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旅游路线求规划

四川旅游景点是旅游的天堂,无法拒绝她火辣辣的美食,无法拒绝她惊艳的自然风光,更无法拒绝她的古蜀文化。四川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享誉中外。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伍须海、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蜀南竹海、西岭雪山、米亚罗、毕棚沟、红原大草原、若尔盖,黑水达古冰川、蒙顶山、八台山、鱼泉山、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河、大竹河、佛爷山、观音峡、东林山森林公园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独具魅力。旅游产业已成为四川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成都及周边: 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九孔桥-小酒馆-乐山-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有熊猫馆),这里可以玩5到6天时间这里是成都最有特色的几个景点了,网红打卡胜地。
2、九寨沟: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这边时间少的三日游,时间多的四日五日游都可以考虑。
三日游行程推荐:第一天,成都-都江堰-汶川-九寨沟,第二天,游览九寨沟景区,第三天,九寨沟-黄龙-茂县-成都。
3,稻城亚丁两日游,用“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见识到什么是最湛蓝的天,什么是最洁白的云,什么是最绚丽的色彩,什么是最纯净的旅途。

❷ 求四川旅游计划

{lqbUbFSRilogFUMxehBeiwNum}9454770456873603764022

❸ 未来5年旅游业怎么走 旅游企业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发布(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共二十篇,八十章。人民网旅游频道记者梳理发现,文中至少有15处直接提到旅游产业的发展。
①《纲要》指出要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发展。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营造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以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依托,优化免税店布局,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
②《纲要》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③《纲要》表明要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
④《纲要》表明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
⑤《纲要》表明,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一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产业集群。
⑥《纲要》指出要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提升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发挥上海“四个中心”引领作用,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联接点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支撑的网络化、组团式格局。加快建设国际黄金旅游带。培育特色农业区。
⑦《纲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⑧《纲要》指出,要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
⑨《纲要》表明,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发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
⑩《纲要》指出,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纲要》表明,要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此外,《纲要》还配发了25个专栏,涉及“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重大工程、行动计划、项目清单等。其中也有不少内容直接提到旅游产业发展。
①《纲要》在专栏“信息化重大工程”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惠普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以及电子税务、便民司法、教育培训、科普、地理信息、信用、文化旅游等行动,不断拓展融合领域。
②《纲要》在专栏“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特色镇。
本专栏还指出要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供水,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
③在专栏“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中,《纲要》指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要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要实施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村寨和民族风情小镇。支持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
④在专栏“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中,《纲要》指出要特色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要交通扶贫,实施“双百”工程,改造建设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园区路建设。
事实上,当下的旅游产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关联行业超过110个,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纲要》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内容是旅游关联的行业,如交通、水利、林业、文化、民族等等。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大踏步迈进旅游强国,未来5年,旅游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❹ “十三五”规划建议出炉 四川未来几年将有哪些大变化

1、通江达海 贯通全国
从四川直达世界
蓉欧快铁一路奔驰,将“四川造”带入欧洲市场。而来自欧洲的红酒、牛奶、化妆品、香水等也乘坐着“铁路快运”进入四川的千家万户。
这只是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构建开放经济格局的一个缩影。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四川实施“251”行动计划,选择“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在能源资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规划建设新机场国际空港经济区,推动新川创新科技园、川法生态科技园等国别产业园区合作共建。
走出去,引进来,四川还将构建出川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借助长江天然黄金水道,畅通四川出川通道。
在航空上,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将在“十三五”期内建成投用。全面覆盖“一带一路”6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区域枢纽机场,加快形成以成都为国内中转枢纽,至欧、美、澳、非、亚5大洲的客货直飞网络。
作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二环十射”铁路运输网,出川通道增加至15条,至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小时快铁交通圈。
2、不要羡慕“阅兵蓝”
“四川蓝”将越来越多
既要金山银山,还要碧水蓝天。
成都的朋友,今年明显感觉质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去年。未来五年,四川还将要重拳出击,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空气。所以,不要羡慕“阅兵蓝”了,今后,“成都蓝”、“四川蓝”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
10月28日,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最新通报的数据,与2014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增加9天,中度污染以上天数减少20天,其中,今年无严重污染天数,去年同期为7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2.4%、20.3%、26.3%、11.9%,一氧化碳超标率持平,臭氧超标率上升14.2个百分点。
除了空气治理,未来五年四川还将全面实施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强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推动长江、金沙江、嘉陵江等8大流域水土保持带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3、更多城市GDP将迈进2000亿俱乐部
今年,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将全面开工,一条高速公路串联起经济区内个大市州,极大方便了市州交流和市民出行。去年,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今年又有4个重大项目落户天府新区。
成都经济区发展迅速,其它兄弟区域又将如何发展呢?十三五规划指出,四川将继续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首位城市成都提升品质,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形成全省新兴增长极,推动一批市州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1500亿台阶。
同时在优先发展、领先发展成都经济区的同时,大力推进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特色经济。
4、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双创”人才来川机会多
科博会、海科会、菁蓉会、蓉漂茶会、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今年绝对称得上四川的创新创业年,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创新创业带来的是各大产业的蓬勃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在科博会上的规模,可比车展还大得多。
十三五规划指出,四川仍要深入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四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积极培育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及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等,已经考虑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5、成都除外全部放开户籍
700万农村人将变城里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6.3%,,但比全国还是低了8.4个百分点,未来我们要如何走?
十三五规划提出,四川要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邱建表示,“十三五”期间四川定的目标是,将以引导700万人就近城镇化、促进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50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此,“十三五”要全面放开除成都市以外的其他城镇落户限制;彻底改变传统以“土地财政”为唯一模式推动城镇化的路径,着力创新驱动,走出一条集约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6、贫困村贫困县“摘帽”
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未来五年,四川将重点围绕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积极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强化社会保障等方式,精准解决贫困地区住房、交通、供水、电力等突出问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十三五”期间四川将打扶贫攻坚“3+10”组合拳,确保到2020年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精细实施扶贫开发“10个专项方案”, 深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深化干部驻村帮扶、深化精准扶持措施、深化资金项目管理、深化扶贫脱贫实效、深化社会参与扶贫等“六个深化”或写进规划纲要。持续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积极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❺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文件,总结战略布局、战略措施

云南省旅游产业13五发展规划,相关文件总结战略布局战略措施,云南省旅游13五发展计划的话,对于云南省旅游行业是一种推进,以及对云南旅游的话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❻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旅游业怎么看怎么干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发布(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有10余处直接提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纲要》的发布对于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意味着怎样的契机?旅游行业应怎样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各界人士对此展开了热议。

  • 旅游消费: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6.7%。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游客”在全球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然而,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疯狂购物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因此也被戏称为“移动钱包”。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怎样抓住自己人的钱包,让消费回流呢?

此次发布的《纲要》中提到: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以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依托,优化免税店布局,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

在谈及如何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境内时,甘肃、海南等地政府官员建议增设免税店。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强介绍说,十二五期间,甘肃累计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5亿元。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两翻,增速连续五年排在全国前五位。“目前敦煌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开通了国际口岸,国际游客大幅增加,旅游消费日益增多,建议在敦煌设立国际口岸旅游商品免税店。”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可通过授权中国免税行业企业向国外低价采购商品、增加国内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免税国外商品的便利性等方式,来完善出境旅游免税政策,促进境外消费内流。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今年我国将采取增加免税店、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等措施。“今年内肯定会推出增加免税店的相关规定,也会对部分产品降税进行研究,择机推出。”

  • 旅游供给侧: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

针对旅游供给侧改革,《纲要》中提到: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

《纲要》还指出,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

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治理、管理和发展同等重要。

“旅游产品不丰富,旅游服务诚信度、规范度不够,欺客宰客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的游客需求极不相称。”罗保铭说,高铁、飞机等一到春节就一票难求,邮轮旅游虽方兴未艾,但仍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等,都是海南旅游的短板。“海南将发力供给侧改革,将八方游客的度假天堂建设得更好。”

“海南还将通过全域旅游试点为游客提供更多中高端产品。”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热带资源是海南旅游最大的资源优势。他说,海南还将把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千个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将游客从几个大城市吸引到广大乡村,从多个方面将八方游客的度假天堂建设得更好。

“旅游资源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许多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比如景点、河流、树木、建筑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和山说,在十三五期间,宁夏将倾力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它不仅仅是发展旅游的理念问题,也是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上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域旅游可以把农业、工业、文化等各行各业联动起来,如同旅游+,使其在行业之间密切协作。”

一带一路:提高旅游便利化

《纲要》指出,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发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

在九三学社中央看来,旅游业可有力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具备非贸易创汇功能,而且不受地区贸易保护限制。

为打造我国“一带一路”精品旅游带,九三学社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中提出,组建旅游协调管理机构,加快制定总体规划。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将“一带一路”精品旅游带规划与“一带一路”有关专项规划合理对接,明确“一带一路”沿线各地的旅游定位。

如何变沿线旅游资源为特色优势?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要高起点开发旅游资源。一方面对沿线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掌握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与开发价值。另一方面,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高品位旅游资源,按国际旅游产业的标准开发,力争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广西百色市市长周异决介绍说,人们习惯把百色定位为“老、少、边、山、穷”,其实里面每一个字都有大文章可做,那么结合百色实际,“沿边”这个文章怎么做呢?前不久,百色市提出要建设“三中心两区一市”的目标,其中“一市”就是门户城市,因此,百色必须确立一个“门户战略”,通过发展“门户经济”,来打造“门户城市”。“百色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与边境国家旅游的合作,把百色作为边境旅游合作示范区重点打造。”

红色旅游: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

《纲要》指出,完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表示,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品牌效益低、社会知名度与其历史地位不相匹配;景点分散、整体关联度低,景区规模示范效应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优化旅游产品,提升品牌运作管理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

“旅游+”:加大创新 产业融合发展

《纲要》指出,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

李金早认为,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多方面转变,包括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李金早表示,今年将推进“旅游+”,开展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建设,推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诚信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区”、“旅游休闲示范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区”等九大类旅游目的地。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❼ 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目的地的系统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场的吸引核,也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围绕市场需求,形成完整游憩与接待的要素配置与配套,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架。目的地系统,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应该形成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动修正,可以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1、目的地核心吸引力打造
目的地的形成,需要有独特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无论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是新的游乐景观创造,都必需具备对游客需求的高程度满足,才可能成为旅游的目标。
2、游憩方式设计与项目策划
旅游目的地之所以吸引游客不断到来,不仅仅因为吸引物本身的独特性,还必需形成最大程度满足游客游憩需要的具体的观赏、游乐、体验方式,即:游憩方式设计。游憩方式,落地为具体的项目和游线安排,成为可以实现的目的地内涵。
3、目的地要素配置与配套
旅游目的地的运作,需要围绕吸引核及游憩过程进行要素配置,形成旅游功能的完整组合,并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形成功能布局。一般而言,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配置,又可以按游览项目与配套服务实施两个方面进行功能配置,功能配置结合空间结构,形成布局安排。
4、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业的运作战略
战略是目的地运作的纲领。目的地战略是以目的地的合理建设、持续发展、有效营销为目标,形成目的地的高效率推进;旅游产业的运作战略,不局限于目的地系统,还着眼于分行业的整合与发展,对于旅游产业带动与富民等效益发挥更加侧重。运作战略的内容,包括目标定位、主题定位、市场定位、重点选择、路径选择、顺序选择以及配套构架。
运作战略的核心,是发展路径的选择。
总体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往往偏重于定位与市场,对于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目标,由于实际操作经验的限制,都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与策划,这是造成规划不实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在商业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找到实现目标的现实途径。对于旅游产业及旅游目的地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两个项目的就达到长期目标。我们必需找到一种“动力机制”和“带动机制”,通过“龙头突破”、“薄弱突破”、“联动互动”等等方法,形成整合运作的动力链,实现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