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97万亿元,旅游人数累计达55.4亿人;且新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里,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贡献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的敏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于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故而在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航班骤减的现状下,2020年的经营预期完全被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究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后续将会如何演变。

新冠疫情:将给旅游业带来什么?

短期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旅游黄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还将创造约为5550亿元的消费规模。

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上述预测值瞬间失去了价值,从交通和出行人数两方面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1)交通数据: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黄金周出行人数:从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节“黄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有1.52亿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国出行人数多达4.21亿人次,骤减态势比“腰斩”更甚。

行业低迷之势或将在短期内持续

1、供给端:行业整体受到波及

当前,几乎全部旅行社的员工都处于停工状态,收入和现金流面临挑战;

多数景区关闭,或者采取关闭部分停车场、下调限流人数等措施来应对疫情,创收有限;很多酒店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影响;

海外疫情同样在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取消或者停飞,出入境旅游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国人出游意愿锐减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从历史上看: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将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可见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之久,至于人们的出游意愿何时恢复,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等。

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相比于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各省市均实施不同程度上的区域封锁、交通管制、景区暂停开放等,大部分民众主动或被动的隔离在家不出门,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较为严重。

不过,长期的隔离与居家办公让不少人被过久地“压抑”,故而我们预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随着出游信心的恢复,人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很难出现明显改观,我们预计景区受到的冲击可能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到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都会采取措施以弥补前期的损失,企业员工很难通过休年假等方式来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业才会有所起色,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会有所好转;

B. 新冠疫情重创旅游业,国际旅游业如何恢复正常运行

开放跨国旅游当然是弥补损失的最佳方式。希腊和格鲁吉亚在6月中旬首次宣布将开放外国游客入境,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批宣布开放边境口岸的两个国家。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地区仍在观望,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国已经宣布建立跨国旅游“绿色区域”,这些国家将首先为国际旅游相互开放边境。最近,意大利正式向英国公民开放其旅游许可证。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查里亚斯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也承认它们之间的“旅游安全走廊”协议,这三个国家的公民相互旅行和访问。

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176亿澳元的财政计划,以帮助经济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政府还将在未来四年内投入67亿澳元帮助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德国宣布推出一项总预算为500亿欧元的民生政策,以帮助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体验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会出现一些新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疫情和移民限制,许多人会担心长途旅行,而短途旅行、国内旅行或自驾游等相对安全的旅行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疫情还为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将营销重点转移到国内游客的机会。

C. 旅游是和世界沟通的过程,疫情对我国旅游业带来什么影响

这次疫情对我国的旅游业影响肯定是比较大的。因为春节期间本就是旅游业的高峰期,结果一群导致旅游景点纷纷关闭,可以说砍掉了它们大半的收入。

所以总的来说,正是因为这次疫情的爆发,我国旅游行业深受打击。从短期上看,它的复工周期不定,而且错过了一年中最火爆的春节期间,收入大打折扣。而从长期来看,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旅游行业都不会太火爆。

D. 疫情过后爆发的行业!

个人认为是饮食行业。

E. 疫情过后,旅游供给侧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首先要把公共卫生搞得非常彻底,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再有就是对游客进行精密化专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属,管理好游客的客流量,提高对游客的服务和旅游的指导功能。
总之就是要利用科学手段,提高效率,能够作出预警和预案。
如果觉得有用,请采纳,谢谢。

F. 2020年是旅游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是受疫情所影响的吗

我觉得是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旅游业的打击非常大,2020年会成为旅游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绝对是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各大航班也面临着降价、取消甚至停飞。各大景区也被要求暂时关闭,且疫情过后也没办法快速“起死回生”。行业回温、客流反弹什么的,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就连旅游行业的股票市值也大幅度下跌。可以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旅游业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

G. 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

1、妇婴保健类行业:母婴店、产后护理店、月子中心等。

关注女性健康、妇婴健康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因此有实力的、靠谱的母婴店、月子中心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服装饰品类行业:服装店、美甲店、饰品店、美容店、化妆品店等。

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男女老少,即使是疫情期间也绝对不会影响每个爱美的人购买新衣服的欲望,更何况是疫情过后,被困久了的人们都像困兽逃出牢笼一般蜂拥而出,当然,出街必备精致妆容、完美穿搭、点睛饰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牢牢把握住少女心,才是行业火爆的根源所在。

3、生活装饰类行业:鲜花店、礼品店、文具店、家居用品店等。

鲜花娇艳欲滴,礼品多姿多彩,适合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也适合作为为自家讨欢喜的精致好物。家里多一些新生命,多一些点缀,学习中多一些精美的文具,都会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无疑是增加幸福感的不错选择。

4、娱乐休闲类行业:蛋糕店、奶茶店、西餐厅、快餐店等。

想必经过了疫情的洗礼,很多人在心灵层面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疫情虽然可怕,但被迫的静止和休憩也使得很多忙碌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姿态,多陪伴家人,多一些休闲娱乐的时光,享受一次安静的精致下午茶应该也会成为更多都市丽人的新选择,慢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5、网络媒体行业:线上教师、公众号、网络号、词条编辑等。

疫情期间仿佛使得全世界的同学们对网络授课都不陌生了。只要有能力,具有相关资质,都可以尝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7)疫情过后旅游业爆发扩展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足不出户、一键购物、“无接触”配送已经成为许多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电商行业,特别是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新零售概念类电商异军突起。

生鲜电商在疫情中逆势而上,销售额大幅上升,电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保障生鲜产品的供应链,是所有生鲜电商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创新供应链模式,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按照销售大数据预估第二天的销量并据此安排工作计划;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通过成立针对选品、物流、营销等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专门小组,提高供应链的稳定程度以及运行效率,先后推出全国覆盖的“无接触配送”服务;

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在疫情时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加强对食品和储存仓库的消毒和巡检。生鲜电商行业在挑战面前经历了大考,自身也得到了巨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