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后的旅游业
❶ 请结合“后疫情”时期国内外旅游环境的变化,根据90后消费心理,谈谈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试着论述
疫情以后,国内外的旅游环境会还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暂时只能在国内进行旅游,还不能到国外国外还有很多国家,他们的疫情很严重的,等到疫情嗯,都治理的差不多了,才能够出国旅游,现在只能在国内进行旅游
中国游客是全世界旅游景点的主要客源,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也导致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多,钱财也越来越多,所以出国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游客的享受之一。中国游客去到的地方肯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好的收益。
中国对于全世界哪个国家的旅游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游客的特点就是数量多并且非常的有钱,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给他们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像越南,泰国,菲律宾和日本,全部都是由中国游客带起来的,没有中国游客的这些国家,旅游业基本很惨淡。特别是旅游业附近的餐饮行业来说,更是惨不忍睹,很多餐饮行业都倒闭了。
❸ 疫情之后国内游,为何云南旅游最热门
如果单论美景,国内能和云南媲美的省份,也可以挑出一两个,但是同时具备民族风情和特色美食的省份,只有云南。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处所,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处所,跨境民族最多的处所。众多的民族和迥异的风俗,构成了七彩云南。因为有不同民族的文化,所以就有种类丰富的民族美食。蒙自过桥米线,腾冲的饵丝,丽江的玫瑰花饼、粑粑,傣族的蚂蚁蛋、竹筒饭,宣威的火腿,汽锅鸡,等等,光看名字都让人垂涎欲滴。
❹ 现在中国内地在疫情期间都有哪些地方可以随便去旅游
1、栖霞
栖霞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的诗句而得名。栖霞属山区丘陵地形,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旅游景点十分丰富,有崮山、艾山、太虚宫、唐山硼风电、英灵山烈士园、牙山国家森林公园、牟氏庄园等。
2、丽江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小桥流水,文艺资堂,留恋时光。遇上丽江,遇见幸福。
3、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在湖南,白天和晚上是截然不同的,白天像“一位老人”守护着古城,晚上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把身上耀眼的面貌展现的淋淋尽致,江岸边的吊脚楼灯笼也张罗亮起来,酒吧的生意也开始吆喝起来,游人的嘻嘻哈哈的喧闹声想起来,上演了一部浪漫的戏剧片。
4、鼓浪屿
鼓浪屿有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外形奇丽俊秀,其街道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格外漂亮。
5、大理
大理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小城,拥有众多的书店碟,而这些地方也从来不缺顾客,都想象不到生活在这个安逸城市的人为什么那般热爱文艺。被称为“风花雪月”的大理,总能香风满道,此处文艺一回,能终生难忘。
❺ 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发展的出路有哪些
以新时代中国旅游发展的出路还是有很多疫情,现在慢慢上去,旅游业会越来越兴旺
❻ 你认为疫情下,旅游业务该如何发展
其一,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发展与足够大的客流量息息相关,无论是湖南的张家界、还是湖北的黄鹤楼等景点都是需要客流量来支撑的。疫情的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怎样及时地阻断传播,怎样迅速控制住区域传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去过很多的景区,发现景区附近的医疗卫生设施还不够完善。
其二,地方地产业结构要合理调整。有的地区全部依靠旅游业的收入来发家致富,不发展或者弱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做法有待思考。怎样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人民的口袋富了,社会才会更趋于稳定。大范围的停工宅在家,或者复工之后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当地的经济。
其三,适当采用互联网平台+var技术来实现远程的景观欣赏。以此来弥补不能出门旅游的遗憾。虽然不能与亲临其境的感觉相比,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游客的好奇心。游客可以提前感受景区的景色,认为值得一去则会不远千里奔赴美景。
其四,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很明显的对比就是,在城市的高楼居住的城里人十分羡慕农村的田园生活。我国农村还未开发的地域非常广阔,浙江近年来,大力推进“万村景区化”工程,“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美丽村庄景区,在浙江遍地开花。据统计,2018年浙江新增A级以上景区村庄2640个、3A级景区村庄46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个。2019年浙江14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如果人口不再过于集中于大城市,也许疫情也不会传播那么快。
❼ 疫情还没完全结束,旅游业为什么可以提前复苏
中国疫情已经被控制住,只要防境外输入即可
现在,除武汉以外,中国国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已经全部清零(境外输入不在此范围),整体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温度慢慢上升,病毒的活力也会慢慢降低(病毒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活跃度不大),天气也在帮我们杀病毒,所以,中国整体的疫情已经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天已经悄悄的即将来临,在这个热情的夏天,我们相信新冠病毒也会像非典一样消失。
国家为了对抗此次疫情,在市场投放了很多钱,这些钱如果不被运转起来,那国民经济依旧难以恢复
此次疫情,国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这些资金虽然是为了支持疫情期间受损伤的市场,但是国家迟早也还是要收回来的。如果疫情恐慌得不到有效抑制和消除,那全国的消费水平也居低不上,国家财政的钱根本收不回来。
❽ 新冠疫情重创旅游业,国际旅游业如何恢复正常运行
开放跨国旅游当然是弥补损失的最佳方式。希腊和格鲁吉亚在6月中旬首次宣布将开放外国游客入境,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批宣布开放边境口岸的两个国家。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地区仍在观望,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国已经宣布建立跨国旅游“绿色区域”,这些国家将首先为国际旅游相互开放边境。最近,意大利正式向英国公民开放其旅游许可证。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查里亚斯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也承认它们之间的“旅游安全走廊”协议,这三个国家的公民相互旅行和访问。
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176亿澳元的财政计划,以帮助经济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政府还将在未来四年内投入67亿澳元帮助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德国宣布推出一项总预算为500亿欧元的民生政策,以帮助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体验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会出现一些新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疫情和移民限制,许多人会担心长途旅行,而短途旅行、国内旅行或自驾游等相对安全的旅行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疫情还为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将营销重点转移到国内游客的机会。
❾ 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97万亿元,旅游人数累计达55.4亿人;且新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里,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贡献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的敏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于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故而在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航班骤减的现状下,2020年的经营预期完全被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究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后续将会如何演变。
新冠疫情:将给旅游业带来什么?
短期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旅游黄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还将创造约为5550亿元的消费规模。
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上述预测值瞬间失去了价值,从交通和出行人数两方面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1)交通数据: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黄金周出行人数:从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节“黄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有1.52亿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国出行人数多达4.21亿人次,骤减态势比“腰斩”更甚。
行业低迷之势或将在短期内持续
1、供给端:行业整体受到波及
当前,几乎全部旅行社的员工都处于停工状态,收入和现金流面临挑战;
多数景区关闭,或者采取关闭部分停车场、下调限流人数等措施来应对疫情,创收有限;很多酒店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影响;
海外疫情同样在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取消或者停飞,出入境旅游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国人出游意愿锐减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从历史上看: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将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可见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之久,至于人们的出游意愿何时恢复,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等。
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相比于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各省市均实施不同程度上的区域封锁、交通管制、景区暂停开放等,大部分民众主动或被动的隔离在家不出门,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较为严重。
不过,长期的隔离与居家办公让不少人被过久地“压抑”,故而我们预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随着出游信心的恢复,人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很难出现明显改观,我们预计景区受到的冲击可能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到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都会采取措施以弥补前期的损失,企业员工很难通过休年假等方式来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业才会有所起色,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会有所好转;
❿ 2020年是旅游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是受疫情所影响的吗
我觉得是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旅游业的打击非常大,2020年会成为旅游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绝对是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各大航班也面临着降价、取消甚至停飞。各大景区也被要求暂时关闭,且疫情过后也没办法快速“起死回生”。行业回温、客流反弹什么的,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就连旅游行业的股票市值也大幅度下跌。可以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旅游业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