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旅游业gdp
㈠ 阿联酋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阿联酋农业不发达。阿联酋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全国可耕地面积32万公顷,已耕地面积27万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椰枣、玉米、蔬菜、柠檬等。粮食依赖进口。阿联酋有捕鱼船4589只,渔民12856人。渔产品和椰枣可满足国内需求。畜牧业规模很小,主要肉类产品依赖进口。政府采取鼓励务农的政策,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无息贷款,并对农产品全部实行包购包销,以确保农民的收入,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2013年3月中旬,耗资6亿美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一号”在阿布扎比西南约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区落成,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发电能力达100兆瓦,它可为2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阿联酋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此外还有天然气液化、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阿联酋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工业项目从业人数中,阿联酋人仅占1%。因此,政府着手实施“就业本国化”计划,增加本国人就业比例。2009年阿天然气产量650亿立方米,2011年提高到800亿立方米。阿国内97%的电力靠天然气生产。
1958年阿联酋石油生产起步,上世纪60年代由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等世界级大石油公司发展建设起来后,阿逐渐通过控股实现石油国有化。1962年开始出口石油,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1988年,阿成立最高石油委员会,负责制定油气相关政策,颁布有关油气生产的决议,由外国参股公司负责技术、生产和管理。最高石油委员会同本国和国际上有实力的能源公司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或战略同盟关系。与该委员会合作密切的公司有: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葡萄牙石油天然气公司、日本石油株式会社等。2008年原油日产量达257万桶,2009年270万桶,2012年9月269万桶。其中阿布扎比酋长国原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7%。
阿联酋生产的原油大部分用于出口。2008年,阿原油产量的91%用于出口,其中97%销往日本等东亚市场。阿原油出口逐年增加,2009年每天出口原油253.6万桶,2010年上半年为259.1万桶,2013年将增长287.2万桶。
㈡ 唯一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的阿联酋,世界存在感为何那么低呢
因为国家跟人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你本身性格高调的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你的存在感都会非常的高。比如说印度这个国家,虽然他总体经济发展很好,但是它的人均GDP非常低。而阿联酋,自古就比较低调,再加上他周围的国家纷纷比较高调。就遮挡了它本身的光芒。再加上他自身对于这些东西没有去做过多的宣传。典型的闷声发大财。
阿布扎比所在的阿联酋,本身是中东第一富国,但是这个国家非常低调,从不炫耀,比动不动就耍土豪的沙特和卡塔尔要低调太多了。所以本身阿联酋就没什么存在感,因此作为阿联酋一个组成国家的阿布扎比那就更加没有存在感了。阿布扎比自古就比较低调,旁边有大国沙特,对面是大国伊朗,还有不省心的卡塔尔。阿布扎比一直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一心将国内建设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阿布扎比人享受全世界最土豪的待遇,只是这一切他们不对外宣扬罢了。
㈢ 阿联酋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1.善于营销
阿联酋各酋长国的旅游部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和国内展会,运用免费、低价、打折季、重奖等手段,成功地进行市场营销。迪拜旅游与商业推广局负责迪拜整体的旅游市场营销。目前,该部门在海外已经拥有18个推广机构,在全权负责全球市场推广活动的同时,也随时为总部提供全球旅游市场的趋势分析。广泛的市场营销、推广阿联酋,特别是将迪拜、阿布扎比塑造成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2.营造品牌
在现代品牌运营经济中,品牌是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阿联酋在将自己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时十分注重营造品牌,有很强的品牌意思。在城市面貌建设、节庆事件设计和组织上注意明确主题,本着做大做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精神不断完善,从而营造了一个个誉满全球的国际品牌。可以说,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阿联酋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3.多方兼顾
阿联酋在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时,本着“建设世界一流”的信念,从设计到建设毫不含糊,一定要最新、最好且同时兼顾不同需求。豪华酒店绝顶奢华,价格高昂,提供顶级服务。公寓式酒店和其他酒店舒适方便、价格适中、服务优良;商场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既有奢侈品专卖店,又有平民化店铺、大卖场,方便和适应各种购物层次需要。就连休闲游乐场所的活动也兼顾到不同年龄、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这也是阿联酋旅游业得以成功吸引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原因之一。
4.良性竞争
各酋长国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其创意绝不雷同。同是体育赛事,迪拜主要是赛马、网球、沙滩排球、七人橄榄球等;阿布扎比侧重F1赛车、赛艇、飞行特技表演赛、骆驼赛等;富查伊拉是跳伞比赛。沙迦主推文化游,还利用自己的地理和价格优势提出“工作、旅游在迪拜,吃住在沙迦”。哈伊马角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物保护景点,主打历史文化游。富查伊拉利用其自然旅游资源,开展山区旅行、沙漠冒险、海上运动等旅游项目。乌姆盖万则充分利用海滨优势,开发海滨旅游项目。正是这种不互相效仿,避免恶性竞争、两败俱伤的做法,使阿联酋各酋长国的旅游业得以形成一种共同发展的态势。
5.培养未来客源
阿联酋在旅游发展中不乏远见,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现有产品上,安于现状、忽视未来,而是注意为旅游业培养潜在的旅游客源。在阿联酋的文化中心、展会现场、赛场旁、购物中心里都有一些民俗表演、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展售、传统食品免费品尝。斋月期间,还会邀请驻阿外国人士到文化中心免费品尝传统斋月饮食。邀请外国媒体、驻阿使馆人员参观传统教育基地。这样做,既向人们介绍阿联酋,也是对未来客源的培养。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拥有广大的潜在客源,便有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政府的重视和主导以及科学的营销策略是阿联酋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010年阿联酋联邦政府旅游与古迹国家管理委员会成立,随即便着手制定旅游业管理法及涉及导游、培训、本土化、酒店分级和遗产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与各酋长国政府机构合作,整合全国的旅游资源和营销力量,将“阿联酋”作为一个旅游品牌推向世界,以期在旅游——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保持稳健的发展。
2010年年末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其传导效应先后波及埃及等多个中东国家,使这些国家陷入动荡,甚至处于战乱之中。然而中东、非洲的动乱对阿联酋旅游业暂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还会带来契机:第一,阿联酋本国的局势稳定,未出现受动乱影响的迹象;第二,动乱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产油国的收入猛增,这将刺激其他海合会国家游客赴阿旅游意愿;第三,阿联酋旅游业打造的是“奢侈游”,客源主要来自于富裕的欧洲及海湾邻国;第四,阿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迪拜推出从5月中旬至9月底为期四个多月的夏季家庭迪拜游优惠活动,凡乘迪拜阿联酋航空公司和迪拜航空公司飞机游迪拜,可分别获得50%和25%的折扣优惠。
阿布扎比旅游局2011年将参加18场国际旅游展,其中大部分是新开发的旅游市场,旨在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开发美、中、俄、印等新客源国。各酋长国之间也将加强合作,推动相互之间的国内游;第五,由于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传统旅游国家的动荡,青睐这些国家的游客将调整计划,部分游客会转向阿联酋。有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赴阿游客人数平均增长了10%。
因此,迪拜工商会2011年年初的一份报告乐观预测,2011年赴阿旅游人数将比2010年增长8%,超过1050万人次,游客在阿消费支出将达70亿美元,较2010年将增长13%,对阿联酋GDP的贡献将比2010年增长0.1%,达到2.2%。国际旅游理事会的报告也预测,2011年赴阿国外游客人数将平均增长5.7%,超过全球游客增长率5.5%。可以预见,阿联酋的旅游业将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快的发展。
㈣ 迪拜的经济情况
迪拜,以及交叉于迪拜河的德拉(独立的时候),是西方厂商的重要通商港口。直到1990年代,迪拜市区仍允许黄金自由贸易,因印度的黄金进口受限,所以迪拜成为走私黄金到印度的地点。
迪拜的石油蕴藏量比阿布扎比还少百分十几至二十几,迪拜政府不想倚重不多的石油存量,所以致力使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商业及刺激公司活动,以增加财政收入来源。迪拜经济从依赖石油向服务、观光业转变,使得迪拜不动产升值,建筑业的快速增长,让城市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游业随着迪拜乐园及其他主题公园、度假胜地、体育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造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日,迪拜不仅成为重要的观光胜地与港口(杰贝拉里人工港,自1970年代起建设,世界最大的人工港),更是资讯技术与金融的产业重镇,并将有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1985年在迪拜成立的阿联酋国际航空,坐落于迪拜国际机场,在2005年搭载了1200万名的旅客。迪拜机场为中东最重要的航空中转站之一。石油经济只占迪拜经济的小部分。
2014年迪拜经济增长3.8%,从GDP产业构成来看,贸易(批发零售)占28.9%,交运仓储通信占15.5%,制造业占13.8%,房产及商业服务13.3%,金融业占11.1%,基建7.6%。 2010年,迪拜实际GDP为2936亿迪拉姆(约799亿美元),比上年的2857亿迪拉姆(约778亿美元)增长2.8%,好于此前预期的2.4%。其中,占其GDP总量1/3的批发零售业实际增长4.5%,成为推经济复苏的主要产业之一,此外贸易繁荣亦是因素之一;但建筑行业依然低迷,同比下降14.7%。据了解,2010年迪拜工业产值达387.2亿迪拉姆,占迪拜GDP的13%。被认为是最大的非石油部门之一。也为迪拜酋长国提供了8%的就业率。迄今,批发和零售贸易占GDP的30%,运输、通信业占GDP的14%,房地产业占GDP的14%,分别以890亿迪拉姆、415.4亿迪拉姆和403亿迪拉姆的产值占据迪拜GDP的前三位。
2012年迪拜实际GDP为3184亿迪拉姆(约合867亿美元),较2011年的3049亿迪拉姆(约合8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4%,增长率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 统治者谢赫极大渴望借由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的超现代化。从2000年起,迪拜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与计划,这不仅提升了迪拜房地产的热度,也使得迪拜成为世界成长最快速的城市之一。在很多地区里,抬头往上看,除了映入眼帘的迪拜天空之外还少不了至少一台起重机;业界的专家保守估计全世界的起重机大概有15-25%在迪拜。在迪拜与阿酋联合大公国的建设速度通常都比西方国家要快得多。这可能是因为从印度次大陆来的劳工能够接受比其他国家还要低的薪水。
2002年,阿联酋修改法例,准许非阿联酋国民在迪拜拥有房地产。一些城区中的房地产的永久所有权,及部分城区99年的长期租赁权获准销售给外国人。各国移民大量移居迪拜,带来巨额资本并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估计光是来自伊朗的移民就在当地投资了2,000亿美元以上。第一个由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民所拥有的不动产,是由绿地、喷泉和湖所组成、Emmar Properties设计,称为Emirates Hills的别墅社区。迪拜的投资者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如纽约、伦敦等世界主要城市,大量购入房地产,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是2005年购入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230号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纽约中心大楼或Helmsley大厦),及中央公园南端的Essex House。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迪拜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迪拜房地产业的发展空前高涨和火热。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及公司被迪拜的免税政策吸引纷至沓来,迪拜房屋供不应求,租金亦上扬。有代表性的大项目有位于迪拜海岸线上的棕榈岛,以及迪拜塔区(Burj Khalifa)、商业湾(Business Bay)、迪拜园(Du Land)。这些大型项目主要由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伊玛尔地产(Emaar Properties)、达马克地产(DAMAC Properties)、Al Nakheel,及迪拜地产(Du Properties)所开发。统治者谢赫穆罕默德希望借助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的超现代化。有统计说,在2002年到2007年迪拜热火朝天地兴建摩天大楼的年代,全球25%的塔吊和起重机都集中在了迪拜。
伊玛尔地产于2002年开始开发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此大楼最终的高度原先一直是谜团,按客户要求,对外的说法一律以超过800米为回应。发展商决心实现此世界最高的建筑,他们宁可花时间来加高高度,直到完工当天才宣布高度为828米。哈利法塔已于2010年1月4日完工,它的旁边也建成了了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 如今正在建设迪拜的新中心商业区,商业湾,此计划一完成,将在迪拜河畔地区矗立约莫500栋的摩天大楼。
迪拜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出危机阴影
如今,迪拜正在兴建的一个超大型房地产项目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它就是“迪拜明珠”(Du Pearl)项目。“迪拜明珠”从2009年开工,本来预计在2010年竣工,但由于各种原因,和棕榈岛项目一样,完工日期大大推后,预计竣工时间是2016年 。项目建成后,将可提供豪华公寓和阁楼,居住2万人,同时还设置了一座繁华的商务中心,总面积1500万平方英尺。开发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一座提供安全的步行空间及全天候生活
方式的建筑。 “迪拜明珠”最初是由Omnix 集团在2002年构思出来的,但是之后奥法赫姆集团(Al Fahim Group)领导下的一个投资者联盟对它产生很大兴趣。这个耗资30亿美元的项目位于迪拜媒体和技术自由区,它俯瞰珠美拉棕榈岛,占地140万平方米。
“迪拜明珠”大厦带来创新设计,是迪拜第一座没有梁柱的大厦。各楼层都有豪华公寓、零售空间和娱乐空间,此外还有一座1500个座位的表演艺术中心。迪拜明珠将服务于迪拜科技和媒体园区及周围社区。 如今,迪拜除了大力发展贸易业、旅游业以外,也非常重视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眼下,迪拜的免税区越来越多,涵盖从媒体到体育、金融和生物科技的所有领域。
迪拜网络城(Du Internet City)是在2001年,迪拜当局决定往知识经济的都市发展后才拟订出来的计划。短短5年内,已经有超过835家跨国大科技公司在此设据点,有35000名多数来自海外各国的高科技人才在这里工作。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IP电话系统,被描述为“一个知识经济的生态系统,专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商业发展提供支持。”眼下已吸引微软、思科、西门子、甲骨文、惠普、IBM和佳能这样的顶级企业入驻。它将很快推出“迪拜外包开发区”。官方宣称该区将是“世界上第一个专注外包行业的自由地区,百分百免税,有着世界最可信赖的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一站式的支持服务,以及可能是最好的工作环境。”
迪拜媒体城(Du Media City)专为媒体和营销服务、出版、音乐、影视娱乐业等行业服务,里面包括“迪拜的好莱坞”。此后,迪拜酋长又宣布了学术城教育计划,迪拜学术城(Du Knowledge Village)将投下120亿迪拉姆(约人民币250亿元),专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材。毕业生将在互联网城和媒体城等地工作。它正迅速扩张,规划中的设计包括迪拜知识大学的超大园区。
迪拜航展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三大航展,仅次于巴黎航展和英国范登堡航展。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于2004年9月创立,是一个占地110英亩的自由贸易区,主要服务西欧和东亚之间的企业,内设迪拜国际金融交易中心。
如今,迪拜石油仅提供6%的GDP,而且预计到2010年将会开采完,所以,迪拜实际上已经不能称之为单纯的阿拉伯“石油国”了,但是,这些石油如今所赚取的金钱,足够让他们成为富人。在迪拜,汽油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一般合3块多人民币一升。
政府的经营决策从依赖石油至服务、观光业提升,使得不动产升值,让迪拜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秩序的建设使得迪拜成为世界成长最快速的城市之一。
很久以来,迪拜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地理上便占据突出的位置。迪拜一直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迪拜港湾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那些装满各种货物转口到海湾地区、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等不同地区的中小船只来说,迪拜港湾一直是一个安全的重要海港。
迪拜的市场没有外汇管制,非常开放,易于进入。这里的进口税一般为4%,而且电信设施水平一流,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世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也通过海水脱盐淡化得以解决。
交通基础设施可与世界上任何发达的地方相媲美。作为海空转换的枢纽,迪拜机场每日起降将近300个航班,飞抵约130个目的地。1985年,这个国家成立了自己的国际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这个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骄人的业绩。
这里云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如爱华、兄弟、卡西欧、诺基亚和索尼,15家香港公司已经开始在这里的运作。在迪拜机场,一个新的轻工业免税区已经投入营运。迪拜的零售业,消遣娱乐及旅游业增长强劲,其形象通过雄心勃勃的促销活动而提高。类似豪华轿车和金条的惊人大赠送,以及在全市范围内打折促销,是迪拜一年一度的购物节特色。购物节把全城变为一个主题乐园。仅在1998年,其巨大的成功就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带来了10亿多美元的消费。
迪拜进口商品的70%经过这里再转口到其它国家,通常是输出到邻近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是最大的出口目标国,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分列第四和第六位。人们也许更愿意看到这些市场仍在迪拜商界的控制之下。
政府成立了许多的自由贸易区。 迪拜网络城结合了迪拜媒体城,即TECOM(迪拜科技、电子商务、媒体权威自由区),此内部包含了许多电脑公司如EMC、甲骨文、微软与IBM,与一些媒体机构如中东广播中心、CNN、路透社、ARY与美联社。 迪拜知识村(KV)是座教育训练中心并为补足自由贸易区的其中两群,网络城与媒体城,以其设备来训练两地劳工的未来知识。 2009年11月25日,迪拜官方宣布迪拜国营事业迪拜世界(Du World)将展延偿债期限至少半年。此举造成世界各国震撼,迪拜信用评等也随之滑落,各国股市更是应声而倒。据《纽约时报》报道,迪拜的经济崩溃后,许多债务缠身的外籍人士为了避免无法偿还欠款而被监禁,纷纷逃离该国,导致超过3000辆汽车被遗弃在迪拜机场的停车场。有些人将被刷暴的信用卡留在车内,有些人则将道歉字条贴在挡风玻璃上。虽然没有人知道实际情况到底有多糟,但数以百万计的外籍人士因失业而离开迪拜是不争的事实。这导致该国的消费减少,空置的房屋使部分地区犹如鬼城,房地产价格在两、三个月内狂跌至少30%。同时,豪华汽车的售价也比两个月前下跌了40%,原本堵满车辆的道路变得静悄悄。此外,许多大型建设项目都暂停或取消。迪拜每天都取消1500个工作签证,但该国劳工部发言人对此不置可否。迪拜政府不仅拒绝提供有关该国经济情况的资料,甚至还拟定了一个新的媒体法草案,凡是涉嫌破坏国家声誉或经济的媒体,将被罚款100万迪拉姆。若不是阿布扎比的及时援助,迪拜可能化为乌有。
原因
在海湾地区,迪拜被认为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首先,迪拜位于阿联酋海岸线的中部,约400英里长,其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和竞争性。在阿拉伯湾西南部的这一重要位置一方面使迪拜在连接各航线中扮演活跃的贸易角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方便东西部之间的的海上运输。
其次,迪拜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在各国之间以及国际工商界赢得良好的声誉,这就鼓励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于商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经济领域。
第三,迪拜通过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这些高效的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经济部门的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总之,迪拜酋长国的经济建立在两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即:非石油贸易和石油的生产与出口。在过去的三十年,由于占据海湾独特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工以及根据国际最高标准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迪拜的贸易和工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如今迪拜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迪拜也在致力于大力加强其工业基础的建设,以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多元化。为此,迪拜在杰布拉里自由区建立了一些重工业项目,活跃的私人经济也建立了一些中小规模的制造工厂,并在某些商品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有些商品甚至已经超过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㈤ 阿联酋迪拜市的经济,环境等情况
迪拜
①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3885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人口 140 万(2004年),约占总人口的30%。除首府迪拜市外,还有杰拜勒·阿里自由区和哈塔镇等。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也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在迪拜的外来人口来自202 个国家和地区。1960年前,采珠业、渔业和贸易是迪拜的传统支柱产业。1969年,迪拜开始产油,估计石油储量20年内将枯竭,现月产量为240万桶。酋长期奉行自由经济政策,近20多年来,迪拜利用“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凭借这些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的转口贸易优势,迪拜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
阿联酋第一大城市,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迪拜酋长国首府。位于阿拉伯国家间世界各地进行贸易的交叉点,与海湾石油富国相邻,与南亚次大陆隔阿拉伯海相望,离欧洲距离不远,与东非和南部非洲的交通便利。
10公里长、名为胡尔的海湾穿过市中心,将市区一分为二,交通方便,经济繁荣,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有"中东的香港"之称。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商人瞩目的良港。近30年,凭着大量的石油美元收入,迪拜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座拥有20余万人的著名现代化美丽城市。
市区西半部上有汽车天桥联系,下有水底车道相通,海湾上造型美观、富有阿拉伯色彩的单桅帆船穿梭于两岸运送搭客。市区为纪念阿联酋第一口油井建成出油、建于60年代的石油纪念碑上托着的一把火炬,十分引人注目。距纪念碑不远,是迪拜钟楼和喷水池,钟楼4根支柱呈放射状,建筑造型新颖。市内没有河流,但拥有颇具规模的自来水厂。
城市绿化甚佳街道两旁棕榈成行,路中安全岛上鲜花茂盛,一派热带岛国景象。80年代建成的35层迪拜世界贸易中心,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建筑。在欧美人集中的地区,除有漂亮的超现代化建筑,还建有豪华的超级市场;名牌珠宝店、黄金店和钟表店鳞次栉比,各种首饰和商品应有尽有,高雅的服装争奇斗艳。
港口是迪拜的窗口;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的拉希德港,建有中东规模最大的千货码头,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御港口,年吞吐量达1000多万吨。这里装配了先进的航标灯和许多现代辅助设备。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往返于东南亚和欧洲的货物经过该港中转,可节省近一半时间,降低40%的费用。80年代末就有100多家远洋公司的船只出入该港。1975年7月建成的迪拜另一大港杰贝尔·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港口。1980年,阿里山地区成为自由区后,该港拥有67个深水泊位,有许多现代化的集装箱集散场及仓库等。
市内还有22个政府贸易中心,1.2万个工商企业,数不胜数的宾馆、饭店。为适应快节奏的时代步伐,建起了多层停车场、地下隧道,市郊建有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目前,飞经迪拜的国际航线已达50多条,通往世界各地100多个城市,每年运送旅客达500多万人次;货运通过半自动化的处理系统年处理能力达2.5万吨。目前,这里还设有数以千计的外国贸易公司办事机构,贸易中心的展厅已远远不够租用。迪拜已被视为中东地区最理想的贸易城。
阿联酋港口城市,迪拜是海湾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商埠,素有“商业之都”美誉。
迪拜国际机场鸟瞰
迪拜,英文写作Du,也有译作杜拜的,是中东阿联酋最富裕的一座城市,但对于我们这些好“色”之徒来说,则显得单调、乏味许多,除了黑的就是白的。走在迪拜街头,男人几乎都穿着白色的长袍,而女人则从头到脚都蒙在黑色的长袍里,只露出一双眼睛。我想,这里的女人走在街上决不用担心有人回头看你的,因为谁也不会知道黑衣服里面是美眉还是老太婆。我曾好奇地问导游为什么女人不穿白色长袍呢?导游说,白色容易“走光”嘛。
境内有著名的七星级酒店"阿拉伯之星",半岛电视台总部设在此,海岸线上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在建的"迪拜塔"将是未来世界最高楼。
在迪拜最知名的茱美拉大清真寺,圆顶上的菠萝纹,高高在上的尖塔,宣示着古兰经的一片庄严。一位喜欢拍写真的影友看上了清真寺外墙结构细腻,式样别致的花窗。他灵机一动,决定再增添一点色彩,便让女友脱去外套,只裹着一件低胸飘逸着的红色长裙,倚着白色的窗格摆起了“莆士”。他为自己色彩对比的画面构思而颇为得意,在这宗教浓郁、色彩单调的地方简直就是一道突兀的亮丽风景!这时,一位阿拉伯帅哥走过去与他比划起来。英语不会,阿拉伯语不通
。比划了半天才明白,清真寺前是不允许女人这么袒胸露臂的。影友颇为失望地让女友穿好衣服,边道歉边收起了相机。
其实,有的地方色彩就是这么简单,它几乎容不得更多的艳丽。但美是需要发现的。在迪拜机场,一位穿着白色长袍的男人后面常常会跟着四个被黑纱裹得严严的女人,男人空手悠闲着,行李则是四个女人拿,根据穆斯林教规,每个男子可以娶四个妻子,那情形还真让我们一班男士羡慕了好一阵。其中一位影友抓拍住这种黑白反差的强烈对比,有一张后来还成为获奖作品。
迪拜--中东门户
中东市场对中国出口商举足轻重,而迪拜是进入中东的门户。除了理想的贸易环境外,迪拜还可以为你提供世上难觅的安全生活环境及优雅的生活方式。
自古丝绸之路开辟之日起,中东就在欧洲和远东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今天,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最终令许多总部设在海湾地区的中介机构获益匪浅。渣打银行的地区经济学家吉尔詹姆斯估计,这里今后的前景将会更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经济经过1999年更多的萎缩之后,预计在2000年会步入复苏。
波斯湾各国,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都是阿拉伯湾合作委员会(AGCC)的成员国。随着石油价格的回暖,它们正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拥有巨大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两类经济正比翼齐飞:石油工业集中在政治首府阿布扎比,而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则集中在迪拜。
虽然这一地区许多国家的经济还不发达,但由于其石油财富和由此而产生的现代意识,海湾地区本身已成为一个开放、有钱赚以及多样化的市场。一位新闻记者最近写道:"在干旱的沙漠中透出一丝丝令人乐观的气氛,这个地方正变得热闹起来。"
热门行业有投资机会
安达信企业咨询公司的哈米德先生认为,在中东,特别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电子产业的确存在一定的商机,销售业和与能源相关的行业前景更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有人口250万(其中四分之三是来自较为不发达的国家,如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菲律宾的外来工)。其经济在海湾地区是最多样化和最富有活力的。从1989年到1994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至少增长6%,而且从1990年起,其非石油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三分之二。
尽管油价滑落,但基础设施如海港、高速公路及更大的机场等的投资在继续全速推进(阿联酋有6个非常接近的国际机场)。来自中国的客人会看到,这里的人们正在为修建更多的高速公路而连续征战,会被那种明显的乐观精神而感染。
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日用电子产品及食品的进口货仍充斥着整个市场。在高档商品和服务业,如电信、保健品和农业产品等方面也蕴含着许多商机。
三角帆船满载着各类货品从迪拜的Creek港驶向中东各国
尽管自然环境之恶劣,阿拉伯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坚定不移地绿化沙漠和努力做到食品自给自足,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在农业开发和后续加工等领域存在诸多机会。
浏览一下迪拜市的25家或更为耀眼的美式购物中心中的任何一家,或走进较为传统的金饰品市场,人们就会明白,迪拜的市场开放度是多么高。当然,阿联酋仍存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业,其产品在邻近的阿拉伯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中享受免税待遇。
由于迪拜的转口贸易要面向周边不太发达和兴旺的市场,因此,到这里销售中低档设备及消费品同样存在诸多机会。机械、小汽车、黄金制品、电子器件和纺织品在这类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许多贸易仍通过传统的渠道进行。
市场开放进口税低
迪拜的财富建立在转口贸易而不是石油之上。约一个世纪以来,迪拜一直是进入波斯湾最重要的门户。
在将迪拜城一切为二的Creek港湾,人们依然可见柚木色的三角帆船排列成行,满载着电冰箱和空调机、大米和面粉、丰田轻型货车、甚至Land Yover牌救护车,这些船只全都是开往波斯湾各港口、孟买的集市和非洲各国去的。
安达信公司在迪拜的经营伙伴哈来德·艾哈迈德·卡齐姆说:"迪拜一直是一个贸易重镇。市政府的注重实效、坚持开放和富于创造性在中东地区是首屈一指的"。不过,哈来德先生告诫说,政府的工作仍需增加透明度,需要建立一个反应更加快捷的法律体系。
万国宝通银行驻当地的副总裁哈米德赛义德补充说:"和新加坡一样,良好的管理对这个城市非常重要。施政者应像管理企业一样治理城市。"
迪拜的市场没有外汇管制,非常开放,易于进入。这里的进口税一般为4%,而且电信设施水平一流,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世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也通过海水脱盐淡化得以解决。
交通基础设施可与世界上任何发达的地方相媲美。作为海空转换的枢纽,迪拜机场每日起降将近300个航班,飞抵约130个目的地。1985年,这个国家成立了自己的国际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这个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骄人的业绩。
在海运方面,超过125条世界主要航线都将迪拜的Rashid港和Jebel Ali港列入其中。Jebel Ali 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港口的周围是免税区,区内的外资企业可以拥有100%的所有权,并可免交公司税和个人税。此外, 对利润的调拨回国不加限制。免税区内还有经劳埃德认证的中东唯一的冷藏库。
这里云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如爱华、兄弟、卡西欧、诺基亚和索尼,15家香港公司已经开始在这里的运作。在迪拜机场,一个新的轻工业免税区已经投入营运。
迪拜的零售业,消遣娱乐及旅游业增长强劲,其形象通过雄心勃勃的促销活动而提高。类似豪华轿车和金条的惊人大赠送,以及在全市范围内打折促销,是迪拜一年一度的购物节特色。港务局主席兼购物节委员会成员苏丹·艾哈迈德·本·苏莱姆说:"购物节的成功有助于确立联合酋长国作为地区性旅游中心的地位,而且这种成功的影响在继续扩大。"
购物节把全城变为一个主题乐园。1998年,其巨大的成功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带来了10亿多美元的消费。
进口代理神通广大
迪拜进口商品的70%经过这里再转口到其它国家,通常是输出到邻近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是最大的出口目标国,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分列第四和第六位。人们也许更愿意看到这些市场仍在迪拜商界的控制之下。
在迪拜,只有持有许可证的进口商才能从事进口业务,因此,要想通过迪拜将商品转口到中东其它地区,并在迪拜建立起不断发展的商业关系,需要物色一位常驻的代理人。代理人必须是一家联合酋长国的公司或个人。但正式的代理关系只有经过一个试用期之后才能确认,因为要撤销一个代理协议非常困难。一个可靠的当地合伙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能说会道是商家取胜的关键因素,个性当然也很重要。
在当地设常住人员虽然租金和其它费用相当高,但从长远看,收益要大得多。这里的商人更喜欢与他们熟悉的人打交道。他们对人际关系和对数字一样抱有信心。
一个精明能干的主办人能大大缩短在当地开设一个商行的时间。建立分公司或代表处比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更为简便。根据当地法律,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要求当地的国民占有51%的股份,免税区则例外,那里的业主们多是置身于离岸"地区",建立他们当地的加工或分销基地。
②迪拜酋长国的首府。人口26.6万(1980)。长期为波斯湾南岸的首要商业中心。市区分布于一个长约11公里的狭长海湾的两侧。现已在该湾西面的海岸上建立了新港拉希德港。工业有木船厂、塑料管厂、鱼罐头厂等。市区正在沿海岸向东、西两侧扩展。东侧距旧城约30公里的阿里山正建成为工业区,有炼铝厂、动力与海水淡化厂、钢结构厂以及大型干船坞等。
㈥ 阿联酋的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
酒店业发达,金融业发达,但是制造业的人也是很一般,两极分化也很严重。石油和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㈦ 迪拜的平均GDP多少一个月
迪拜的平均GDP3 174.30025美元一个月
一、迪拜GDP
根据迪拜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2015年迪拜GDP初算为3665亿迪拉姆(以不变价格计算,约合998亿美元),旅游业收入占其GDP(188亿美元)的18%。
二、迪拜人口
迪拜人口262万【2014年的数据】。总的GDP,然后和人口进行计算平均一下。每年大约就是二三万人民币的样子。
三、关于迪拜
迪拜不仅是一座城市,也是成立于1971年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的七个酋长国之一,还是中东最具世界性的地方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经济的腾飞。迪拜240万居民中超过80%是侨居者,其中很大部分都参与到迪拜的经济发展。虽然迪拜的摩天大厦和人工群岛占据国际头条,但是这个酋长国也会投资没那么浮华却同样重要的项目。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阿勒马克图姆(Al Maktoum)家族投资了城邦在波斯湾的战略位置,让迪拜成为天然物流港口,可以通过海路或空路连接东西方。
从迪拜出发飞行不到八小时可以到达世界三分之二的居住地。迪拜国际机场已经是世界第六大货运空港。
㈧ 近几年迪拜的经济如何
你好,
我有认识迪拜的人。首先必须指出,迪拜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阿联酋的六个地区之一,每个地区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安全状况,比较安全,贫富差距大。迪拜是阿联酋唯一一个不产油的地区,所以是靠旅游业和金融业发展起来的。2009年那会受到经济危机打击比较大。最近两三年,阿联酋整体受油价下跌影响比较大,迪拜也不列外。
整体经济水平,远强于我国。
㈨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经济
1960年发现石油以前,阿联酋的经济支柱是珍珠。1960年以后转变为石油。
阿联酋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多样化。政府在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把发展多样化经济,扩大贸易,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当作其首要任务,注意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水泥、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重视发展农、牧、渔业;政府充分利用各种财源,重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完成和扩大在建项目。
珍珠(采珠业)曾经是阿联酋的支柱产业,这一情形一直延续到1960年。
自从1966年在阿联酋发现石油以来,原来的荒芜的沙漠一下子变成了富庶的油田,使这个国家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阿联酋的石油储藏量,阿布扎比酋长国就占了90%以上,而迪拜的石油储藏量相当小。所以,阿布扎比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石油国家。而迪拜的繁华也并不是因为有石油。迪拜因为坚信“当第二名会饿死”,10年来,GDP总值成长230%,其中,石油收入却仅占6%,而且2010年就可能用完。它的发展建设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70年代开运河、80年代做贸易、90年代推广观光旅游,到21世纪,这里已经是中东地区的转运中心,观光旅游购物城、科技网络城。旅游经济已成为迪拜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此外,阿布扎比的旅游业也相当的发达,年平均增长率是15到20个百分点。有商务目的的游客对阿布扎比的饭店业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一些比较重大的会议和贸易博览会期间,饭店宾馆的客房使用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近年来,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21世纪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发展了民航产业,如阿布扎比王室投资的阿提哈德航空(الإتّحاد,Etihad)与迪拜王室投资的阿酋航空(طَيَران الإمارات,Emirates),在短期内达到急速发展,共拥有数百架民航机,并发展以阿布扎比、迪拜为核心的全球航空转运网络,市占率在中东可谓执牛耳的地位。
阿联酋也进用大量移住劳工。根据菲律宾政府统计,在海外菲律宾人之中,在阿联酋就业的菲律宾人在人数上占第三位。此外还有大量穆斯林国家的劳工。
2013年3月中旬,耗资6亿美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一号”(Shams 1)在阿布扎比西南约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区落成,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发电能力达100兆瓦,它可为2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阿联酋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此外还有天然气液化、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阿联酋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工业项目从业人数中,阿联酋人仅占1%。因此,政府着手实施“就业本国化”计划,增加本国人就业比例。 2009年阿天然气产量650亿立方米,2011年提高到800亿立方米。阿国内97%的电力靠天然气生产。
1958年阿联酋石油生产起步,上世纪60年代由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等世界级大石油公司发展建设起来后,阿逐渐通过控股实现石油国有化。1962年开始出口石油,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1988年,阿成立最高石油委员会,负责制定油气相关政策,颁布有关油气生产的决议,由外国参股公司负责技术、生产和管理。最高石油委员会同本国和国际上有实力的能源公司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或战略同盟关系。与该委员会合作密切的公司有: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葡萄牙石油天然气公司、日本石油株式会社等。2008年原油日产量达257万桶,2009年270万桶,2012年9月269万桶。其中阿布扎比酋长国原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7%。
阿联酋生产的原油大部分用于出口。2008年,阿原油产量的91%用于出口,其中97%销往日本等东亚市场。阿原油出口逐年增加,2009年每天出口原油253.6万桶,2010年上半年为259.1万桶,2013年将增长287.2万桶。
阿联酋本国对石油衍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2009年阿本地市场石油衍生品销量为560万吨,平均日销量1.55万吨,与2008年基本持平。与2005年相比,2008年汽油消费从7.53万桶增加到8.69万桶,煤油日消费从3600桶增加到4500桶,焦油日消费从8.7万桶增长到9.88万桶。 2001年阿联酋旅游业亦有所下降,但是2002年又有所回升。宾馆的客房使用率清楚地显示,2002年客房使用率较2001年增长了7%。2002年,宾馆接待能力提高了10%,宾馆使用率在近几年中进入最高点,达67%,高于2000年的水平。宾馆建筑业继续增长,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宾馆建筑业将以年7%的速度增长,迪拜占的比例最大,75%的宾馆设在迪拜,它占阿联酋总客房及床位数量的三分之二,其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
概况
阿联酋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文化是其主要根基。另外中东地区是世界穆期林的起源地,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
饮食文化
按照古兰经中规定穆斯林饮食范围和习惯,禁食猪、马、骡、驴、狗、蛇、火鸡、自死肉、浮水鱼以及一切动物的血;禁食虎、狼、狮、豹、熊、象、猴、鹰、鹞等鸷鸟猛兽;禁吸鸦片,禁饮酒等。一般阿拉伯家庭是席地用餐,并用右手抓食。
色彩文化
阿联酋人喜爱棕色、深蓝色,禁忌粉红、黄、紫色,喜爱羚羊,若以猪、十字架,六角形作图案视为禁忌。阿联酋股市大屏上,涨股用绿色表示,跌股用红色表示。
礼仪文化
下班以后,当地商人喜欢到咖啡店聚坐。迪拜市内,迪拜海沟以西的区域有一些夜总会,各大酒店也有轻吧,供年轻人晚上和朋友聊天、消遣。熟人之间或者商务晚宴总是在对方家中进行,与我们国内“在餐厅酒桌上谈生意”的情况不同。应邀至阿联酋商人家做客往往只有男性,如果关系很熟,国籍、习惯相同时,主人也可能请客人全家吃饭,但女客到时一般只在单独的客厅由女主人陪同,而不会男女混合入座。
习俗禁忌
阿联酋虽然是伊斯兰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但国家实行对外全方位开放,政策较开明,对外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某些超级市场的指定区域可以买到猪肉,基本可满足居住在阿联酋各国人士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
●当地每年一次的斋月期间,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许在公共场所和大街上喝水、吸烟、吃东西,当地绝大多数的餐馆和饮品店在这个时期关门停业。
●斋月期间:女士们要尽量注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不要太暴露。大多数公司也会建议他们的前台接待处的女职员穿上相对保守一些的服装。
●除在寓所或饭店的客房酒吧内可以喝酒外,其它任何公共场所均不许喝酒。
●在与当地人交住中,与先生谈话不能为主动问及其夫人的情况,与妇女交往只能简单问候几句,不能 单独或长时间地与她们谈话,更不能因好奇盯住她们的服饰看,也不要给她们拍照。
●一般阿拉伯家庭仍是席地用餐,且系用手抓食,在他们传统观念中,右手总是干净的,左手是不洁的,故吃饭时必须用右手将食物直接送进口里。在接人待物方面,譬如递送东西给他人(端水、递茶),或者是接别人递送过来的东西时,必须要用右手,否则就是极大的不恭敬。因此做客时最好入境随俗。
●阿联酋国内节假日较多,还有长达一个月的斋月,虽然斋月期间仍旧工作,但办事效率比平常低,政府机构及绝大多数的公司都会把下班时间提前到下午两点半左右。 因此,国内来阿访问或做生意,办展览要注意避开当地的节假日。 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国教是伊斯兰教,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阿联酋实行政教合一,对其它宗教人士奉行信仰自由的政策,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阿联酋的宗教政策最为开放,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迪拜,除数量众多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外,也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甚至还有为数不多的印度教的神庙以及一座佛教寺庙(位于加尔忽德区),但是对于除伊斯兰教以外的其它宗教进行公开宣教却是不允许的。 阿联酋的大多数酋长国,信奉逊尼教派,而在迪拜,什叶派穆斯林点的比重稍多一些,在迪拜约220万人口中,什叶派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35%~40%,沙迦的什叶派穆斯林占沙迦总人口的25%左右。
阿联酋居民76%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多数属逊尼派,15%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主要在迪拜)。1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佛教等宗教,10%左右信奉基督教。(2005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萨杜”是阿联酋农村和牧区妇女所从事的装饰品编织技艺。古代贝都因妇女将绵羊、山羊和骆驼毛清洗后,用一种木制纺锤纺成毛线,经过染色、上机编织等工序,制成有几何图形的黑、白、棕、米、红等颜色织物。这种织物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骆驼、马匹等牲畜的装饰上。2011年11月2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阿联酋传统编织技艺“萨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世界文化遗产
艾恩文化遗址(2011年6月20日):哈菲特、西里、比达-宾特-沙特以及绿洲(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㈩ 阿联酋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楼下的一派胡言来,前几源年是石油,这几年实行以石油换旅游的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迪拜塔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但也不能说没有石油业,石油业还是很重要的,但多是低附加值的石油开采工业,炼油业也比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