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
二、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省份

1、江苏: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接待国内旅游者首次突破3亿人次,达到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87.9亿元。

2、广东: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同比增长23.9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3.83亿美元,增长约23.48%。

3、上海:2010年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50%;接待入境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同比增长45%。

4、浙江: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4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总收入2643.7亿元,同比增长17.5%。2010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5、山东:2010年山东实现全省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2915.9亿元,同比增长25.1%,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同比增长21.2%。

6、北京:2010年力争实现境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同比增长7.1%。

7、辽宁:2010年全省旅游收入目标锁定2500亿元。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9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8、河南: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2亿元,较上一年相比,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3%和15%。

9、四川:2010年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2010年四川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同比增长23.8%。

10、湖南: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425.8亿元,同比增长29.68%,喜进全国10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02亿人次。

11、福建:计划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预期超过1300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预期目标是1.12亿人次。2010年1-10月福建旅游总收入约925.59亿元比增6.3%。

12、天津: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2011年计划接待海外旅游者力争达到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80亿元,同比增长20%。

13、湖北:2010年,湖北将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名牌,计划实现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2亿人次,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增长20%。

14、山西: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108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9%。其中,海外旅游接待1302856人次,同比增长22.01%;海外旅游创汇46459.91万美元,同比增长22.93%;国内旅游接待124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8%。

15、贵州: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1060亿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旅游接待人数达1亿人次。

16、安徽:2010年目标是实现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75万人次,国内游客1.4亿人次。

三、旅游收入500-1000亿元省份

17、陕西: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9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6%;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4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1%。

18、云南: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旅游总收入达900亿元,力争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以上。2010年1-7月,旅游总收入达498.4亿元;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45.7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78.8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接待国内游客79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5%。

19、河北:预计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1.5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以上。

20、重庆: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918亿元,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62亿人次。

21、江西:2010年旅游总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1.08%,相当于全省GDP的9.2%;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5.06%。

22、广西:2009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9.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和6.9%;接待国内游客1.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7亿元,分别增长21.9%和33.6%;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1.201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达701亿元,增长31.3%,

23、吉林:2010年旅游收入达到725亿元,预计2011年将提升25%。

24、内蒙古: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目标锁定720亿元,同比增长17.77%。

25、黑龙江:201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631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国内旅游收入为357.49亿元,同比增长33.6%。

四、旅游收入100-500亿元省份

26、新疆:2010年旅游收入281亿元;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创汇3.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038万人次。

27、海南:2010年1至9月份,旅游总收入191.84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1%和20.02%;全省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1915.3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8.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03%和19.05%。

28、甘肃: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到235亿元以上。

五、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下省份

29、青海: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1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入境游客达46740人次,同比增长29.4%。

30、宁夏:2010年目标是实现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58亿元。

31、西藏:2010年,全区旅游收入突破6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2011年,西藏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7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

⑵ 旅游业为什么能够促进就业,数据分析

旅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工作方式灵活多样,使得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政府促进就业的最好的选择。

1、旅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可挖掘潜力大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特征产业在全国就业总数中的比例,超过了制造业等传统密集型产业,也超过了房地产、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旅游业的市场非常巨大,2007年中国旅游业经济创收超过33600亿元,占我国GDP的12.2%,这么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是毫无疑问的;旅游业的就业人员增长迅猛,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到38%,增速居于前列;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定下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大约新增70万个旅游就业岗位的目标,可见旅游业不仅就业容量巨大,就业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6000万。

2、旅游业关联带动性极强

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一元钱,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旅游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不仅涵盖吃、住、行;也包含游、购、娱。国家旅游局计财司司长吴文学曾表示,旅游业直接、间接关联的部门可以多达100多个。据统计,成都市2007年1~9月旅游新增就业人数达1.4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达7万人(不完全统计),很好地说明了旅游业的关联性和解决就业的潜力。

3、就业方式灵活、包容性强

旅游产业涉及到的领域广泛,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根据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这个产业既需要一些高学历、高知识的管理、规划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简单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而且,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这样还可以照顾到再就业人员、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说旅游业门槛低主要针对这部分需要简单技能的岗位。另外,由于一些景区运营的季节性很强,相关岗位会有一些阶段性和流动性,使得一些岗位的弹性很大,能够以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⑶ 各地生产总值包不包括旅游收入,为什么旅游收入会大于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就是指抄GDP,准确的说是一个地区生产和消费的总和,旅游收入属于第三产业消费,是GDP的一部分,不可能大于GDP,如果出现大于的情况只能说明两份数据有一个作假或者都假。

这要根据给予“1”的含义来判定。如果规定“1”是GDP的整体,那么单项旅游收入不可能大于1;如果你规定“1”只是GDP中的一个份额,那么,旅游收入有可能大于1。

如果是分析研究地区GDP的结构以及旅游业在该地区的重要程度,那么应该是旅游业相关行业的GDP比总GDP。如果是研究财政收入的问题,最好是用与旅游业相关的财政收入比总财政收入。

(3)旅游业相关行业收入数据扩展阅读:

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影响,要保证结果完全相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国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⑷ 找近几年影响中国旅游收入因素的数据

旅游业是对安全因素极其敏感的产业,尤其在发生美国“9·11”和印尼巴厘岛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居民倾斜以及由此带动的旅游消费升级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 《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月,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我国居民的可支收入将稳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任务,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倾向增加,再加上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旅游消费的升级,我国旅游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 (2)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旅游活动愈加便捷和舒适,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业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设施不断改善,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不断提高,旅游活动更加便捷。铁路方面,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航空方面,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航线也会大大增加;公路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十二五”期间,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加上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以及酒店数量的增加与服务的改善,使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3)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旅游业是对安全因素极其敏感的产业,尤其在发生美国“9·11”和印尼巴厘岛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局动荡、社会动乱、恐怖主义活动频发不同,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及各省市区根据该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将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这一系列政策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5)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⑸ 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有哪些数据

建省办经济特区17年来,海南旅游业从一个哇哇待哺的幼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朝阳”产业。初步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创造或通过传导链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86.8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1.0%。其中,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4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对GDP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1.01亿元,比1987年增长96.4倍,年均增长3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77亿元,比1987年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7.9%;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增长141.8倍,年均递增33.3%。旅游业增加值率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点。

初步测算,2004年旅游业通过传导链影响关联产业间接创造增加值为37.9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8%。按旅游业每收入1元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增收4.3元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间接带动关联行业增加4.5个就业岗位的研究资料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由此影响关联行业实现总收入477.34亿元,比1987年增长96.7倍,平均每年增长30.9%。2002年,全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6.58万人,带动关联产业就业23.03万人,传导影响社会劳动就业29.61万人。旅游产业传导链进一步拉长。

⑹ 高分悬赏 近几年 国家旅游收入 最好从1990年开始 到现在的数据

2007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00万元 (源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00万元 (源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内旅游人次超过12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源自: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研究 《旅游学刊》2007年09期)

2004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亿美元,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11亿元,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2%。 (源自: 旅游业助推中国“十五”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旅游报》2005/12/09)

2003年,国内旅游收入3442亿元人民币。(源自: 享受型旅游小荷露角 《中国消费者报》2004/03/08)

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源自: 我国酒店业集团化道路的探索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01年,中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源自: 论旅游产业与珠海经济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000年,中国国内旅游者已达7.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175.5亿元人民币。(源自: 关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999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2,831亿元人民币。(源自: 论西部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地位及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2001年02期)

1998年,国内旅游收入已达2391.2亿元。(源自: 旅游市场扩大内需 潜力巨大。《中国市场》1999年07期)

199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44亿,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112.7亿元人民币。(源自: 旅游产业成长阶段的重要标志——生态旅游的兴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996年,国内旅游收入1638亿元。(源自: 享受型旅游小荷露角 《中国消费者报》2004/03/08)

199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376亿元。(源自: 旅游产品发展的机遇 《上海工艺美术》1997年01期)

1994年,国内旅游收入1024亿元人民币。(源自: 蓬勃发展中的铁路旅游业 《铁道知识》1996年02期)

1993年,国内旅游人次是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收入是864亿元人民币.(源自: 外资进入中国旅行社行业的战略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0亿元。(源自: 国内旅游市场化 《旅游学刊》1993年05期)

199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亿人,回笼货币200多亿人民币。(源自: 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旅游业 《人文地理》1993年02期)

199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70亿元。(源自: 旅游企业并购模式研究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⑺ 旅游业收入应该怎样计算

门票、旅馆、景点内消费、收取旅游费都属于旅游业收入内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住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组织旅游团到中国境外旅游。在境外改由其他旅游企业接团的,以全程旅费减去付给境外接团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其适用税率为5%。

(7)旅游业相关行业收入数据扩展阅读: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概括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是指:

(1)提供或者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2)所转让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个人在境内;

(3)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

(4)所销售或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但是,根据财税[2009]11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有关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以下简称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

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

⑻ 旅游业的收入来自哪些方面

旅游企业财务核算相对于工业、商业企业而言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是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类型的企业相比,旅游企业的收入、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较为简单。但是,旅游企业财务核算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就旅游企业财务核算主要会计科目的使用、收入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的核算要点进行简要归纳。

一、主要会计科目

由于旅游企业本身是组织团队旅游,游客到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旅行社收取旅游款,构成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时组织客人到目的地旅游,组团需要付出的当地旅行社接待费以及租车费、机票费、住宿费、餐费、保险费、门票费等构成了旅行团队的成本。由于行业特点,注定了旅游企业基本上不存在存货核算的问题。因此,在财务核算方面,涉及资金收付的会计科目成为旅游业会计最常用的科目。

1、应收帐款

除了在营业厅接收散客组团出游之外,旅行社一般情况下需要开拓一些大型企业客户,这些客户为了给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政策,以体现企业的凝聚力,一般都会定期组织员工外出考察旅游。门市接收散客组团,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应收款项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客户多属于固定客户。因此大多数旅行社会先组织员工出游之后才收款,因此形成企业的应收帐款。该科目核算本期收到前期旅游团款及本期应收未收团款。当月收到前期应收款时:dr:现金(银行存款) cr:应收帐款;在月末结转收入时,对尚未收到的旅游团款:dr:应收帐款 cr:主营业务收入;

2、预付帐款

预付帐款核算主要是在旅游企业支付当期组团出游的旅游费用。支付前期出游团队的旅游费用时候,使用“应付帐款”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支付旅游款时:dr:预付帐款 cr:现金(银行存款);月末结转成本时:dr:主营业务成本 cr:预付帐款;

3、应付帐款

该科目核算本企业支付前期及当期应付而未付的旅游团款。支付前期旅游团费时:dr:应付帐款 cr:现金(银行存款),月末结转成本时候:dr:主营业务成本 cr:应付帐款;

4、预收帐款

该科目核算本期收到的旅游团款。收到前期旅游团款在应收帐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收到本期旅游团款时:dr:现金(银行存款) cr:预收帐款;月末结转收入时:dr:预收帐款 cr:主营业务收入。

二、收入、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一般情况下,旅游企业会计的收入是根据与客户签订的旅游合同来确定的,成本的确认也是则是根据旅游实际发生的费用及与目的地接待旅行社签订的合同来确定。旅游过程中遇到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给予客人的折扣等则按照实际情况,按照销售折扣来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财务核算的工作量,旅游企业一般在期末确认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以下是企业核算的一般步骤:

1、收到当期旅游团款时:

dr:现金(银行存款)

cr:预收帐款
上一页

2、收到前期旅游团款时:

dr:现金(银行存款)

cr:应收帐款

3、支付当期旅游团款时:

dr:预付帐款

cr:现金(银行存款)

4、支付前期旅游团款时:

dr:应付帐款

cr:现金(银行存款)

5、期末结转收入

dr:预收帐款 (收当期旅游团款金额)

dr:应收帐款 (当期合同金额-收当期旅游团款金额)

cr:主营业务收入 (当期旅游合同金额)

6、期末结转成本

dr:主营业务成本 (当期旅游合同应支付团款及当期出团实际费用)

cr:预付帐款 (支付当期旅游团款金额)

cr:应付帐款 (当期旅游合同应支付团款及当期出团实际费用-支付当期旅游团款金额)

三、注意点:

1、在具体运用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及预收帐款科目时,需要设置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鉴于旅游企业的客户非常多,而且很多客户在一个会计年度可能只有一次业务发生。因此,在当前大部分企业均已经实行电算化的情况下,如果在财务软件中各科目下分别设置二级科目,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级科目将不可胜数。因此建议相关企业设置手工明细帐进行辅助核算,这也是旅游业企业独特的较为繁琐的工作。

2、税务问题:旅游企业属于服务行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等。其中营业税的处理方法按照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的毛利额乘以适用税率确认,在财务处理时要引起注意。其余税种的核算与其他行业相同。

⑼ 旅游收入影响因素有哪些要求是每年都有具体数据的,可量化的

旅游收入:从理论上说,就是旅游景区所获得的旅游者异地消费的总和。旅游产业的收入,包括了游客出游以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且形成一个收入链;因此,旅游产业的总体收入,是一个综合收入概念;对于具体到某一个旅游项目,其收入一般只包含了游客出游中的一部分消费。
影响旅游产业收入的主要因素
1、旅游距离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长距离旅游收入链长,带动效应大
长距离旅行中,航空是重要的收入点,所以针对长距离旅游,机场的建设是产业要素建设的重点
短距离旅游收入链较短 特别是城郊旅游的收入链最短,对产业要素影响较小 旅游中对饭店收入影响最大,对餐馆有一定影响
针对城郊旅游,正要的是度假休闲设施的设置,饭店和娱乐、游憩设施是收入链中的重点
2、旅游时间
出游时间长短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要素安排
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旅游点的收入量,特别是对餐饮、住宿方面的影响,同时出游时间也会影响旅游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3、旅游景区性质:
旅游景区性质对收入链中收入点设置和收入的大小有重要影响
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与游线景点型景区的收入点和收入量也是不同的。综合性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目的地,满足旅游者吃住游娱购的综合需求,门票收入不一定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景区更多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内交通等获得综合性收入。而作为游线中景点型的景区,由于不是目的地,前后都有景点延伸,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门票和一定的娱乐。
旅游目的地型景区收入链最长 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全,收入点多
游线景点型景区门票、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
纯旅游景区 主要收入点:门票收入、游憩娱乐收入和部分餐饮、购物。
4、旅游者类型
旅游者类型对旅游收入链和收入量有主观的影响,
旅游者类型对于景区的收入点设计也有较大影响。下面以商务旅游者、会展旅游者、观光旅游者和度假休闲旅游者为主要类型分析。
针对大部分观光旅游者,门票上的支出会超过其它类型的支出,餐饮和住宿也是较大支出,而其它支出则很少。作为度假、休闲旅游者,住宿和餐饮则是其主要支出,同时配套的游憩设计也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门票和其它收入比例则比较低。

⑽ 近三年数据,说说旅游业对某地经济收入就业和扶贫等具体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近三年数据说说旅游业对某地经济收入就业和扶贫等一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网络可以搜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