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旅客出境旅游的旅游动机

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现在愈来愈受到国民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境旅游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出境旅游成为国民的一种新时尚。出境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是出境旅游刚起步,还不太成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1.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结构

出境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者在出境旅游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早期的出境旅游主要是因公出境,而我国出境旅游形成却是在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由国家旅游局、公安部正式颁布,于1997年7月实施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这真正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也确立中国旅行社经营业务的基本格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出境旅游分为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赴港澳地区旅游三个部分。
2.近几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其原因

(1)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

首先,根据旅行社所提供资料显示,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很快,其中出境旅游,城市居民正以30%高速增长,并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省市,如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占了2/3,而且是以家庭为主自费出境旅游。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出境旅游人数增长很快,从1996年到1999年之间,出境旅游人数就翻了一番。以下是摘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二、出境旅游市场的旅游者行为现状分析

旅游者行为,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收集有关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消费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今天的社会是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在不同社会的民族、地位、性别、职业、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其在行为、兴趣、喜好、观念上有着不同之处。这些方面同样体现在旅游行为上,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行为,使得人们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形式等作出决策时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1.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分析

旅游消费决策是利用收集的各种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偏好、性格等作出决策的过程,影响旅游行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即感知环境;另一个是最大效益原则即旅游者总是选择最少的旅游时间和获得最大的旅游信息量。由于这两个因素,使得出境旅游者在进行目的地选择、旅游形式、购买渠道、交通方式等决策上表现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1)目的地选择

旅游者在出游的过程中,总是追求最大效益原则,所以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即大多数出境旅游者选择的都是同一个国家。根据1998年的统计,约有1.7万我国旅游者到新西兰旅游,两国在1999年5月签订协议后,我国赴新西兰的旅游人数上升50%。当然,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和澳门继续会成为出境团队的主要目的地。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2000年1—9月香港共接待中国大陆游客22.7万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29.5%。另据公安部的边防登记,2000年全年出入境总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共1.4287亿人次,其中168.5万是中国大陆人(包括侨居海外持中国护照的人士),比1998年上升了2.5%。

2.我国出境旅客行为模式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行为完成以后即转到最后一个环节——旅游空间行为,它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它以决策行为为基础,其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在具体的空间行为中涉及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空间尺度。旅游行为内部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主要是由旅游中间条件、旅游者个人动机决定,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S→O→R
S代表旅游条件,O指旅游个人动机,R则是旅游行为。其中S、O、R还可以表示由很多的元素构成,可以分别用n、I、m表示。这样我们就可将以上的公式更加精确的表达为:

用上面的公式可方便的解释,在不同旅游条件下、不同旅游动机下,为什么不同旅游者会有不同的旅游者行为,如果按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以将出境旅游行为分为探亲访友、游览观光、务工经商、移民定居、留学、文体交流、考察培训等几种类型。在西方国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成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旅游动机的影响。而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是很成熟,消费行为受旅游动机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受到旅游条件,即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1)来自不同客源市场的行为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很大,所以在来自不同地区的出境旅游者旅游行为都是不同的。

三、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1.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境旅游的组团社的软件设施没有达到标准

虽然,有资格组织出境旅游的组团社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批,但是从事出境旅游人员相对于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来讲比例相差太大,所以未能在每个团队中派遣专职领队,使得出境旅游的服务质量下降、各种问题产生。这是因为出境旅游是一种跨国界的人际交往活动,各国间的社会制度、政治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使得领队人员不仅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还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
(2)特许经营市场过小

我国已经形成特许经营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市场还很小,使得一些旅行社、非旅行社的经营组织、个人,甚至是境外在我国的常驻代表机构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组织我国居民到境外旅游。这些使用因私护照和其他护照,组织、参加出国旅游的比较普遍,其人数已经远远超过特许经营渠道。因而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境人数逐年迅速增长,但是经旅行社出境人数还没有超过出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出境旅游经营秩序比较乱

主要表现在除了经过批准的旅行社经办出境旅游外,我国还存在着大量未经批准或未经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出境游经办组织和人员,包括旅行社和非旅行社的经营性、非经营性组织和人员,即所谓的无许可证和无营业执照经营(简称无证照经营)和有许可证或有营业执照者超越经营范围的经营(简称超范围经营)。这些经营者因不具备经营权,政府所进行的监督有限,其在质量、信誉、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理所当然要多于有权经营者。同时,经规定程序批准有权经营的旅行社,也想方设法在特许经营渠道之外扩大业务量,各种违规的业务操作和宣传促销行为也比较严重。

(4)旅游者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市场不正当竞争,旅行社提供了低价低质和合同不规范、不公平、不兑现服务。旅行社使用各种合法合理和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争抢业务,最简单最易见效的当然是价格战。只要当价格降低时,必然要通过降低接待水准、服务质量和在境外旅游临时增加大量的、质低价高甚至是有害于健康的项目,要将低价所损失的夺回来,且越多越好,“零团费”、“负团费”应运而生,且日渐普遍。 2000年9月国家旅游局大力整顿出境旅游市场,就是专门针对“零团费”、“负团费”等情况下,而产生的旅游者权益保护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目前旅游者、社会公众过度看重价格,而权益自我保护能力仍较弱。当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时,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5)对我国国际形象的不良影响

这方面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低价格导致在一些目的地国家形成了一套专门提供给中国旅游者消费,在接待水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与提供给发达国家旅游者存在明显差距的旅游产品,这对我国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显然不利,严重的会有伤我国国格和公民人格。我国旅游团在境外屡屡发生质量、安全等事故且得不到及时解决,对有关责任者追究不彻底,以及中国游客在境外光顾、参观一些格调低下的色情娱乐场所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这些不良影响。另一类是少数旅游者在境外滞留不归,非法从事劳务商贸活动甚至色情活动,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移民等,往往会引起双边纠纷,对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巩固产生不利影响,更会进一步对我国国家和人民在海外的声誉、形象产生消极影响。

2.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处于转轨变型阶段经济管理机制,居民的生活和消费观念、习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针的认识水平和贯彻落实情况,以及现行出境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等等。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出境旅游市场本身来看,主要原因是出境旅游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口,增加供给满足需求的压力和动力比较大。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直接原因,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旅游业发展方针,出境旅游的发展要贯彻“有组织、有计划、有控制的适度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国家通过控制经办旅行社的数量,控制出境旅游人数和规模,控制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限定出境旅游方式等,来实现控制出境旅游规模、发展速度的目标。这样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缺口,必然导致千方百计地增加供给,使得我国出境旅游产生秩序、质量、安全及其对国家形象影响等问题。
另一方面,从出境旅游市场空间来看,主要原因是出境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时,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直接后果就是产生逆向选择和劣胜优汰现象。当在市场上,旅游产品的质量受控于拥有隐蔽信息一方时,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定义的逆向选择,即一方渴望得到优质品,而另一方却乐于提供劣质品。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中,组团社对出境旅游的信息拥有完全的隐蔽,一般来说出境旅游者都是第一次接触旅游地:他们很难得到有关旅游地的各种信息,这样就导致了出境旅游者渴望得到优质旅游服务产品,而组团社就有可能提供低质的旅游产品而牟取暴利,使得我国的出境旅游产生了不正当的竞争,而且还挫伤出境旅游的积极性,影响了出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经过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治理出境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加强对领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领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

组团社必须为每个团派遣有领队证的专职领队,负责监督行程计划的执行情况。领队不得收受各种形式的回扣,如因领队造成旅游者损失的,由组团社负责赔偿,并取消领队资格。

(2)旅游部门要与工商、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当地旅游团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非法经营出境旅游、
无照经营旅游业务和超范围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

对有游客投诉和群众举报的线索,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组团社及其代办点不得超业务范围经营,也不得组织中国公民到未经国家批准的目的地国家旅游,不得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不得接受境外接待社低于成本的接团报价,不准销售自费项目,不准带旅游团光顾色情场所。一旦发现有违规的,即实行“一次性死亡法”,取消出境旅游经营资格。

(3)加强对组团社服务质量的监管

国家旅游局拟订了《出境旅游组团社与境外接待社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旅客须知》、《出境旅游服务选题调查表》等,各地要认真执行,并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各地旅游质监所要发挥作用,对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要责令组团社向旅游者作出最大程度的赔偿,并对其进行处罚。

(4)国家旅游局要加强境外段的监督检查

国家旅游局应派出精兵强将,组成检查小组,不定期的赴有关目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明查暗访,在境外段有明显问题的组团社,要严肃处理。还要加强与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有关出境旅游中发生的问题。

(5)对旅游者开展宣传活动,教育旅游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和进行文明旅游

国家旅游局和省级旅游局应增加组团社的数量,同时要公布出境旅游团社名单、国内投诉电话和境外旅游投诉电话,公布受理投诉的范围。要与新闻媒体合作,介绍出境游的有关注意事项,及时曝光出境旅游中的典型案例,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引导旅游者成为健康、文明、成熟的消费者。

四、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把旅游业当做实现当地经济腾飞的重点产业来扶持,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增设旅游项目,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完善旅游设施,加强旅游管理,简化出入境手续,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出境旅游更被人看好,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呈以下几个特点。
1.出境旅游将持续高增长的趋势

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最近几年才形成,在总体上出境旅游的客源市场开发力度还够,开发时间很短,因此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拥有很大的潜在旅游市场,据1999—2000年的《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对人们最想做的休闲活动问卷调查排名统计,其中出国旅游排名最高。

2.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高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

现在在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这三大块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入境旅游。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出境旅游在三大旅游结构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我国却不到百分之一。国家重点扶持旅游产业,要使我国旅游业的成熟,出境旅游必定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且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已经趋于饱和。目前,在我国旅游业中利润最高的是出境旅游,其次是人境旅游,最后才是国内旅游。而市场份额占的最少的却是出境旅游。

3.出境旅游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中国出境旅游再也不是探亲游、观光游的格局,虽然这种传统的旅游产品还是很受人欢迎,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变化,人们注重的是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据欧洲《旅游情报》对欧洲17国的调查,近年来欧洲商务旅游占出境旅游市场份额的16%,随着中国加入WTO,其中我国出境旅游的形式将可能与西方国家一样,以商务旅游为主。
从近期来看,出境旅游将以近距离为主,主要是新、马、泰。因为东南亚是最早的中国公民开放的旅游胜地,人们对东南亚了解的比较多,不少为第一次出国游的首选之地。而且主要是价格方面比较优惠,就我国的消费水平而言容易接受。从长期上看,出境旅游目的地将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出境游形成一定规模,出境人数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中国政府批准其国家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以繁荣该国经济。目前,已经表示愿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但尚未实现的国家有:亚洲的朝鲜、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土耳其、伊朗,非洲的埃及、南非,拉美的古巴,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瑞士、芬兰、希腊、法国、德国、奥地利等,他们瞄准了中国人日渐鼓涨的钱袋,对中国出国旅游消费的实力充满信心。在以后的几年里,将有更多的国家与中国签订协议,中国出境游的目的地将会逐渐的增多。
在出境的游客中散客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出境的时间方面、消费方面将会随着增加。在出境旅游市场发达的国家,出境旅游者多数是散客。我国因公出境所占的比例还很大,而这些因公出境旅游大都是以团体形式。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的时间方面、消费方面都比其它发达国家的出境旅游时间、消费方面来得少。

资料来源:《旅游管理》2002年第5期 作者:荆州师范学院经管系 肖建成 任江明

导游收小费是利是弊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说,国务院下发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已经明确规定,导游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等任何方式索要小费或私自收受小费。他说,收取小费在国外比较盛行,国内自古也有“小账”的做法,发生在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对于服务满意而主动给予的奖赏,这种做法是人之常情,但违背目前旅游业的有关规定。
质监所分析:对于小费问题,国家旅游局三令五申强调导游不得索要小费。如果游客出于对导游、司机的优质服务的感谢,自愿给导游和司机小费,这是无可非议的
国家规定了导游不许跟客人要小费,但是如果客人给的话,我们无权干涉,如果是你自愿给导游小费这个没有弊可言。。但是他主要跟客人要小费就是弊,当导游向你要小费时,你有权拒绝付给。如果被迫付了小费,可向旅游质量管理监督机构举报,一经查实,你可得到两倍于小费的赔偿。如导游索要小费不成而有意刁难的话,可向有关部门或组团社投诉。
总的来说,如果导游主动给你要小费,那是不对的,他会严重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旅游业,本来人家是花这钱钱来玩的,你既然已经做了客人的导游,说明客人交的旅游费哩有这一部分,导游无权向客人要小费。所以说他收小费是不对的。但是客人主动给,就无可厚非了。
打字太麻烦了,打的手累,希望你会满意,记得加分,呵呵~

⑶ 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及世界的其他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http://www.gwamcc.com/eyeshot/view_user.asp?id=5185

亚洲金融危机八年祭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4:5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军红 来源:中国经营报

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由“奇迹”落入“危机”,至本月,刚好八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特征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邻国和地区经济的变动并不是别人家的“门前雪”,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忽略的旧事。

反思:“双错位”拖垮多国经济

一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货币危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货币暴跌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信用危机,在波及和传染效果下,进一步演变为整体经济危机。作为其前提,1995年夏季以后的日元对美元贬值,导致东南亚各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使贸易收支表现赤字,直接投资魅力锐减。这种状况持续到危机爆发前夕仍没有改变。

同时,1997年中期,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了汇兑制度改革,搞浮动汇率制,并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导致外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主导的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如1995年东南亚危机各国经常收支出现410亿美元赤字,而资本收支则表现了815亿美元的顺差,1996年资本收支顺差进一步超过1000亿美元,而直接投资只有58亿美元,这意味着绝大部分资本为短期游资。短期资本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带有急剧动荡的风险。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系统尚缺乏“金融变压器”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外资大多经本地银行直接被应用于国内长期实业投资,如房地产投资,并没有经过金融资本市场进行“变压”。这些“高能”资金直接应用于国内实业项目,好比“高压电源”未经变压器直接插入“低压电器”,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在外资源源不断流入时,这种“错位”融资尚能持续,但是,当外资集中撤离时,因资金被压在长期项目上,无法立即偿还,结果导致银行信用危机。另一方面,短期游资多为美元资金,外资集中撤离东南亚市场,导致外汇市场上集中抢购美元,抛售本地货币,直接诱发了本地货币贬值,又形成了币种上的“错位”。这种“双错位”被认为是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的元凶。

预警:经济结构隐现新风险

八年后的今天,虽然东南亚各国经济全面复苏,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余额全面上升。但东南亚经济在结构上又表现了新的风险。首先,当前的东南亚,在贸易结构上,形成了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四小龙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在产业分工上,重新确立了先日本,后“四小龙”,再中国的产业梯度。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价值的核心部件、中间产品,向东南亚四小龙和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核心部件;“东南亚四小龙”作为次级生产基地,进行相对高级的制造生产;而中国则提供组装加工车间,并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市场。在产业上,日本为“头雁”,在贸易上,中国则表现为“龙头”。在这种结构下,中国成为日本、东南亚的出口“中转站”,直面美国的贸易制裁风险。

其次,在汇兑制度上,自2001年前后,东南亚出现了事实上的对美元联动关系,重新表现了新形势下的汇兑风险。再次,为了保持与美元的联动关系,在前一阶段美元贬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大量买进美元,平衡汇率,结果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央银行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运用方向成为各国的难题。迄今为止,各国央行主要将储备的美元资产运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国债价格急剧上涨。但是鉴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化,东南亚各国的外汇储备充满了汇兑风险。第一,美国经常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双赤字不断膨胀,美元颓势难改,一旦美元贬值,将给东南亚各国央行带来巨额损失;第二,近年,日本积极推动亚洲贸易“脱美元化”,与东南亚的贸易结算中,日元比例急剧提高,2004年日元结算比例首次超过美元,但东南亚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日元比例平均仍仅在5%左右,贸易与外汇储备出现新形式的币种错位;第三,在伊拉克战争和欧元升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央行增加了欧元储备,而近期,在美国提高利率、欧盟宪法投票遭遇挫折,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增储的欧元如何调整又成为东南亚各国央行的新难题。

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压力增强,一旦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仓促落实,不仅将影响国内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因东南亚各国对我国贸易依存加深,将直接影响东南亚各国的实际对外出口,从而导致各国国际收支恶化。在东南亚金融系统依然脆弱的环境下,又将带来新的汇兑风险。

经济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要求各国政策的相互协调。在东南亚危机爆发后的第八个年头,不仅需要东南亚各国彼此协调经济政策,同样也需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动与东南亚协调政策,共同控制潜在的经济风险。

漫画一周

平民奥运主题的胜出

7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宣布,伦敦最终胜出,成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先前颇被看好的巴黎在最后一轮败北。据了解,巴黎计划投资为25亿欧元,低于伦敦的38亿欧元,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伦敦的平民奥运主题,历史上曾是挽救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也让伦敦赢得了不少感情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50709/14591779280.shtml
审视金融危机

LEARNING.SOHU.COM 2004年3月5日14:37 [ 李利明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对于金融危机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都应该认真读一下这两本薄薄的小书,让·梯若尔和巴瑞·易臣格瑞将把他们对于金融危机的睿智思考分享给大家。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05/77/article219307774.shtml

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分析与思考

金融危机过后的阿根延经济正在复苏

众所周知 , 阿根廷于 2001 年至 2002 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 , 并同步发生财政危机、企业危机、政 治危机、社会危机、体制危机。对此, 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努力走出危机阴云, 使 GDP 逐季增长 , 增幅超过 0.5%,2002 年第四季度曾高达 2.0%,2003 年 GDP 估计增长 6%, 2004 年预计增长 5% 。财政经常 性账户从 2002 年 5 月起出现盈余, 收支逐月增加。
一年多来, 阿根廷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在金融危机初期 , 被迫采取了两项措 施 : 一是通过《公共紧急状态和汇率体制改革法》 , 赋予新总统几乎不受限制的经济权力以应对危机。冻结 银行存款和对美元存款按 121.4 的汇率强制比索化。 二是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倒账”( 即暂 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本息 )末日与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机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等形式, 获取贷款援助, 减轻和延缓债务偿还负担。
金融危机之后 , 采取四项措施 : 一是在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的谈判要求下 , 在 2004 年前先确定一个货币发行控制在 30% 的增幅内、通货膨胀 5% 的涨幅内的货币 政策目标 , 然后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 , 根据通货膨胀 预期确定保持稳定的浮动汇率制。二是努力恢复人们 对银行的信心。危机发生时 , 全国银行由 90 多家减少 到 50 多家 , 员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 , 冻结存款和强 制比索化等措施对储户伤害较多 ( 比索存款贬值 2/3以上 ), 人们不愿也不敢向银行存款。危机之后 , 政府 向人们发出恢复对银行信心的号召时 , 人们响应了政 府的号召 , 储蓄很快回升 ,2003 年 6 月已达 6472 万比 索 , 较最低的 2002 年 7 月的 54 包 0 万比索增加 992 万 , 月均增长 1.7% 。三是鼓励银行向私营部门增加贷款 , 根本改变危机前要求银行过多向公共部门增加贷款的 做法 , 促进经济恢复。四是严格限制美元汇出和商品进 口 , 鼓励农产品出口 , 吸引国外游客来阿旅游 , 以增加 经常性账户盈余。四是在改革税制、加强征管的同时 , 努力控制财政支出 , 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或盈余。

阿根廷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

( 一 ) 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 高估, 削弱了阿经济竞争力。问根廷之所以在 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 , 即货币发行量以国 际储备为基础。 1991 年之前常用发行钞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 加上其他因素 , 致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 ,1989 年曾高达 49% 。 1991 年采取货币局制度后 , 通胀很快得到控制, 1994 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 3.9% 。但 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 , 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 , 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进口便宜 , 出口较贵 , 进而 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 经常性收支长 期处于赤字状态 , 国际储备逐步减少 , 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基础也就薄弱起来。
( 二 ) 金融监管过于简单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 , 银行不仅私有化 , 而且为 外资控制 ,10 大私有银行中 ,7 家为外资独资 ,2 家为外资控股, 外资控制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 70%, 资本也是自由流动的。在危机发生之前 , 一些引致危机的因素已经发生了量变, 大量的外资抽逃, 但政府缺乏金融 风险预警体系, 金融监管不力 , 以致没有做好应有的防范。危机发生后, 政府仓促行动 , 采取了一些过于简单化、行政化的措施, 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 控制资本流动 , 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 大幅度削弱工资和养老金等, 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反而激化了矛盾 , 加剧了危机。
( 三 ) 国家财政支出难以控制 , 收支状况逐 步恶化。阿根廷公务员队伍庞大 , 公务员工资高、福 利好 , 财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国人口 3600 万 , 其中 公务员 200 万。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 尽管政府曾通过 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收支缺口 , 但经济基础还比较好 , 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货币局制度后 , 政府 很快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来源 , 即在 1990-1995 年通过对 123 家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获取 了 184.5 亿美元的收入。 1996 年以后 , 这笔收入就锐减了 , 而阿根廷梅内姆总统为了第三次连任 , 中央政府支 出不仅不能减 , 而且还要继续增加 , 对地方政府不愿也 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 , 这使各级财政收支状况逐年变化 , 不得不通过举债为继。
( 四 ) 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得不“倒账”。各级政府为了弥补公共财政收支缺口 , 大量举借外债 , 中央政府债务从 1996 年的 900 亿美元急速上升 到 2001 年的 1550 亿美元 , 占 GDP 的比例超过40% 。 按照国际通行的60% 的警戒线 , 这一比重并不算高 , 但主要问题是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 债务结构不合理 , 还本付息期限集中在 2001-2004 年 , 且利率较高 , 加重了债务负担。同时地方政府债务也较多, 因为阿宪法规定 , 省政府不必经中央政府批准只须省议会批准就可自行举债。这样, 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国内外举债和发行代币券 ( 即准货币发行 ) 。当借新债还旧债的链条断裂时, 债务危机也就爆发了, 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暂时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机后 , 中央政府为进行债务重 组 , 加强外债管理 , 统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权外债。
( 五 ) 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抵挡不了外部环境冲击。近年来, 由于阿根廷经济不景气 , 进出口能力大幅下降, 在阿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银行赢利能力下降, 加上比索价值高估, 大量外资抽逃, 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 ,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冲击下, 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
( 六)国内政局不稳是果也是因。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阿军政府实施“还政于民”的策略以来 , 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 , 党派之争也日趋激烈 , 出现经济问题 政治化倾向。执政党欲推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受到很大掣肘 , 难以落实 , 不仅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失控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失控。由于国内问题的累积 , 政府高层也 产生了矛盾 , 过于简单化、行政化应对危机的措施使民众对政府大为不满 , 导致政权频繁更迭 ,12 天之内换了五位总统 , 炙手可热的总统宝座一时成了烫手的山芋。 政治危机又使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加重。

阿根廷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思考

( 一 ) 金融稳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至 关重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 金融一活全盘皆活 , 金 融一乱全盘皆乱。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 在加 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的我国 , 金融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 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 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顺利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 , 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 , 保持警惕 , 未雨绸缪 , 标本 兼治 , 确保金融稳健、高效运行。
( 二 ) 不断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是实现金融
稳定的重要基础。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我国 东南边国家蔓延到俄罗斯和拉美 , 我国安然无恙 , 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实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外资 引进战略 ,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形成了强大的外汇储备;二是在因周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外需不振的情况 下 , 及时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 , 迅速收到成效, 不仅 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企业技改投资等方俨式 , 强身健体 , 增强了发展后劲。
( 三 ) 切实管好政府债务 , 特别是主权外债
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大力吸引外资 , 有利 于缓解国内资金的短缺 , 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但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 , 因此借债要考虑项目的使用 效益和偿还能力。阿根廷的教训告诉我们 , 政府举债规 模必须有所控制 , 举债权限必须集中到中央政府。尽管 我国实行分级财政, 地方也多次呼吁自行举债 , 但我们 认为对举债权限问题仍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 避免地 方政府行为短期化 , 避免债券市场出现混乱。中央财政应切实履行统一管理政府主权外债的职责, 相关部门 要做好配合工作; 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的结构要 合理 , 规模要适当, 必须与政府的偿还能力相适应。在加强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的同时, 对其他外债也要借鉴 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运作。
( 四 )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 重要措施。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 , 汇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 成为国家调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实 行固定汇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对控制通货膨胀非常有力 , 但“进去容易 , 出来很难”, 即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抛弃 , 在困难的情况下抛弃很难 , 一旦抛弃 结果很糟。我国现在成功地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主要因为我国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 并且只放开经常性项目收支。他国教训和我国经验告诉我们 , 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 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金融自由化, 特别是资本 项目自由兑换、金融开放化 , 要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 五 ) 建立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 金 融风险最终要反映和体现到国家财政上来。因此 , 政府 在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 要注意加强财政 收支管理 , 壮大财政实力。当前我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 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累积 , 因此 , 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不仅要对 中央政府预算内的显性债务 , 而且要对中央政府预算 外的显性债务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 , 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 还要对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各种欠账、挂账、亏损、不良资产等隐性和或有债务进行有效监 控 , 并研究制定各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积极措施。

⑷ 到泰国旅游,为什么泰国美女给你递的毛巾不能接

我们到泰国旅游,最好不要接美女递给你的毛巾。其实我们不小心接了毛巾也没有大家能想的种种坏处,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势,只不过这条毛巾需要付费使用,有点强买强卖意思。如果你不付费美女不会让你离开,甚至于那些在周边卖毛巾的美女都会簇拥到你的身边,直到你肯付钱才放你离开。面对这样的情况,身边的朋友和管理人员也不好劝阻、帮忙,所以如果自己接过美女的毛巾,就还是乖乖付钱吧!权当花钱买个教训了,出门在外个人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

好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并开始整顿,情况较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当我们在外游览时候,也不能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否则只会是捡小钱吃大亏。

⑸ 为什么去泰国涨价了

  1. 泰国政府公报发布公告,调整旅游签的签证费,从泰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获得一次许可1000泰铢,通过移民局关口申请获得一次许可(落地签)2000泰铢,6个月多次许可5000泰铢,9月27日起实施。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落地签费用由1000泰铢改为2000泰铢,请准备申请落地签来泰国旅游的游客悉知!

  2. 泰国政府为维护本国旅游秩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从9月开始全面整顿低价旅游市场,重点打击低团费、零负团费接团,同时全面上调泰国接待价格。

⑹ 和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

1、文化和旅游部 旅游行政许可办法

2、文化和旅游部 旅游安全管理办法

3、文化和旅游部 旅游法

4、文化和旅游部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

5、文化和旅游部 导游管理办法

(6)泰国旅游业整顿扩展阅读:

以下是规范性文件,非法律法规,均来自于文化和旅游部:

1、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的通知

2、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境游市场监管的通知

3、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换发电子导游证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

4、办公室关于加强出境旅游管理规范出境旅游经营的紧急通知

5、国家旅游局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

6、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领队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⑺ “不合理低价游”整治行动进行的如何

2018年8月2日报道,暑期正值旅游旺季。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针对“不合理低价游”等行业顽疾,我国掀起了一场旅游市场整治风暴。

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旅游诚信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失信情况将向社会公布。目前,已有107件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被发布,其中涉及旅游企业76件,涉及旅游从业人员31件。

近日,一起涉及云南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普洱、迪庆、保山等地数十家经营银器、玉石、茶叶购物店,涉及省外北京、深圳等多家涉旅公司的案件引起社会关注。

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低价团”吸引游客消费,并收取高额“回扣”。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受贿嫌疑人31人,刑事拘留28人,取保候审3人,冻结一批涉案银行账户、房产和资金。

⑻ 到泰国旅游,为什么泰国美女递给你的毛巾不能接

是的,递毛巾便是为了跟你要钱。 泰国坐落热带,这儿终年酷热,人们在游玩途中出汗是常事,这时候就会碰到有美人递给你毛巾,你可能以为她们是好意让你擦汗,但其实不然。



再说递手套,我们知道泰国热带水果有很多,也很廉价,但也不是谁都乐意买的。走在路上,周围许多水果摊贩会递给你一次性塑料手套,在咱们国内有许多水果摊都有免费让人试吃的服务。

有的游客就以为这也是让免费试吃的,就不由得尝了一口。但当你戴上手套试吃今后,商贩就会拦住你,让你掏用手套的钱,这就让人很愤慨了,但是身在异国他乡,碰到这样的事也只能选择掏钱完事。所以要去一个地方旅行的时候,仍是要查好攻略,长个心眼,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别让自己走上破财免灾这条路。

⑼ 旅游行业总是被爆出黑幕,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彻底整治吗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大家在空闲的时间更愿意出去旅游,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但是旅游行业确实有很多地方不够规范,并不是地方管理部门不去整治,只是旅行社更愿意打一些擦边球,让管理者无从下手。

但是最近这几年在旅游行业还是比较透明化的,那些太过于极端的黑旅行社已经被彻底的除名,我相信旅游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这需要各级部门的相互配合,因为这一行业是朝阳行业,如果不把这些弊端彻底消除,矛盾还会越积越多。

⑽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的现状

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现在愈来愈受到国民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境旅游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出境旅游成为国民的一种新时尚。出境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是出境旅游刚起步,还不太成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1.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结构

出境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者在出境旅游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早期的出境旅游主要是因公出境,而我国出境旅游形成却是在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由国家旅游局、公安部正式颁布,于1997年7月实施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这真正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也确立中国旅行社经营业务的基本格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出境旅游分为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赴港澳地区旅游三个部分。
2.近几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其原因

(1)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

首先,根据旅行社所提供资料显示,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很快,其中出境旅游,城市居民正以30%高速增长,并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省市,如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占了2/3,而且是以家庭为主自费出境旅游。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出境旅游人数增长很快,从1996年到1999年之间,出境旅游人数就翻了一番。以下是摘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二、出境旅游市场的旅游者行为现状分析

旅游者行为,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收集有关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消费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今天的社会是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在不同社会的民族、地位、性别、职业、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其在行为、兴趣、喜好、观念上有着不同之处。这些方面同样体现在旅游行为上,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行为,使得人们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形式等作出决策时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1.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分析

旅游消费决策是利用收集的各种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偏好、性格等作出决策的过程,影响旅游行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即感知环境;另一个是最大效益原则即旅游者总是选择最少的旅游时间和获得最大的旅游信息量。由于这两个因素,使得出境旅游者在进行目的地选择、旅游形式、购买渠道、交通方式等决策上表现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1)目的地选择

旅游者在出游的过程中,总是追求最大效益原则,所以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即大多数出境旅游者选择的都是同一个国家。根据1998年的统计,约有1.7万我国旅游者到新西兰旅游,两国在1999年5月签订协议后,我国赴新西兰的旅游人数上升50%。当然,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和澳门继续会成为出境团队的主要目的地。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2000年1—9月香港共接待中国大陆游客22.7万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29.5%。另据公安部的边防登记,2000年全年出入境总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共1.4287亿人次,其中168.5万是中国大陆人(包括侨居海外持中国护照的人士),比1998年上升了2.5%。

2.我国出境旅客行为模式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行为完成以后即转到最后一个环节——旅游空间行为,它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它以决策行为为基础,其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在具体的空间行为中涉及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空间尺度。旅游行为内部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主要是由旅游中间条件、旅游者个人动机决定,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S→O→R
S代表旅游条件,O指旅游个人动机,R则是旅游行为。其中S、O、R还可以表示由很多的元素构成,可以分别用n、I、m表示。这样我们就可将以上的公式更加精确的表达为:

用上面的公式可方便的解释,在不同旅游条件下、不同旅游动机下,为什么不同旅游者会有不同的旅游者行为,如果按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以将出境旅游行为分为探亲访友、游览观光、务工经商、移民定居、留学、文体交流、考察培训等几种类型。在西方国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成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旅游动机的影响。而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是很成熟,消费行为受旅游动机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受到旅游条件,即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1)来自不同客源市场的行为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很大,所以在来自不同地区的出境旅游者旅游行为都是不同的。

三、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1.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境旅游的组团社的软件设施没有达到标准

虽然,有资格组织出境旅游的组团社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批,但是从事出境旅游人员相对于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来讲比例相差太大,所以未能在每个团队中派遣专职领队,使得出境旅游的服务质量下降、各种问题产生。这是因为出境旅游是一种跨国界的人际交往活动,各国间的社会制度、政治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使得领队人员不仅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还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
(2)特许经营市场过小

我国已经形成特许经营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市场还很小,使得一些旅行社、非旅行社的经营组织、个人,甚至是境外在我国的常驻代表机构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组织我国居民到境外旅游。这些使用因私护照和其他护照,组织、参加出国旅游的比较普遍,其人数已经远远超过特许经营渠道。因而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境人数逐年迅速增长,但是经旅行社出境人数还没有超过出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出境旅游经营秩序比较乱

主要表现在除了经过批准的旅行社经办出境旅游外,我国还存在着大量未经批准或未经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出境游经办组织和人员,包括旅行社和非旅行社的经营性、非经营性组织和人员,即所谓的无许可证和无营业执照经营(简称无证照经营)和有许可证或有营业执照者超越经营范围的经营(简称超范围经营)。这些经营者因不具备经营权,政府所进行的监督有限,其在质量、信誉、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理所当然要多于有权经营者。同时,经规定程序批准有权经营的旅行社,也想方设法在特许经营渠道之外扩大业务量,各种违规的业务操作和宣传促销行为也比较严重。

(4)旅游者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市场不正当竞争,旅行社提供了低价低质和合同不规范、不公平、不兑现服务。旅行社使用各种合法合理和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争抢业务,最简单最易见效的当然是价格战。只要当价格降低时,必然要通过降低接待水准、服务质量和在境外旅游临时增加大量的、质低价高甚至是有害于健康的项目,要将低价所损失的夺回来,且越多越好,“零团费”、“负团费”应运而生,且日渐普遍。 2000年9月国家旅游局大力整顿出境旅游市场,就是专门针对“零团费”、“负团费”等情况下,而产生的旅游者权益保护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目前旅游者、社会公众过度看重价格,而权益自我保护能力仍较弱。当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时,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5)对我国国际形象的不良影响

这方面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低价格导致在一些目的地国家形成了一套专门提供给中国旅游者消费,在接待水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与提供给发达国家旅游者存在明显差距的旅游产品,这对我国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显然不利,严重的会有伤我国国格和公民人格。我国旅游团在境外屡屡发生质量、安全等事故且得不到及时解决,对有关责任者追究不彻底,以及中国游客在境外光顾、参观一些格调低下的色情娱乐场所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这些不良影响。另一类是少数旅游者在境外滞留不归,非法从事劳务商贸活动甚至色情活动,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移民等,往往会引起双边纠纷,对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巩固产生不利影响,更会进一步对我国国家和人民在海外的声誉、形象产生消极影响。

2.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处于转轨变型阶段经济管理机制,居民的生活和消费观念、习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针的认识水平和贯彻落实情况,以及现行出境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等等。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出境旅游市场本身来看,主要原因是出境旅游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口,增加供给满足需求的压力和动力比较大。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直接原因,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旅游业发展方针,出境旅游的发展要贯彻“有组织、有计划、有控制的适度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国家通过控制经办旅行社的数量,控制出境旅游人数和规模,控制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限定出境旅游方式等,来实现控制出境旅游规模、发展速度的目标。这样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缺口,必然导致千方百计地增加供给,使得我国出境旅游产生秩序、质量、安全及其对国家形象影响等问题。
另一方面,从出境旅游市场空间来看,主要原因是出境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时,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直接后果就是产生逆向选择和劣胜优汰现象。当在市场上,旅游产品的质量受控于拥有隐蔽信息一方时,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定义的逆向选择,即一方渴望得到优质品,而另一方却乐于提供劣质品。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中,组团社对出境旅游的信息拥有完全的隐蔽,一般来说出境旅游者都是第一次接触旅游地:他们很难得到有关旅游地的各种信息,这样就导致了出境旅游者渴望得到优质旅游服务产品,而组团社就有可能提供低质的旅游产品而牟取暴利,使得我国的出境旅游产生了不正当的竞争,而且还挫伤出境旅游的积极性,影响了出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经过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治理出境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加强对领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领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

组团社必须为每个团派遣有领队证的专职领队,负责监督行程计划的执行情况。领队不得收受各种形式的回扣,如因领队造成旅游者损失的,由组团社负责赔偿,并取消领队资格。

(2)旅游部门要与工商、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当地旅游团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非法经营出境旅游、
无照经营旅游业务和超范围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

对有游客投诉和群众举报的线索,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组团社及其代办点不得超业务范围经营,也不得组织中国公民到未经国家批准的目的地国家旅游,不得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不得接受境外接待社低于成本的接团报价,不准销售自费项目,不准带旅游团光顾色情场所。一旦发现有违规的,即实行“一次性死亡法”,取消出境旅游经营资格。

(3)加强对组团社服务质量的监管

国家旅游局拟订了《出境旅游组团社与境外接待社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旅客须知》、《出境旅游服务选题调查表》等,各地要认真执行,并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各地旅游质监所要发挥作用,对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要责令组团社向旅游者作出最大程度的赔偿,并对其进行处罚。

(4)国家旅游局要加强境外段的监督检查

国家旅游局应派出精兵强将,组成检查小组,不定期的赴有关目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明查暗访,在境外段有明显问题的组团社,要严肃处理。还要加强与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有关出境旅游中发生的问题。

(5)对旅游者开展宣传活动,教育旅游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和进行文明旅游

国家旅游局和省级旅游局应增加组团社的数量,同时要公布出境旅游团社名单、国内投诉电话和境外旅游投诉电话,公布受理投诉的范围。要与新闻媒体合作,介绍出境游的有关注意事项,及时曝光出境旅游中的典型案例,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引导旅游者成为健康、文明、成熟的消费者。

四、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把旅游业当做实现当地经济腾飞的重点产业来扶持,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增设旅游项目,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完善旅游设施,加强旅游管理,简化出入境手续,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出境旅游更被人看好,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呈以下几个特点。
1.出境旅游将持续高增长的趋势

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最近几年才形成,在总体上出境旅游的客源市场开发力度还够,开发时间很短,因此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拥有很大的潜在旅游市场,据1999—2000年的《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对人们最想做的休闲活动问卷调查排名统计,其中出国旅游排名最高。

2.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高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

现在在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这三大块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入境旅游。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出境旅游在三大旅游结构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我国却不到百分之一。国家重点扶持旅游产业,要使我国旅游业的成熟,出境旅游必定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且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已经趋于饱和。目前,在我国旅游业中利润最高的是出境旅游,其次是人境旅游,最后才是国内旅游。而市场份额占的最少的却是出境旅游。

3.出境旅游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中国出境旅游再也不是探亲游、观光游的格局,虽然这种传统的旅游产品还是很受人欢迎,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变化,人们注重的是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据欧洲《旅游情报》对欧洲17国的调查,近年来欧洲商务旅游占出境旅游市场份额的16%,随着中国加入WTO,其中我国出境旅游的形式将可能与西方国家一样,以商务旅游为主。
从近期来看,出境旅游将以近距离为主,主要是新、马、泰。因为东南亚是最早的中国公民开放的旅游胜地,人们对东南亚了解的比较多,不少为第一次出国游的首选之地。而且主要是价格方面比较优惠,就我国的消费水平而言容易接受。从长期上看,出境旅游目的地将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出境游形成一定规模,出境人数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中国政府批准其国家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以繁荣该国经济。目前,已经表示愿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但尚未实现的国家有:亚洲的朝鲜、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土耳其、伊朗,非洲的埃及、南非,拉美的古巴,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瑞士、芬兰、希腊、法国、德国、奥地利等,他们瞄准了中国人日渐鼓涨的钱袋,对中国出国旅游消费的实力充满信心。在以后的几年里,将有更多的国家与中国签订协议,中国出境游的目的地将会逐渐的增多。
在出境的游客中散客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出境的时间方面、消费方面将会随着增加。在出境旅游市场发达的国家,出境旅游者多数是散客。我国因公出境所占的比例还很大,而这些因公出境旅游大都是以团体形式。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的时间方面、消费方面都比其它发达国家的出境旅游时间、消费方面来得少。

资料来源:《旅游管理》2002年第5期 作者:荆州师范学院经管系 肖建成 任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