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阳旅游业总收入
1. 信阳的旅游
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09年至2015年连续7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截至2014年 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77处,市级119处。星级酒店(三星级以上)34家,国际和国内旅行社44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0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亿元。
2014年,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1%。鸡公山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2万个,比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出1~8万个,万丈崖景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大值高达每立方厘米47.8万个,是目前全国此类测量的最高纪录,信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 国家湿地公园4个。 2014年,信阳市国家级4A旅游景区增至6家 。 国家级4A旅游景区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黄柏山西九华山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信阳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城阳城遗址博物馆
国家湿地公园:平桥湿地公园、淮河湿地公园、龙山湖湿地公园、香山湖湿地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城阳城址、黄国故城、邓颖超祖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详见词条:信阳古八景、信阳新八景)
公元1747年值乾隆盛世,时任信阳知州的诗人张钺有感于信阳风光之美,赋诗八首,为信阳修建了八处美景(信阳古八景),诗名即景名,分别是:《贤岭松风》、《浉河泛月》、《申塔朝晖》、《奎楼晚照》、《龙潭瀑布》、《雷沼喷云》、《龟山晴雪》、《长台古渡》。公元2010年重修信阳新八景:望湖轩、茗阳阁、聚贤祠、申伯楼、龟山亭、河洲榭、平山塔、琵琶台。
2. 信阳地区的支柱产业
农业为主,以工业,旅游业为辅。比如平桥蔬菜大棚,浉河的茶叶外加旅游业。。。信阳现在就是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旅游业不太大的发展。
3. 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多少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多少万亿元
1月1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6年发展预测》。
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和12%。入境旅游在近3年来首次出现增长,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1.33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
4. 河南信阳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如何有什么大的变化吗
近年来,信阳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版,信阳上升的权知名度与创造,投资的快速发展,创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增加信阳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咖啡厅,书店,茶吧,快餐店,服装店,茶园,茶馆,等机会。
5. 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交通优势。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正在打造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层指郑汴一体化区域,包括郑州、开封两市区域;紧密层包括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7个省辖市区域;辐射层包括安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9个省辖市市区。
河南省北临山西的太原,河北邯郸,人口稠密;东临山东、安徽,接近东部沿海城市,市场范围广阔;西有陕西的西安,正所谓“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有利于两省旅游资源的相互补充;南临江苏的徐州、湖北的武汉,南北景观差异性显著,对南方游客吸引力大;可以说河南这种区位优势是非常优越的。
4、河南旅行社发展现状。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294亿元,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2012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旅游业的重点工作。2012年工作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3.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15%。
二、河南省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仅为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旅游知名品牌缺乏。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除了少林寺外,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几乎没有。
2、市场宣传力度不够。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河南省交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就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针对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建议
1、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避免景点过于单调;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我省戏剧、曲艺、杂技等艺术品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要把这些资源,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把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出来,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加大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国家4A级知名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业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应重点加强旅游道路、景点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加大主要景区和交通干线之间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郑州航空枢纽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增加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间车次安排;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把临近的景区联系起来,形成旅游资源的组团式发展。鼓励和景区配套的酒店旅馆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要在产品上显示旅游地的特色,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设计产品图案,尽量用当地的特产材料作原料进行生产。对一些精湛的民间工艺制作,开放工艺流程、制作现场,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吸引力,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
河南文化与旅游的依存度很高,关联性很强,文化对旅游带动力也很大,在加快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我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充分发挥文化效力,这样,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展示及利用;有利于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业的品质;有利于河南丰富的地域人文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把河南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6. 哪里可以查到各省历年来旅游业财政收入
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小部门能查到的,要省级以上的旅游局才能查。也就是局级以上的部级别才有资格。
7.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对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炎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活剧,并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的恢宏壮丽、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很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铁塔、宋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清明上河园、包公祠、云台山、石人山、白云山、重渡沟、龙峪湾、查岈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安阳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阳古都的汉、魏、隋、唐文化、开封古都的宋文化,浓缩了中国从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华;黄河在河南境内有700多公里,横贯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开封、濮阳,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很有特色,三门峡“天鹅湖”的自然古朴,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开封柳园口的“悬河”奇观,洛阳、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恢宏壮丽,展示了中原大黄河“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的无穷魅力;源于中岳嵩山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的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功夫之乡-武术健身游,一直是我省对外进行市场宣传促销的主打品牌;河南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故里在河南,黄河文化的主脉在河南,佛教、道教、儒教的发源地在河南,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古代圣贤出自河南,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的祖地及中国《百家姓》中的四百多个姓氏中的73个姓氏,其中包括当今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这对于众多的海外华人来说,河南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寻根谒祖之地;此外,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千百年来在全国也独占鳌头,每年4月的洛阳牡丹花会和10月的开封古都菊花会,在海内外也很有影响。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在中原地区造就了一处宽3公里,长132公里,水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壮丽奇观。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近年来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豫北的太行山、豫西南的伏牛山、豫南的桐柏山、大别山区,也都相继开发出一大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如焦作的云台山、青天河、神农潭、安阳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济源的五龙口、鹤壁的云梦山、平顶山的石人山、洛阳的白云山、鸡冠洞、重渡沟、龙峪湾、南阳的老界岭、龙潭沟、宝天曼、驻马店的查岈山、薄山湖等,这些对海内外旅游者同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2002年,我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达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同比增长9.4%;接待国内旅游者627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国内旅游总收入409.13亿元,同比增长9.25%。首次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4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大关。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上,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入境旅游市场,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河南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品牌,很难成为海外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推出过许多专项旅游产品,如:大黄河之旅、佛教之旅、修学之旅、书法之旅,以及豫北、豫西民俗风情旅游线等。但是河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主要依附于传统的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线,在境外销售的河南产品其实只是北西洛上线的一个点,真正的纯河南产品很难进入市场。
2、入境旅游者在河南逗留城市偏少,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
河南有18个省辖市,但是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三门峡、南阳、安阳等主要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3、与产品相匹配的诸要素欠缺,严重影响市场的可进入性。
河南境内目前只有3个机场,除了郑州新郑机场开通了至香港的航班外,尚未开通一条国际航线,造成了入境旅游线路连接困难,境内外旅行社成本增加,销售积极性受挫。各主要旅游城市缺少晚间娱乐项目,也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既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推广,又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游客,扩大旅游消费,更影响了境外旅游者来河南旅游的兴趣。部分城市宾馆设施落后,不能符合境外旅游者的接待要求。许多城市外语导游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河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4、市场促销力度不够,河南产品知名度不高。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5、三大市场发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增长缓慢。
国家旅游局明确的方针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操作主动性强、利润较高等经营特点,客观上现在形成的情况是:国家旅游局倡导的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地方政府重视的是国内旅游,旅行社抓得最狠的是出境旅游。尽管追求的都是发展,但是忽视入境旅游的开发,其结果不仅是接待人数和创汇指标的低水平徘徊,还将会影响我省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完全对接和产业整体水平的升级。
总之,今年我们仍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河南旅游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内练素质,抓住机遇,乘势发展。我们认为,要争取我省今年的旅游市场有新突破,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产品要素配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有河南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河南自己的主打产品,开发河南深度旅游。三是定位重点市场,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去年6月份,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沿黄河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郑州、洛阳、开封及三门峡沿黄旅游线这“三点一线”位于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的结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协调配套,旅游重点区域的优势十分明显。为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每年拿出6000-8000万元资金,加大对“三点一线”及全省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以“三点一线”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黄河小浪底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封宋都景区水系疏浚和环境整治工程,三门峡黄河金三角旅游配套工程,商丘商祖文化区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创新工程等为重点,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在旅游市场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景点,将“三点一线”建成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重点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敬旅游项目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8. 据统计,2014年河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162.56亿的近似数(精确到百亿)其结果为___.
4162.56亿=416256000000≈4.2×10 11 ,
故答案为:4.2×10 11 .
9. 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
2005-2011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同比增长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 同比增长 中国旅游业所占比重
2011 471564 9.2 22500 20.1 4.77
2010 397983 10.3 14832 11.5 3.73
2009 335353 8.7 12900 11.3 3.85
2008 300670 9.0 11600 5.8 3.86
2007 257306 13.0 10957 22.6 4.26
2006 210871 11.1 8935 16.3 4.24
2005 183868 10.4 7686 12.4 4.18
10. 信阳在中国的地位
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很有名气,甚至在一些国家比我国的其他一些省会城市名气还大,因为大家都知道信阳毛尖,但是只此而已,经济在河南很落后,很不想说它排倒数前三,因为我也是信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