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典发生在哪一年

SARS在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广东省的佛山市最早出现.由于病者出现肺炎病征,所以当时将之归入非典型肺炎类别,中国媒体普遍简称其为“非典”.其后,此病经由旅游、商贸、移民人群迅速扩散到了香港,并由香港再扩散至越南、新加坡、台湾及加拿大的多伦多.2003年5月间,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为严重.2003年夏季,染病人数日减,病情得以完全控制.2003年11月,广州再次出现零星病例,2004年3月,北京再次发现SARS疑似病例,但都没有再次演变成疫潮.
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⑵ 非典是几几年发现的

2001【非典简介】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病症的病原体被确定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症的特点而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其实在医学界,人们对2003年发生的这场传染病的名称存在争议,因为已经查明,这种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这种型传染病,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渐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我国广东医生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根据其临床上有发烧、咳嗽、肺部有阴影等肺炎共性症状,但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状不够典型,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而且有传染性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特征,于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来命名它,世界卫生组织也确认了其医学名称Atypical pneumonia,简称ATP。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

⑶ 03年非典,中国哪里是0病例。另外哪些国家那一年没有经历非典。

中国大陆共有7个省没有出现过2003年非典病例,分别是:黑龙江、海南、贵州、云南、青海、西藏、新疆。除了欧美和新加坡其他国家没有受到非典影响。

SARS高峰时期,中国各级党政机关显示了惊人的动员力量,深入到农村基层社区。这时以村为单位的传统社会力量发挥了作用:所有外村人员不得进村,本村在外打工返乡人员也被挡在村外,直到观察期满才能回村。

(3)非典前后旅游业发现情况扩展阅读:

国外影响:

1、欧美

许多原定于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体育赛事都被迫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如原定于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足联女子足球世界杯移至美国举行;3月30日,国际冰球联合会宣布取消原定于北京举行的2003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国际排联决定将世界女排大奖赛全程改在意大利举行。

4月1日,一家欧洲的航空公司进行大规模裁员。此次SARS疫情对航空和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广东和香港的宾馆入住率明显下降。北美地区的唐人街商业业绩也有下滑。

瑞士宣布禁止香港厂商参加4月在苏黎世举办的国际钟表展。香港钟表工会表示强烈抗议,并称该决定将使香港钟表产业受到重创。

一些原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国际会议被取消。至少有一场电影首映礼移地举行。加拿大媒体报道,多伦多的旅店入住率只是同期的一半。

2、新加坡

3月27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因为疫情扩散,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停课10天。

4月5日,新加坡政府由于担心疫情进一步扩散,宣布分三阶段延长学校停课时间。所有初级学院将到4月9日复课,中学到4月14日复课,而小学和学前班则将到4月16日复课。

⑷ 如何评价中国旅行社业在SARS危机面前的表现如果你是某旅行社的总经理。会如何应对

案例分析旅游企业怎样在非典中安然躲过危机
来源: 2003-7-26点击:357字体:小中大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案例背景:生意红火之时危机悄然而至
这是来自上海一家大型旅游企业处理非典危机的案例分析报告。当国内不少旅行社都遭受到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重创时,这家旅游企业却能依靠完善的预警机制“幸运”地躲过了
这场“灭顶之灾”,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春秋国旅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其境内游业务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今年初,和国内绝大多数同行一样,这家旅行社迎来了历史上最兴旺的“牛市”。但3月下旬公司经营出现的异动,让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正华隐隐感到一丝不祥:就在江浙旅游线路和外地市场十分火爆的时候,公司针对白领市场精心开发的一些高端旅游产品,如“自由人”“纯玩团(只观光不购物)”等出现了滞销迹象——根据测算,整个3月份,这些高端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比2月份降低40%至50%。
高端产品卖不动,说明外国游客和外企白领游客减少了。猛然间,王正华想起了3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有关非典疫情的消息。他心中一紧: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通过连续几昼夜的数据搜集和分析,春秋国旅终于得出了结论:非典疫情会对当地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于是,当国内绝大多数旅游企业依旧因3、4月份旅游产品价格走高而坚决不肯降低销售利润时,春秋国旅已抢先在全国31家分社打响应对非典的紧急战役,为化解风险争取了时间。
案例之一:断然舍弃短期利益
情况危急!4月1日,春秋国旅正式向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递交报告,分析非典疫情的严重性;4月5日起,旅行社包机部所有工作人员被派往各家航空公司,商榷包机停飞以及可能形成损失的分担方案。
当时,非典疫情对国内旅游行业的影响尚未显现,旅游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此刻,春秋国旅停退包机的举动招来诸多非议,内部员工也颇有怨言:“有生意不做,有钞票不赚……”“不管别人说什么,包机坚决要退,而且只能快不能慢。”春秋国旅高层的态度十分鲜明,不仅如此,他们还紧急下达了第二道让同行费解的命令——全国各分社将包机销售流量尽量往前推,即使不赚钱,甚至赔点钱也要把机票尽早售出。
事实证明,春秋国旅的急救措施很奏效。4月24日,最后一家四川航空公司也同意停退包机;在所有航线停退之前,春秋国旅包下的多数航班都已卖掉99%的座位,损失被减少到最低程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许多旅行社直到4月下旬方才察觉手中的机票滞销,甚至完全卖不动,心急火燎地要求航空公司停飞,却为时已晚;有的包机旅行社,一个航班只卖出四、五个座位,而一个航班一趟来回的成本高达20万元。
春秋国旅总经理王正华说,停退包机、降价出票给旅行社造成6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但如果当时顾惜眼前利益,整个旅行社的潜在损失将超过1亿元,企业将被逼入死亡的边缘。
案例之二:48小时收款制度规避“三角债”
“三角债”是国内旅游行业的顽疾,一家旅行社有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三角债”的现象司空见惯。针对“三角债”,春秋国旅原本就制订了一项“48小时收款制度”:通过网络销售的旅游产品要求入网48小时内收款;票务中心下属的业务部要求24小时内收款;春秋国旅的入境部、华东部都规定“先收款,后做团”。
春秋国旅总经理王正华说,在非典危机中,即使包机问题解决了,如果该收的钱收不回来,几千万元的“三角债”同样能将旅行社置于死地。此外,一旦形势恶化,部分中小旅行社还有可能恶意破产逃避债务。
针对“48小时收款制度”平常执行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春秋国旅严查这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之后,春秋国旅还严格规定,不执行48小时收款制度的人员,一经发现立即开除。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力,春秋国旅不仅在关键时刻回笼了大笔资金,而且躲过了受“三角债”牵连导致破产的风险。
案例启示:幸运常常光顾有准备的人
由于应对及时,春秋国旅尽管业务受到损失,但保存了企业的实力,积蓄了发展的力量。从这一点,春秋国旅是幸运的。但“幸运”总是常光顾有准备的人们。应对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我们需要建立预警机制,在这方面我们需做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下更多的功夫。在灾难面前,有关部门要及时地给予企业和个人预警信息。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初期,企业需要一段时间学会适应与调整应对危机的手段和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角色就更为突出。其次,企业方面要形成自觉的风险意识,当灾难发生时,要采取多种手段弥补损失,努力实现自助自救。同时,要关注国际国内信息,注意变化动向,以便出了问题及时应对。此外,媒体方面也要肩负起及时预警的重任。这也正是这则来自企业处理非典危机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⑸ 旅行社如何面对“非典”

“旅游行业真脆弱!”“旅行社今年怎么过?”“今年的五一长假可清闲了!”这是今年“五一”长假里笔者在旅游圈内听到人们最多的谈论。“非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面对“非典”,旅游业责无旁贷,旅游经营单位责无旁贷,广大关心旅游业的人更是责无旁贷。 为防止“非典”借旅游活动传播与扩散,继国务院宣布今年暂不执行“五一”长假制度后,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作出决定,要求各旅行社暂停组团接团业务,国家旅游局近期更是明确要求各国际旅行社在接待海外来华入境旅游团队业务中,通过各种途径,能延期的则延期,若无法延期,则必须严格控制,绝不允许旅游团队到疫情发生地、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面对这种局面,旅行社应该如何应对? “非典”肆虐,在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也给旅行社带来了企业危机。然而,“危机”同时也是契机。如果我们的旅行社企业在积极投身到预防“非典”、抗击“非典”行动中的同时,充分进行自我调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非典”造成的企业危机可能就会转变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 首先,抓住机遇,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我国旅行社的传统企业性质定位为中介服务企业。旅行社企业的中介服务性质决定了旅行社业务经营的被动性。中介服务企业的特点就是完全依赖于买方和卖方,如果买方卖方发生变化,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介服务企业的业务经营就会陷入困境。尽管旅行社业内人士也都意识到旅行社的传统企业定位束缚了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增加了旅行社经营的风险,也曾积极探索调整旅行社企业发展战略,但是,过去的所谓“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要么是“坐而论道”,停留在口号上;要么就是在表面上对经营重点作些调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环境及旅行社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企业定位,合理地规划旅行社发展战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旅行社应该突破“中介服务企业”的框框,经营业务也不应再局限于单纯的组团接团,旅行社作为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质服务,更要提供优质产品。所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准确地给旅行社以恰当的定位,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尤其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产品塑造形象,以形象树立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 其次,努力健全企业管理机制。国家旅游局将2003年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的重点确定为旅行社的门市部。由于《旅行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旅行社所设门市部为非法人机构,因此,旅行社乱设门市部以及门市部承包经营而导致了转让或变相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现象的客观存在。利益的驱使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旅行社门市部经营管理混乱,从2002年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活动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旅行社门市部成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罪魁”之一,旅行社门市部不规范的经营,不仅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旅游业的形象,而且扩大了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成为制约旅行社健康、持续发展的“毒瘤”。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使我国各行各业将当前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预防“非典”和抗击“非典”上来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各项工作的放弃,并不意味着旅行社门市部的治理整顿不再进行,而是一手抓“防非”,一手抓发展。因此,旅行社应该充分抓住当前机遇,未雨绸缪,理顺内部管理机构,清理经营管理混乱的门市部,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同时,根据旅行社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合理布局门市网点。 再次,科学建构企业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多数旅行社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中小旅行社,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经营模式,在团队招徕时采取人海战术,雇佣业务员对客户单位进行“密集轰炸”。但是,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渐趋成熟,旅游者的出游方式也正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具有个性化的散客自助游、自驾车游正迅猛发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旅行社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 最后,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充实企业发展内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旅游意识的增强,以及我国旅游产品的日趋丰富,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已不再明显,我国旅游从业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中。人们常常听到旅行社经理、导游人员埋怨长年忙于事务、忙于带团,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使企业发展缺少后劲,导游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旅行社及其导游人员因旅游者的投诉而面对旅游执法人员的检查时,往往以没时间学习、不了解政策作为托词,以此逃避责任。那么,当下的机遇,就提倡学习、开展全员培训而言,对旅行社、对导游员都是难得的。目前,旅行社应该制定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学习旅游法规,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消除困惑,形成共识。导游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加强学习。一方面,总结过去的带团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另一方面,广泛吸取营养,努力充实自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网络)收集新开发旅游景点的资料,加以整理,形成导游词,为今后的导游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充实原有旅游景点的导游资料,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为今后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眼下正是旅行社成为学习型旅行社,导游员成为学习型导游员的有利时机,如果旅行社和导游员抓住了机遇,将会不断充实企业发展内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非典”消灭之际,将是旅行社腾飞之时。 “非典”给旅行社经营造成的困难是相同的,这时,没有强社弱社、大社小社、国际社国内社,所有的旅行社都面临着困境,所有的旅行社都可能发生危机。(陈建军)

⑹ 非典时期部分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下面是几个行业在非典前期和非典时期的月营业额统计图。 (

(1)对旅游公司的冲击最大,减少87.5%;
(2)对富康药店的冲击最小,约增加了4.2%;
(3)下降了15万元;(4)“略”

⑺ 2002年的非典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分别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

非典造成的是威胁人生命的传染性病毒
传染性大
对旅游业是一种破坏性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是四年一次的世界性活动
开始旅游热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⑻ 非典以后香港为什么旅游业把目光投向了内地市场

人傻,钱多,没骨气

⑼ 非典时期我国旅游业经济损失多少亿

中国旅游业因非典总损失预计逾27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