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定位成为
㈠ 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如何运用
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常用方法应该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把握客户的需求。
㈡ 旅游产品定位
旅游产品定位,
随着旅游业多元趋势的发展,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与选择也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又呈现出休息娱乐、收获品尝、运动养生、观光审美、学习体验等五种旅游类型趋向。
1·村落民居旅游模式 :是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
2·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是以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
3·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田园、草原、森林、渔港等生态环境和各种乡村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
4·农业示范园区模式: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向。
5·综合旅游模式:是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㈢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是
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界人士认为,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会议主题就是“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据统计,2011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9.1%(同期汽车制造业占8.5%,银行业占11%),旅游就业2.58亿人次,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3%。
从国内看,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二是促进了社会消费。2010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到12580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9.4%。三是促进了社会就业。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从全球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游率2次,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7025万人次。出境人员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91.3%。《世界是平的》一书说,“中国旅游者将改变世界旅游业”。中国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率逐步加大,特别是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国际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11年中国对全球入境旅游的贡献率超过30%。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构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产业,它不仅本身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广泛的关联带动的作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的主要思路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有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热点产品仍集中在少数知名旅游景区,导致旺季一票难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与急剧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问题依然突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旅游便捷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求,旅游民事规则不完善;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旅游经营和管理不规范;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综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旅游综合带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现代科技运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特别是缺乏适应两大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投资创业人才等,现在外语导游、专业的景区讲解员、宾馆饭店的主管领班都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开展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达1968家,在校旅游专业学生109万人,但没有真正意义的名牌大学。真正的旅游大国应当产生真正意义上类似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样的旅游大学。
走出“门票经济”是一个形象化说法,走出去,就是告别过去靠卖门票、靠涨价甚至一锤子买卖模式,向科学发展切实转变。
㈣ 如何实现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
建设好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如美食,美景,与众不同才是要点。想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的同时也要分清旅游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㈤ 如何理解将我国的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我国的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其重大意义就是国家大力扶持,以后就会旅游创收
只要把这个产业做成熟了,那么这也能带动国家经济的腾飞
㈥ 哪30个省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一要看旅游业占GDP的份额第二要看旅游业所主导和带动的行业是否在整体产业结构里起到主导作用第三要看旅游业所占用的资源和解决就业人口的数量比例第四很关键,要看旅游业对当地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力
㈦ 旅游定位
旅游定位,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容的关键因素。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高速度提升以及全球化趋势的逐步蔓延使旅游者有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人们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变得空前的激烈。
㈧ 岳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关注云途智旅面介绍挺 8月25记者2016全旅游工作研讨班获悉今半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首批262家基础新增100家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信息互、客源互、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目标区域合作已旅游发重要趋势今推全域旅游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全域旅游全凝聚起强烈共识 家旅游局相关负责表示随着众旅游代传统抓点特征景点旅游模式已经能适应社发展需要支持旅游业进步发展需要家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推全域旅游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通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内涵外延放旅游业经济、社、环境综合效益带促进经济社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更服务于家经济发展社进步 今半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262家单位仅覆盖全31省区市囊括旅游业发展重点区域旅游业发展重要战略依托 浙江桐庐县提全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参与五全举措;南京市江宁区提规划引领与规划指导相结合、类试点与批推进相结合、功能布局与体系完善相结合、示范创建与项目支撑相结合、运营管理与宣传推介相结合、督查指导与组织保障相结合六结合措施些省域层面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云南旅游+互联中国+金融模式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贵州立全域旅游品牌际传播发展京津冀立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平台等 家旅游局相关负责表示全域旅游创建验收宁缺毋滥熟批公布批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取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