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
㈠ 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消费引导。
㈡ 简述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旅游业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外,还具备和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功能作用
据推算,在经济增长其他条件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将拉动居民消费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约1个百分点.
二、对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0%,旅游服务贸易约占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的30%.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也将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地位的迅速提升.
三、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功能作用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耕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收入水平、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城镇化.
四、对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方面的功能作用
由于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花费较多的国家,很多属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欧盟一些主要国家等).因此,通过发展出境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同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
五、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功能作用
从我国Ⅰ、Ⅱ、Ⅲ产业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约为0.48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约为0.9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约为0.3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单位能耗是二产的1/3,是一产的60%.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
六、对调整收入差距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实现财富的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更多情况是实现由相对发达地区富裕人群财富向相对落后地区贫困人群的转移.我国目前2万多个景区点,其中70%以上坐落在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㈢ 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 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 ”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又讯】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靠的是外延广度开发。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由设施建设转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布局。应遵循立足东部,深入挖潜,逐步开发中西部的方针。具体建议是: 1、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制定综合开发规划。对全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旅游业各部门和专家结合,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制止在风景区进行无计划破坏性建设。 2、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安排和解决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争夺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旺季的矛盾,以合理地开发各种类型旅游资源。 3、加快区域旅游开发,变长线 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全国通畅的旅游网络,以带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有旅游资源的落后地区)发展。 4、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向深度开发,旅游业向内涵效益型转变,推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兼地方特色的专项旅游和节日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回游率,延长停留时间,增加购物比重,扩大旅游收入。西部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交通和经济开发同步,当前急需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建立或扩大航空口岸,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5、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条件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旅游教育,重视旅游高等教育,培训多层次的旅游人才,是提高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研究水平的重要保证。 6、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基金,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增强旅游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加旅游投入,扩大旅游业的规模。 7、积极开展宗教旅游。该项旅游具有稳定的客源和大量宗教捐款。只要我们在政策、宣传上给予照顾,发展前景乐观。
㈣ 中国旅游业未来十年有哪些发展趋势
在前景向好的大环境下,中国旅游产业将呈现七大发展趋势:
一、旅游产业,资本逐鹿。
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7.4%,从全球经济体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业将是最值得投资的产业。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旅游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旅游业作为全球较大的产业之一,仅依靠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增量资源的有效投入。
未来十年,大型非旅资本将加速进军旅游业,跨行业投资态势愈发明显。同时,旅游企业并购重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游资源将深度整合。
二、“旅游 ”,跨界融合。
融合性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向旅游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也决定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备融合发展优势的战略性产业。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 正在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十三五”期间,旅游与国民生活及乡村、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 ”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三、“ 互联网”,全产业链渗透。
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出台,正在破解旅游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资金、体制、机制、组织、技术、人力资源、品牌等。
同时,引导旅游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教育、医疗、金融业互相促进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产品供给,从“资源 土地”到“投资 情怀”。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到,旅游正在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
目前的旅游产品中,传统供给供过于求,新型供给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需求外溢、市场外溢、投资外溢、效益外溢,旅游业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传统的资源主导和土地增值主导的盈利模式下,“小情怀”等“看不见的投资”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热门“小情怀”项目使精品乡村游和非标准住宿走俏。
因此,未来十年,旅游资本要注重“情怀”打造,旅游产品供给将在新业态、新体验、人性化配套等方面得到强化。不论项目投资的大小,都应更加重视情怀投入。
五、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建设,建景点、景区、饭店和宾馆,这是一种“景点旅游”的发展模式。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明显加强,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旅游的发展需要,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
所谓“全域旅游”,简单说就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建设,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变、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最终实现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六、全球化趋势明显。
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要想成为旅游强国,还需要提升本国的供给能力,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旅游行业全面贯彻“515战略”,推进旅游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实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的决定性时期。
未来十年,将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加快中国布局,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将加快,中国旅游产业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为此,中国旅游企业要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中间的一环,从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资源掌控,争夺国际分工话语权。
七、旅游双创大有可为。
一项调查显示,从全球范围看,69%的游客将在2016年计划新的旅程,各个年龄层的游客都在寻求新的旅游体验。未来十年,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国民将对新型的旅游方式产生兴趣,比如游轮、房车、背包旅行、探险旅行等。这类新型的旅游需求也将在未来十年内催生旅游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双创”必将激发旅游市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的“十三五”时期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政策利好诸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方式及途径多元,机遇颇多。但同时,非旅资本的涌入以及现有旅业资本的雄厚,亦将加剧行业竞争,新一轮优胜劣汰将继续上演。而当百花争鸣、群雄割据后,多足鼎立的旅游“大时代”终将在未来十年到来。
㈤ 概括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意义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西部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有序推进青藏铁路沿线等区域旅游业发展,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旅游业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超过金融业)外,还具备和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功能作用
据推算,在经济增长其他条件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将拉动居民消费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约1个百分点。
二、对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0%,旅游服务贸易约占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的30%。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也将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地位的迅速提升。
三、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功能作用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耕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收入水平、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城镇化。
四、对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方面的功能作用
由于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花费较多的国家,很多属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欧盟一些主要国家等)。因此,通过发展出境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同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
五、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功能作用
从我国Ⅰ、Ⅱ、Ⅲ产业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约为0.48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约为0.9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约为0.3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单位能耗是二产的1/3,是一产的60%。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
六、对调整收入差距方面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实现财富的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更多情况是实现由相对发达地区富裕人群财富向相对落后地区贫困人群的转移。我国目前2万多个景区点,其中70%以上坐落在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规定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国内旅游吗
是国际国内旅游,说的是整个艺术市场
㈦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㈧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给你一个我当记者采访伊春伊春时的稿件吧,或许对你有参考作用。
建设园林城市,发展生态旅游
——记祖国林都伊春 桐 源
在峰峦叠嶂的小兴安岭腹地,苍莽的林海之中,有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城市。这里四季分明:初春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盛夏千山滴翠,绿浪起伏;仲秋层林尽染,林果飘香;隆冬千里冰封,银妆素裹。这就是祖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故乡伊春。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系,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伊春的现行管理体制为市政府和林管局合一的方式。辖1市、1县、15个区和17个林业局。境内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鄂伦春等22个民族,全市132总人口万。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3亿立方米,相当于国有林区建国以来为国家提供木材的六分之一。
伊春境内水系发达,有670多条河流,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源头,东南西构成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嘉荫国际客货一类口岸是伊春连接俄远东地区的黄金通道和实施“南联北开”战略的重要门户,对俄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十分便捷的区位优势。
由于远离喧嚣的都市,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静谧,置身其中,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伊春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82.2%,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小兴安岭林海中,生物群落丰富多样,有1390多种植物、300多种野生动物。伊春地文景观奇特,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已成为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在“恐龙之乡”嘉荫县,挖掘出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被称为“神州第一龙”。伊春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受气候影响,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是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线之一。伊春空气清新,大森林每年可以吸纳二氧化碳2400吨,吐出氧气3300吨。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被誉为“天然氧吧”。
生态旅游——绿水青山任我行
小兴安岭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各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红松籽、榛子、山葡萄、猕猴桃、都柿等山野果漫山遍野,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山野菜别具特色,还有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珍惜动物出没于林海雪原之中,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伊春人民开发。
目前,伊春的各类旅游景点初具规模,现已拥有桃山国际狩猎场、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日月峡滑雪场、汤旺河林中奇石园、美溪回龙湾、金山屯大丰河漂流、嘉荫茅兰沟、朗乡万松岩、上甘岭溪水森林公园等20个风景区,建成了闻名中外的恐龙地质公园、东北抗联遗址、火山岩地质公园、小兴安岭资源博物馆、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小兴安岭石苑、木雕园等一批人文景观。每年接待大量游人到这里参观、度假。
伊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力争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预计全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接待旅游人数626.4万人次,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500人,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十五”期间,以“中国林都——伊春”为整体品牌形象,全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先后承办4届中国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和1届中国黑龙江五花山观赏节。并结合伊春旅游资源特色举办了漂流节、冬季摄影节和杜鹃花观赏周。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展览活动和国内主客源市场产品推介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伊春市制定出台了《伊春市旅游区(点)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伊春市旅游家庭旅馆评定标准》等7个规范性文件、标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规定,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顿和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查处非法、违规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保护了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伊春的旅游建设工作赢得了世人的认可,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黑龙江省定为重点建设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城市建设:与大自然水乳交融
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园林城市的建设,生态旅游为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园林城市的建设又会刺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 伊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中心城区建设提出了“山在城中、林在城中、水在城中、景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并描绘了伊春、乌马河、翠峦、友好四区连片的建设蓝图,力争2010年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发挥辐射牵动作用,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效应,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品位高雅、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伊春的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人造景观的自然和谐,人与大自然的融合贯通,所以提出了“依山就势造风景、就地取材建园林的”建设方法。这种做法既可以节省建设资金,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留湿地、林地,使自然景观纳入中心城区,达到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展现森林环抱、绿荫遍地的秀丽画卷;按动静分设的原则,在已形成或即将建设的道路两侧统一考虑设置主商业区、副商业区、居住区、别墅区、工业园区、养殖加工区、绿化区以及健身休闲等功能区,居住区内以五层建筑为主,点缀以适当的高层建筑,体现高低错落、景观别致的美景。同时树立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的科学理念,将建筑富与不同的文化内涵;将中心城区原有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翻新,精雕细琢,提升档次,使之成为人们休闲观赏的新景观;在中心城区边缘依山种植四季常绿树种,突出红松故乡的特色生态,并在中心城景区内仿北京香山移植规模比较大的达子香林,增加旅游景观,形成以街路绿化为骨架,以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园林绿地为景点的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为了有效积累建设资金,实现园林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伊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保证人均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将剩余土地通过竞争的方式出让使用权;将中心城区的户外广告牌经营权及路、桥、广场、雕塑的冠名权转让、租赁和拍卖,盘活资产,筹集建设资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伊春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林都伊春必将成为祖国北方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