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四、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二是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业率先导入CI,实施名牌战略,采用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含义的“广之旅”简称,和让人怦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您”,设计了新鲜活泼亮丽的新商标。导入CI后的广之旅不断通过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使“广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广之旅被全国质协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并创立了“青旅在线”网站和16家中青旅连锁营业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贰』 武汉旅游业怎么样

武汉旅游业刚刚发展,准确的说还不入流。但是武汉没有什么旅游值得发展的,这也是一个瓶颈。

『叁』 武汉前三季度旅游业经济分析报告

目前来看他们的这种旅游报告并不是很好,特别是第三阶段还是有所上升,应该是可以的,是非常不错的。

『肆』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伍』 旅游界崛起的武汉,接待游客数全国第二,为何旅游收入却不及成都一半

因为目前的武汉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旅游行业还没有被彻底开发出来。后续的购物力度不足,可以让游客们带走的纪念品或者“礼物”并不多。所以导致武汉的人气热度高,旅游收入却一直上不去。

现在的武汉只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没有相匹配的消费拉动力。所以才导致武汉人气高,但是旅游收入只有成都的一半。

『陆』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柒』 制约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开始于1996年的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去年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创优”工作成功接受了国家验收。欣慰之余,细看验收考核“成绩单”,也有缺憾之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只得2档分;旅游创汇只得4档分———从全市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旅游业巨大的“金矿”仍有待挖掘。
全国城市旅游业排座次,武汉位置在哪里?市政协城建交通委员会将2000年的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大城市做了个比较,5个方面的指标显示:武汉旅游业与其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武汉旅游年总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亿元居首位,接着是北京、深圳、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与武汉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汉的前面,为156亿元。
二、旅游人数。城市旅游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水平和城市整体吸引力的指标。北京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02亿人次,排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排第六位,1950万人次。
三、入境旅游情况。武汉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数26万人次排第九,仅高于沈阳。入境人数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游创汇情况。武汉市2000年创汇9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然而仍排名第九。不仅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西安、南京、沈阳,其旅游创汇收入都在一亿美元以上。
五、旅游管理和宣传投资。北京促销经费是一年3000多万元;上海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宣传费1000万元。武汉市2000年宣传经费是200万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阳、南京、成都比我们力度大。
献良策:开“药”7味
著名小吃、荆楚风味的餐饮逐年萎缩,享誉全国的“老万成酸梅汤”商标被浙江抢注……谈到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时,一些政协委员深感痛心。他们说,具有3500年历史的大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当一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已有的景点开发利用层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精品。
为解决旅游业捧着“金饭碗”讨饭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提出7条建议:
一、整合旅游圈层,树立大旅游观念。以市内及近郊景点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以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圈;周边省、市景点组成的华中大旅游圈。
二、推出武汉旅游精品。抓好长江沿岸风情旅游区、东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归元寺等组成的都市风情旅游区、汉口购物旅游区等4大市内核心旅游区,以及近郊黄陂木兰旅游区、武湖农业生态区等4条精品旅游线的开发完善。
三、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规划整合黄鹤楼等武汉中心景观区、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搞好景点后续开发和规划。
委员们的一项项建设,条分缕析,见解深刻,给人启发,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必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捌』 谁能告诉我武汉旅游业的现状

武汉这个大咸菜 不要来

『玖』 武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 报告或论文

武汉都市之旅
长江三峡山水之旅
神农架神秘之旅
武当山道教文化之旅
古隆中文化之旅
东湖文化之旅
等许多

『拾』 武汉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还不错,景点很多,红色景点也很多,会喜迎不少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