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利用精准扶贫政策推进乡村旅游

转变传统的以发放扶贫款项为主的“救济式”扶贫,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深入内分析村落及村民的特征容,创新扶贫方式,制定不同的旅游扶贫手段,实行精准化扶贫。根据村民的能力和发展旅游的意愿,将村民分成三类。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将为乡村提供多种种创业类型和就业岗位,开发8种分红收益,辐射多个村落,对全县的乡村旅游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B. 关于乡村游

何谓乡村游?一位旅游爱好者的撰文也许能给出回答,“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老屋中,现代人浮躁的、没有着落的身心,一下子平静地着陆了,静静地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源。”作为以都市人体验农村风情、景色、民俗为主的旅游,乡村游能够将传统的农业转变为观光农业。此外,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旅游也将成为乡村游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从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来看,以农民为经营主体,都市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享受田园风光的旅游活动才是乡村游的主体。
“国家确定乡村游的主题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农村间的交流,号召更多的都市人到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的收入、推进农村建设。”作为旅游专业人士,尽管续志刚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不久,还是迅速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的确,在这次的通知中,国家旅游局已经明确指出:宣传主题和口号的确定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
在“2006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仪式上,国家旅游局的负责人还表示:“要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可瑞也清楚地认识到:“乡村游不只是一项经济活动。”他举例说,河北的野三坡是一处新兴旅游区,前几年野三坡的乡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都市游客的增多,他们开始注意到野三坡的旅游商机,并逐步配备了接待设施、卫生设备,因此景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等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外,随着外来人的增多,他们先进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村民,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
又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有60多户人家,40多户办起了家庭旅馆,10多户办起了社会餐馆。柏坡餐厅的女主人就坦言,原来的二亩三分地不能维持生活,全靠发展旅游才过上了好日子。
“乡村游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了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张可瑞分析。
尚未排上旅行社日程
“目前旅行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游,我们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旅游线路的开发,很遗憾乡村游尚未排上日程。”1月6日,当记者以普通游客身份致电中国青年旅行社的时候,中青旅的电话接线员颇为抱歉地回答。
不只是中青旅,北京和平假日旅行社、易游假期旅行社等旅行社的人员均表示,尚无完善的乡村游线路。“如果您是20人以上的团队旅游,我们可以帮你联系一家农家院。”北京和平假日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介绍。
“和出境游、大景区旅游相比,乡村游的利润实在太薄了,所以各家旅行社并不是很热衷于乡村游的开发。”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王小姐一语中的。
王小姐认为,旅行社是根据游客的取向来开发旅游线路的。“现阶段我国游客更倾向于以猎奇为目的的旅游,因此出境游和著名景区的旅游更受青睐,旅行社也更为投入地开发这些线路。不过已经有不少游客对乡村游表现出了兴趣。”她指出,虽然各家旅行社一直在做乡村游的项目,但是仅限于住农家院、采摘、骑马等简单意义的乡村游,时间也多安排在夏季。冬季主要是滑雪和泡温泉,会涉及到部分农家乐项目。
王小姐还坦率地说,乡村游项目上,旅行社不太愿意接待散客,除非是团体客人,否则为个别游客组织一百来块钱的乡村游,配备专门的导游和大巴,“太不划算了。”
“旅行社开发旅游项目是一种企业行为,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如果不盈利的话,当然就不会重点考虑。”张可瑞十分理解旅行社的行为。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此次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看来并不顺畅,市场反应才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参考指标。
据续志透露,旅行社之所以不重视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由于乡村游的路途较短,多半都市人选择自助游,通过旅行社进行乡村旅游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旅行社主要是靠打折扣的门票、旅店房间以及机票、火车票等因素盈利,然而从乡村游项目上并不能得到上述的优惠。
“当旅行社和当地的村民谈好价格以后,往往发现并不比村民接待散客的价钱便宜多少。”续志说。他指出乡村游多半是由当地村民经营,因此旅游市场并不规范,比如旅行社和村民谈好一个房间40元的价钱以后,转过头来村民在和自助游游客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也许会把价格压到30元或者更低,相比较而言,旅行社无法拿到更优惠的价格,成本也比较高,本来价格就不高的乡村旅游通常赚不了多少钱。
因此,续志表示,现在国内专心做乡村游的旅行社较少,即使今年的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也无法彻底扭转乡村游不景气的状况。
需要长远的规划发展
“今年国家将乡村游作为旅游主题,只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同时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但是乡村游市场的繁荣是需要长远规划和发展的。”张可瑞说。
在他看来,乡村游处于一个向上发展时机。比如河北省秦皇岛市较有规模的乡村旅游景点已达20多个,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我国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7年多以来,受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开始转向去城市的周边地区旅游。”张可瑞分析,此外,都市人十分向往去农村体验民俗民风,“虽然城里同样可以买到西瓜,但是每当北京的大兴地区举行‘西瓜节’的时候,即使西瓜的价钱贵了很多,人们还是愿意去大兴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张可瑞还强调乡村游是个广泛的概念,“农民同样需要旅游,”他说,“我国广阔的农村是可以不断培养新的旅游者的。”当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候,乡村游不只是城市人到农村旅游,农民出行旅游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张可瑞提醒,乡村游的商业性发展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农村要善于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自我宣传。”他还举例到,现在中国许多大城市都实行“禁放令”,但是农村并没有这个限制,春节期间,农村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吸引都市人到农村放鞭炮,带动乡村游的发展。
“可能会有一部分小旅行社会重视起乡村游项目的开发。”从事旅游咨询服务多年的王小姐则预测,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大旅行社不太重视的乡村游或许能给小旅行社提供一个不错的商机。
国家卖力吆喝,旅行社反应冷淡,散客旅游尚不能形成气候,今年的“2006中国乡村游”似乎开局不利,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C.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1)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磨米、磨面都变成了旅游活动。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三农"问题的充分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中国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3)设施逐步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如贵州已达到村村通公路,极大的促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4)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乡村旅游后劲十足,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点)正积极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竞相开工,抓紧建设。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0人,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望峪山庄景区建成后,外出打工村民纷纷返乡从事旅游开发,村民的就业门路扩宽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应增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亩100元,增长到了1000元。相对于外国,中国的农村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使得中国的乡村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哺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后天优势。
(5)建设农村新面貌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D. 要怎样才能做一次乡村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已成为我国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农村与日本的农村基本情况相似,文化上也有相同之处,借鉴日本的乡村旅游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很有意义。

日本乡村旅游的起因

1.第一产业衰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青壮年外流,日本出现了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收入降低,农业地位弱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者关注,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振兴乡村经济等目的,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为目的,既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又可以保护、发展乡村文化与特色。

2.基于“本土化”回归的旅游需求

日本文化原生性休闲活动一直在民间进行着,特别在当代社会,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本土化“回归的趋势。在迅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日本城市居民产生一种故乡丧失的感觉。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日本的乡村成了日本人民通过旅游的方式寻找和重现乡村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地方,进而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3.乡村精英的示范联动作用

乡村精英指的是在经济资源、政治地位、社会关系、办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并对当地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村民。如日本上野县四贺村的现任村长,在当地蚕业和烟叶失去竞争力,农民生活状况日益底下的情况下,利用废弃的桑园地带领村民开发逗留型市民休闲农园,取得良好的效应,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宿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E.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

①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②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③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④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⑤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⑥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⑦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F. 如何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开发的成果

身在乡村的村民自然可以共享乡村旅游成果,方式可采用村民入股分红式、旅游参与式等。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道:相较于直接入股,发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运营意义更加深远, 不仅可直接增加村民民的收入,关键在于通过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