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黑河森林公园美景

秦岭生态保护区 记者 王健 摄

秦岭的美,四季分明。

告别了郁郁葱葱的春夏时节和层林尽染的深秋,在一场初冬大雪的装扮下,巍巍秦岭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大气磅礴的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也更增加了世人对于大秦岭的依恋和热爱。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近5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与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效机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这部条例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各部门法规一起编织起了一道“法网”,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秦岭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我市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翠华-五台、楼观、太平、沣峪、汤峪五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市秦岭办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调整理顺市、区(县)秦岭保护机构职责,夯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镇(街道)直接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等建议,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完善。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安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主动作为

全面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如今,提起环山公路的绿道,许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熟悉,这一标志性路段,不仅成为沿山群众工作休闲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岭北麓一条最重要的景观长廊。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心施工,已累计投资30亿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深受百姓好评的工作。2011至2014年,开展了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工程造林2.89万亩;2015年起,高品质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310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太乙宫至沣峪口转盘21公里太阳能路灯建成点亮。2个生态节点广场、4个农贸市场和21个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户县21公里绿道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节点、重点峪口、子午大道及东西出入口等7个界碑标识建设完成;沣峪口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老沿山路连接改造工程和秦岭北麓18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实施顺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而扎实的工作。“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树多了、灯亮了、路宽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审批,严格执行禁止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这一规划保护要求。2013年以来,共审核准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项目88个,多个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拒之门外”,秦岭北麓的生态也一天天地向好发展。

铁腕治乱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

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要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近5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严打“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滥伐”行为,“四乱”得到有效遏制。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问题已得到全面遏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系统性非法开采现象,矿山监管形势总体可控。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已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在对环山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思路,协调组织区县秦岭办开展常态化的环山路两侧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时拆除清理违规乱设门头立柱、灯笼、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摊点;及时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查整改违规超高建筑,如今那条纵横东西的环山路景观廊道,变得更加亮丽多姿。

曾几何时,秦岭北麓违法建设愈演愈烈,使青山绿水伤痕累累,伤疤不断,使原本属于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变成了少数人私人领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一作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处置任务,依法拆除145栋、没收57栋,并对拆除点及周边环境实施了生态恢复145.06亩。2015年,新查处违法建筑10栋(周至县2栋、长安区8栋),依法拆除5栋,整改4栋,没收1栋;重新核定拆除202栋违法建筑中的3栋(户县)。西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的蔓延、扩散,不仅极大震慑了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也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惩罚方式上,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参与

为后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让保护秦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岭办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秦岭的人文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爱护秦岭的行动中来。从201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第三届秦岭高峰论坛”和“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经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赛活动;2014年举办“重走红军路,感恩大秦岭”教育活动;2015开展“守望大秦岭——问道终南山”专题活动,就秦岭保护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名家;今年,还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护绿行动”公益活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保护还将持续下去,也必将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贰』 陕西将如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据报道,近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等工作促旅游消费升级。

未来将打造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开展乡村旅游后备厢专项行动,推出陕西“热购旅游商品”名单,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启动建设沿黄工程,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新坐标。

此外陕西还将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培育低空和水上旅游消费市场,打造以秦岭、黄河、渭河、汉江、沙漠为主题的精品航线;鼓励社会资本开发以秦岭北麓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重点打造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圈。

『叁』 秦岭旅游景点排名

红河谷森林公园
红河谷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眉县营头镇境内,太白山主峰北麓。公园具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以“幽、奇、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名冠三秦,可谓“天下美景一谷收”。
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佛坪县城以北20公里108国道旁。地处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景区内峰岭叠嶂,溪水清澈,奇石灵异,林木葱郁,山花堆聚,时而碧潭映石,时而飞瀑跌雪,时而曲径通幽,时而溪鸣鸟叫,使人心旷神怡。三叠泉、女儿滩、二龙戏珠、双心池等景点浑然天成,三圣峰、母女峰、栖云峰等天趣神功。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中,大熊猫憨态可掬;金丝猴大峡谷里,金丝猴群灵俏飞跃;锦鸡园内,红腹锦鸡等雉鸡美丽惊艳。熊猫谷景区集秦岭山水之幽、静、秀、奇和珍惜动植物于一谷,“秦岭之窗、熊猫家园”的美名远扬,是踏青、避暑、养生、摄影、娱乐的最佳去处。
紫柏山
紫柏山位处秦岭南麓,因山上遍生紫柏而得名。景区气候湿润宜人,植被覆盖率极高,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峰崖峡岭竞秀,坦洞泉溪交织,动植物珍奇荟萃,民俗风情独特,是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保健、探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肆』 秦岭北麓进行植被恢复的原因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段时间这个环境污染非常的严重所以进行纸背恢复是对水土流失和环境的一个护措施

『伍』 谁知道太白山在那。它是国家几级的旅游风景区

太白山 位于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东距西安市区7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冰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历历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谓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顶终年积雪,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聘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重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温泉吐雾。被誉为眉县八景之一的“凤泉神泽”、“鱼洞仙音”,会使人怡然自乐;传说中的“唐子城”、“二郎阁”、“牛窑”、“神女碑”会把你引入美丽的童话世界;神功石、泼墨山、世外桃源、开天关、七女峰会使你身临其境,游兴大发。这里,不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别致、优美,就连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树一枝也都那样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气候、动植物带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松栎类景观林、桦木景观林、冷杉景观林、落叶桦景观林和高山灌丛景观林等五个景观林带,界限清晰,色调鲜明。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在太白山复杂多变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开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如太白红杉、眉柳、太白参、太白乌头、太白贝母、太白忍冬等。园内共有种子植物1850种。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苏门羚、大鲵等7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发良好场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碳制氧、消除烟尘、吸收毒气、杀灭细菌、隔音消声、净化水源、美化环境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经西安医科大学教研室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测定,太白山森林公园内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为15000个/cm3,最高值为25000/cm3,是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园内天然矿泉水井水温达70.9℃,水中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和微量元素,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漫步园内,踩着如茵的绿地,林海茫茫,浓阴匝地,灿烂的阳光透过如伞的树冠,金黄的光斑洒满蜿蜒的小径;呼啸的山风掠过头顶的树梢,遥远的呼吁声在林中回荡。脚下,古道蜿蜒、曲径通幽。鸟儿在耳边鸣唱,秋虫在溪边弹琴。而或乘坐缆车在林间穿行,远望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宁静深沉的森林,清新湿润的空气,怎不令人陶醉与神往。

通过近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宝鸡旅游业的龙头,列为陕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游景区之一。目前,太白山旅游区围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已达近7亿元人民币,开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体系。区内现有宾馆饭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张,游泳、娱乐设施120多家,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中一处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以及教学、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1)拔仙绝顶--又名八仙台,海拔3767.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早观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令人心旷神怡。

(2)千年冰洞--在大爷海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许多游人到此,必攀崖进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游客多以取山巅之冰为一大乐事,有的还带到山下,竞相炫耀。

(3)天池明珠--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个高山湖泊,系冰川遗迹之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边常有白顶溪鸲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人称"净池鸟"、"净水童子"。

(4)太白积雪--太白山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所赞颂。从春至秋,中低山野花盛开,姹紫嫣红,叶红似火,果挂枝头,山巅白雪覆盖,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

(5)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6)垂直景观--太白山植被、气候、土壤、动物,均以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个景观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锐齿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1800米)、辽东栎景观林带(海拔1800--2300米)、红桦景观林带(海拔2300--2600米)、牛皮桦景观林带(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太白红杉景观林带(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海拔3400米以上)。还可以感受到从暖温带至寒带不同的气候景观,也可看到各景观带内的珍禽异兽。

(7)平安云海--太白山千峰竟秀,万壑藏云,中高山地带常见云海霭雾,尤以平安云海最为壮观。平安寺周围,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受全球变暖影响,5月份冰雪开始消融,山顶五月份气温在十几度左右,由于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到了7 8月份除,冰洞外,雪完全消融,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价格:海拔2800米处的汽车终点站,一套标准间一夜住房价在200元以上最高时可达500元.餐饮价格中,主食在10元以上,小吃在5元以上.

『陆』 秦岭北麓有没有玉

有呢,蓝田玉

『柒』 秦岭北麓是指什么

秦岭北麓是指关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秦岭北麓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该地区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该区矿产、地表水等资源丰富, 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依托。

总面积10375km2 , 行政区划上包括西安、宝鸡、渭南三市的潼关、华阴、华县、临渭、临潼、蓝田、灞桥、长安、户县、周至、眉县、太白、歧山、宝鸡、渭滨15个县(区) 。

(7)秦岭北麓旅游业规模扩展阅读:

全面拆除违建别墅,主要涉私自建、以旅游名义建、用地不合法:

秦岭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着“国家中央公园”和“中国绿肺”之称。然而,近年来,秦岭北麓地区不断出现大量违规建设的别墅。自2018年7月底开始,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

截止2018年10月11日,长安区共拆除违建别墅280栋、面积17.5万平方米;鄠邑区共拆除违建355栋、面积12.7万平方米。

『捌』 秦岭北麓的地质奇观,为何是老西安人最爱的旅游地


我对翠华山地质奇观感受最深的地方在“风洞”和“冰洞”两个奇洞。虽然叫“洞”,但实际上也是因为山崩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堆叠而成的。

风洞的洞口在两块高数十米、相互对峙的砾石间,两块砾石下边相距有两米多,顶端几近相接形成一线天,这一线天有几十米长,走过之后便进入洞中,有的地方需弯腰低头、有的地方仅容一人且需侧身而过,有的地方干燥、有的地方湿滑,在较大点的地方还设有可供游客休息的石凳、石桌或水泥做的桌凳。在洞中行走一定要专心,一要防湿滑,再是要防碰着砾石的棱角。



从走入风洞开始,炎热的暑气就完全感受不到了,是不是还有凉风吹过。走着走着发现几块砾石上结有冰块,原来此时已经走到了“冰洞”——这两个洞尾部是相通。

好玩的时候,外面是盛夏,洞内却异常凉爽。小渔和小伙伴们在洞里走走停停拍照,因为呆的时间长了,竟然感觉到有些寒冷。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翠华山的冰洞夏季温差可达到25℃以上,太自然真的太神奇啦。



在秦岭北麓,为何自由翠华山形成了如此规模的山崩奇观呢?实际上和整座山所处的位置有关。翠华山是秦岭终南山的一条支脉,位于秦岭北麓,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整个山体与秦岭山脉一起由一条东西向的深大断裂与北边平坦的关中平原相隔。这条深大断裂(也称“秦岭断裂”)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直到今天,造山运动仍然没有停止——秦岭山脉在缓慢地抬升,关中平原在缓慢地下沉。

而位于断裂带上的翠华山就如同“坐在”了一条蠢蠢欲动的巨龙的背上,亿万年以来,地壳运动的巨大能量使得翠华山经历着一次次的摇动和震撼,形成了总体量达3亿立方米山崩遗迹,体量位列世界第3位,堪称“中国少有、世界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