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旅游业
㈠ 黄梅县发展起来吗
黄梅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黄梅戏”、“黄梅挑花”和“佛教禅宗祖师传说”是我县靓丽的三张文化名片,均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旅游景点200多处,景区6处。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实属避暑胜地;蔡山晋梅花开二度,老而弥香;四祖寺、五祖寺、妙乐寺,寺寺通灵;龙感湖、太白湖、乱石塔,熠熠生辉。这里群星灿烂,人文蔚起,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黄梅教育昌隆,崇文重教风气浓厚,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绩多年来在黄冈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㈡ 湖北省黄梅县县名称的来历
梅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湖北东部边缘,鄂赣皖毗邻地区,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黄梅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隋开皇十八年就有黄梅县之称。在黄梅这块热土上,曾留下陈胜、吴广起义军的足迹,弥漫过太平天国起义军激战的硝烟,树立起红十五军诞生的旗帜,有无数的黄梅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黄梅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6.8度左右。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共计河流34条,总长386公里,大小湖泊29个,大中小型水库24座,主渠道366公里,长江水道59.2公里,从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整体水系。全县总水面23213公顷,可养水面15720公顷,鱼虾贝类齐全,黄梅青虾驰名中外。全县耕地42960公顷,山地33533公顷,主产粮、棉、油,多种经济作物丰富,天然香稻、挪步园的云雾茶曾获国家优质奖和省一等奖。地下矿产资源已探明矿种储量的有:磷矿石1133万吨,铁矿石5008万吨,石英石1000万吨,长石矿2000万吨,钾长石5000万吨,重晶石50万吨,滑石粉矿2000万吨,瓷铁矿9700万吨。花岗岩、石英石数亿吨,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黄梅的文化历史悠久。黄梅名胜古迹遍及全县,发展旅游业很有条件。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的主要圣地。坐落在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黄梅是名扬海内外的黄梅戏发源地,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黄梅的区位优势独特。黄梅县是“鄂东门户“、长江中下游的交接地、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是鄂、赣、皖三省边界地区商品流通的通道和区城的中心;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连接的区纽。长江“黄金水道”和柳界公路,平行过境,105国道和内河航道纵贯南北,“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一桥相连的九江机场,直接出关的远洋码头为我所用,境内交通便利,现有公路里程108公里,已形成了境内水陆交通网络。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已经开通,信息互联网已经形成,通信十分便捷,信息非常灵敏。
㈢ 黄梅的历史
你说的是湖北黄梅县?
黄梅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
夏、商、西周:根据《禹贡》的说法,当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黄梅地属扬州。
东周、春秋前期:属楚。前506年,吴破楚,后败越,北上与晋争霸,此时属吴。
黄梅县
战国时:越于前473年灭吴,属越。楚于前306年灭越,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属西楚九江国。四年(前203)七月,高祖布为淮南王,属汉淮南国。六年(201),置郡领县当时,周围邻县(蕲春、柴桑、松兹)均于是年置,黄梅居其中,既不属其领辖,史册又未明载置县。
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庐江国,以厉王长子阳周候为庐江王,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
东汉顺帝时(126—144),黄梅县归属扬州庐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建安十四年(209),吕蒙为寻阳令。魏黄初二年(221),孙权改鄂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同年,孙权改武昌郡为江夏郡,黄初三年(222),黄梅县属魏荆州蕲春郡。吴黄武四年(225),属吴扬州蕲春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撤蕲春郡,划寻阳隶荆州武昌郡。太康二年(281),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划归豫州西阳国之蕲春县,县治今蕲春县八里湖土门城。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鹤问寨之寻阳县,隶江州寻阳郡。
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县。
东晋咸和初(326),隶豫州西阳郡。太元三年(378)为避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为蕲阳,隶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豫州之西阳等六郡置郢州,蕲阳随西阳郡隶郢州。泰始五年(469),随西阳郡还隶豫州。
南齐永明四年(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史册初著此地侨置苞信县。梁末((556),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隋开皇九年(589),省寻阳、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县,复置寻阳县。
隋开皇初年(581),隋文帝撤州郡置总管府,改永兴县为新蔡县,隶蕲州总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属江州新蔡县。开皇九年(589),改府为州,开皇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改蕲州为蕲春郡,领黄梅等五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武德八年
(625),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五代十国:黄梅仍隶蕲州。后周显德五年(958),改取江北之地,属后周。
宋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隶淮南路蕲州蕲春郡。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为东西二路,隶淮南西路,所隶州郡仍旧。嘉熙(1237—1240)兵乱,县治侨 于大江中洲(地属德化)。
元至元十二年(1275),于蕲州置淮西宣抚司,黄梅隶之。十四年(1277)改总管府,十八年(1281)撤总管府复州,上置蕲黄州宣慰司,黄梅隶之。二十三年(1286),撤宣慰司,属蕲州隶湖广行省。皇庆元年(1312),迁县治于今黄梅镇。至正二十四年(1364),隶湖广行中书省蕲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十一年(1378),改隶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还隶湖广布政司,上隶州府均不变。
清初(1644),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黄州府。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北布政司,黄梅属黄州府隶之。
民国元年(1912)废黄州府。直隶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隶鄂东道。民国3年(1914),改鄂东道为江汉道,隶之。18年(1929),废江汉道,直隶湖北省。21年(1932),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隶第3行政督察区。25年(1936),第3、4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3行政督察区,黄梅隶之。
1949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设中原区,6月,撤中原区设中南区,下置湖北省,黄梅县属黄冈地区隶之。
1950年6月5日,经黄冈专署把蔡山区所辖新洲上的一部分划归广济县。
1953年,黄(梅)、宿(松)两县协定,两县边缘湖泊水面 界限:北以鸡头山至戾鱼山,南以王家夹至中嘴为两县共管地区,黄梅渔船东南不过中嘴,东北不过戾鱼山,宿松渔船西南不过王家夹,西北不过鸡头山。 1954年撤销中南区,黄梅隶属省地未变。
1955年下年,经协定柏树林、枫树林、向垸,直至太白湖西岸的水府庙一带属广济,划广济余川区之龙腰,徐政两村以及吴文村的一部分属黄梅。一年后,除余苏垸留属黄梅,其他地方仍归属广济。
1956年元月1日,经国务院、农垦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于龙感湖西部高滩泽地垦建龙感湖农场,直隶省农垦厅。
1958年11月,将王埠乡的严大墩、严细墩和黄太墩划归龙感湖农场。
1959年元月,龙感湖农场改为县辖,1960年3月复属省辖。[2-3]
㈣ 黄梅县小池镇的旅游资源
小池镇处在庐山、黄山、九华山、石钟山、鞋山、龙宫洞、五祖寺、四祖寺、挪步园、东坡赤壁、妙乐寺等“五山六景”著名风景名胜中心,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春日,江中帆影点点,东港渔歌唱晚,长堤杨柳青青,枝头百鸟争鸣。夏天,南风煦煦,荷花飘香。秋季,天高气爽,庐山咫尺,夕阳流金,街市繁华。冬季大棚如春菜丰茂,银装素裹观雪景,锣鼓暄天黄梅戏,梅花吐蕊喜报春。置身四季,如入诗情画境,让人留连忘返,引得历代迁客骚人纷游至此,泼洒翰墨,吟诗作赋,争相赞美。梧桐茂处凤凰栖,十里江滩崛新城。
㈤ 黄梅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黄梅县名胜古迹众多,县中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黄棉县拥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
四祖寺
四祖寺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它不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五祖寺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前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创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
挪步园风景区
挪步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27公里处的紫云山上,明末崇祯皇帝御赐给兵部书汪可受的风景宝地。挪步园风景区海拔1240米,景区方圆25公里。景区内拥有著名景点有巢云寺、修书洞、陆羽石、老祖寺、万家寨、登天柱、擎天松、听泉洞、火临洞、朝阳洞、法华洞、洗墨池、出木池、出米池、捉云台、白云洞、虎引洞、天灯塔、望郎石等20多处。
蔡山晋梅
蔡山晋梅,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故称蔡山晋梅。蔡山晋梅树高近8米,扁圆形树冠,冠幅7米有余,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每年严冬开花,中间稍有停歇,初春又花开满树,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故称“二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蔡山晋梅自晋代至今有1660余年历史,为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寿星,是中国四大古梅之一,堪称国之瑰宝。
妙乐寺
妙乐寺,位于黄梅县清江之畔,毗邻江西九江,由九江铁佛寺主持妙乐大师筹资2亿元兴建,被誉为“南国第一寺”。妙乐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整个寺庙主要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观音堂、斋堂等设施组成,其中天王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天王殿之一。
老祖寺
老祖寺为东晋太和年间由印度来华高僧千岁宝掌禅师开山创建。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华阳水系,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
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江南的鄱阳湖连成一片,称彭蠡泽。
汉代三国时期,彭蠡泽南移与江北湖泊分离,时称雷池。1954年长江水利区划办公室将其改名为龙感湖。
龙感湖地区湿地类型多样: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港渠和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流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龙感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
㈥ 黄冈市黄梅县的经济情况
旅游经济不错,禅宗圣地
㈦ 黄梅县的旅游
黄梅县名胜古迹众多,县中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黄棉县拥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
四祖寺 四祖寺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它不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五祖寺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前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创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
挪步园风景区
挪步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27公里处的紫云山上,明末崇祯皇帝御赐给兵部书汪可受的风景宝地。挪步园风景区海拔1240米,景区方圆25公里。景区内拥有著名景点有巢云寺、修书洞、陆羽石、老祖寺、万家寨、登天柱、擎天松、听泉洞、火临洞、朝阳洞、法华洞、洗墨池、出木池、出米池、捉云台、白云洞、虎引洞、天灯塔、望郎石等20多处。
蔡山晋梅
蔡山晋梅,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故称蔡山晋梅。蔡山晋梅树高近8米,扁圆形树冠,冠幅7米有余,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每年严冬开花,中间稍有停歇,初春又花开满树,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故称“二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蔡山晋梅自晋代至今有1660余年历史,为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寿星,是中国四大古梅之一,堪称国之瑰宝。
妙乐寺
妙乐寺,位于黄梅县清江之畔,毗邻江西九江,由九江铁佛寺主持妙乐大师筹资2亿元兴建,被誉为“南国第一寺”。妙乐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整个寺庙主要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观音堂、斋堂等设施组成,其中天王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天王殿之一。
老祖寺
老祖寺为东晋太和年间由印度来华高僧千岁宝掌禅师开山创建。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华阳水系,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
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江南的鄱阳湖连成一片,称彭蠡泽。
汉代三国时期,彭蠡泽南移与江北湖泊分离,时称雷池。1954年长江水利区划办公室将其改名为龙感湖。
龙感湖地区湿地类型多样: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港渠和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流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龙感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