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继续与生态相结合,表现出绿色发展态势
乡村旅游是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体现了游客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乡村的生态化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丰富文化内涵,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灵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化,单一的观光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式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乡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导致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村不再是原始的乡村,一味的拆建让乡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纯粹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融合发展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一大趋势。

② 帮我写一下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摘要和结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回顾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初步探索

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该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规(参见《人民日报》1956年6月24日第5版)。这是中央领导人中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

1960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共中央制订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

1963年12月,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提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目的是要求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大。

(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1981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带领和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为新农村建设铺开了新的篇章。

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的建设。

1996年10月,胡锦涛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新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育提出了要求,并先后开展了“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2063页)。中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始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并规定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接着又提出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搞活农村经济。2003年初,把农村改革列入四项改革之首,并把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列入第一项。

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

(3)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却不断拉大,我党针对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概念,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农业税,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2006年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参见《人民日报》2006年1月27日第1版)。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2004-2008年,中共中央连续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③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怎么样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接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可见,乡村旅游市场后劲十足。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④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急需求..越详细越好!麻烦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回顾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初步探索

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该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规(参见《人民日报》1956年6月24日第5版)。这是中央领导人中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

1960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共中央制订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

1963年12月,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提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目的是要求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大。

(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1981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带领和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为新农村建设铺开了新的篇章。

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的建设。

1996年10月,胡锦涛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新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育提出了要求,并先后开展了“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2063页)。中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始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并规定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接着又提出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搞活农村经济。2003年初,把农村改革列入四项改革之首,并把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列入第一项。

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

(3)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却不断拉大,我党针对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概念,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农业税,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2006年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参见《人民日报》2006年1月27日第1版)。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2004-2008年,中共中央连续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⑤ 举例简述世界各国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和现状

(1)意大利。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意大利的旅游业中,农业旅游属于新兴的生力军,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旅游产业。意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形成了早期的农业旅游。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为止,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区,已全部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区最为突出,每年接待国内外农业旅游者高达20万人次。

(2)法国。法国既是欧洲第一农业大国,也是世界旅游业大国,这为法国的农家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法国国内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风潮,并开辟人工菜园活动。各地农民积极响应,纷纷推出了农庄旅游,并组建了全国性质的联合经营组织。近年,法国人又推出了全新的“农庄旅游”业,将农业旅游彻底产业化,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以供游客体验农家生活乐趣。1988年,法国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并结合此后法国农业经营者工会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和法国农会与互助联盟等专门农业组织,联合成立了“欢迎您到农庄来”的联合经营组织,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现在,这种农业旅游能够为法国农民带来每年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欧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国家,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西班牙的乡村旅游在1986年前后开始起步,1992年以后快速发展,目前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海滨旅游,成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视乡村旅游,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个乡村旅游点度过的。乡村旅游使西班牙的农村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也使农村的设施和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但农业产值却很高。过去5年里,西班牙的乡村旅游增长了93%,其中89%的游客是西班牙本地人。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有超过200万的西班牙人远离城市到内地的农村旅游。

(4)美国。在美国,农业旅游业被称为是“乡村旅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乡村旅游就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

这是由于一方面,美国政府发现乡村旅游与传统的工业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却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坏环境,甚至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美国农村一直地多人少,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还能帮助农场主就近推销农副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对于乡村生活的猎奇、回归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满足于对美国几个窗口城市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他们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国内部地区的文化、历史、风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龄化,使得乡村旅游在美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美国的农业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农业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农场主在乡村旅游的内容和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除了采摘果品、饲养小动物、垂钓比赛、露营野炊等传统活动,还新增了绿色食品展、珍稀动物展览、农场博物馆、乡村音乐会等活动,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美农业地区经济普遍下滑,但农业旅游成了唯一有所增长的领域。根据美国旅游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46%的美国成年人在2005—2007年间曾参加过乡村旅游。在美国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其产值达到3500多万美元,其中38%左右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

(5)马来西亚。1985年,马来西亚根据农业部的计划,建立了一处农林旅游区,作为农林示范、农林生态保护,开展农业旅游参观。从1992年起,将7月2~9日定为一年一度的“花卉节”,以花卉为主题,发展农业旅游。随着花卉生产的兴起,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了花卉的基地化、产业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使马来西亚旅游业连年创下佳绩。1994年旅游业外汇收入达到90亿马币,成为排名第三的产业。1995年,马来西亚成功举办了国际花卉展销会,成为东南亚地区权威性的国际花卉展。

(6)日本。相对于欧洲,亚洲的农家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其中,日本的农业旅游发展相对较早。其特点在于各地的农场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设立贴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务设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日本的农家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旅行社组织游客参与春天下农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等一系列体验性极强的务农活动。参加的人员有研究人员、学生、职员、公司白领等。

在日本的岩手县有一座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民间综合性大农场,名为小井农场。自1962年以来,农场先后开辟观光农田40公顷。农场中分立了多个主题的区域,动物农场专门用来饲养各种家禽家畜以供人们观赏逗玩,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定的饲养知识;游客在欣赏完牧场馆挤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过程后,还能购买到新鲜出炉的奶制品;别具特色的农具馆,展示了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农业用具,从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现代化的机器工具都一一陈列于其中,游客们能够在这里了解到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在日本也兴起了很多的观光型农庄。人们只需要购买一张门票便能够在农庄内自由的观赏各种瓜果蔬菜、花草树木,同时也有一些农庄提供了采摘乐趣的体验活动,欣赏之余还能够带走自己采到的新鲜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运动,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兴了大分县的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项运动中,很多村庄都将自己的传统风俗文化作为特色品牌大力宣传和弘扬,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近年来,务农旅游在日本也逐渐升温。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为中心,组织游客去农村体验农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区的旅游团还可以参加捕捞虹鳟鱼和采集、加工海带等活动。

(7)韩国。韩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晚。近几年,在一些大城市周边的渔村出现了很多“观光农园”和“度假乡村”。这些农园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闲、体验、收获的活动,满足了城市人放松身心的需求,农民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渔村中有规定20人以上的团体游客在村内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游客则会被分配到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户家中去享受农村式的聚餐,让游客吃得开心、吃得健康。这些观光农园最初多是农民自发组建的。随着韩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轻人都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农村劳动人口下降,仅依靠种植粮食获得的收入也不断减少,而很多农户的一些房屋被闲置。于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一些农村居民搞起了农家乐一类的乡村旅游,让城里人来农村吃吃饭、参与劳动,之后收取客人一定的费用。没想到,这样的农家旅游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热烈欢迎,周末或节假日来农村进行这样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生意的红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效仿这种形式的农家旅游,经营着自己的农庄。不久之后,韩国的农业部门也发现了这种旅游模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道路,于是大力提倡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提供的资料表明,韩国农村观光和民俗市场的规模,2001年约为28400亿韩元,到2005年达到了51100亿韩元。

⑥ 某地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概述

  2. 区域概况

    1)目标人群

    2)主要景点

  3. 发展现状

    1)游客量

    2)带动经济发展量

    3)景点、住宿、特色产品举例

    4)所遇到的问题

  4. 进一步目标

⑦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跨一二版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权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
1、聚焦重点区域
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
2、注重品质提升
乡村休闲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3、打造精品工程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4、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让消费者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买得舒心。

⑧ 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游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我省开辟乡村旅游创业绿色通道,对旅游创业人员申办从事个体旅游经营服务项目,便捷申请措施,材料齐全当场发照。2010年12月31日前新申请开办个体工商户的,一律免收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费、营业执照副本工本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可以分期缴纳,首次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金的20%(不低于3万元),余下部分在登记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本月举办乡村游人才招聘会

8月下旬,我省将在省人才市场组织一次乡村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帮助,组织乡村旅游企业招聘人才。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

本月,我省还将举办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镇)的负责人培训班和乡村旅游创(就)业培训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创(就)业人员给予培训补贴。

开办农家乐可申请贷款

乡村旅游主要有开办农家乐等12种就业创业途径,我省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其中,通过发放惠农卡、大额农户贷款和生产经营贷款,支持农家乐、渔家乐、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旅游庄园发展和旅游饮品、食品、副食品生产加工。

通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手工制品等旅游商品、个性化旅游产品综合开发、营销,支持乡村旅游演艺娱乐、信息咨询、导游服务发展,支持企业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体系。(实习编辑:刘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