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同时,应怎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很多时候农家生态旅游的经营者为了利益往往牺牲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更造成了环境污染。这样做并不利于农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更应该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必须在农家生态旅游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农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一是要把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开发的大系统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投资与开发,保护好农村特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要在农家生态旅游开发前期,以及开发、经营过程中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乡村旅游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特别是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容量的评价。旅游业虽被称为“无烟产业”,但其经营同样可以造成污染。农家生态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游人、旅游设施大批涌现,污染物增多更易破坏生态平衡。对大气、水体、土壤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以判断乡村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❷ 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保持本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联合经营
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据估算农村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 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注: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itourism),农业旅游一般译为agrotourism。

❸ 如何加强农家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执法监管

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旅游区管理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协调管理力度,是实现旅游区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旅游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旅游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旅游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

另外,地方政府和农业、旅游相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执法人员配备上,要选择那些懂法律、懂政策、懂旅游、懂管理、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执法监管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对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监管。

❹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1)保护性原则。由于农村人文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在旅游开发和建设中对资源应以利用为主,谨慎开发,坚持“少即是多”的原则。在旅游开发时要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保护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要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各农家生态旅游热点区域应建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重要景点保护区、分散游览区等。内容涉及动植物生长繁殖情况,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的潜在危险及地质灾害等情况。

(2)承载力控制原则。即把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强度、游客进入的数量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符合当地社会道德规范,必须考虑当地旅游承载力,使旅游活动的开展不至于与当地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冲突,如在特色景点要对游客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以提高门票价格或限量售票形式,力争把游客量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承载力、设施承载力范围之内。一则保证游人最佳观赏效果,二则防止游人过多导致果树采摘过度、草地枯死、土壤板结现象的出现,避免破坏旅游生态,使农家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社区居民参与原则。保护和巩固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让社区居民从旅游中收益、实现旅游扶贫功能的同时,使其具有更加自觉保护的动力。

(4)资源和资源有价原则。应该贯彻“旅游开发,资源有价”的原则,只有充分认识“资源有价”,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才能更自觉地去保护它;只有有偿使用资源,使资源在被使用时获得效益,才能使资源的保护有经济支撑,才能减少粗放的、破坏性的开发,避免低水平开发和低水平管理带来的对资源的破坏。

❺ 农家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现,应如何做好宣传教育

旅游资源的保护首要解决的是广大民众对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问题,让民众了解旅游资源是千百年自然造化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精髓。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宣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全民素质,使宝贵的旅游资源与环境免遭无知的摧残;转变资源环境观念,让“保护资源环境,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有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旅游开发者及当地居民切实认识到,优良的自然生态与独特的文化生态对旅游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应让他们通过生态旅游,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获得所需的新技能,以保护生态环境。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大多通过报纸、旅游杂志和电视等各种媒介,因此,对旅游者,应将环境教育在旅游过程之前进行,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农家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在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版物、研讨会、讲座、展览、媒体与个人间的沟通等方法与渠道,让他们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认识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艺术、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增强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加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他们在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成为一支支持的力量而不是阻力。为了发挥示范作用,就必须先提高当地居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及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尊重,使他们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价值和保护知识等,从而改变对环境不利的行为。

❻ 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远景设计院指出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南农村”----周庄等都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2)、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我国地大物博,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才能解决文化含量不够的问题。
(3)、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如可让旅游者与渔民一起随船撒网捕鱼,和农民一起防线织布,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根据季节的推移、经济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新的农家旅游项目,如举行采茶节、竹笋宴、桃花节、杨梅节、百合宴等。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决定出游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除了一般旅游共有的安全问题外,乡村旅游安全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农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参与性强,而游客又不熟悉农村的农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农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肤过敏问题。如游客可能因为农田中的肥料、残余农药等引起皮肤骚痒,在果园中活动也可能因某种植物花粉引起皮肤不适等等。所以对游客参与性项目要加强监导,以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
2.政府主导、健全相应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
要解决乡村旅游产生的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方法,必须采用政府主导,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和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地是一个整体,有着整体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如,成都龙泉驿区把乡村旅游纳入该区旅游局管理的工作范围,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发挥优势、大办旅游”的方针,把争创国家级花果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目标,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地位。
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应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的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实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3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实行规模化经营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由于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大多来自都市,他们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方面,要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4 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灵活营销、打造品牌
乡村旅游地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❼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中可用哪些科技手段辅助

(1)使用替代能源。认真研究农村替代能源问题,提倡低污染、可循环的能源使用,是保护农家生态旅游环境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实,可以发展使用以下替代能源:

①太阳能。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为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利用比例相对较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利用太阳能相对普遍一些。太阳能的利用问题,不是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问题,关键是家庭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农家生态旅游建设的资金投入上,应注重对太阳能设备的投资建设。

②生物质能。我国农村对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途径为沼气,沼气作为农村的新型能源,与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的集中收集,在熟化过程中,经过资源转换,产生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即沼气。沼气生产的原料需由养殖业提供,进而推动了养殖业规模的发展。沼液、沼渣为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杀虫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或减少了农业污染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这些有机肥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又改变了土壤的输送度和透气性,增强了土壤的抗蚀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③风能。

(2)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

(3)发展新型农业。

❽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从事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利润获取与社会责任。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民一般文化层次较低,环境意识较差。虽然获取利润是旅游业的基本法则,作为农家生态旅游服务的提供者若缺乏经营的连续性,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从业者都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既是服务者也是保护者、教育者,主动接受当地人民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农民之间的博弈将朝着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基本生活与共同富裕。农家生态旅游依存的不仅是农村的田园风光,还有呈现的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锄草、耕种、饲养家畜等农事活动,这些活动不能在农家乐旅游中直接受益,但是这种生机勃勃的农村性,是支持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且农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坏环境,影响其他农民的生活,所以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理应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农家生态旅游者:旅游满足与行为约束。旅游者在一个环境优美农村,其行为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游者更多的还是需要行为的约束。从一味强调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满足,提高到具有责任感的、长期的、文化的满足。旅游者在旅游地由于已经支付了金钱、时间、体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应有的旅游满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

(4)农家生态旅游地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环境束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大环境下的农村发展无疑给各个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经济超前发展无疑对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通过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动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在还是相互矛盾的过程,根据目前发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勉强可以实施的政策。

(5)农家生态旅游地的上级政府:资金支持与积极引导。目前农村共同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差需要上级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上级政府还担负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鼓励教育的重担,提高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从而加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升进入农村企业的环保门槛和减少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时效性。总之,由于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环保工作仍需要上级政府的积极引导。

❾ 农家生态旅游区的水体环境保护有哪些有效方法

农家生态旅游中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水体浑浊、观赏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破坏等恶果,具体防治方法有:

(1)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

(2)农家生态旅游地不进行工业项目建设,并严格控制周边地区的工业建设项目,杜绝工业污染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生产向农村转移。

(3)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科学化施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防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发展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和推广生物农药,保证食物供给的环境安全。

(4)完善排污系统,从“面上”控制水体污染。在农家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污水治理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农家生态旅游区出现的水体污染问题,而且能为广大农村在改善水体环境方面树立样板。农家生态旅游区应在现有农田灌溉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城市排水系统的经验,推进灌溉系统和污水系统分流改造工程。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监测达标后再并入农村灌溉系统,这样才能保障农家生态旅游区游客、经营者和当地村民的用水安全,也才能保证这些区域的农产品真正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

(5)推广生物治理工程,对农户排水进行处理。由于乡村聚落分布较散,不可能对各个农家生活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所以应该针对各家各户(尤其是农家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展开“洁源”的治理工作,建议农家经营者建设污水沉降池,通过物理作用净化生活用水;在沉降池中可以栽种对氮、磷等具有较强吸收作用的湿生植物;而这些植物又可以用于家畜的喂养,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庭院循环经济生态系统。

(6)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醒旅游者不可将垃圾、纸屑等丢入溪流、河水、水渠、井水等水体中。

(7)开展水上游乐项目的农家生态旅游地,水上游乐船只应以非机动船为主,尽量不使用动力船。各种水上游乐项目的展开,应以不污染水体为前提。

(8)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改善林分结构,不断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❿ 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乡村生态旅游需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版基础,它是一种与生权态环境保护冲突最小、目标最为接近的“农业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文献
(二)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区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主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