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能详细介绍下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ecotourism)[1] 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Ce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1] 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远景设计院提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於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 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 )”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
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⑵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是基于农业做的旅游规划

运用景观手法,打造生态休闲梦幻意境一、装点“梦境”

生态休闲,是以生态为背景、为环境、为内容,以休闲为目标的休闲、游憩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迎合都市居民回归自然梦想的旅游形式,生态休闲拥有绝大的市场空间;而对此梦想实现地――生态休闲景区来说,如何装点这个“梦境”,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生态休闲景区往往处于山野郊外,以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为本底,既不同于都市旅游区和城市公园,又和传统的郊野景区在理念上有所差别,一些常用的造景手法,对于生态休闲景区并不适用。那么,如何打造生态景区的一些具体构件、设施、步道、活动、事件?是否应该极端或准极端地追求生态效果?

从休闲角度看,景区的舒适性、安全性、游乐性、愉悦性是游客关注的焦点。具体到生态休闲景区,要想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应将生态融入其中,营造轻松自然的休闲生态环境。同时,无论是环境还是具体的旅游产品,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生态休闲景区的景观与事件打造,必须以这些要求为出发点。

二、景观与事件的打造思路

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这些是生态休闲景区应该遵循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景观与事件打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一步把握:

1、选择与提炼

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山水相依,有田舍、森林、草场、动植物、山崖巨石、江河湖海、大漠等。景区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皆可成景,景观既可以是山体、高崖、森林、草场;又可以是房舍、古迹、独树、小桥、荷池;也可以是民间工艺、歌舞、传说故事等风物;还可以是日出、月色、天光、云霞、雨雪等气候景物;而其中的组合更是千变万化。首先应该对这些潜在的亮点进行分析、取舍、整合、提炼,并赋予更高层次的内涵,而这种取舍提炼以及深加工的过程必要时需要多次重复。

2、有所牺牲

在景观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而对于生态本身,我们也应该有所牺牲。当然,这种牺牲决不是以破坏生态来换取利益的“短命行为”,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可进入性怎么解决?接待设施、公共工程和配套设施如何配置?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环境,但必须综合考量具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可进入性、游人限量、季节频度、开发阶段性、经济性等限制,权衡利弊,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一点上,生态旅游和生态休闲的区别很大。生态旅游是以特定的动物、植物、群落及整个生态环境为观赏对象,其前提是观赏对象不应受到损害;而对生态休闲来说,“生态”与其说是保护对象,不如说是一种背景和手段,完全可以在科学的分析和指导下,放开手脚,在更好发展、保护的前提下,破而后立。

当然,这种牺牲必须慎重,而且不能违反相应的文物古迹和生态的保护规定。对独特的景观、敏感性强的景观、脆弱的景观景物,必须加强原生原态的保护,如古树、古崖、奇石、奇景旁,任何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规避,或饶道或架空或地设通过;对群生性、非唯一性的植物、山岩,可舍次而求精;对孤立的、有一定保留保护价值的树、花等植珠,则应以“当留则尽量留,当去则只好去”的原则处置,如游布道中的大树,因地形无法绕行时,则可去侧枝而留主干,或以创意设计来造景,使其与环境更为和谐,而不应为游道的宽畅将其砍伐。

3、添补修饰

对溪涧沟壑,应加些踏步的石柱、石桩,或是添制小桥、栏杆等;对于残缺但有保留价值的岩体、墙体、房舍、匾额、标语、名物等,则应在不破坏其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慎重比较,请专家指导,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

对安全有隐患的高崖、危石、枯树、窄道、陡坡、深潭等,则应以“排危保安”、方便协调为原则,或补缺、或支撑、或封锁、或连接,或架桥以渡,或栈道以通,或攀缘而上,或引流而疏,或筑坝以囤,切实改善通行或观览条件。

对奇树、巨型奇石、小群石林、独特林群或草地沼泽,可去粗取精,深挖、刨显,让这些独特的原生态景物彰显出非常的景观魅力,这是生态休闲景区打造的秘诀之一。其景物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会让人耳目一新。

4、借移疏密

对进入景区和区内交通线路的绿化,必须站在景观和生态的双重角度考虑。从城里一路行来,则是一路清新和风景。车行山道或船行溪河,可资借用之景不在少数――上坡下坡、转弯抹角、极目远眺,可谓变幻无穷,一步一景。

生态休闲景区道路的绿化,绝不能模仿一般公路――为了绿化而绿化,为成林荫而两侧紧密植树――这种狭长的“胡同”并非佳景享受,应适当地留出空档,使游客在车内即可观赏远山、近景。此外,应该有意识间隔,区段式种植不同树种,或因季节,或据海拔,或缘树形,或由颜色,而错落有致,区别且协调,丰满而富有色彩旋律,配合大地艺术的造景,使景观变化而具备视觉冲击。

对游客集散地或宾馆、社区旁的小块绿化,应用本地植物及木石构件来打造。可有目的地从本地别处移来;或收集本地草种花苗进行集中种植,形成片、带、环、群的独特景观;有的还应是唯美的且在他处他时看不到的景观。

5、挖掘风物

在建筑、日常游乐项目、传统节庆仪式、专项会展事件的包装创作中,当地历史文化蕴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创作空间,如文化传承、历史事件、当地名人、独特的劳作渔猎方式、民俗礼仪、山歌民谣、地方乐器、口头文化、图腾祭祀等。其挖掘整理及二次创作,如书刊、图片、歌舞、民俗活动、地方餐饮品种及原料等,既能够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实际地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挖掘风物过程中,某种意义上可“无中生有”,甚至“拿来主义”。对于失传或濒危的事件风物,只要有渊源脉络,能言之有理,便可资发扬、衍生,精心设计打造;对于一些特殊的非本地风物,也可择优“拿来”。我们可以:

发散思维强调创新:对平淡无奇的石林、石崖、山石、山口、树林、草场、湖泊、岛屿、港汊、村寨、事件、物件的重新命名,化腐朽为神奇。

创新包装:对老地名、老故事、老事件,给以全新的创意包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游乐效果。对当地人千百年来熟视无睹的山脊轮廓线、群峰、石纹、崖廓的再欣赏和再发现,有时会有石破天惊的发现,并产生饶有趣味的审美兴奋。

6、生态休闲环境的营造

景区是景观与事件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休闲景区来说,单独的景观虽然重要,但整体的生态休闲环境更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的要求。如何用游线将不同类别的景观景物串联起来,必须用心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间置式步道的步辐、梯高、梯宽、路宽、栏高、季节性、方便性、可视度、重复性、可进入性、代步工具选择、上下坡的重复率等。业界的“五分钟一个兴奋点,十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半小时一个大高潮”的游览节律固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但这并不是生态休闲景区的唯一选择,轻松、自然、回归的环境营造更值得我们努力。

此文源自旅游策划规划专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http://www.lwcj.com 绿维创景版权所有
这样可以么?

⑶ 什么是生态旅游规划

“生抄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袭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⑷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化规划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目标在于要保存现有资源的整体生态价值、基本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干扰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具体内容有保护、保存并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质量;保存、保护并提高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保护自然风景的质量等。
第二,人文资源目标在于要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第三,发展目标在于采取与景区整体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保护相互协调的方式来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只允许在指定的未来发展区内进行能够促进发展的项目、只允许在规定区域内布置旅游接待设施等。 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
景区生态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及公共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等调查手段来完成。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人文调查的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分析是确定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以及最临近中心城市、经济带、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辐射距离。这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规模有关键的决定作用。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化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区资源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可以准确地将那些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宜保持原貌,不宜进行人工建设干扰的区域设为保存区;对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观较好,宜在指导下做有限的开发利用,设置为保护区,还有生态敏感性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义不大,适于开发而成为开发区。

⑸ 高水平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性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但其发展又会影响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当前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关系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要求。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旅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受到了世人的青睐。但是生态旅游本身不可能拯救正在不断消失的生态系统。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实际上除非它(生态旅游)经过规划保证使环境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得经济效益并使当地公众参与,否则它确实会有损于环境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即生态旅游能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一旦规划不当.不仅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使旅游资源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它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将环保观念融汇于整个规划之中。铭智旅游规划认为它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①把商业性的旅游活动与旅游地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即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减到最低程度。②在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实质性贡献,维系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③保持并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设施。④协助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⑤支持旅游地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生态旅游规划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生态旅游开展比较成功的美国、肯尼亚、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都分别制定了保证生态旅游规划质量的法规、条例和规范,有一批专门从事生态旅游规划的专业机构、企业,生态旅游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保证,从而使生态旅游真正起到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⑹ 生态旅游规划

8. 6. 1 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 1)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持云峰山森林和湿地自然景观的原始特色,以观赏自然景观和原始次生油松林为主,突出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使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 2) 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开发的原则。建筑和基础设施布设应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还应该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始的自然情趣。

( 3) 坚持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生态旅游应该控制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同时将旅游的全部收入用于保护区的建设,促进保护区的发展。

( 4) 生态旅游范围控制在保护区的实验区之内。

8. 6. 2 生态旅游发展分区

根据景区划分和空间布局,云峰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依照自然资源特点及旅游产品分布情况,划分为 3个旅游区。旅游空间布局是一山、一水、一条带。一山指云峰山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一水指不老湖 ( 半城子水库) 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辐射古石峪森林游、陈家峪自然历史民俗游和西坨古长城寻踪游; 一条带指生态产业观光旅游带。重点推出八大景点: 超胜古庵、云峰灵境、摩崖石刻、不老春色、世外桃源、峰顶瞰湖、圣水山庄、林海松涛。

( 1) 不老湖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 半城子水库是保护区内重要的水源区,也是保护区生态效益的体现,主要水源来自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本生态旅游区将建成集度假、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度假中心。突出 “身心放松、体验自然”的游憩氛围,包括度假区、水上娱乐区和环湖观光区。规划在不老湖北岸高地建一个中档度假中心。从不老湖向古石峪沿线有大面积的油松林,此区域仍属于实验区范围,可以充分用来开展天然森林浴、自然环境保护教育,也可以开展青少年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运动探险等。

( 2) 云峰山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在此区域开展历史文化宗教旅游与自然观光旅游,突出 “千年古刹,云峰灵境”的氛围。主要景点有超胜庵、朝阳洞、大安寺、古佛道场、桃花庵、吉祥寺、古崖居、摩崖石刻、迎客松等。规划修建山门、游憩亭、停车场等。将云峰山地区建设成北京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 3) 学艺厂圣水湖古树度假旅游区: 转山子水库在此区域。将自然科普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品位的度假和会议活动中心。圣水湖泉在此区,传说喝了此处的泉水就可以长生不老,因此,此区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场所。此区域内还有 300 多年的古树,昭示着不老屯悠久的历史。

8. 6. 3 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重在管理。科学的管理既保护了环境,又起到了宣传作用; 如不然,则将会对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和自然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生态旅游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 1) 各景区要列入保护区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开发;

( 2) 新建旅游项目和设施要严格控制污染,在景观上与自然风貌相协调;

( 3) 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项目必须首先考虑营造水源涵养林和培育景观林,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实现 “绿树上山、清水入库”;

( 4) 旅游规划要与土地利用相衔接。

⑺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规划的内容有哪些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专门的具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资质的单位来编写。 具体流程如下: 一、某区域概况。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人文特征、社会经济条件。 二、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包括:资源总体特色评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客源条件评价、经济与社会环境评价。 四、旅游产业定位及战略目标、综合产出规划。包括: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和总体指导思想、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综合产出效应。 五、旅游客源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客源市场开发规划(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客源市场细分、开发空间战略)、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六、旅游产品规划与线路设计。 七、旅游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规划。 八、旅游生产配套体系规划。包括:旅游交通规划(景区道路规划、景区停车场建设规划)、旅游宾馆饭店规划、娱乐业规划、购物规划、会展旅游发展与会展设施建设、旅行社发展规划、电信及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规划。 九、旅游开发投融资规划。 十、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十一、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⑻ 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的发展规划

瀛湖不曾辜负民众对它的期望,它壮阔不失温婉,衔秦巴,吞汉江,浩渺烟波,混无际涯。秦巴山水之间,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竟蕴育了如此大美!美则美矣,安康人民为之欣喜骄傲,但肩负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的安康市委市政府却在紧张的规划这一区域新的发展战略——为建水电站,5万移民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聚合的人工湖产生后,如何利用发展的问题。一份来自安康市移民局的材料显示,1996年以后,安康水库移民工作由安置型向开发型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省上领导提出了开发旅游、致富移民的移民工作新思路。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省、地、市三级移民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于1996年11月率先开工建设瀛湖的第一个人工景点金螺岛,随后,翠屏岛建设完成。 “两岛”的建成,带动了坝上瀛湖周边10平方公里左右数以千计移民旅游收入的增长,带动了移民航运、移民农家乐的发展。一时间,瀛湖旅游成为安康旅游的新亮点和旅游龙头。很多安康人把对瀛湖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瀛湖景区是安康的旅游龙头,那时候提到瀛湖,我们很自豪;2000年之后,别的地方旅游大发展,瀛湖却裹足不前,我们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当安康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大发展时,瀛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景区建设多年来停滞不前,原有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项目呈萎缩之势。玉兴岛继旅馆停业几年之后,百鸟园已行关闭;金螺岛和翠屏岛旅游服务设施均已基本闲置,只剩景点开放供旅客观光。许多旅游设施呈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症结在于当时景区的管理体制滞后,隶属关系混乱,极不利于旅游资源的重组和深度开发,也使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管理者专业化程度不高,再加上资产的分散,经营主体也很分散,多头经营,多头管理,所以体制上的制约也导致了瀛湖后来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
全省唯一一个以“生态旅游”命名的区域管委会挂牌成立近些年来,国家和省上接连颁布政策文件,对陕南三市特别是安康市给予了准备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绿色生态可循环的发展路线。安康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经过长达一年的调研论证,安康市委、市政府果在大力推进“一山一湖一城”旅游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下决心用“大瀛湖”概念推进瀛湖风景区体制改革,设立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重点负责瀛湖、吉河、流水和香溪洞核心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2013年3月31日,全省唯一一个以“生态旅游”命名的区域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安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鲍永能担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原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莲担任管委会主任。“在整个安康发展思路的确立上,民生为本是我们的发展基础,循环发展是我们的路径,建立美丽富裕新安康是我们的目标。瀛湖有77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养好这方水,富好这方民,是我工作的根本目标。”陈莲主任说,“我们要牢固树立循环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做大旅游产业为主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产业聚集、田园新城引领、统筹城乡示范“四位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培育安康生态旅游新的增长极,为安康旅游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资源要素充分整合、规划建设整体推进,经营管理全新突破、区域综合协同发展,成为摆在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面前现实而又严峻的任务。根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未来发展目标,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两年促开发、三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并在充分实地调研和广泛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12345”旅游区发展基本框架。即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一湖为核心、围绕两大板块,确立三条主线,发展四大区域,培育五大产业,实现“四位一体”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以瀛湖为核心,围绕香溪洞、瀛湖两大旅游板块,以瀛湖——吉河——香溪、瀛湖——岚河——南宫山、瀛湖——流水——紫阳三条旅游线路为主线,发展香溪洞道教福文化体验区、吉河运动亲水园林体验区、瀛湖生态观光休闲区、流水滨湖古镇度假区四大区域,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培育以林果业、茶产业、水产养殖业、农(渔)家乐和旅游地产业五大产业。突出山水园林主题、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实现互补联动开发。通过瀛湖核心景区辐射带动,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建成集山水园林、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特色种养、服务配套及旅游产品开发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实现“一山一湖一城”联动发展。
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的景俊海同志前往安康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时提出“建设南宫山,联通汉江水,培育中心城”,在此基础上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山一湖一城”的安康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在安康这个限制开发区大搞文化旅游发展,通过发挥生态优势,培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循环产业。在这个发展规划中,“一山一湖”,绝不仅仅是指南宫山和瀛湖,而是具有安康典型代表性的山水,同时要联动城市中的人,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和城市发展中来。瀛湖的开发模式,正是安康旅游发展的缩影,是大战略在小区域上的试点。如何将山水资源挖掘出来,培育旅游业,进行集中建设,其带动力最强,承载力最大,资源最好最完整,这样的试点可以引领安康旅游的发展和方向,它的发展实质上是对全安康发展的思路和决心。
瀛湖体量大,辐射带动力强,加快连通汉江水,依托汉江水系打造水上旅游黄金走廊,对于安康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群众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必须加快进度,下大力气抓紧做好景区建设各项工作。瀛湖景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建设中一定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高品质建设,要从体制、机制、政策入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不能零敲碎打,影响景区长远发展。要积极与有实力、有远见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景区建设步伐。

⑼ 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人文资源占优势的“观赏+学习”模式
对于在农业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方面都不占有优势的农业地区,我们就可以走这条观赏加学习型的模式路线。例如桂北地区,通过挖掘桂北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文化、古代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历史、乡镇“社日”壮族歌圩、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活动将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和旅游作最优的结合。这种模式不但要求人们要认同当地农业文化充满差异的地域性特征,还要致力于为当地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找到重新发扬光大的理由。
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是不能简单地进行自然或人文的划分的,它综合了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特长。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十里不同俗”,所以这类地区在开发时应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核心,以耕作制度、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生活习俗与禁忌的开发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农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当地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果实,可以让旅游者充分体验收获的快乐、了解生活习俗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活习俗及各种禁忌,以生动的形式与充满想象的内容展示了农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农具的使用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业文化每一点滴的进步,也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认识农具实际上就是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如果进行适宜地开发,应该可以成为绝好的旅游产品。这些都可以进行观赏性和学习性的开发。
农业旅游(Agriculture Toirism)是20世纪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催生的产物。“农业旅游”一词首先出现在世界旅游发达的欧美国家。在国外,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协会。该协的主要功能是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这实际上标志着农业与旅游业已经结合成为一个新形势的产业。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的这种农业旅游,之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陆续成为农业旅游的开发热点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陆开始进行休闲农业的探索性研究和开发。
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起步较晚。国家旅游局推出“1998年华夏城乡游”为主题的旅游年活动,拉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序幕。2006年确定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旅游年,主题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2009年的“中国生态旅游年”,倡导“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这些举措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相机出现了以农家乐、度假村、野营地、休闲农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教育农园、民俗文化村、乡村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旅游。全国农业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
九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洪雅县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青衣江北岸。据眉山市中心城区53公里,据成都市110公里。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北起规划的洪雅城北火车站组团,南至省道106线,东起升到106线与省道305县交汇处,西至九龙庄园低密度住宅小区,是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涵盖范围内的森林公园。在九龙山的设计上,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根据九龙山紧靠洪雅县城区,紧邻青衣江畔,处于未来县城发展区域之中,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将九龙山规划设计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打造九龙山成为集生态观光、居住、度假、健身、会议为一体的高档休闲养身地。 蓝溪谷生态农业风景区位于山东潍坊青州市王坟镇境内,S233省道南12公里,西邻仰天山,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区,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于一体,挟田园秀色、禀历史文明于一身。境内峰青峦秀,怪松搭棚,古藤蟠缠,使人心旷神怡,山谷中有蓝溪 水库,种有蓝莓、大石榴、大樱桃、树莓、黑枸杞、葡萄等浆果,季节性采摘。谷中除了农作物,生长着密集的黄荆条、荆条花。工作之余,驱车而至,踏着青草,穿过樟林,走进农家木屋,品尝高淳特色农家土菜和山庄野味,放飞心情,回归乡野,是体验农家生活,感受自然之美的绝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