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乡村旅游
㈠ 乡村旅游模式有哪些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发展旅游,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各地的发展经验来看,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有三类乡村,一是紧靠中心城市,汽车车程在两个小时之内的城郊乡村;二是紧靠现有景区的乡村;三是具有旅游资源良好的古村落、农村风貌、高科技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以及果业、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或自然、生态比较好的乡村。铭智旅游策划总结中外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分为五种:
1、村落民居旅游模式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是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筑按发展特点分为古代与现代两类,村落民居旅游模式也相应分为古民居旅游与新民居旅游两种。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乡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工艺游艺、体育竞技、信仰崇拜等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态旅游模式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田园、草原、森林、渔港等生态环境和各种乡村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猎的森林与扬帆的渔港为特色,把乡村生态与乡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开发梯田游、草原游、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蕉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4、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建设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向。山东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临沂罗庄飞龙花卉,形成乡村旅游的现代农业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一般分为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特色种植区。
5、综合旅游模式
综合旅游模式是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旅游业多元趋势的发展,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与选择也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又呈现出休息娱乐、收获品尝、运动养生、观光审美、学习体验等五种旅游类型趋向。旅游模式是旅游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发展模式会随之推进,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消费观念都将影响旅游发展模式的设计,休闲度假、现代农村观光、休学体验等旅游产品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㈡ 乡村旅游有哪些类型
1、按核心资源分
传统观光型:以不为都市人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摘、观赏, 享受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或郊区等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能为城市提供时鲜产品,又能结合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
休闲度假型: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草原、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领略自然生态、住宿度假等多种休闲度假活动。
2、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型:位于大中城市附近,为满足城市巨大的旅游需求,在原有农业和现代农村聚落景观基础上,以现代科技、现代美为主要特色。
边远型:距离城市较远,一般交通不便,大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发展相对滞后。
景区边缘型:位于著名风景区的边缘,大多依靠现有的旅游资源,采取与景区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旅游。
3、按村落形态分
水乡型:村落内水系纵横,建筑大多临水而建。如江南水乡村落上海嘉定区毛桥村、金山区画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显地势落差。如浙南山区的丽水松阳县安民乡村;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庐莪山“畲乡山寨农家居”等。
荒漠型:村落大都位于高原,濒临荒漠或位于荒漠之中。如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窑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滨海型:村落位于海边,充分利用渔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岛前卫村、瀛东村、三门三特渔村、舟山沈家门渔港等。
草原型:村落位于平原或高原地带的广袤草原之中。如张北坝上草原的欧式风情度假村,还有内蒙古及西藏自治区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草原度假村落。
㈢ 城郊旅游地产规划中,政府人员需注意什么
除了开发商和运营商,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政府政策的调控,关系着土地资源是否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度假地产中心认为:政府人员应区分对待不同的旅游地产现象,旅游地产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积极的作出规范和管理而不是一概制止才是正确的政策方向。
针对新农村型城郊旅游地产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而在土地利用上,要进行引导,鼓励对各种土地资源的的优化利用。严令禁止圈地性质的开发。桂林乐满地的成功运营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乐满地选址是在山谷之中。而以圈地为目的的城郊旅游地产的开发成功的例子并不多,所以政府一定做到一系列的工作:
1. 完善城市功能
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旅游产品从以往的观光式向休闲复合式不断过渡。而城市功能也应该随之改变。城市的休闲功能的打造、度假设备设施的完善等都应及时配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土地的利用更是要有整体的规划,而规划的核心依然是要符合旅游产业升级后的要求进行实际的操作,已达到土地综合利用的要求。
2. 优惠政策促资源合理利用
对于那些能够把偏僻,荒凉,地质差的土地利用开发的项目,要在政策上给予大量的倾斜,引导城郊旅游房地产开发向有利资源优化利用的方向上发展。
3. 严格审查项目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地结合是当前的必然趋势,但是部分打着旅游地产的幌子进行地产开发的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核,不能以偏概全的全部合理化“城郊旅游地产”开发项目。
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权衡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关系,在和谐的关系中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更多关于城郊旅游地产的内容,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为您提供以下参考:
《北京密云枫谷高尔夫小镇概念性规划暨设计》
《山东威海慢山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策划》
《三亚南滨休闲小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策划》
详情可关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官网。
㈣ 有哪些优质乡村旅游项目
最近热门的乡村旅游项目就是“花海+”、“花城+”。
㈤ 元亨祥是如何解读乡村旅游+文旅综合体发展趋势的
元亨祥认为旅居生活方式将以舒适放松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构建,注重景观小品、园林格局、建筑风格、居住设施的设计,注重教育、医疗、购物等生活功能场所的配置。是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由城郊型旅游目的地向更高消费层级迈进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㈥ 乡村旅游是一种区域性的什么旅游
乡村旅游的一个是一个区域,记者,景旅游局有吗?当然是什么旅游?他应该是一个旅游景点。所以给我们来个不的
㈦ 乡村旅游的类型有哪些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7)城郊型乡村旅游扩展阅读
乡村旅游的设计要点:
1、乡村旅游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绝不能千村一面。而乡村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就会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魅力。
2、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服务业,要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的基础上去引导需求。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拆大建,而且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发生,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乡村旅游
㈧ 休闲旅游的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的战略建构
建设低碳型新农村,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成抓手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是脐带
城郊休文化休闲旅游是城乡旅游体系中的重要空间带,是城乡互助发展的重要纽带区域。城乡区域的双向差异互补成为该区域旅游发展的市场、资金、资源与产品的多元体系构建的审视要素。本文以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章贡区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为例,对这一命题展开研究与探索,寻求该类项目或区域发展的战略建构体系。 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发展的功败,对于城乡空间的战略部署,彰显着旅游发展的格局意义,城市旅游、城郊旅游到乡村旅游区域的建设,要从现状中提取发展的依托要素、假借优势、发展路径基础是尤为重要的。
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章、贡两江汇合之处,是赣州市的中心城区,处于孤立散布的资源依赖型初级发展阶段的章贡旅游产品侧重人文古迹观光;特色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深度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尚未开发,乡村旅游体系基本空白;赣州便捷的交通优势和章贡优良的本底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是城郊旅游开发巨大潜力的重要支撑。
如何寻求发展模式与空间部署的分析要素,可以从区位的战略视角、交通模式下的通达状况、资源整合的优势特色、大产业融合下的旅游要素、依托城市的能级及消费模式、乡村的资源本底等多个方面加以审视和分析。
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下的章贡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格局构建
响应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优势。深度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对其进行包装,打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章贡区以老城区的宋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最为悠久,保存也最为完好。杭州宋城的阴影效应对章贡宋城的影响极大。因此,章贡区的旅游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寻求老城区宋城的发展,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跳出宋城寻发展”,打破该区域依托宋城的传统发展老路,率先以城郊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部署来辉映古宋城。结合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提出以 “一轴+一心+六组团+九珠”的1169格局呈现章贡旅游发展的完美格局。
1、一轴起承,即章江、贡江接赣江的水域景观轴
将章江、贡江接赣江水域打造成章贡区文化休闲旅游体系中的大型水上游览线路;集交通、观光、美化亮化景观于一体的水域景观轴线。
2、一心辐射,通过宋城文化核心的要素释放,彰显城郊区域发展的乡村文化与历史文化并融特色。
3、六组团并进,功能与空间的集聚发展
中心老城区休闲旅游组团:文化休闲旅游的王牌和引擎;集观光、休闲、寓教、体验于一体的宋文化休闲旅游组团。
沙石城郊休闲旅游组团:将沙石镇打造成为以农田种植、水产养殖为基础产业,并形成集高、中、大众多层次的风情休闲特色农情小镇。
沙河城郊休闲旅游组团:以罗坑村莲文化为主的大众休闲与高端休闲度假的城郊休闲旅游组团。
水西城郊休闲旅游组团:将水西镇打造成为大规模农业种植、采摘、体验型的城郊休闲旅游组团。
水南城郊休闲旅游组团:水南镇未来会是赣州政治、体育、文化中心。根据水南新区现在的发展方向并借助有利契机,规划将水南打造成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的四化旅游商务区(TBD) 。
水东城郊休闲旅游组团:将水东镇打造成为集和谐文化、宗教文化、宋文化以及蓝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旅游组团。
4、九珠齐耀,“一村一品”的城郊依托与示范项目
赣州章贡区就像是古宋文化的微缩和再现,虽经历风雨千余载,仍在焕发着活力。围绕着以宋文化为核心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辐射章贡区城郊,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将规划中的乡村变成一颗颗明珠,共同串起章贡区城郊休闲旅游线,每个乡村以各自不同的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体系,为章贡旅游注入新的活力,让九珠耀出无穷的魅力。 城郊区域的旅游发展,要彰显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益,要以经济“富起来”、农村“新起来”与社会“活起来”作为规划的战略视角,审视产业转型、农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1、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让农民富起来
旅游产业如何成为富民产业,是规划的基本命题,要充分利用旅游带动效应,增强镇域经济的包容性,提升农业附加值,构建城郊旅游产业体系。
2、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让农村“新”起来
我国农村建设过去常见的发展模式是:自身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销售渠道=搞活经济,增加收入。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本底乡村资源提升+旅游创意策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面貌的更新、农业产业的更新、更是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3、城郊型文化休闲旅游让文化活起来
地域古老文化以其生命力的微弱令人扼腕叹息,站在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开发文化型休闲旅游是对当地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文化在旅游的促动下常焕常新,也是地域社会发展与活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㈨ 2000亩左右城郊型乡村公园,其年接待能力大约多少
在泗县估计不会爆满,除非过年时人多
㈩ 济南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对济南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了解得不多,就全国范围来看乡村旅游日渐火热,模式也是逐渐丰富。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道: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进行规划是需注意深化乡村旅游概念的理解,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注重生态、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协调,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打造出乡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