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国所有城市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名请告知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名次 省区市 接待游客总人数(人次) 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1 江苏 4.1亿 14.10% 5580 19.10%
2 广东 4860 26.00%
3 浙江 3.36亿 3900 18.00%
4 山东 4.15亿 3700 21.00%
5 北京 2亿 15.00% 3210 16.00%
6 上海 2亿 3000

详见 http://travel.people.com.cn/GB/16964715.html

Ⅱ 在哪里能找到中国近十五年来各省的国内旅游收入

哪里能找到中国近十五年来各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可以到当地的统计局,或者是旅游局统计资料室。

Ⅲ 求各省旅游业排名

那排名是按旅游业收入来排的,在招待同样游客人数的情况下,消费越高的地方旅游业收入也就越高,排名也就会越靠前。
风景是否优美是不能简单的与旅游业收入来挂钩的,西藏很多地方很美,真的很美,但是当地由于交通不便所以很少有游客去,更不用说旅游业的收入了,难道你能说西藏的景色不美么?
来北京看什么?北京主要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的,自然景色几乎没有,就香山那破山要在桂林那里比香山好看的山多了去了,北京不久看那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这几个地方嘛,也许王府井也会有人去看一下,但是那个地方也不过是条商业街而已。
上海呢?不久看那几栋高楼大厦?还能看什么呢?外滩?那又脏又浑的黄埔江水?大不了再去淮海北路和四川北路逛逛卖点东西,向人民广场那样的地方哪个城市都有的,也没有什么新奇。
杭州是还可以,不过也就西湖了,其他还有什么可看呢?钱塘江潮又不是每天都有的。
深圳?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的城市?去了玩什么?也就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人造景观了,玩了可以去华强北、东门那里逛一逛,买买东西。另外滨河大道可以去看一看,看看海湾和远处的香港,剩下的就是大梅沙小梅沙这两个海滩了。
广州???我真的不知道广州有什么看头。
成都、武汉我没有去过,不说了,没有发言权。
南京也就去中山陵看看,还有什么看头呢?
相对来说青岛还是可以的,城市干净不说,喷泉广场那一带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崂山,还可以了,特别是在青岛啤酒厂附近找个地方喝刚下线的青岛鲜啤,再搞点海鲜下下啤酒,那当然很爽了,我觉得青岛和桂林差不多,在桂林也可以喝漓泉,喝了大半个中国的啤酒,就青岛崂山水的青岛啤酒和漓江边上的漓泉啤酒不错了,其他地方的什么燕京、什么金威珠江三得利,破啤酒。

Ⅳ 几个旅游目的地年收入及其占各省份经济总量

兰州 2011年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0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2%;入境旅游人数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国内旅游收入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9%
西安 2011年 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万人次,增长3.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831万人次,增长0.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增长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5.8%。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

Ⅳ 哪里可以查到各省历年来旅游业财政收入

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小部门能查到的,要省级以上的旅游局才能查。也就是局级以上的部级别才有资格。

Ⅵ 跪求2013年度全国各省市旅游人数统计

你网络这个《国家旅游局关于2013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国家旅游局的网站上,最下面有附件

Ⅶ 在哪里能找到各省旅游收入,需要近十年以上的。还有各省旅游景区个数。求大家帮帮忙

可以查查各省的年鉴 一般政府官方网站都有得下载

Ⅷ 2013年中国各省市GDP总量及排名

中国2013年各省市GDP总量及排名详细见下表。

2013年全国31个省区GDP排名,广东率先突破六万亿大关,排在榜首。各省总量及排名见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Ⅸ 中国各省1990年到2013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值

平均比例

Ⅹ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现代旅游业也相继得到了发展。随着现代旅游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之前的大众旅游进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导可持续旅游并且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型专项旅游受到推崇,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背包游和自驾车游兴起等等。这些理念与消费模式的转变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
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性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再者,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群交流和迁移,传统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已不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