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与乡村旅游的联系
民宿业和农家乐的区别:1、农家乐、民宿都是休闲度假旅游中的不同业态发展阶段;2、农回家乐发展答相对比较缓慢,各方面实力及能给用户提供的需求还较单一;3、民宿需求点明确,经营及管理等模式都远远超过农家乐,为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需求而是更高端的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名宿和农家乐都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
㈡ 古村落旅游与普通的乡村旅游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建筑风格方面不同。古村落比较偏重于保持原生态。而普通村落则多建筑高楼。此外从对待不熟悉的客人在打招呼方面明显不同。
㈢ 乡村民宿如何助推乡村旅游市场升级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让乡村民宿业如沐春风。不过,乡村民宿多是在个人村民手中,存在民宿地域分布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经营状况难控制,宣传推广难等问题,所以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其可以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乡村民宿和民宿企业合作,借力造力。乡村民宿作为新兴的势力,可以借助品牌短租企业的实力,在民宿的非标准化与标准化运营上制定规范,利用民宿企业的用户群来形成本民宿的粉丝群,借助在线短租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用户认知度。
2、乡村民宿邂逅现代科技,打造智能民宿。现在的民宿开始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乡村民宿除了应该和在线短租科技型网站合作以外,还应该在软件、硬件上增加现代科技元素。
3、完善住宿为核心的服务,打造用户精致旅行体验。乡村民宿想要快速发展的核心是完善服务。在旅行中,住宿需求只是其中之一,游客还有观景、租车、预订门票、餐饮等其他需求,这就对民宿经营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合来说,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民宿的兴起,而乡村民宿更在经济和精神两大层面上造福当地人。因此,乡村民宿经营者应该深度发展民宿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古民居进行多元化开发,挖掘文化内涵,争取政府和短租平台支持,打造规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乡村民宿经济。
㈣ 乡村旅游与乡村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旅游热点,游客数量与地区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加内.但我国依然处于对乡村容旅游探索前进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旅游与传统文化间的利害关系愈发明显.乡村旅游对传统文化起到发扬传承的作用,而乡村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解决内在矛盾,最大程度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方向.
㈤ 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看台湾是怎样做到的
六步走,盘活乡村旅游:
提炼——主题文化元素
文化民宿主要依托村落特有的文化基底,进而展现村落个性化的产品和形态,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体验。因此,村落中主题文化元素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是产品构建的第一步。主题文化元素除了是民宿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外,还是村落公共景观打造、体验活动开发、建筑风貌控制以及村落氛围营造的重要依托因素,村落所有的开发与活化利用都必须充分围绕村落特有的主题文化,进而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的度假村落。
2.活化——村落特色文化
文化活化是实现和传承村落特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文化民宿村落可以通过对村落特色文化的艺术化、创意化、体验化等方式进行文化活化。
艺术化,村落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文化民宿村落可在充分依托村落特色文化基础上,开发艺术主题民宿、村落文化艺术展览、文化艺术工作室等项目,从而实现原本古朴传统的村落特色文化与时尚艺术文化的碰撞;
创意化,传统的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开发特色文化,更需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创意化的开发。如可通过创意建筑、创意景观、创意节庆等的打造,以及会馆、创意主题展馆、创意娱乐项目等的开发进行文化创意活化。
体验化,文化的活化方式不仅有单纯的静态展示展览,更重要的是动态的、能够参与体验的活化开发,文化能够让游客体验才会形成价值。因此,文化民宿型村落可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活动、特色文化体验馆等项目。
3.开发——个性成就精品
民宿要做成精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量来自于民宿主人。后乡村游时代,按部就班的标准化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者的要求,当民宿成为业主自己理想化居住生活的载体,显示出业主的个人特征和审美,就能真正吸引志同道合的旅者。因此,业主自身的爱好、审美等均会在民宿的设计开发中得以展现,进而呈现出参差多态,极具个性化的民宿产品,这就是有故事的乡村民宿群落。而民宿的业主可以是具有很强艺术感和设计感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可以是文化创意工作者,可以是本地原住居民,也可以是向往乡村生活、重返乡村的普通大众。
4.植入——多元创意业态
为了增强村落的可游性和体验性,选取村落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充分利用村落特色的民俗文化,植入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业态,打造如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等精致的乡村文化休闲产品体系和文化游赏体系,作为文化民宿的配套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性。
5.保留——原真生活形态
村落中原真的生产生活形态是文化民宿村落重要的无形资产,只有保证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形态不被破坏,文化民宿村落旅游才会有勃勃生机,否则只是缺少升级的空心度假村。原住民在文化民宿村落中可扮演多种角色。比如,继续生活在民居内,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这将是游客参观体验的重要内容。另外,村落的饮食、风俗、手工艺品等非物质遗产都是依托于原住民,而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村落的原声生产生活形态。因此,对于游客来说,不仅古民居、历史文化遗存是观光对象,原住民本身的生产、生活习俗,也是一种观光资源。村民对当地的风土特别熟悉,他们展示出来的生活习俗是最有魅力的。
6.营造——主题文化氛围
围绕主题文化元素,通过村落的公共景观设计、体验活动开发、建筑风貌控制等,营造村落浓厚的文化氛围。景观的设计与打造注重还原村落原真的原始景观,充分在现有设施和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打造,力求与环境和文化融为一体;体验活动的开发最能活跃和展现村落文化氛围,活动须充分依托村落独特的文化基底,展现和诠释村落特色文化,并提升游客的体验性;建筑风貌是村落文化有形的载体,民宿和休闲产品的开发力求在村落原有的宅院基础上进行,新建的建筑需与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环境相协调统一。
㈥ 政府如何推动民宿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民宿是利用农村住房为游客提供以住宿服务为主,并综合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内容的一种农家乐休闲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
近年来,省、市、区先后对发展乡村旅游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乡村民宿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北山南水,城乡兼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不仅对加快我区中
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休闲江北的具体举措。因此,我区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
济。我们根据近期的实地调研走访,就此提些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区乡村民宿尚处于起步阶段,零星分布在洪塘街道的鞍山村、慈城镇的毛岙、五星、三勤村等地,称得上民宿的经营实体不足10家。如毛岙村现有民宿2家,23间标房,收费标准约为100元/天,每家年收入为30万元。但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据调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规划引导,项目配套不完善。我区尚未就乡村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
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发展民宿一般需要有两日以上的旅游行程作为配套,我区民宿发展可配套的旅游资源则较为零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如鞍山村,主要向游
客推介的主打项目是北山游步道登山游、保国寺古代建筑游两个旅游产品,这两个旅游项目均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不足以使游客产生“住下来”的欲望,留不住游客
使民宿产业发展受限。当前,全区实际正常运营的民宿没有几家,还没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与德清、象山等地相比,我区乡村民宿
发展明显滞后。
(二)缺乏专业化运作,主题特色不突出。我区民宿经营者主要是当地农民,经营理念较狭窄,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较低,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
不明显。如,在房屋装修上照搬城市宾馆装修,缺乏乡土气息;在经营特色上,与象山的渔家乐、德清的洋家乐相比,缺乏自身吸引游客的亮点。其次,民宿的市场
定位模糊,没有针对青年白领、退休职工等不同的消费者而进行市场细分。
(三)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要素制约严重。一是受现有政策的制约。由于我区民宿是由农民自行建造,没有正规的施工单位,无法提供竣工验收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是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同时1995年前建造没有房产证的农房,或有房产证但无环评报告的民宿都无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开业后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正规发票,意向开办民宿的经营业者对此顾虑较大。二是缺乏民宿经营用房。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农村住房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层,最高不得超过8米”,导致大部分农村住房面积限制在200平
方米左右,使民宿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从毛岙村的调研情况看,除了农户因工作等原因迁到城镇后空置的房屋可用于开展民宿经营外,既要满足农户自
身居住,又要有空余房屋用于民宿经营的农村住房几乎没有。三是缺乏资金。现在民宿经营主要是个体投资为主,自我发展,财力上不足以完善娱乐、购物、交通、
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使得区域规模效应不明显。毛岙村有两家经营状况较好的民宿经营者,各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农房改建、翻修,已无更多财力用于完善交通、卫生、村庄环境等公共配套,另一方面也缺乏建设主体资格。
二、外地先进做法
(一)象山农家客栈发展经验
象山县依托旅游景区、农渔产业、山海资源、民俗文化和乡村环境,充分利用农家院落,积极发展“民食、民宿、民游”农家乐项目,先后出台了《象山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家客栈”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农民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2013年全县农家客栈共接待游客3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7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1%。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县级层面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设立工作站;农家客栈有关村建立服务站;发挥县农家乐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农(渔)家乐各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提升服务。
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象山县对农户改建、税收、信用贷款均明确了扶持政策。如,县对农户改建每间标准房补助2000元,单张床铺的补助1500元,镇乡、街道按1:0.5以上比例给予配套。对农家客栈经营农户10户以上、床位在200张以上,且建立村级服务组织、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和其他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的村,县财政给予8万元的补助。对列入县农家客栈计划建设村,验收后3年内其缴纳税收当年地方财政所得部分全额奖励给村集体,用于日常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家客栈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积极开展小额贷款服务,并给予利率优惠。
三是规范经营管理。县公安、消防、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强化对农家客栈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推进农家客栈规范化发展。因地制宜制订农家客栈消防、治安安全和卫生、环保标准,促进农家客栈标准化建设。
(二)德清农(洋)家乐开发经验
近年来,德清县依托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200多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近50多家。2013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70.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7亿元。
一是形成合力。县政府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领导小组,制定《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成立县农(洋)家协会和西部涉外休闲度假项目服务小组,会同建设、国土等职能部门,针对精品项目予以特事特办,合理营造良性发展氛围。
二是做精项目。选择环莫干山和下渚湖区块实施精品示范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师上门服务,完成一批精品特色农(洋)家乐改造;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
投资政策,吸引文化人士前来投资,兴办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洋家乐”,提升区域品位,如裸心谷、法国山居等,其中裸心谷年营业额达1亿元。
三是实现多元发展。在发展农户单体经营同时,积极引入青年旅社、文化公司、国际友人、创意人士等多元投资经营者,打造单体农户、国际度假村、废旧老宅改造、户外俱乐部、大型农庄、文化创意会所型等不同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四是加强产业融合。通过规划引导,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借鉴外地乡村民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做法,我们对加快发展我区乡村民宿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布局,试点先行。建议区政府研究制定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对现有民宿发展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
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与新农村建设、拆迁和保留村规划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形成目标明
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规划编制时要注意江北农村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准确定位。建议对毛岙、三勤、鞍山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建设
基础的村先行试点,可通过村统一经营、村民自主经营或引入工商企业主体等多种模式进行开发,突出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不同主题,打造
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民宿产业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约。建议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乡村民宿经济的发展:一是在民宿建房用地保障和容积率控制方面,建议拓宽民宿建设
用地渠道,放宽容积率指标控制,简化审批程序,保障民宿发展用地需求,对于用于民宿发展的临时建筑在政策上予以适当突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借鉴象山的经
验,对民宿经营户按床位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有一定规模民宿经营户数的村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或游客接待中心等,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于资源禀赋较好、市场前景广
阔的精品项目予以重点补助。三是在环保、工商、消防等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的审批事项上要有所突破。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先发展后规
范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订准入门槛和审批办法,设置相关达标要求的政策,对符合达标要求的民宿发放证件,以保证其正常经营。
(三)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有序发展。一是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试点村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根据试点村的特点和优势,按
照市场细分原则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准确定位。指导有关试点村制订专业化、商业化的发展项目,提升民宿产业整体品质。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招商引资平台作
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的合作、对接,利用旅游企业的财力、智力以及营销策划经验,进行专业的招引和开发。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建立行业协会,强化
设计,组织开展民宿业主和服务人员的经营理念、营销策划、管理服务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档次。四是相关部
门要加强对民宿发展的服务质量、消防、卫生等的监管,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诚信经营,提升知名度,打造民宿经济的品牌。
(四)理顺机制,强化合力,完善配套。一是建议借鉴德清、象山等民宿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由区政府牵头,成
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乡村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协商解决乡村民宿在发展中遇到的办证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经营管
理缺乏专业化运作、配套不完善等难题。二是建议区农村工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农民增收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与所属民宿村的街道、
镇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推进民宿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要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配套
服务设施,同时对民宿村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的整理要加大力度,也要增加村自行车健身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区
域周边的旅游项目的建设,增加可游性,使乡村民宿和旅游项目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同时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动、农业体
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方面进行培育或支持,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㈦ 旅游乡村和乡村旅游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旅游乡村抄是指具有一定的自然或文化资源禀赋,具备旅游目的地功能,可以承办旅游活动、接纳游客的乡村,可以具体指一个村子,也可以指一片乡村区域。而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乡村为依托和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旅游乡村是乡村旅游的承载体。形象点说,旅游乡村好比一个戏台,乡村旅游就是在这个戏台上上演的剧目。
㈧ 民宿和乡村旅游该打什么牌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内建设,很多农村地区面貌已经焕然容一新,前瞻产业研究院专家建议,在做旅游规划时,要将知名景点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相互带动、相互融合。此外,乡村旅游景点也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现代旅游已从“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以一个区域旅游目的地来设计运作,可以让“大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目前旅游业的龙头企业相对短缺,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旅游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另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低,缺乏总体设计和规划,对于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乡村记忆保护。可以通过古村落、老作坊、文化遗迹发掘保护等,让优质文化、优质产品充分显现。在乡村旅游开发时,一定要避免短期效应和动辄大拆大建,可以启动‘乡村记忆名录’登记,让有价值的东西能够有所传承,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乡村记忆财富。
㈨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健康发展
可以结合当地的区域品牌,或者区域特产打造区域特色。
通过乡村旅游内、区域特产来引流,为民容宿带来客源,在乡村旅游和区域特产的结合下,为当地留下“游客”,游客可以在当地购买特产,在家也能购买,实现了一次良性的循环。
民宿可以同产品供应厂家合作,如床上用品,装饰品等,作为一个共享的场景,在获得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可以参考优必上模式。
㈩ 民宿和乡村旅游该怎么做
旅游日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景点游相比,更讲究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民宿也成为很多人的出游选择。但是,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和民宿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要把民宿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农村闲置房屋优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动员企业和农民大力兴办旅游民宿。国家、省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支持民宿发展的政策,重点解决民宿经营户面临的证照办理、行业审批难的问题。地方政府还要出台政策,合理规划,强化扶持,在重要节点统筹布局精品民宿,形成民宿集聚发展区。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农村地区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前瞻建议,在做旅游规划时,要将知名景点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相互带动、相互融合。此外,乡村旅游景点也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