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关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论文。要有摘要的那种。小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循环经济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对山西省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旅游业发展的
早期,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
发展,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被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给环境造成了重大
的影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生态化,改变旅游发展“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这
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是一致的。对于旅游资源丰
富、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理论
1.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
济发展模式,它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
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限。它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
和能源进行利用的,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方式,是一
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
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Reduce),这一原
则针对的是系统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
量,遏制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
排放。二是再利用(Reus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旨在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量;三是再循环
(Recycl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输出端,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
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中。通过发展循环
经济贯彻3R原则,必将使以更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预期
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水平的节约型社会,并由此保证经济与环
境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生态环境也将与社会实现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体现在经济活动的3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
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3个层面分别是企业层
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
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园区;社会层面
(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
环。
1.2循环经济对旅游业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
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因此,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意
义重大。
旅游资源属于人类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
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发展旅游循环
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增
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效益最大化和代内、代际、区际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
的开发与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
2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山西省旅游概述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
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
积淀和历史遗存,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
国的11.5%,位居第一。自然风光也很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旅游资源深厚
丰富。但是,山西旅游业落后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无论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还是从旅游外汇收入
看,我省旅游业均在第25位~27位之间徘徊,而且呈下滑趋势。1999年
山西旅游业收入66.4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全省接待海外游客
137785人次,排名第28位;全省创汇4256.83万美元,排名第21位。从
表1也看出,在中部六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中我省也是靠后的。因此,在旅
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
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2山西旅游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在旅游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
中,人们高强度地开发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
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如,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
受到损害。
2.2.2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不合理
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资源导向性比较强,人们只注重对现
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毁林建宾馆、旅店、寺庙及人为景观。缺乏生态意
识,在破坏环境的同时,破坏了旅游环境的整体美和文物景观的原始文
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规划不合理,盲目建
设,使得一些人文景观重复建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如对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考察不详,使得山西省内在清徐等地建了
多个“三国城”等旅游观光建筑,资源浪费可见一斑。
2.2.3忽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现代旅游浓烈的商业气息和拥挤的客流,对山川、森林、民俗等造成
了破坏,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使主要旅游景点不堪重负,大部分景区为增
加经济收入都没有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造成资源过度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近几年来游客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每次黄金周旅游预报中,平遥几乎都处于一种超饱和的状态。2004年
9月下旬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刚结束,又迎来“十一”黄金周,在经济利
益驱动下,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对古城墙加以维护,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有
所限制,纯属粗放式、掠夺性经营。
2.2.4旅游业发展水平低
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而山西省每逢
黄金周,往往出现游客多而服务、设施跟不上。食、住这两大产品直接影
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2002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8880家,五星级酒店175家,四星级酒
店635家,三星级以下807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
等地。而山西的星级酒店共有220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为空白;四
星级16家,占全国的3%;三星级以下204家,占全国的3%。相比广东省
东莞市每个镇都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
平之低。2002年末山西省与部分省份星级酒店数量见表2。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低,还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
状况。2002年山西国内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6位,而国内旅游收入却排
第22位。游客在山西的平均天数和人增多消费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
旅游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西旅
游业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商业价值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滞后,旅游业的
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循环经济理念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3.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完成消费过程后物
质与能量的循环。
要求政府引导,经营者和公众共同参与,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
现。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的重要前提。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必要的循环经济
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
利的现象出现。全国人大已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
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
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加快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
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而不至于仅停留在概念
之上。
3.2区域层面
区域层面(中循环),即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
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和消费的
循环体系,以3R原则为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同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形
成产业链,实现共享资源,以提高利用率。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山西旅游业要打破地域界线,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县与
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
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
同时,还要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联合的方式把区域内的
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循环利用网络系统。以预
防污染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实现山西旅游
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3.3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
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
要求饭店经营者、游客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如,在旅游企
业推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物质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减少
对资源的破坏,减少产品和服务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将单位旅游产品和旅
游服务的各项消耗和污染排放限定在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使旅游企业
内部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
业为核心,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
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
“3R”原则(见图2)。4结语
旅游在发展初期被誉为“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山西这样一个
环境特殊的省份,如何解决恶化趋势,并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是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循环经济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
的途径,这对山西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2(1):84-85.
[2]韩小平,佘可文.山西省旅游系统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07,19(4):49-52.
[3]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
究与开发,2006,25(4):89-93.
[4]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40-42.
[5]邓学芬.四川旅游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4699-4720.
[6]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6,38(5):58-62.
[7]刘秀英,张小明.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
(8):175-176.

② 关于旅游的论文3000字

城市旅游圈竞争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游圈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圈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旅游圈竞争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更多旅游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论文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与竞争力要素优化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类型分析。城市旅游圈是由跨行政区域的不同城市组成的圈层结构,每个城市所在的行政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必然存在博弈行为。博弈的结果则会使城市旅游圈内部形成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竞争、合作以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1、竞争关系。在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绩,而不是以城市旅游圈为单位考察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情况下,行政区经济利益大于圈域经济利益,各地为争项目、争资金等展开激烈竞争便在所难免。
2、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结构相似或互补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采取类似“正和游戏”的合作战略。
3、竞合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不同地方之间是一种“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的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虽然能够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的总量是与合作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二)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因素组合。城市旅游圈内部各地区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还是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预期创造的价值越高,不同地区就越能选择合作。如果预期创造的价值不多,不同地区就会考虑零和游戏的竞争策略,哪怕形成报复性的恶性循环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游圈中核心城市(即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城市旅游圈带来整体利益,它的先发行为虽然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直接利益损失,但如果这种先发行为带来整体利益能够给其他地区形成溢出效应(即间接利益),而间接利益又大于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其他地区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为,而不采取对抗性竞争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只给自己带来利益,无法增加整个城市旅游圈的整体利益,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对抗行为;三是带领者之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博弈过程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采取先发行动,这种行动同样会给包括核心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带来竞争和间接利益,并有可能让这个先发行动者成为新的领导者。
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与旅游竞争力提升
武汉城市旅游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以孝感、鄂州为副旅游集散中心,以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即以武汉为首的城市体系为基础,以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旅游景区为依托所组成的多层级的空间旅游合作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能为游客一次有效用的出游活动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轮廓已初现。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分析
1、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城市旅游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8.8万人次,其中武汉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41.2万人次,其他8市仅有7.6万人次,平均不到1万人次。这说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间海外旅游者的流动并不活跃,武汉的国际旅客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国际旅游方面,武汉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区域旅游协调的带动机制。
2、其他8城市处于均质状态。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圈9个城市2006年旅游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汉与排名其次的黄冈之间的比值高达11外,其余相邻位次城市间的国内旅游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这表明武汉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在9市中是鹤立鸡群,而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均质状态。这表明,城市圈内除武汉之外的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合作关系淡漠,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结构较为松散。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该旅游圈内9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自己的旅游规划进行。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均质状态,使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造成旅游产业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竞争力路径研究
1、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优化。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首先应优化武汉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武汉城市旅游圈按旅游地域系统分解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级都市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和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
武汉是整个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我们首先要加快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发展都市旅游,形成武汉都市旅游区。以武汉这个增长极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为区域旅游拓展轴线,以点连线带面,充分发挥出武汉作为一级中心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辐射功能。
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链,包括黄冈、黄石、咸宁和鄂州四个城市。其中鄂州是区域型旅游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在接受武汉旅游辐射功能的同时,应加大彼此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调开发,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生态旅游区。
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4个城市。其中,孝感旅游经济最为发达,为本区的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因此,应首先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4城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手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楚文化故里旅游区。由此建立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的旅游城市网络体系,会大大加强圈内各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使旅游合作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不同层面上合理开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必定将有力推动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2、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推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湖北省、武汉政府是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主导者。有关部门应在优化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规划》,协调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3、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增强整体吸引力,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是一个整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来体现城市体系的特色,尽快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统一品牌形象,编制出具有武汉城市旅游圈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③ 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 600字小论文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回文术语的,可用答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④ 河南旅游业发展前景论文摘要

这个很简单啊,我可以给你完成。首先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论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⑤ 旅游业论文摘要翻译--在线等

Folk tourism is an emerging tourist procts, not only contain various natural landscape, still can let visitors to experience the unique local customs and culture, but also a n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fertile soil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will be very considerable. And the key is to develop scientific basis and guidance, thus the most direct to understand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ous minority ethnic characteristics. The ethnic minorities and man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way from the city, full of retained authentic folk custom,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without excessive exploitation, retained very primitive field, these resources are unique in the future will be, folk tourist souvenir and gifts,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commercial value is very great. Folk tourism in another province is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and utilization, now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many folk folk also suffered assimilation, slowly lose its peculiar amorous feelings, 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kind of folk resources should be scientific, objective for its well protected from minority compatriot of ethnic culture to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morous feelings, only then can let not unique folk tourism and enring. But we also want to notice some ethnic tourism sites, such as the problem of protection and tourism management, folk customs and abandon superstition and other visitors, such as the customs. Only in this way can save mo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stry, making it more healthy development.

⑥ 有关旅游业电子商务论文内容摘要及提纲 谢谢各位

谈网络时代的旅行社发展

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不断普及,使旅游信息的流转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如航空公司、宾馆等)和最终的旅游消费者之间能够建立起更直接的关系。据Data Monitor公司统计,1998年旅游企业占全球网上交易总额的18%,到2002年,该比例将提高到35%,成为全球电子交易领域的榜首。这无疑对旅行社这类中介机构又构成了巨大的新的挑战。CNN公布的数据:1999年度全球约有8500万人次以上享受过旅游网站的服务;全球的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发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第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称: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约892万台,网民总数2250万人,为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流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担负着组合旅游产品、并直接向旅游消费者推介和销售的职能,同时又担负着向旅游产品供应企业及时反馈旅游市场需求的功能。旅行社的这一中介地位决定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重要性。因特网将旅行社推向变革的大潮之中。因特网所引发的学习革命必将对旅行社产生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从网上轻而易举地获得超大量的信息,可加强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联系,也可使旅行社的传统经营运作方式信息化、简单化、科学化,促进旅行社经营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因特网也会把旅游供应商和旅游消费者聚集在一起,互通信息,以致抛开旅行社中介机构,不必依靠旅行社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直接进行买卖活动,旅行社传统的市场将被其他类型的竞争者分割。因此,因特网的运用,既给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又使旅行社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若不改变经营机制,转换服务功能,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旅行社将被订房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等网上的信息服务机构所取代。

一、旅行社从单一的咨询服务功能转为多维的信息交流
旅行咨询服务是旅行社的传统主要功能之一。在对旅游目的地没有非常有效的了解途径的条件下,旅游者只能求助于旅行社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和以往的接待经验。
现在互联网络正在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大到目的地的概况、风土人情,小到具体的酒店、餐馆、出租汽车等,这些信息可以由旅游者直接上网查询。这种网上查询还具有信息量大、直截了当、互动便捷等优点。但因特网上不易进行特定信息的选择,对于初上网者来说,在茫茫网海上寻觅,会感到费时、麻烦、上网费用高等。所以旅行社可利用自己的网站点集中大量的旅游信息,并进行分类编辑,方便上网者查找。为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库,旅行社可根据目前旅游的热点,选择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信息,集中在一起,设计成专门的网页,供有意旅游者查询。如中国旅游资讯网、华夏旅游网、携程旅游网站等,有明确的电子商务概念和思路,提供旅游咨询、在线行程预定和支付,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整合了旅游服务资源和技术服务资源,为更广大的散客旅游者(包括各类商务、公务旅游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旅行社的网上服务也可以扩展到这些散客旅游者,向其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另外,旅行社根据自己与各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都有广泛联系的特殊地位,还可主动对买卖双方进行调查研究,逐步形成旅游需求和供给信息库,有偿向旅游企业提供;也可与市场研究公司协作,进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此逐步形成信息中心。

二、推出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
旅游者逐步走向消费成熟化,他们不仅需要传统的包价团队旅游,而且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和爱好,选择有针对性、有主题、有重点的旅游方式。旅行社如果还是采用“景点+交通+饭店=旅游线路”的简单做法,将给旅游者形成低档次“大路货”的不良形象。因此,旅行社可利用因特网向旅游者分类提供超大量的旅游信息,旅游者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旅游产品各类要素的信息,旅行社提供必要的组装指导服务,就可以形成因团而异、因人而异的时尚旅游产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这一涉及面广泛、随机因素繁多、组装操作复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得以实现,并逐步形成个性化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服务、个性化旅游商品等一条龙体系。为此,旅行社相应推出网上信息提供、问题咨询、组装产品、预订酒店、代购票务、导游导购、服务追踪、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服务。目前自助旅游逐渐形成风尚,这是在旅游消费逐渐成熟、大众化旅游逐步展开后出现的潮流。旅行社在此潮流中大有生意可做,因为旅游者仅仅根据网上获得的分散信息,难以组装成理想的旅游线路,单独购票和订房也拿不到优惠价格且十分麻烦,这必然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的整体感受。而旅行社可以发挥自己的批量采购优势和信息优势,根据自助旅游者的愿望,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和预定“自助游”,将游程紧凑地安排好,房间预订好,车辆准备好,为自助旅游者节省金钱和时间,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因此做好自助旅游生意所赚的钱并不比带团队差,而且经营的灵活性提高了。旅行社为了做好个性化旅游服务,除了完善网络系统之外,还要提升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满足各类不同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新之旅国际有限公司开发推出的“量体裁衣”服务,根据客户要求,结合行程特色,利用新之旅全球175个城市的服务网络,为客户“度身订做”, 提供有关签证、机票、酒店、接送、导游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预订客房,预订交通,但个性化的、整套的一条龙服务却只有旅行社才可以提供。又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所开辟的中国旅行热线,专门针对商务客人的特殊需求,成立商务客人服务中心,根据国内外商务旅游者的活动规律和需求特点,提供较高档次的商务、会议、度假及其有关的各种中介服务,甚至可以利用旅行社联系面广泛的优势,为客人提供委托代办等特殊服务,为商务、会议旅游者提供各种方便。

三、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网上促销更广泛有效

旅行社传统的宣传手段主要是印发小册子和做电视、报纸广告,这种促销方式的范围较狭小。由于是单向的灌输式信息交流,当接收者不需要旅游时对广告不在意,当他需要旅游时又感到信息量不足,因此促销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行社在网上促销迫在眉睫。因为网上促销的宣传面广泛、网页设计图文并茂、表现手法灵活、内容容易更新、成本低廉,而且与上网者可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引人入胜,说服力强,因而促销效果好。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开始进行网上促销,如国旅总社(http://www.cits.net)、中旅总社(http://www.ctsho.com)及广之旅(http://www.gzl.com.cn)等等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上促销逐渐成为旅行社和旅游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上网者不仅可以接收旅行社发出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聊天室、电子广告牌等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征得旅行社的解答;也可和其他旅游者交流旅游体会和经验,这样对旅游者所产生的促销效果会更好。因此,旅行社的网上促销宣传不仅只是建立一个网址,而且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网页。这个网页应该是动态的,不断充实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介绍不断丰富的旅游产品,随时给用户提供最新的、实用的信息。另外,旅行社印发的宣传资料和小册子也要提醒旅游者识别该旅行社在网上的网址。两种促销方式应相辅相成,以便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真正起到促销的作用。

四、做好旅行社售后服务功能的延伸,以更完善的服务拉住顾客
美国《旅游代理人》杂志曾对一些常客不再光顾原旅行社的原因作过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顾客是由于旅行社缺乏售后服务和不积极争取回头客造成的。一些常客之所以不再光顾原旅行社,首先是因为这些旅行社对他们今后旅游抱着“爱来不来”的冷淡态度所造成的。其实旅游者为了减少购买旅游服务的风险,十分钟情于熟悉的旅行社。正因如此,西方国家的旅行社都极为重视售后服务,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售后服务形式以争取每一位顾客再次光顾。例如在客人返回后的第二天就向客人打问候电话、或在网上对客人致以问候、给客人寄送意见征询单、明信片、举行游客招待会等等。外国旅行社的做法十分值得国内旅行社的借鉴。这次旅行的结束意味着下次旅行的开始,做好熟客的服务工作就可以使他们下次旅行时再与本旅行社联系。因此,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是保持顾客和市场并不断扩大的好措施,有方向、有基础、成本低、效果好。我国旅行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保持和争取客源迫在眉睫,旅行社只有搞好售后服务,才能巩固与扩大客源。旅行社可利用计算机管理来建立客户档案,还可利用网络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进行售后跟踪服务,了解他们的新需求,以便于推出更符合潮流的旅游产品。

五、促进旅行社内部运作改革,提高经营运作效率
因特网的使用也有利于旅行社内部的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个性化旅游的开展,旅行社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都会空前增加。旅行社利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订单进行网上采购和预订,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联络费用,而且由于网上联络频繁,修正容易,减少了由于计划采购量和实际采购量之间的差异而引起的纠纷。另外,旅行社也可利用因特网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顾客档案库,以便旅行社所属各分社或营业点掌握即时的销售状况,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更好控制所属各营业点的营业收入;建立网上培训课程,供分散在各地工作的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建立导游员和各类人员的资料库,以便为内部员工提供定制化服务等等。内部网络可使旅行社内部管理信息畅通,管理透明度加大,这必然使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六、向复合型企业转变是今后旅行社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有三个走向: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等)的旅游频道;专业旅游网站(如携程等);华夏、广之旅等传统旅游企业创办的旅行网站。但是,一涌而起的众多网站中间,很多只是简单的介绍旅游景点的知识和一些旅游路线,真正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只有寥寥几家。在这些旅游网站中间,携程旅行网采用硅谷的运作模式,利用海外资金来进行本土化操作,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新兴旅行中介服务企业。携程目前以60多万会员及每日40万的页面浏览量稳居旅游网站首位。在CNNIC评选中,是唯一进入前百名的旅游网站。目前,携程旅行网的经营范围集中在酒店预订、机票预定和旅游路线预订三个方面,携程网与现代运通并购完成后,在酒店订房业务上,新企业的业务量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家,是第二名的两至三倍。并购后的携程公司将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务旅行服务公司和最大的宾馆分销商。可见门户网站和专业旅游网站的高速发展都会对旅行社的网上销售构成威胁。
这三种不同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挖掘各种潜力,谋求最大的发展。然而,三股力量各具优势,都有发展的空间,一时难分胜负,因此,可以预示:今后都可以逐步壮大、联合或兼并,经重组后成为活力无限的新型企业,即网络企业+传统旅游企业=复合型旅游企业。这种复合型旅游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它集中了三种企业的资源优势,经整合互补后产生更大的竞争力。
例如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家上市旅行社中青旅控股公司改革传统旅游经营模式,设立电子商务公司,创办并开通了综合性旅游网站“青旅在线”。用INTERNET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旅行社则作为“后台”,主要从事具体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接待等环节,由此形成利用旅游网站与旅行社业务互补的旅游经营新格局,并带动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将传统和现代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各取所长,互为依托,青旅在线所走的路不仅代表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而且也代表了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用传统销售网络的后台支持,建立实物与虚拟、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商务网站,是旅行社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过程中,坚实、庞大的资金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中青旅控股公司通过发行上市股票来筹措资金是可行的办法。在过去的一年中,中青旅股票的成功表现证明它可以发挥在传统旅游企业向复合型旅游企业转型这一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为旅行社业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自身规模并开拓新市场,转变“小乱差弱”的落后状况指出了一条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