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尼斯旅游业
Ⅰ 去尼斯旅游怎么去最好
交通
航空
尼斯机场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机场,巴黎飞尼斯每天有30个以上航班,航程1小时20分。若搭TGV则需2小时左右。尼斯国际机场(AéroportInternationalNice)是该地区的航空枢纽,距离尼斯市中心仅有7公里;从戛纳(Cannes)到该机场的路程也仅为27公里;而从摩纳哥(Monaco)到该机场则只有33公里的路程。
尼斯机场与火车站之间有一趟直接往来的班车,单程票价为:3.50欧元,往返票价为6.40欧元。
从机场到蓝色海岸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机场快线票价:戛纳(Cannes)单程票价:12.70欧元,往返票价21欧元;蒙特卡洛(Monte-Carlo)单程票价14.10欧元,往返票价:23欧元;芒通(Menton)单程票价16.10欧元,往返票价26欧元;格拉斯(Grasse)单程票价10.60欧元。
铁路
搭乘尼斯当地的23路“阳光巴士”(Sunbus)可抵达火车站。火车铁道线路连接着尼斯和法国其他城市及国外城市。国家铁路局SNCF将尼斯“NiceGareVille”火车站作为主要车站,在高峰期时,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众多游客排成的队伍长龙。该车站位于AvenueJeanMédecin购物街北端,从这里步行15分钟就可以走到海边。
巴士
因为尼斯市没有地铁,所以乘坐巴士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除了可以在巴士上购买车票,在城市中还有一些售票点购票。“阳光巴士”(Sunbus)是尼斯市非常有效率的巴士服务系统,5路和15路从北部始发可以到达Cimiez的博物馆,8、9、11路则是沿PromenadedesAnglais行驶。在购票后,您必须在一个小时内使用,并可转车一次。您可以在Sunbus的询问处购买NicebyBuspass。除了便利的市内公车外,尼斯与附近的城镇,包括Antibes、Cannes、Grasse和Vence也有公车联络。
另外,尼斯还有一种方便旅游的通行卡:“阳光通行卡”(Sunpass),有了这张通行卡,就可以在尼斯城中自由使用“阳光巴士”(Sunbus)的各条公交线路进行游览活动。其中,也包括往来尼斯市中心与机场的巴士线路。该卡分1日通行卡、5日通行卡、7日通行卡,以及可供多名游客一起使用的Sunmaxi卡。
出租车
在AvenueFélixFaure大街上有出租车站,大多数较大些的旅馆外也都停有出租车,在旅馆或饭店通过拨打尼斯出租车预定电话就可以足不出户的约到出租车。里维埃拉中心出租车(CentralTaxiRiviera)还提供全天24小时的电话呼叫出租车服务。
租车
在火车站对面的CarSysteme和位于bisAveGustave1号的Budget都可以租到车。需要了解的是,租车需要有国际驾照;另外,法国的驾驶座和日本、英国相同都在右边。
最佳旅游时间:5月-6月和9月-10月最佳。尼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着7500米长的海岸线。群山的阻拦,使尼斯免受寒冷的北风侵扰,冬暖夏凉是尼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临海的地型又使尼斯一年四季阳光充沛,天气晴朗。通常5、6月以及9、10月是最好的季节。此外,尼斯2月有狂欢节,7、8月薰衣草盛开,冬季可以滑雪,都适合游玩和度假。4月-10月,尼斯部分沙滩不收费,也可以借此机会感受阳光的热吻。
Ⅱ NICE香烟哪生产的
尼斯 美式混合型品牌:Nice 尼斯
包装:KS 硬包盒装
支数:20
国家和地区:马其顿公司
15块左右一 包
Ⅲ 尼斯 是哪个国家
法国。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城市,位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地处法国马赛和意大利热那亚之间,为滨海阿尔卑斯省首府,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胜地。
Ⅳ 尼斯是法国第几大城市
尼斯位于法国东南部,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城市,第五大人口城市,滨海阿
尔卑斯省的首府,人口 100 万,721 平方公里。位于地中海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冬
暖夏凉,常年处于温暖气候,因此是法国大陆最温暖的城市之一。尼斯紧邻戛纳、摩纳
哥和意大利,是最富盛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吸引 400 万游客。其宜人的空气和景色
吸引西方文化中众多杰出的画家前来创作,如 Marc Chagall, Henri Matisse, Niki de
Saint Phalle 和 Arman。
Ⅳ 法国尼斯这个城市英语nice发音是和英语nice发音一样吗
NICE在法语中的念法与中文尼斯一样,只是把"尼"发拼音的四声调,而英语的NICE发音按中文拼音音译是nài
si.如果你是要读地名,一定要按他们本来的发音去读,不然就要闹笑话了,别人会误解你的意思,例如你要说我要去尼斯,I'm
going
to
Nice,如果你读成英语NICE,意思就成了我要去漂亮,而不是我要去尼斯,语句就有很大问题
Ⅵ 尼斯的旅游
最佳旅游时间:5月-6月和9月-10月最佳。尼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着7500米长的海岸线。群山的阻拦,使尼斯免受寒冷的北风侵扰,冬暖夏凉是尼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临海的地型又使尼斯一年四季阳光充沛,天气晴朗。通常5、6月以及9、10月是最好的季节。此外,尼斯2月有狂欢节,7、8月薰衣草盛开,冬季可以滑雪,都适合游玩和度假。4月-10月,尼斯部分沙滩不收费,也可以借此机会感受阳光的热吻。
Ⅶ 法国尼斯的英文
尼斯(Nice)是法国第五大城市,第二大旅游胜地。
Ⅷ 法国尼斯大学的学院简介
Universite Nice Sophia Antipolis(UNSA)
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尼斯位于法国东南部,依山傍海,为风光秀丽的“蓝色海岸”一带最重要的城市,介于蒙特卡罗和戛纳之间,现有人口 35万人。
谈到尼斯,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地中海温暖的阳光、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海滩、高耸的棕榈树……尼斯的迷人风光曾吸引并造就了众多的文化及艺术界人士,如著名画家图鲁斯 - 劳特累克、莫迪里阿尼、杜飞、雷诺阿、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等都曾长时间从这里吸取灵感;托尔斯泰、尼采、莫泊桑、阿拉贡等文学家以及比才、柏辽兹、马斯内等作曲家对尼斯同样地情有独钟。尼斯及蓝色海岸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仅仅游客消费一项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超过 45亿欧元的收入。
尼斯与素有法国硅谷之称的索菲亚·昂蒂波利科技城相隔不远,使其享有高水准的科技环境;而尼斯 - 索菲亚·昂蒂波利大学则为科技城及其它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
Ⅸ 尼斯与威尼斯介绍
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法国东南部城市和港口,滨地中海的利古里亚海。距意大利边境仅32公里。人口约33.7万,包括郊区44.8万(1982)。建于公元前5世纪。城市被帕隆河分为两部分,西为新城,东为旧城和港口。法国南海岸疗养胜地和旅游中心;重要的空运中心,铁路、公路运输发达。1873年开始,每年举行尼斯狂欢节。1963年起建立鲜花、鲜果市场。工业有电子、精密机械、服装、香水、食品等部门。
尼斯还是第二大空港。她将普罗旺斯风格及深受世界各地名流欢迎的生活乐趣,融合在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美术馆、花园、喷水池,甚至鲜花和棕榈树丛间。起初,尼斯是意大利的一部分,18世纪意大利分裂的局面基本确定之后,尼斯属于萨伏伊王室的领地。1861年之前,尼斯一直是撒丁王国西部的边界。但后来撒丁首相加富尔伯爵为了在对奥地利帝国的战争中争取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支持,牺牲了民族利益,把萨伏伊和尼斯两个领地划给了法国,尼斯成为法国的领地。
有人对尼斯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说巴黎是全世界游客聚集的地方,尼斯则可以说是世界上有钱人扎堆的中心。”从海边的豪华别墅、商店里昂贵的商品,不难找到尼斯奢华生活的印记。尼斯城有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城(Vieux Nice)和港口,很像意大利,非常有特色;第二部分是19世纪所建造的城中区,也就是在英格兰散步道后面的区域;第三个部分则是可眺望城市北方的希米耶区(Cimiez),这里是罗马人和维多利亚女王的最爱。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