的说不是传统乡村,至少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传统乡村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做民宿,乡村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还是以前那种乡村,泥泞的道路,到处都是猪圈味、鸡屎味、鸭屎味,怎么做?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努力营造乡愁的场景,培育乡村的民俗,形成乡村的氛围。最后是感受乡村,也是感受我们的生活,实际上这种生活是衔接的,所以就构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如果没有洗手间,没有上下水,晚上不能洗澡,说破天也不来,因为无法想象没有洗手间的生活,我们传统里有吗?没有,所以就必须得打破一些教条主义的甚至原教主义的观念。家庭式消费,亲友型消费,形成了近程市场,包括一部分中程市场,这是民宿最直接的市场目标。进一步发展,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是高端乡村度假,可以对应远程市场,比如说欧洲很多乡村度假场所,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远程市场,很多美国人到欧洲度假,不去滨海,也不去大都市,就找一个乡村,就到那住十天半个月,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我希望这样的产品不断产生。第二类就是中端的乡村休闲,对应中程市场。但是多数还是大众产品,对应近程市场。
二、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民宿形成了一种发展的热潮,主要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这是民宿的基础因素,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现在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甚至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发展,这就民宿热的推动因素,国家旅游局谈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是一个推力。
第三,城市生活的短缺,空气污染是民宿热的刺激因素,现在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可以说越大城市病越明显,太忙了,太急了,太挤了,太脏了,这个脏不是城市的市容,而是指空气的污染和这种生活感受,所以只要有一点机会,一定要逃出去,逃到哪去?就应该逃到乡村来体验民宿。
第四,中小资本的大批进入,叫积小为大,是民宿供给的主导因素,不要认为民宿的门槛低,实际上民宿的资本门槛低,可是运营门槛不低,运营成本严格说下来是高于城市酒店的。所以在这里就需要积小为大。
第五,三农格局的改变,现在资源很多,闲置房屋空心化,这是民宿发展的可能因素,由此决定中国的民宿无论从需求侧精准角度来看,还是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都将长期持续发展。
但是现在有几个主要障碍:
第一,模式障碍。小的局限,说起来进入成本低,但是运行成本高。物料、能源、人工、市场、品牌,客源周转,都难以顺畅,这是现在摆在民宿面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二,制度障碍。领导往往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到口号上。因为项目小,处乡村,基层为主。所以现在既定法律法规不可能及时调整,致使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管理依然刚性,少一个环节都不行。所以民宿建起来,但是想合规合法经营困难,所以绝大部分的民宿应该说处在灰色的运营状态之中。比如说税务过去了,征税怎么征?把发票拿来,没有发票,采取包税制也不行,现在规定越来越严格。在制度障碍方面,既缺乏理论支持,也缺乏政策支持,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先发展后规范,但是有一些东西是前置性的,前置性的因素就阻碍了发展。类似这样的东西,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不同,我觉得台湾民宿制度比较好,基本上处于民不举、官不究、不出事、不问责的状态。你做你的,靠协会来组织大家,协调大家,制约大家,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你做你的,顶多涉及到税收,就采取包税制,这样的话,政府也简单,民间也放开。可是我们现在一说是法制国家,越来越严格,实际上一道一道绳索,制度性的障碍,就绑住了民宿的发展。
第三,社区障碍。一是乡村变化,我们原来说农民很淳朴,那是因为没有进入市场,进入市场之后就发现农民的良心大大的坏了,实际上不是良心大大的坏了,是市场意识刚刚萌芽,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这个时候红眼病就起来了,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二是社区环境不足,缺乏生活氛围,缺乏商业便利。所以说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必须得有民享,怎么享?晚上想出去散散步,街道里深一脚浅一脚,想出去喝个小酒,喝个咖啡,找不到一个地方,晚上只能憋在屋子里,这样能行吗?这就是社区环境不完善。
第四,技术性障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物料保障,缺乏基础设施。很多不是体制性的障碍,就是基础性的障碍,这些缺乏就需要一点一点补足,尤其需要基层政府一步一步突破。
第五,观念性障碍。做大做强与做精做细,民宿尤其需要工匠精神,现在缺乏旅游工匠精神产生的土壤。民宿应该是手艺人的民宿,要培育民宿的手艺人。可是我们现在非常缺乏,我们的进步是文化优势启蒙了,大家知道老东西值钱了,所以民宿里有很多老家具,有很多老砖瓦,有很多老的建筑构件,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精细二字,如果一方面把古人的精细的老东西摆在这,一方面凸显了现代人的这种粗陋,这方面差异性越大,吸引力越小,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上去。这样的话,把这五个障碍突破了,我们做事情就好办了。
三、怎么办
第一,群模式。一是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比如说今天开论坛的桐庐,已经有这么多民宿了,但是这些民宿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民宿如果在一个群平台上全面整合,这就构造了一个体系。二是网络群,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在每一个点上形不成,但在一个面上、在一个域上,可以聚集,最主要的就是靠现代技术,也契合城市人的习惯。三是民宿联盟或协会,形成组织化。这样来突破现有的模式障碍。
第二,制度化,设立上下线,管理有弹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我们对上有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对下也有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管理要有弹性,现在主要障碍不在条规上,是在调整上。每一个部门都有每一个部门管理方式,比如说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条条,这些条条刚性极强,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很难出来的,就需要我们的条条管理略微具备弹性,实际上民间的活力极大,只要有一点弹性,给一点空间就发展起来了,这里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第三,法制化。第一,法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第二,提倡契约精神,这是基础保障。但是还有一个方面,叫乡规民约,乡规民约原来是乡村自治的基础,现在变成乡村管理的一种高端的形态,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乡规民约还在发生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通过法制化的基础和乡规民约的提升,来促进整个发展。有一次我在贵州一个乡村看见一张告示特别好,就是某某违背了什么乡规,所以要罚他割二十斤肉、打十斤酒,今天晚上在祠堂请大家喝酒吃肉。所以乡规民约的制约更大,让他丢脸,让他没面子,有这一次就够了,谁都不敢违规。
第四,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如果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处理不好,一个方面可能把客人吓跑了,一方面可能把客人憋倒了。传统乡村到晚上是没有什么活动的,农忙时期绝对没有,农闲有点小戏看一看,有点小评书听一听,可是现在丰富多彩,光靠这点传统撑不下来的,所以一方面,要把传统文化挖掘最大化,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部分现代元素,使客人能够待下来。这里我很赞赏文化人下乡,文化人租个农民院子,然后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很有味道,狐朋狗友就来了,来了之后要吃要喝要住,周边老百姓就跟上来了,按照这样的模式,自然成长起来。但是我反对文化下乡,我们现在这套文化下乡是一种粗俗的城市现代文化冲击深厚传统的淳朴的乡村文化,结果造成乡村文化不伦不类,所以要倡导文化人下乡,适度组织所谓的文化下乡。
第五,绿色建设,原生态着眼,次生态手,泛生态着力,深生态着心。这里不能片面强调原生态,原生态只是个说法,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尾竹掩映下的傣家竹楼,何其诗情画意,可是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苍蝇蚊子都有,这是原生态,这显然不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关系,说到根本是绿色建设,用绿色理念建设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消费。
第六,市场延伸,民宿休闲对应周边,民宿文化对应中程,民宿度假对应远程。不同的市场距离有不同的诉求,也有不同的产品提供,裸心谷模式,高端度假,高端不等于奢华,特色,精致,舒适,自然。契合人性,自有文化性,才有商业性。
第七,业态丰富,小而精,多功能,社区借助,小镇模式。所以不能满足村子里有几栋民宿,因为这只是一种初级的满足,真正的满足应该是多功能的,大体上我的愿望在这都可以满足。比如说欧洲的很多乡村度假的民宿,村子旁边有一个骑马场,孩子过来训练一个礼拜,终身骑马,大体上就建立起来了,所以效益非常之好,乡村可以做到,城里很难做到,而且一边度假一边骑马,一边游山玩水,就形成综合性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晚上干什么,把晚上的事情解决好,这才能够有最终的吸引力。否则的话,晚上憋在屋里看电视,和在家里生活有什么区别?类似这样的东西都需要开动脑筋,做的越丰富越好。这里还要进一步研究主与客的关系。有些城市人到乡村休闲民宿,完全按照自己的这套审美趣味来操作,形成喧宾夺主。另一方面,也同样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叫店大压客,一个层面叫客大压店,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突破,一系列怎么办,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⑸ 民宿“国标”有了,短租还会远吗

一、民宿是什么
民宿的概念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半个世纪以前,一般认为现代民宿起源于西欧,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国,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国台湾,它被叫做民宿客栈。在台湾、日本等地,对民宿的定义有严格的限定。狭义的民宿强调主人文化,强调类似“回到家”这样一种温馨感觉,认为民宿并不是一种主业,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闲房屋,提供给游客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等乡野体验的场所,是不需要专业运营的。
对于民宿是什么的问题,在“民宿标准”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旅游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民宿前的“旅游”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设施”。
首先,民宿应该是旅游语境下的民宿;
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标准”中却将民宿主人的含义扩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农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这一点对于下一阶段鼓励发展民宿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就法条本身表述的“模棱两可”则有些啼笑皆非;
第三点,该文件将民宿归为一种住宿设施,但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民宿的产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出现并不断演变的“民宿”,实际是一种扩大化的度假住宿产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馆,它突破了民宿主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于民宿主人自营、也不限于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乡”这样一种回归的精神追求,笔者试图探讨的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度假住宿产品,这一点与“民宿标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二、为什么民宿在近三年间快速兴起
(1)五位一体顶层设计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国内民宿于2014至2015年间迅速兴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顶层战略设计,把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的一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几乎精准的概况了民宿产品的全部精神内核,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乡村,十三五开始国家从上至下尤其重视以创新手段引导乡村发展,民宿作为乡村记忆、乡村情感、乡村愿景的切实载体,恰逢其时。
(2)消费升级之后反向催生新的产品需求
目前,旅游度假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广大中、上层社会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逐渐抛弃星级酒店和低端农家乐这样两级产品,寻找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受。这一现象尤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有闲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希望通过轻旅游、微度假,在时间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获得精致的消费体验,民宿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消费群体现实需求的产品,导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题精品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迅速爆发。
(3)双创语境下,以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快速进入
非标住宿是一个市场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业,进入门槛低、口径大、模式灵活,乡村建设热潮来临,很多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开发商在瞄准农村大量闲置房屋的同时,却发现宅基地无法买卖,很多租赁改建型的民宿产品便在这样的夹缝里迅速萌芽。在非标准住宿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中,大型企业转型做深较为困难,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小型公司甚至创业公司很快占据市场,这些小体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强的模式更新代谢能力,会客观助推这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
(4)民宿的强品牌性决定了发展初期的产业爆发力
民宿热潮之前,我国经历了两轮农村改造建设热潮——新农村、美丽乡村,但这两轮当中突出的问题是重口号、轻内容,重单体、轻产业,乡村发展缺乏经济产业支撑。而想要迈出从空壳到产业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莫干山洋家乐风、比如浙江特色小镇风、比如艺术家乡建风。因为品牌是精神食粮,能把产业喂饱,给产品讲故事,帮产品做内容。这样一比较,老百姓自发做起来的经营门类多是品质极差的农家客栈、农家院餐饮,虽然在模式上这些农家乐和现如今的民宿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别,但是在本质上,精品民宿酒店对农家乐等产品形态做了精神层面的革新,通过软、硬件的提升达成了产品理念与认知升级的目的。

三、民宿究竟能否被标准化评价?
一直以来主题精品酒店被认为是非标准住宿行业的代表业态,这一理解直到精品民宿出现后被不断冲淡,然而关于非标住宿行业标准化这一命题的讨论却一直未曾停止。我们发现,在这次颁布的“民宿标准中”,首选对民宿评价的原则进行了五方面柔性限定,包括“生活美学、产品创新、地方文化、绿色环保、社区共生”,其次,评价要求和评级细则中,则主要对环境与建筑、设施、卫生与服务、安全管理、特色几个方面进行了表述。给人的一个直观感觉是,要求比较宽泛、约束不太具体、表达有些含糊。但是,这也恰恰反映了对于民宿标准化规范这项工作的难度。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尚不成熟的想法,认为一项标准化文件至少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把几个关键的问题说清楚:
(1) 民宿的准确定位,包含对民宿做标准化限定的立意,或出发点(主旨);
(2) 客房数目上限设置14间的可行性论证;
(3) 景观与建筑的配比;
(4) 管理团队人员配比;
(5) 民宿与酒店类项目的区分;
(6) “旅游民宿”的旅游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标准颁布之后,民宿将何去何从?
抛开“民宿标准”文件中尚不完备的表达,单就国家层面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民宿行业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和要求这一事件本身,势必将对民宿行业的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
(1)市场热度会不断升温,驶入红海后的民宿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
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乡村建设、民宿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从经济学角度讲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很快出现,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但不会降低经营成本,反而由于民宿本身的产品特殊性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运营团队的介入,会对这一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标准化的酒店项目类似,除了投资成本,单体民宿项目的成本主要来自运营层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话,这三项大致占去了营收的一半,此外还有物业租金(浮动较大,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高达20%以上)、维护维修费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民宿项目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亲密拥抱OTA平台之后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佣金,这在民宿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里又是一击。对渠道的过分依赖,同时又不能很好拓宽自身的盈利视野、增加二销或产品附加值,民宿行业在驶入红海之后,首先在成本端将面临利润空间近乎完全被挤占的窘境。
(2)监管收紧之后准入门槛提高
即便利润空间狭小,但因为在风口之上,仍有试图短期攫利者络绎不绝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视了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阶段性和政策风险,全国热炒背景下产品的打磨与建构周期被极大压缩,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于政策风险,最典型的一个想象空间是对金宿、银宿的进一步细分,同时配合奖励、处罚措施的严格执行。类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车和黑车一刀切掉的做法,话语权回归政府似乎是野蛮生长之后不可回避的必然阶段。
(3)适应更多商业场景的标准细则会不断推出,对民宿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
按照“民宿标准”文件的理解,民宿并不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情怀作品,国家俨然已经将其当做一种可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门类,这就对于民宿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近几年伴随民宿发展迅速受到热捧的民宿股权众筹为例,在这一细分行业中,非专业人士往往关注点集中于项目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项目背后反映的商业潜力。从本质上讲,民宿的众筹与其他类型产品的众筹并没有太大差别,属于一种小众的投资选择行为。而在这种投资发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专业工作就是对民宿项目进行估值评定,看一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判断投资风险与获益水平。不过,民宿估值是个大命题,涉及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区位、占地规模、建筑面积、客房数量、房价、装修投资、运营情况(入住率、利润率、成本率等)、投资回收预测、品牌增值预期、管理团队价值等。这里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所以民宿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跨界专业性要求却在伴随行业发展不断攀高。

⑹ 求北京酒店排名,哪些比较值得入住

北京酒店排名有:北京昆仑饭店、北京时代假日酒店、北京亮马河大厦、金龙潭大饭店、回北京民族饭答店、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等。

3、北京亮马河大厦

京亮马河饭店是集饭店、公寓、写字楼、商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商务大厦。地处繁华的北京商务文化中心,临近美国使馆签证处,位置优越,四周有绿树掩映的使馆区和波光粼粼的亮马何,环境宜人。

⑺ 求乌镇景区内住宿推荐,哪些比较推荐

刚去过乌镇,来说点自己的心得把!乌镇是一个古镇,玩得地方不是很多,但是风景很美。全部玩完也就6个小时左右。就是有夜景挺漂亮,所以当天回不来。那里有矛盾的故居和典型的江南古建筑。房子很旧,小桥很多,小河很长,江南美女也不少...乌镇东栅门票是120 西栅是150 联票是200,(单买一次西栅门票不出门是可以不买西栅夜票的,看完了再出来更划算)主要景点都在西栅景区里,买了大门票就不用景点票了路线的话就是白天玩东栅 傍晚和晚上去看西栅最经济实惠的玩法就只买西栅票。东栅有一半的景区和南栅古城,都不要钱。住宿的话推荐找乌镇大红住宿,不担心到车站怎么走,他们是免费接送的,还有旅游包车服务,嫌转车麻烦的可以坐这种车。 大红口碑不错,不是临水的 你网络乌镇大红住宿这个应该能出来他的联系方式什么的... 有路线不明白的都可以问他。我前几天去住的大床房,挺干净的,环境不错, 住那种广告里的水景房也还可以,就是价格太贵了,没有私人家的,景区里的民宿都是旅游公司统一的,房东只是服务员 只有一个订房电话 价格都一样的一般的临水房要600多,双人标间估计要1000以上, 小吃有臭豆腐 丁松糕 手打年糕 荷叶粉蒸肉 味道还可以的~ 大红后院的餐厅不错,干净好吃。吃饭别在景区里 有点贵。玩乌镇基本上1到两天就够了 还有南栅老街可以去逛逛,老街上有卖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的 价格不贵~ 质量一般~ 还是值得去淘一淘的 . 注意事项:在您出行前,请务必带好有效证件原件(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并检查是否过期。2、最好带着毛巾,洗漱用品宾馆里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毛巾都是回收利用的。虽然现在都是消毒的,但干净卫生起见,自己还是带着毛巾吧。另外记着带上一把伞以备下雨。3、乌镇车站出口两边排满黄牛,你要提高警惕不要理会他们下车就坐350公交,或者让大红接你。所有的骗局都是从坐车开始的
优待政策
1、 免票 : 凭本人有效证件即可进入 : ? 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导证(IC卡)、领队证; ?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老干部离休证; ? 残疾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发)、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民政部制发); ? 随旅行社团队驾驶员A/A1证,限每团1名; ? 1.2米以下儿童。 凭本人以下有效证件至景区接待中心办理相关手续进入: ? 中央新闻总署颁发的最新版本新闻记者证; ? 国家旅游局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附本人名片);
2 、优惠票:(东栅:80元/人;西栅:100元/人;东西联票:135元/人)。 请于购票前出示本人以下有效证件 ? 老年人优待证(凭老年人优待证或60周岁以上身份证享受优惠); ? 现役军人证;
1 ) 儿童票: 1.2米-1.5米(东栅:60元/人;西栅:75元/人;东西联票:135元/人)。
2 ) 学生票: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东栅:60元/人;西栅:75元/人;东西联票:135元/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乌镇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西栅景区:9:00-22:00;东栅景区:7:00-18:00(5月-9月),7:00-17:30(10月-次年4月)(仅供参考,以景区当天实际披露为准)。

⑻ 桂林民宿哪些好求推荐

桂林民宿推荐船舍茶椐、漓江兴坪农家客栈、遇龙河月色山水小院、湖畔小屋等。

船舍茶椐,够诗意,光是名字就能让人对他家产生各种美好的想象。船舍嘛,木有,人家还是在陆地上的,不过茶椐倒是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因为民宿整体是以禅风格装饰,在客房营造上你也能感受到老板传播禅与茶文化的意欲。民宿地处僻静休闲之处,但离象鼻山、七星公园之类景点都不会太远,不想走的话还可以租用店里的自行车。

湖畔小屋,光从外部看,你可能会以为这只是家小酒吧。不过,这家民宿的一楼的确是个小酒吧,店中央设置了吧台,店内的高脚凳、红砖、墙画和吉他,以及墙上挂着的牛头装饰都散发着浓郁的酒吧气息。住宿是在楼上,装修比较简单,但是干净清爽。对条件设施要求比较高的话,可以跳过了。

⑼ 住民宿安全吗

住民宿不安全。

大家都知道民宿,当然是一种自营的住所了,和酒店不一样,酒店是需要身份信息登录,而且在管理上也没有那么的严格,让那些喜欢民宿的人,只是想要远离吵闹的城市去乡村选择宁静的住所。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一些装修的好一点的民宿,甚至价格能到上千元肯定有的网友说道这样的价格,我还不如去住酒店呢,那里的服务还好,其实他们这样收费违背了当初人们为什么喜欢民宿。

当然是为了贴近生活到哪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但是如此昂贵的价格真的是让人难以接受。怪不得有的网友不会去选择去住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