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广西钦州市旅游问题,高手帮帮忙

钦州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一)滨海:三娘湾(海峡拍摄地)、白海豚、海滩、奇石、松树;茅尾海(相当于20个西湖)、红树林;龙门群岛(南国蓬莱);(二)生态:八寨沟(英雄虎胆拍摄地)、五皇山(万亩红椎林)、王岗山、六峰山、万鸟归巢奇观;(三)人文:刘永福、冯子材(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坭头陶(遗产、原产地保护)、大芦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楹联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美食:生猛海鲜(四大名产)、鲜美河鲜(官侗鱼和大闸蟹)、独特山珍(红椎菌和甜笋)、甜蜜水果(荔枝香蕉火龙果百香果)。钦州气候温和(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22摄氏度,历年平均无霜期329~354天。)植被良好、空气清新、物价低廉、适宜人居。

近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围绕“把钦州建设成为北部湾旅游圈的新亮点,建成吸引力强的南中国滨海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具有岭南风格和东盟风情的宜商宜居宜游的滨海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打造品牌,培育精品,拓展市场,加强宣传促销和区域合作,加强宣传促销和区域合作,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发展合力,形成了发展合力,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拥有三娘湾、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八寨沟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六峰山、龙门群岛等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广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荔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

风声水起北部湾,共谋发展扬帆起航。下一步,钦州将紧紧抓住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旅游局编制《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的黄金发展机遇,以建设国际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国际旅游发展的水准和要求,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通过加强市场开拓促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企业体制创新,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强化旅游诚信服务,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悉,钦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的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把此项活动展示钦州旅游形象,扩大钦州旅游影响,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对于宣传钦州,促销钦州旅游产品将起到积极作用。

另附上三个网址给你做参考:http://www.studa.net/Place/090610/09290028.html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200906/314854.shtml
http://www.verylib.com/QiKan/86248G/200006/9659462.htm

答复补充:

区内到钦州旅游的,以南宁、防城和钦州本地人为主,并且以自驾车的居多,因为开发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也欠缺,换句话说,没钱赚,所以旅行社几乎不会拿钦州作为首推的景点旅游路线,自驾车的大多是冲她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而去。
区外的以广东深圳为主,但人数极少,也几乎都是冲着她的空气质量和原生态自然风光而去。

Ⅱ 哪个能给我近几年来广西钦州的创新发展的成果,和几年间钦州取的的一系列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钦州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迅速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4.46亿元增加到2007年30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20.8倍,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10元增加到2007年95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全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0.4亿元增加到2007年23.56亿元,增长56.62倍,年均增长15%。人均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9元增加到2007年的669元,增长33.4倍,年均增长13%。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62.9:19.1:18调整为2007年32:37.5:30.5,第一产业下降3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5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钦州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农村改革深化,惠农惠民政策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取得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8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7倍,年均增长8.6%。2007年粮食产量1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3%;甘蔗产量181.48万吨,增长5.1倍;水果产量126.93万吨,增长40.3倍;肉类产量29.47万吨,增长7.4倍;水产品产量59.87万吨,增长54倍。
(三)工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30年来,钦州市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以临海工业为依托,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为主的大型临海工业框架,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0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4.7倍,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15.7%调整到2007年的33.3%,提高17.6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2亿元,比1998年增长9.5倍;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28%调整为2007年54.4%。
(四)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978年以来,经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钦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93亿元,比1978年增长323.6倍,1978-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703亿元,是解放以来1950-1977年的222倍。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迅猛增长,2000-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1.31亿元,年均增长76.7%。大规模的投资,不仅建成了一批优势工业,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改变了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了城乡品位。
交通通讯城建事业成效显著。200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2007全市拥有民用汽车2.25万辆,比2000年增长71.9%;2007年完成货运量1587.5万吨,比1990年增长2.5倍;完成客运量2347万人(次),增长3倍。到2007年末,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46.53万户,比1978年增加108倍;移动电话达59.9万户,比1994年增长1309倍。城市公用设施日臻完善,2007年末,全市使用然气普及率达62.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92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46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78.56%。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钦州市不断加强市场建设,流通部门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市内外贸易繁荣活跃。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2亿元,比1978年增长56.5倍;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4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4.1倍,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5.27亿美元。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1.9倍。
钦州市旅游业逐渐壮大。近几年来,我市已先后成功开发了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等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302.4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94.7倍,旅游总收入12亿元,比1990年增长126倍。接待入境游客1.1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101.3倍。
(六)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乡居民生活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7元,是198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4.4%。消费水平日益改善,消费结构逐年升级。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达到6467元,是1985年的10.5倍,年均增长11.8%。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4元,是1980年117元的32.6倍,年均增长12.9%。
放开发三十年光辉历程的集中体现,而这辉煌的三十年也是钦州人民在发展钦州
(一)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钦州精神之核心,即是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敢闯敢干、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首先就是承传了一百多年前,钦州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不畏强暴、不甘被列强奴役的命运,敢于拿起武器,奋起抗法,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土枪打败洋炮、中国人民打败洋人侵略者的光辉篇章的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其次,钦州精神还发韧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钦州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精神鼓舞和指导下,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勇于破除当时认为钦州不能建设现代化港口的种种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从九十年代起开工建设钦州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建设了拥有数个万吨级码头的钦州港,初步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临海工业,实现了钦州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到港口城市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正如有领导指出,钦州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建大港的精神。再次,钦州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敢闯敢干,敢于试验、敢于突破前人的精神。例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和发展临海工业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突破计划经济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多元投资机制,大规模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的港口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充分利用外资、民资的投融资新路,大大推进了港口码头的建设,形成了1000万吨的港口吞吐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总之,钦州精神,就是勇于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的精神。我们今天弘扬敢闯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就是要增强创业意识、开拓意识,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钦州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钦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富裕钦州、文化钦州、生态钦州、平安钦州建设,实现钦州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我党在革命和建设历史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钦州港在建港之初,国家没有投入资金,钦州人民和钦州港人当时就是发扬了“全民创业、自力更生建大港”的这么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集资和筹措资金,硬是在短短的14个月里建设了两个万吨级码头,奠定了钦州港的发展基石。历史不会那些忘记老党员捐交的特殊党费—“建港费”,心怀家乡的外地革命老前辈不远万里回来捐款,满怀希望的大中小学生献出拳拳爱心。历史更不会忘记在建港初期,为了港口的建设和生产,建设者以港为家,艰苦卓绝,风餐露宿,喝“黄泥水”,七八个人挤住在一间低矮潮湿的瓦房里坚持工作,有的建设者还因劳累过度而在建设钦州港的工作岗位上殉职。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钦州港建设者和钦州党政领导干部群众为钦州的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直至现在,为了节约财政支出搞建设,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工仍领着全广西最低水平的工资。又如,为了确保钦州港二期工程和航道扩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能顺利开展,钦州港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急项目之急,仅2000年一年就从十分有限的生产资金中挤出500多万元用于垫付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在迎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评估团来钦州评估二期工作项目时,钦州港从各部门抽调出了30多名骨干日夜加班加点工作一个多月,为评估工作获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像这样动人的事例,在十多年的建港历程中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中,尤其是在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的今天,我们更要抢抓机遇,正视差距,知难而进,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这么一种精神状态,这么一种创业精神,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率先在北部湾实现新的崛起。
(三)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钦州人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都贯穿了这么一个“不争论、实干第一”的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无论是1991年到1994年全民创业、简易开港的起步阶段,还是1994年6月至1994年11月的大力推进港区基础建设,为发展临海工业创造条件的阶段,以及1999年底开始至今的以临海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历届领导和广大钦州人民都不计名利得失、不图虚荣,不争论,真抓实干、干实事、求实效,因此把一个昔日荒芜的海滩,建设成今天初具规模的港口,把一个昔日偏僻闭塞的渔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临海工业区;今天,钦州港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大西南出海便捷通道之一,钦州临海工业园区已初显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基地构架,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倡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努力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目标”的建设,新时期“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思路和举措,也体现出了钦州人民为实现宏伟远大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倡导的对外开放被历史证明是繁荣之路、强盛之道.早在古代先秦开始,钦州就是绵延二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朝曾在钦州设博易场,来自印度、东南亚等国的许多商品就在钦州古港进行交易,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学者们指出,与内陆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外向性、开放性、求新性和崇商性等特征。钦州人民在钦州港的开发伊始,就秉承了钦州历史上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开放性。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之势发展,资源、市场的流动和开放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任何地方、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必须应和融入这一潮流。对这种新的趋势,谁适应得快、应对得好,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对此,钦州人民深谙此道。钦州的港口和城市建设要完成规划中的建设,要走出土地沉淀、债务负担沉重的困境,需要上百亿资金的注入,这样巨大规模的资金靠自身的积累去完成,在钦州脆弱的经济基础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扩大开放、要着眼于全球的竟争去配置资本资源,只有大量的招商项目的进入,才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
三十年来,钦州加速发展的根本,就是抓住全方位对外开放这根主线,确立以开放促开发的主旋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施对外开放。“开放”, ,成了指导钦州一切经济运行的主导思想。“开”即是通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门槛,打开大门,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项目、优秀人才和先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放”就是尽一切努力把钦州的土地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政策等一切潜在挖掘出来并精心包装后推向市场,让钦州的各项建设在“开”与“放”的相结合中快速推进,尤其是在开放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规划招商等多种灵活形式招商工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港以来,已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钦州投资建设项目,内资项目已有云南、贵州、吉林、福建、广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企业在钦州投资。引进的内外资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项目多,如金光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投资规模上百亿元;二是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如在已引进的大洋粮油和吉运粮油加工项目上,2004年以来又引进了华港60万吨/年大豆加工项目,使钦州港形成达产后达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的粮油加工基地。目前,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石化、粮油加工、能源、冶金等已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三是具有鲜明的临海工业特色,很多项目都是前港后厂型临海工业项目,尤其是燃煤电厂、林浆纸和中石油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更加奠定开发区作为广西大型临海工业港的地位。
三、宏扬钦州精神加速钦州发展
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钦州1992年才建港起步,起步太晚,落后太多,钦州还不到说成绩的时候,必须迎头赶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钦州精神,把握机会,实干到底!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准建设,再次为钦州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容错过;现在正在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也为钦州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怎样才能实现实实在在的快速发展?那就是要继续全面弘扬钦州精神。钦州精神是“敢为人先,不等不靠”,其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种精神已经在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发挥出促进发展的巨大威力,但它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只是以钦州港的成功建设为标志,今后的更多发展历程,则需要继续将之发扬光大。因为,钦州的发展与全国全区相比,落后的差距太大了。今天,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应对的挑战很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亟须要做的,就是要全面弘扬钦州精神。

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充满生机的滨海城市。从1475年前钦州作为州一级建制开始至今,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钦州人民紧紧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钦州从一个小城镇到一个小县城,从一个小县城到一个小城市,从一个小城市再到目前的中等城市,城市建设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发展之路。
与数据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沈会计,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禁不住说起了自己经历的沧海桑田。 即将退休的沈会计说,1976年,他中专毕业分配到一家信用社工作。记得刚进信用社的时候,每个职员桌子上必不可少的有一把算盘,预算、数据汇总、核算等都离不开它,算盘成了我们的“掌中宝”,不少老职员打得一手好算盘。那时,无论是百日岗位练兵还是珠算技能比赛,大家个个情绪高涨,奋勇争先,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好功夫,个个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当时拥有珠算能手级的“铁文凭”曾是那个时代的追求目标之一。尽管练就了“铁算盘”的本领,但算盘毕竟是手工操作,每到结算日、年终结算就得加班加点,打账页、账卡时间过长,眼冒金星、头晕目眩是常有的事,不少同事还落下了职业病。由于存款利息分几段算,每到算利息时都要双人核对,费时费力,客户等着也着急。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当一台台电脑逐渐摆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是颇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原本在算盘上弹指如飞的手到了键盘上却如胶柱击鼓。选择键盘,那将是一种挑战,因为许多人手放到键盘上,觉得不自在,感觉远不如他们的“掌中宝”用起来得心应手。放弃键盘,那意味着有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因为整个信用系统已进入互联网数字化轨道。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七老八老了还背着单位偷偷在家里跟着孩子加班加点学电脑。 现在,核算实现了电脑化,员工们在键盘上像弹钢琴一样敲打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以在互联网上瞬间完成。原来办一个业务需要几个钟,现在只需几秒钟,结算日再也不用日夜加班了,而且核算准确无误。
30年弹指一挥间,从算盘到键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30年前的钦州,是一座未开发的处女城市,狭窄、杂乱无章的街道,简陋稀缺的市政设施,城市公共绿地、街道绿化几乎空白。一直以来,由于钦州街道没有形成环路,城市路网不完善,造成各种过江车辆和行人只能从狭窄的钦江一桥通过,时常出现交通阻塞现象。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为了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环路的打通工作。特别是近两年,钦州市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建立快速机动车道系统,使城市道路呈网络化、层次化,形成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近年来,钦州市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了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供水管网改造、水厂扩建工程等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其中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为12673.18万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累计完成投资6550万元,并已投入使用,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还加大力度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目前,钦州市区绿化覆盖率30.2%,绿地率18.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城市亮化工作也得到较快发展,新建设的城市道路也已基本上配套了新路灯,确保城市主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85%以上,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广西第六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中,我们市获得B类城市特等奖第一名。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钦州的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开始加快。2000年以后,市区冻结了小块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并对闲置土地依法收回或征收闲置费,扭转了私人建房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容量小的不良局面,使商品房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城市综合开发率不断提高。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品房住宅小区相继动工兴建,掀起钦州市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尤其是2003年以来,结合“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在政府加强宏观政策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钦州市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时期,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153家,在我们市注册并备案登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7家,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8家;共有备案登记的物管企业31家。房地产的稳健发展,使市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也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位。
多年来,钦州的“水浸街”、“断头路”、“灯不明”等问题一直是市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最为强烈的城建问题。为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市政府每年都挤出一定资金实施一批“综合便民工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文峰南路、南珠西大街、子材西大街、兴业路、鸿福小区等多处地段的“水浸街”问题得到了到解决,新华路南段、新阳街、新兴街西段、民乐路、育才路等道路的“断头路”贯通了,木井路、胜利路等小街巷进行改造硬化了,市区内数十条小街巷安装路灯了,全部街道有路牌了,主要街道都设置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钦州人居环境在一天天地发生着改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2008年钦州市加大了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项目的建设力度,其中共安排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建设项目185条,总投资约2.2亿元,把城区的小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和亮化, “修好市民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按“500米见园林”的要求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市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钦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原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的钦州城市仍然无法满足打造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需要。所以,今后我们将按照大城市规模建设要求,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导向,按照城市三大组团发展布局和“江海湖”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钦州城市建设。一是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娘湾滨海新区、白石湖片区分区规划及控规,加快修编完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细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做好环卫、排水、停车场、市场、户外广告设置、公共照明等“城乡清洁工程”规划编制,研究编制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城市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城市雕塑群等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加快推进城市环路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着力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市级公共场馆建设进程,尽快成为亮点工程,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水平,争取早日形成“江海湖”一体化为特色的滨海城市景观,打造通江达海的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探索城市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依法管理、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格局,在广度、深度、长效上狠下功夫,再次掀起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高潮。
在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城镇)的同时,钦州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按照自治区实施“1211”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市带县,增强县城、重点镇、小康示范镇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市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覆盖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促进一般乡村、自然村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产业兴村旺镇的观念,抓好村镇建设,着力增育特色村镇,繁荣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
变化缘自变革。今天,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Ⅲ 广西北部湾的发展成就:

你好
一、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钦州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迅速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4.46亿元增加到2007年30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20.8倍,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10元增加到2007年95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比1978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全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0.4亿元增加到2007年23.56亿元,增长56.62倍,年均增长15%。人均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9元增加到2007年的669元,增长33.4倍,年均增长13%。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62.9:19.1:18调整为2007年32:37.5:30.5,第一产业下降3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5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钦州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农村改革深化,惠农惠民政策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取得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8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7倍,年均增长8.6%。2007年粮食产量1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3%;甘蔗产量181.48万吨,增长5.1倍;水果产量126.93万吨,增长40.3倍;肉类产量29.47万吨,增长7.4倍;水产品产量59.87万吨,增长54倍。
(三)工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30年来,钦州市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以临海工业为依托,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为主的大型临海工业框架,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0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4.7倍,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15.7%调整到2007年的33.3%,提高17.6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2亿元,比1998年增长9.5倍;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28%调整为2007年54.4%。
(四)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978年以来,经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钦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93亿元,比1978年增长323.6倍,1978-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703亿元,是解放以来1950-1977年的222倍。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迅猛增长,2000-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1.31亿元,年均增长76.7%。大规模的投资,不仅建成了一批优势工业,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改变了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了城乡品位。
交通通讯城建事业成效显著。200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2007全市拥有民用汽车2.25万辆,比2000年增长71.9%;2007年完成货运量1587.5万吨,比1990年增长2.5倍;完成客运量2347万人(次),增长3倍。到2007年末,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46.53万户,比1978年增加108倍;移动电话达59.9万户,比1994年增长1309倍。城市公用设施日臻完善,2007年末,全市使用然气普及率达62.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92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46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78.56%。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钦州市不断加强市场建设,流通部门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市内外贸易繁荣活跃。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2亿元,比1978年增长56.5倍;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4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4.1倍,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5.27亿美元。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1.9倍。
钦州市旅游业逐渐壮大。近几年来,我市已先后成功开发了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等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302.4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94.7倍,旅游总收入12亿元,比1990年增长126倍。接待入境游客1.1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101.3倍。
(六)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乡居民生活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7元,是198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4.4%。消费水平日益改善,消费结构逐年升级。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达到6467元,是1985年的10.5倍,年均增长11.8%。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4元,是1980年117元的32.6倍,年均增长12.9%。
放开发三十年光辉历程的集中体现,而这辉煌的三十年也是钦州人民在发展钦州
(一)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钦州精神之核心,即是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敢闯敢干、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首先就是承传了一百多年前,钦州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不畏强暴、不甘被列强奴役的命运,敢于拿起武器,奋起抗法,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土枪打败洋炮、中国人民打败洋人侵略者的光辉篇章的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其次,钦州精神还发韧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钦州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精神鼓舞和指导下,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勇于破除当时认为钦州不能建设现代化港口的种种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从九十年代起开工建设钦州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建设了拥有数个万吨级码头的钦州港,初步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临海工业,实现了钦州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到港口城市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正如有领导指出,钦州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建大港的精神。再次,钦州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敢闯敢干,敢于试验、敢于突破前人的精神。例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和发展临海工业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突破计划经济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多元投资机制,大规模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的港口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充分利用外资、民资的投融资新路,大大推进了港口码头的建设,形成了1000万吨的港口吞吐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总之,钦州精神,就是勇于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的精神。我们今天弘扬敢闯敢于开拓的钦州精神,就是要增强创业意识、开拓意识,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钦州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钦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富裕钦州、文化钦州、生态钦州、平安钦州建设,实现钦州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我党在革命和建设历史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钦州港在建港之初,国家没有投入资金,钦州人民和钦州港人当时就是发扬了“全民创业、自力更生建大港”的这么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集资和筹措资金,硬是在短短的14个月里建设了两个万吨级码头,奠定了钦州港的发展基石。历史不会那些忘记老党员捐交的特殊党费—“建港费”,心怀家乡的外地革命老前辈不远万里回来捐款,满怀希望的大中小学生献出拳拳爱心。历史更不会忘记在建港初期,为了港口的建设和生产,建设者以港为家,艰苦卓绝,风餐露宿,喝“黄泥水”,七八个人挤住在一间低矮潮湿的瓦房里坚持工作,有的建设者还因劳累过度而在建设钦州港的工作岗位上殉职。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钦州港建设者和钦州党政领导干部群众为钦州的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直至现在,为了节约财政支出搞建设,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工仍领着全广西最低水平的工资。又如,为了确保钦州港二期工程和航道扩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能顺利开展,钦州港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急项目之急,仅2000年一年就从十分有限的生产资金中挤出500多万元用于垫付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在迎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评估团来钦州评估二期工作项目时,钦州港从各部门抽调出了30多名骨干日夜加班加点工作一个多月,为评估工作获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像这样动人的事例,在十多年的建港历程中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中,尤其是在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的今天,我们更要抢抓机遇,正视差距,知难而进,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这么一种精神状态,这么一种创业精神,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率先在北部湾实现新的崛起。
(三)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钦州人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都贯穿了这么一个“不争论、实干第一”的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无论是1991年到1994年全民创业、简易开港的起步阶段,还是1994年6月至1994年11月的大力推进港区基础建设,为发展临海工业创造条件的阶段,以及1999年底开始至今的以临海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历届领导和广大钦州人民都不计名利得失、不图虚荣,不争论,真抓实干、干实事、求实效,因此把一个昔日荒芜的海滩,建设成今天初具规模的港口,把一个昔日偏僻闭塞的渔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临海工业区;今天,钦州港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大西南出海便捷通道之一,钦州临海工业园区已初显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基地构架,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倡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努力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目标”的建设,新时期“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思路和举措,也体现出了钦州人民为实现宏伟远大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倡导的对外开放被历史证明是繁荣之路、强盛之道.早在古代先秦开始,钦州就是绵延二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朝曾在钦州设博易场,来自印度、东南亚等国的许多商品就在钦州古港进行交易,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学者们指出,与内陆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外向性、开放性、求新性和崇商性等特征。钦州人民在钦州港的开发伊始,就秉承了钦州历史上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开放性。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之势发展,资源、市场的流动和开放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任何地方、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必须应和融入这一潮流。对这种新的趋势,谁适应得快、应对得好,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对此,钦州人民深谙此道。钦州的港口和城市建设要完成规划中的建设,要走出土地沉淀、债务负担沉重的困境,需要上百亿资金的注入,这样巨大规模的资金靠自身的积累去完成,在钦州脆弱的经济基础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扩大开放、要着眼于全球的竟争去配置资本资源,只有大量的招商项目的进入,才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
三十年来,钦州加速发展的根本,就是抓住全方位对外开放这根主线,确立以开放促开发的主旋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施对外开放。“开放”, ,成了指导钦州一切经济运行的主导思想。“开”即是通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门槛,打开大门,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项目、优秀人才和先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放”就是尽一切努力把钦州的土地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政策等一切潜在挖掘出来并精心包装后推向市场,让钦州的各项建设在“开”与“放”的相结合中快速推进,尤其是在开放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规划招商等多种灵活形式招商工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港以来,已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钦州投资建设项目,内资项目已有云南、贵州、吉林、福建、广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企业在钦州投资。引进的内外资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项目多,如金光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投资规模上百亿元;二是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如在已引进的大洋粮油和吉运粮油加工项目上,2004年以来又引进了华港60万吨/年大豆加工项目,使钦州港形成达产后达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的粮油加工基地。目前,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石化、粮油加工、能源、冶金等已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三是具有鲜明的临海工业特色,很多项目都是前港后厂型临海工业项目,尤其是燃煤电厂、林浆纸和中石油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更加奠定开发区作为广西大型临海工业港的地位。
三、宏扬钦州精神加速钦州发展
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钦州1992年才建港起步,起步太晚,落后太多,钦州还不到说成绩的时候,必须迎头赶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钦州精神,把握机会,实干到底!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准建设,再次为钦州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容错过;现在正在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也为钦州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怎样才能实现实实在在的快速发展?那就是要继续全面弘扬钦州精神。钦州精神是“敢为人先,不等不靠”,其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种精神已经在钦州改革开放开发三十年来发挥出促进发展的巨大威力,但它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只是以钦州港的成功建设为标志,今后的更多发展历程,则需要继续将之发扬光大。因为,钦州的发展与全国全区相比,落后的差距太大了。今天,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应对的挑战很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亟须要做的,就是要全面弘扬钦州精神。

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充满生机的滨海城市。从1475年前钦州作为州一级建制开始至今,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钦州人民紧紧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钦州从一个小城镇到一个小县城,从一个小县城到一个小城市,从一个小城市再到目前的中等城市,城市建设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发展之路。
与数据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沈会计,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禁不住说起了自己经历的沧海桑田。 即将退休的沈会计说,1976年,他中专毕业分配到一家信用社工作。记得刚进信用社的时候,每个职员桌子上必不可少的有一把算盘,预算、数据汇总、核算等都离不开它,算盘成了我们的“掌中宝”,不少老职员打得一手好算盘。那时,无论是百日岗位练兵还是珠算技能比赛,大家个个情绪高涨,奋勇争先,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好功夫,个个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当时拥有珠算能手级的“铁文凭”曾是那个时代的追求目标之一。尽管练就了“铁算盘”的本领,但算盘毕竟是手工操作,每到结算日、年终结算就得加班加点,打账页、账卡时间过长,眼冒金星、头晕目眩是常有的事,不少同事还落下了职业病。由于存款利息分几段算,每到算利息时都要双人核对,费时费力,客户等着也着急。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当一台台电脑逐渐摆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是颇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原本在算盘上弹指如飞的手到了键盘上却如胶柱击鼓。选择键盘,那将是一种挑战,因为许多人手放到键盘上,觉得不自在,感觉远不如他们的“掌中宝”用起来得心应手。放弃键盘,那意味着有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因为整个信用系统已进入互联网数字化轨道。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七老八老了还背着单位偷偷在家里跟着孩子加班加点学电脑。 现在,核算实现了电脑化,员工们在键盘上像弹钢琴一样敲打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以在互联网上瞬间完成。原来办一个业务需要几个钟,现在只需几秒钟,结算日再也不用日夜加班了,而且核算准确无误。
30年弹指一挥间,从算盘到键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30年前的钦州,是一座未开发的处女城市,狭窄、杂乱无章的街道,简陋稀缺的市政设施,城市公共绿地、街道绿化几乎空白。一直以来,由于钦州街道没有形成环路,城市路网不完善,造成各种过江车辆和行人只能从狭窄的钦江一桥通过,时常出现交通阻塞现象。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为了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环路的打通工作。特别是近两年,钦州市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建立快速机动车道系统,使城市道路呈网络化、层次化,形成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近年来,钦州市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了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供水管网改造、水厂扩建工程等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其中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为12673.18万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累计完成投资6550万元,并已投入使用,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还加大力度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目前,钦州市区绿化覆盖率30.2%,绿地率18.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城市亮化工作也得到较快发展,新建设的城市道路也已基本上配套了新路灯,确保城市主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要街道路灯亮灯率达到85%以上,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广西第六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中,我们市获得B类城市特等奖第一名。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钦州的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开始加快。2000年以后,市区冻结了小块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并对闲置土地依法收回或征收闲置费,扭转了私人建房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容量小的不良局面,使商品房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城市综合开发率不断提高。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品房住宅小区相继动工兴建,掀起钦州市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尤其是2003年以来,结合“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在政府加强宏观政策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钦州市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时期,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153家,在我们市注册并备案登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7家,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8家;共有备案登记的物管企业31家。房地产的稳健发展,使市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也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位。
多年来,钦州的“水浸街”、“断头路”、“灯不明”等问题一直是市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最为强烈的城建问题。为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市政府每年都挤出一定资金实施一批“综合便民工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文峰南路、南珠西大街、子材西大街、兴业路、鸿福小区等多处地段的“水浸街”问题得到了到解决,新华路南段、新阳街、新兴街西段、民乐路、育才路等道路的“断头路”贯通了,木井路、胜利路等小街巷进行改造硬化了,市区内数十条小街巷安装路灯了,全部街道有路牌了,主要街道都设置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钦州人居环境在一天天地发生着改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2008年钦州市加大了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项目的建设力度,其中共安排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建设项目185条,总投资约2.2亿元,把城区的小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和亮化, “修好市民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按“500米见园林”的要求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市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钦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原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的钦州城市仍然无法满足打造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需要。所以,今后我们将按照大城市规模建设要求,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导向,按照城市三大组团发展布局和“江海湖”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钦州城市建设。一是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娘湾滨海新区、白石湖片区分区规划及控规,加快修编完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细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做好环卫、排水、停车场、市场、户外广告设置、公共照明等“城乡清洁工程”规划编制,研究编制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城市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城市雕塑群等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加快推进城市环路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着力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市级公共场馆建设进程,尽快成为亮点工程,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水平,争取早日形成“江海湖”一体化为特色的滨海城市景观,打造通江达海的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探索城市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依法管理、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格局,在广度、深度、长效上狠下功夫,再次掀起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高潮。
在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城镇)的同时,钦州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按照自治区实施“1211”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市带县,增强县城、重点镇、小康示范镇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市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覆盖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促进一般乡村、自然村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产业兴村旺镇的观念,抓好村镇建设,着力增育特色村镇,繁荣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
变化缘自变革。今天,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Ⅳ 想知道: 钦州市 钦州市龙湾风景区 在哪

位于钦州市区北郊机动车驾驶员考试训练场内。占地面积2400亩,是一个生态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广骏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

Ⅳ 未来十年钦州发展得快吗

发展快啊。钦州地处中国西南沿海,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钦州规划为中国“南方第二大港”。在广西沿海经济区域发展战略中,区党委、政府把钦州市定位为临海工业城市。全面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战略,使地处北部湾顶端的钦州市倍受注目。 “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钦州市国土部门努力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了海洋的开发、利用步伐。 钦州市大陆海岸线长520.8公里,目前,全市岸线利用约150公里,占总岸线长的28%。全市用海面积已达8800多公顷,约占全市近海海域面积的36%,其中,港口码头用海500公顷,临海工业用海800公顷,滨海旅游用海1000公顷,航道、港池及锚地用海1500公顷。初步形成港口、海水养殖、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为主的海洋经济体系,使海洋产业成为钦州市新兴支柱产业。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的全面启动,给钦州市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参考资料: http://hi..com/diamond006/blog/item/9c58a0ef9321d416fdfa3cbd.html

Ⅵ 如何评价钦州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时代的抉择——钦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纪实

开栏语:钦州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是钦州市大旅游建设的重要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个来之不易的称号,凝聚有市领导的心血,凝聚有各级各部门的辛勤,凝聚有广大市民的汗水。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回眸”栏目,陆续刊发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回顾文章,展示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重大决策,宣传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部门单位互相配合,广大市民积极关注和参与的具体行动及表现,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旅游的宣传,鼓舞士气,促进继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改善投资、发展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振奋人心,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凝集力,从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以旅发[2007]71号文命名钦州市等31个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钦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圆满成功。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市34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望。三年磨一剑。在市委“323”工作思路和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旅游建设快马加鞭,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得民心顺民意利长远——市委、市政府果断科学决策,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这次创优,钦州旅游产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钦州旅游业由弱到强,向更高的旅游城市发展的过程。”

“创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创优是发展的手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实现钦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山清水秀的滨海宜居城市,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黄道伟在11月24日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工作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的和意义。

成绩令人瞩目,荣誉倍加珍惜。人们不会忘记,钦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

2003年12月,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目标,正式提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

时光倒流到三年前的钦州,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宏伟目标需要的是何等大的胆略和气魄。三年前的钦州,没有一个A级旅游景区、没有一个全区全国旅游示范点、没有一个旅游培训基地、 没有一个国际旅游社、全市不超过3间三星级酒店、全市的超市没有旅游产品专柜、全市涉外窗口部门

很少有人会外语……这一切的一切,对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很多市民来甚至认为是"天方夜谭"。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这是钦州人民勇于开拓,谋大事、干大事、干成大事的关键。”在市民疑惑的眼神中,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毅然决然地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来抓。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赶快带着群众干。”随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常委、市委书记黄道伟和市长汤世保任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四家班子领导领导任副组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任领导小组成员,从组织上保障钦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四年的全市旅游工作工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始终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推动全市大旅游建设的一项重大工作进行部署。

2003年5月1日,我市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旅游区——三娘湾旅游区建成并对外开放。在三娘湾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自治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黄道伟和市长汤世保在开发建设一线指挥,极大激发了全市人民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热情。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市委、市政府就举全市之力将三娘湾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旅游景区,创下第一个“黄金周”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的纪录,一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佼佼者,引起旅游界业内人士关注的目光,并跻身“广西十佳景区”景区行列,由此全面拉开了钦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大旅游建设的大幕。

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景区景点建设这个中心——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积极构建独具钦州山海人文特色的大旅游框架

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关联和带动众多产业有81项之多,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比例是1:7。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造了后工业时代奇迹。旅游业作为继石油、汽车之后的第三大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绝大多数省区,定位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推动钦州大旅游建设的平台,我们必须全力加快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积极构建独具山海人文特色的大旅游框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市委、市政府确立争创中国旅游城市和钦州大旅游建设目标后,始终坚持上述发展理念。

黄道伟曾深刻地指出,我们刚提出大旅游要领概念的时候,有些同志对旅游认识上有偏差,认为钦州没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比较困难;钦州要发展工业就难以发展旅游;旅游对钦州的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但从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大概只占10%以下,工业占20%-30%,第三产业占60%-70%,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会越高,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钦州的发展来讲,大旅游是实现钦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新思路,几年来,全市先后投资17亿多元,对三娘湾、刘冯故居、八寨沟、大芦村、五皇山等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建设和改造。目前,钦州已形成了以三娘湾、八寨沟为龙头,刘冯故居、五皇山、大芦村、六峰山、龙门群岛、白石湖、梦园、邓阳湖以及坭兴陶艺公司、嘉禾农业旅游点、福多堂生态旅游村等一批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的旅游景点。钦州旅游产业形成了海滨旅游、山水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

2007年,是钦州大旅游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10月23日,三娘湾旅游景区、刘冯故居景区双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全市没有4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期间,六峰山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芦村和三娘湾观光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福多堂、邓阳湖、龟王城、火龙果农业生态基地、坭兴陶艺有限公司等被主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12月初,八寨沟旅游景区又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为刚刚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钦州再添新喜。

特色景区景点吸引眼球,八方游客带来滚滚财源。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20.6亿元。钦州大旅游建设逐步向着“更大、更强、更优”的方向阔步前进。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上下共同奏响了一曲团结协作开拓奋进之歌

根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涉及20多个项,100多个小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评比标准来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007年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攻坚年。为了确保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一盘棋",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创优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2007年1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召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再动员大会后,2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责任状签状仪式,市委宣传部、市建规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钦州日报社等38个责任单位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形成了创优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民发动、齐抓共管”新格局。

几年来累计投入17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主、次干道30多条,修建和改造小街小巷50多条,对市区主次干道等场所实施了亮化工程;目前钦州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3平方公里。与此同时,钦州市以道路绿化、庭院绿化、街心公园、城市游园和园林广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目前,钦州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空气良好天数占98%,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接近100%。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加快宾馆饭店建设,迄今为止,我市拥有宾馆酒店2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8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并投入使用、正在申报五星级的酒店1家。目前全市已拥有旅行社1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同时通过专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了钦州旅游的服务水平。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全市上下着力打造钦州坭兴陶、麻通、珍珠、海螺贝、海鸭蛋、黄瓜皮等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了钦州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市“创优办”的20多位同志加班加点共完成了58卷500多万字的迎检备查资料。市“创优办”和钦州日报社联合开辟“创优”专刊,共刊发专刊20期。

与此同时,还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了美食一条街、霓虹灯一条街,制作了公共图形标牌、中英文说明牌、指示牌,设置了触摸屏、公共电话、开通了旅游信息网,建设了停车场,增加了旅游环保公厕,调整了市内公交路线,开通了旅游公交车、观光巴士,改造了城区管网和主要街道,极大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也为钦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9月5日至9月8日,自治区旅游局初审检查组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进行初审检查,我市初审得分856分,顺利通过自治区旅游局的初审检查。

2007年11月18日-24日,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组莅临钦州进行验收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组组长、国家旅游局质量与规划管理司副司长刘士军用“认识高度统一、领导坚强有力、措施扎实认真、全民动员充分、成效十分显著”30个字高度评价了我市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几天后,2007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以旅发[2007]71号文命名钦州市等31个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钦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了丰硕的结果。

Ⅶ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地质勘察情况表明,钦州港规划岸线约60.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4.6公里,内湾深槽天然水深一般-15~-22米,最深处达-28.5米,避风、回淤小、港池宽、潮差大,是我国非常宝贵的天然深水良港。规划12个作业区,可建1~30万吨级深水泊位约200个,其中10~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30多个;整个港口远期年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
地质勘察成果还表明,钦州港湾外三墩、大面墩和大风江口附近岩面标高均在-24米~-26米以下,可建设25~3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多个。
钦州港经济开发区 - 分区规划
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是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目前先其开发利用的是西港区分区规划。功能定位为:以建设现代化、园林化大型临海工业园区为主的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海工业港口城区。规划总面积约66.67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14万人。规划范围为:东到金鼓江,南至钦州湾,西接七十二泾风景区,北到对坎龙、碰龙江水库。按“二区三园四港”的功能结构布局。
1、二区
即为正在建设的中心商贸区及西北部临海规划建设的高尚住宅区(滨海旅游区),其中中心商贸区将发展成钦州港的行政管理信息处理、金融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区。
2、三园
即已初具规模的起步工业园区,已动工建设的大型临海工业园金鼓南园区和金鼓北园区。
3、四港
即为已初具规范的勒沟码头作业区、建设中的果子山码头作业区、鹰岭码头作业区和金鼓江西岸码头作业区。

Ⅷ 钦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大项目推动钦州经济发展

由于初始建设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国家批准,因此作为地方港口的钦州港有着它特别的发展经历。

两个1000万吨项目

钦州与防城港相似,也是一座城港分离的城市,而且这种二元化体现得更为明显。钦州市区与钦州港相距35公里,因此从地理条件上讲,钦州和防城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钦州港起步较晚,1994年才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的钦州港已发展成为集钦州港口集团麾下的公共码头和大量业主码头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早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设计伊始,广西就把“两个1000万吨项目”规划为广西沿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两个项目如今一个是防城港的1000万吨级武钢钢铁项目,另一个就是钦州港的1000万吨级中石油炼油项目。相比武钢项目的悬而未决,中石油的炼油项目已经在钦州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因此,钦州的今天或许对防城港和北部湾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些借鉴意义。

在钦州港区采访的时候,有一位港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中石油炼油项目开工以来,在菜场里经常能见到操北方口音的人购买各种水果蔬菜,而且这些人出手相当阔绰。这些北方人,大多来自中石油项目工地。

大项目助推房地产发展

除了在零售领域显示出极强的购买力,这些追随大项目落户钦州的人还助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钦州房地产均价大约在2300元/平米左右。据说,前些日子在钦州港区开盘的一个楼盘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大项目对港口经济的刺激作用可见一斑。而那些早几年就在钦州买了房子的当地人,则对钦州近两年来暴涨的房价感到颇为欣慰。一位在当地居住了十多年的人告诉记者,他2006年买房子的价格是1200元/平米;2007年初,他的房子值2300元/平米,而到了2007年年底,他的房子价值在2500至2900元/平米。不少当地人把这种似乎坐上火箭般的房价归结为大型工业项目对城市经济的刺激。

记者在钦州采访的时候,恰逢钦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拍卖一处市区土地,根据拍卖公告提供的数据,在底价成交和最高容积率条件下,该土地楼面价格仅为约465元。相比于2007年频出的一线城市动辄上万的楼面价格,钦州乃至北部湾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应该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Ⅸ 钦州的发展前景

钦州作为一个北部湾畔新兴的滨海城市,风生水起,磅礴前行的钦州越来越受人关注。汤世保介绍基本情况时说,钦州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在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服务大西南和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钦州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港口优势,在上个世纪初自力更生建设港口并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钦州精神是人文优势等情况,获得了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再加上钦州港是中国第五个保税港,是国家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在世界港口航运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