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发旅游景区是不是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

开发旅游景区不是发生工程也不是公益事业。因为现在景区开发都是要花大价钱专的,首先土属地就是一个大问题,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同意,然后征收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其次开发以后要回收资金,收门票或者经营游购娱的项目,游客去了就是要花钱的。所以不属于民生工程和公益。

2. 社会民生事业都包括哪些行业

民生行业是指与人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行业。包括商业、餐饮业、服务业,水、电、燃气,医药、房地产、交通等等。

3. 旅游和民生怎么联系在一起

我国历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9月下旬,我参加了“千名老人下江南”旅游团的活动,亲身感受了苏州、杭州的繁荣兴旺发达,人民生活的幸福安乐,对“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情景有了切身感受,特别是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感受,使我对祖国的雄伟建设项目终身难忘。返回武汉后,又值东沙连通竣工,楚河汉街、中央文化区的美丽景色,展现出汉版的“清明上河图”,使我惊叹不已,顿生遐想。
人类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从第一产业(农业)开始,然后是第二产业(工业),最后必然是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的兴起。反过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认识了这一规律,抓住机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从被誉为天堂的苏州、杭州来说,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乐为坚实的基础,那所谓的“天堂”就是空中楼阁,徒有虚名。就我们武汉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 ,涂阳斌的三湖连江的梦想(见“湖北日报”2011年10月4日)再做梦也梦不出来。只是有了涂阳斌的三湖连江的梦想,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争取到了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建设武汉中央文化区,才有今天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流、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水岸休闲景观带。
但是旅游业的兴起又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强有力的抓手。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在不久的将来 ,将成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武汉的旅游业发展好,就会出现又一个“人间天堂”。
这个“天堂”既包括现已建成的东沙连通、楚河汉街,还包括将要建得更美好的东湖。正如朱德元帅在参观了东湖后说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还有黄鹤楼、省博物馆、归元寺、辛亥革命文化遗址、古琴台,还可以发挥的优势,如光谷、名校,名医院、名企业(武钢、二汽)、名街(户部巷)等等。
我们还可以把眼光放宽些,看到整个湖北省,包括三峡大坝、长阳清江画廊、葛洲坝、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大坝、神农架、武当山、钟祥的明显陵、黄仙洞。随州炎帝神农故里,三国文化(襄阳古隆中、荆州古城、赤壁古战场、当阳古战场、关陵、鄂州吴王古都等),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九宫山——隐水洞,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咸宁温泉,等等。
我们还可以畅想,利用武汉光谷的优势,建设物联网,甚至是全国的经济社会信息管理中心等。
发展武汉乃至全省旅游,首先要抓好资金的落实,要争取更多的企业集团来汉、鄂投资,要动员全市、全省的机关单位、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物力发展旅游业。其次要抓好交通运输的建设,使武汉、湖北的景点连成网络。与此同时要抓好土地利用规划,以旅游业为抓手,把资金、财力、人力统一安排,统一规划,有步骤地开展。第三,要大力发展旅游景点的住宿服务业,包括硬件建设、软件(人才)的培训,既要提高服务意识,更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包括景点历史知识的介绍),使旅游者玩得安心、顺心、安全、增智,使他们对武汉、湖北留下良好的印象,扩大武汉、湖北的影响。第四,抓好景点的生态环保建设,使旅游景点个个山清水秀,林荫蔽日,鸟语花香,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只要我们抓好了这些项目的建设,不愁武汉、湖北不发展,不愁企业不赚钱,不愁人民不增加收入,生活水平不提高。

4. 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三大转变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

5. 如何发展民生事业

民生事业的范围太大了,通俗的说凡关系到百姓吃,穿,住,行的事业都属于民生事业,具体的分类;包括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尤其是养老,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进程,社会养老事业已经十分迟缓,迫切需要发展民办的养老机构,你如果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实力,可以开办中,高档的养老院.

6. 民生都包括哪些方面

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总和。民生是政府的核心工作,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1、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就是要让群众能够享受较高质量的生活,要为群众提供食品、教育、卫生、交通、娱乐等等生活内容的保障工作。
2、保障群众就业发展。就业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重大问题。民生就要为每个人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学习成才机会,提供发展成功的机会。有了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其他民生才有资金来源。
3、保障底线民生。民生工作要让每个人都能生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国家要重点关注生活困难人员的生活,充分发挥底线民生的兜底作用,为困难群众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提供失业保险、大病救济、社会福利、抢险救灾等等必需的保障。

7. 我省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有什么意义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8. 十三五时期,我国民生事业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国民生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我觉得就是能够让大部分人都脱贫致富,都能够保证温饱,同时也有显著的经济水平提升

9. 新中国旅游业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旅游业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一、初创阶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

1、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2、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

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二、产业化进程阶段(1986-1998年)

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9)旅游业民生性事业扩展阅读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 :

1、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

2、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3、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