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乡村风光资料

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有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因地制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利用当地生态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县先后关闭了100余家有污染、高耗材的企业,对主要公路沿线的4000座坟墓进行了搬迁,投资637万元改造437幢非徽派建筑,启动“千村调查”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体制,对分散的古建和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进行摸底登记,新发现古建、古桥等文物古迹500多处。同时,通过举办民俗风情展示、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不仅较好保护了当地古村落,而且富裕了当地农民,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3362元。 赞同2| 评论 2012-4-25 17:51 建峰安保 | 二级
大连乡村旅游特色浓游客农家乐 赞同0| 评论 2012-4-25 18:23 北风诺诺 | 一级
最后一缕最美,最美的斜阳又踏上了归家的远程。此时的农家生活正是我们最向往的那种温馨而又亲和的家,那种农民们劳作回来后感到的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这样的生活只有这里才会有,不知多少个春春秋秋,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匆匆的依旧一片片滑落下来,依旧一片片舒展开来,不管是开花结果还是枯萎荒凉。
这儿仿佛已经隔离了多年,而多年的遗忘总也寻找一块心灵洁净的土壤,在饥饿时添饱肚皮,在快乐时自由来往。
也不知走了多少年,时钟的步子是那样长,永远的走,只是永远的停留,停留了若干年,若干年只是求得这种安定与幸福的农家生活,让这里的人感到了生命的真实与心灵的执著。
这里的动物爱那种傍晚一群一队地站在门外享受那余光普照的生活,这里的人们更爱那种饭后踏上最后一缕阳光寻求幸福的生活。
心在流浪,血却在这儿飞溅?
让美丽的生活洞穿生命,这里会让一切更壮美,更美丽?
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
黄龙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山区小集镇,颇富特色。全乡主要佬民为内地移民的汉族,为适应环境,长期以来他们在房屋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显的藏区特点,但日常生活习俗仍然保持着汉族的习惯,形成较为独特的民风民情。游人如果到当地农家作客,通常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品尝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骑上主人的高头大马去山间牧场一游,能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田园风光。
数万亩挑花梨花和数十万亩金黄菜花,把彭州乡下点染的缤纷斑斓,构成了彭州旖旎的川西风情。日前,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2006彭州首届田园赏花节在葛仙山镇和红岩镇拉开大幕。
此次田园赏花节由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葛仙山镇、红岩镇人民政府承办,从3月18日起将延续至5月份。
开幕当天,在葛仙山熙玉园区和红岩梨花坪,数以万计的市民,踏着绿茵,赏花于浅丘田园,并参加了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2006彭州首届田园赏花节开幕式。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敖玉明宣布田园赏花节开幕。
漫步于乡间小路,观赏成片的菜花、梨花、桃花,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一杯清茶和着清凉的心境,这三月的乡下是一幅别致的画卷。
一条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远处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一派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
一座座古老的风车,风车的风叶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与绿草、野花构成了独特的景致更为这童话般世界增添神奇色彩!
一对对色彩鲜艳、精致绚丽,象征着甜蜜爱情的木鞋!还有那华丽的郁金香倾倒无数情人……
郁金香飘香的季节,娇艳妩媚的女孩的笑容如花传芬芳……
黄龙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山区小集镇,颇富特色。全乡主要佬民为内地移民的汉族,为适应环境,长期以来他们在房屋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显的藏区特点,但日常生活习俗仍然保持着汉族的习惯,形成较为独特的民风民情。游人如果到当地农家作客,通常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品尝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骑上主人的高头大马去山间牧场一游,能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田园风光。

幽幽湖边,风车,绿草,小房,多惬意
红红火火郁金香花田,阵阵芳香,风车悠悠转!这是梦吗?
高高的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品,古典、优雅,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
到处弥漫着绿色,连空气也飘着青草味
四周一片绿油油,绿色的惊艳,风车也停下来,陶醉在美景中…… 赞同0| 评论

Ⅱ 乡村旅游与乡村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旅游热点,游客数量与地区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加内.但我国依然处于对乡村容旅游探索前进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旅游与传统文化间的利害关系愈发明显.乡村旅游对传统文化起到发扬传承的作用,而乡村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解决内在矛盾,最大程度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方向.

Ⅲ “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乡村旅游却火起来了,为什么

前些年,农家乐很火,每到节假日,各地的农家乐都特别受欢迎。然而,现在很多农家乐都无人问津了,一大批农家乐都倒闭关门了。有人调侃说,现在“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而从相关数据来看,近几年,乡村旅游却是越来越火了。

湖北27个乡村入选,浙江、江苏、贵州、福建26个乡村入选,江西25个乡村入选,新疆、山东、河北24个乡村入选,云南、四川、陕西、湖南、北京23个乡村入选,广西、广东、安徽22个乡村入选,西藏、辽宁、黑龙江、河南21个乡村入选,重庆、青海、宁夏、甘肃20个乡村入选,吉林19个乡村入选,山西18个乡村入选,新疆兵团17个乡村入选,海南16个乡村入选,内蒙古15个乡村入选,天津、上海11个乡村入选。

湖北入选的乡村最多,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万秀村、武汉市蔡甸区大集镇天星村、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等27个乡村入选。想了解入选的68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可查看"关于公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公告"。

Ⅳ 农村旅游究竟如何吸引到城里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旅游已经不能再像20年前了。到乡村去仅仅是吃一个农家饭,睡一下农家炕,已经不是城里人周末想做的事了。乡村旅游必须在模式上不断创新。前瞻产业研究院专家认为,做到以下四点,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乡村旅游。
第一,乡村旅游+生态的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最根本的价值所在。说白了,城里人去亲近的乡野,就是想逃离城雾霾、远离喧嚣,到乡村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身心,在比城市开阔的天际线下漫步,望着星星入梦。
第二,乡村旅游+文化的模式。传统的历史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源泉。挖掘古老的民居、庙寺、祠堂、书院的历史文化,并做活传统的饮食文化、街市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让城里人得益历史文化的熏陶,才能把他们留得住、留的久。
第三,乡村旅游+家园的模式。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人最终归宿追求的是梦一般的田园,其实也是骨子里乡愁情结的的家园眷恋,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回到乡村养老。所以说,让乡村旅游成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打造环境优越、配套完善、交通方便、宜养宜居的度假农庄,发展潜力巨大。
第四,乡村旅游+康养的模式。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与健康疗养、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聚合起来,与健康、养生、养老、休闲链接起来的温泉小镇、康养小镇、民宿小镇养老小镇等越来越受青睐,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康养乡村未来必将越来越火。

Ⅳ 我国参与型的农家生态旅游主要有什么种类

(1)采摘旅游。我国内地的采摘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荔枝观光园后采摘园,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开展了此种观光休闲旅游活动,为城市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北京市开放观光采摘果园533个,总面积近28.7万亩,接待观光采摘达到335.5万人次,采摘果品2098万千克,采摘收入近9730.4万元,亩产效益比正常栽培的果园高出数倍。现在的一些观光果园平均收益为7000.8元/亩,其中最好的旅游采摘观光果园已经达到3万元/亩。各地观光采摘园除了果园外还包括了大量的菜园、农园等(图4-1)。

(2)务农旅游。参加此种旅游活动的游客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多为“重温旧梦”,实现某种“感情回归”,游客中既有早年离乡进城的老者,也包括大量的“返城知青”和高考进城的中青年人,他们着重体验“三亲”,即,亲知: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等;亲行: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乡村体育、乡村游艺等,其中参与制造农家美食尤其受女性度假者的欢迎;亲情:将度假者作为家庭一员,与其拉家常、结对子、共同娱乐等。

(3)垂钓渔业旅游。沿海渔村游,参与者可以感受亲自参加垂钓、捕鱼以及海带的采集、加工等劳动。我国沿海的许多渔村已对游客产生了浓厚的吸引力,山东省半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加之30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法定假日的改革,使得沿海的垂钓等渔业旅游蓬勃发展起来。日本岩手县的一个渔村50多家渔户常年都能接待游客。

(4)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其魅力在于能够使游客欣赏到异地他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创造。从民俗生活的空间角度,又可以分为山村民俗游、水乡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也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俗游和语态民俗游等。民俗旅游重在参与和体验,讲求真实的融入。如“梅家坞茶文化村”、“蜂之语蜜蜂王国生态园”、“浙江(中国)花木城”等。2003年国家旅游局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民俗文化旅游占12个。

Ⅵ 我县正在举办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请仿照示例为此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示例相约秀美乡村体验农家风情

品味生活芬芳,回归自然天堂

Ⅶ “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区别

乡村旅游的概念外延大,农家乐的概念外延小,二者是包含关系,去农家欢专乐其实是属属于乡村旅游之中的。
在乡村地区,以一些自然和人文客体的景观或沉淀来吸引游客前来,这样的行为称为乡村旅游。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
农家乐表示所在地要体现农家的特点,所处的环境要有农家的风味,展示的文化,要有沉淀的农家质朴。家呢,无疑就是突出以家的乐趣为主,享受家的感觉。——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Ⅷ 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什么样子的关系

乡土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一定是要以乡村文化为依托的。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没有乡土文化的存在,俺么乡土旅游简直就是一个空谈,没有人会愿意去乡村;同样如果没有乡村旅游业现如今的发展,乡土文化也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所以如果要发展乡土旅游,那么乡村文化的振兴一定是重中之重。

03、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好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么多年乡土文化的存在,才有了如今的乡村旅游的兴盛。其实没有人是忘本的,大概很多人往上到三辈儿都是农民吧,其实现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农村了。农村不仅有了平坦的马路,甚至都开始有了清洁工人扫街,安装了垃圾桶。农村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好,也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Ⅸ 什么是农家生态旅游

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成果(农产品),以及农业农村的优良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等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工艺设计,并配之相应的服务体系,从而为人们(旅游者)提供观光、旅游、休闲、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同时,结合季节性的鲜花、蔬菜、瓜果等实地自采现尝,开展趣味性郊游活动,以及参与传统项目、观赏特色动植物和自娱等,将农业、农村、农事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生态旅游形式,即所谓的农家生态旅游。

农家生态旅游的实质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与“农家生态旅游”一词意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名词很多,如:农村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