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乡村旅游打响文化牌
『壹』 一个春游活动如何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文化产品振兴
这些活动能够引导大家一起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应该是能够抓住群众的心理需求,比如说能够锻炼身体,或者是给他们带来什么好的。影响。
『贰』 为什么要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因为这样才更有吸引力!文化就是生产力!
『叁』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怎样结合才会使游客源源不断
这两年通过各种活动,东北地区已经把“冷”从一个单纯的汉字演化成了一种文化,“冷文化”、“冰雪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于是,乡村冬季旅游和文化旅游完成了良好的结合,变成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综合体。
如果冬天没冰雪,只有干枯的树枝和瑟瑟寒风呢?其实,乡村旅游依然能打文化牌!比如湖南这个看似冬季没什么特色的地方,竟然推出了冬季乡村休闲旅游节。来这里,游客只要滑滑人造雪、逛逛灯会,体会一下南方小城的慢生活,也是一种养心养身的享受!再比如贵州省,这里的部分县市在冬季推出了刺绣冬季游,游客来这里可以亲手做一件衣服,做一床被子带回家过年,既能让大家感受到满满的亲情和文化,又能帮农民在农闲时挣上一笔钱。
所以,冬季乡村旅游真的不是开不了门,关键是有没有认真体会属于我们的乡村文化,只要真爱你的家乡,欣赏你的家乡,就能把家乡的美好变成文化,让它在冬季温暖天南地北的游客!
『肆』 泰宁县提出“文化靓县”思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思
灵秀是泰宁的标识。游客穿行在古城和各景区中,或欣赏青山绿水所特有的清新,或感受民俗文化特有的神韵,或探寻红色旅游那神秘的传奇故事……“到泰宁旅游,这里的山水给予我恬淡,而这里的民俗文化给我灵动。”上海游客付先生不久前到泰宁旅游后如是感叹。
泰宁县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泰宁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业持续升温。
创新思路“活”起来
游客欣赏了自然山水之后,越来越看重的是山水背后蕴藏的文化。泰宁县委、县政府充公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培育,探索文化与旅游双赢的发展道路。今年,该县多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采访中,宣传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创新思路,整合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树立起独特的文化品牌,才能引来游客、留住游客人。
为提升景区的形象,树文明新风,泰宁县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专业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加强了管理,定期对“农家乐”户主进行卫生、文化和管理培训,促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如今,杉城镇南会村和梅口乡水际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红火,“处处都是农家乐”,村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泰宁县还以举行的多彩的地方山歌大赛为契机,大力挖掘整理原生态民俗文化,寻找新的旅游文化符号。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泰宁县举办了五场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间有意安排在黄金周,主要是想借这几台晚会,向外界宣传推介充满魅力的泰宁民俗文化风情。”泰宁县文体局副局长高起光告诉笔者。
民俗文化“靓”起来
“第一次听到泰宁的山歌,也是第一次看到泰宁的梅林戏,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震撼!”江西游客范女士告诉笔者。前不久,她慕名来到泰宁旅游,感受到了迷人的灵秀山水和民俗风情。
泰宁有着极其丰富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泰宁县倾力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在各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民居文化、银饰文化、饮食文化、龙灯文化、鱼文化等,一批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节日、习俗等进入景区,成为了旅游项目。如老虎际的“吊脚楼”、新桥的傩舞、上青的桥灯、龙湖的二月初四等等,以及陈列在尚书第内的客家银饰馆,还有各种特色小吃等,吸引了中外游客沉迷于民俗“风情大餐”里。
除了挖掘独特的民俗文化外,泰宁县在自然风景中也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泰宁有着与别处不同的科举文化和岩穴文化。宋朝叶祖洽曾隐居于道峰山龙泉岩,后被钦点为“龙飞状元”;宋朝邹应龙就曾隐居于状元岩,而留下了“斗米阶”的故事……如今,该县宣传文化部门正发起面向社会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活动,把泰宁境内各种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与景区景点充分结合起来,编制成文化旅游产品手册,让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熟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文化产业“舞”起来
近年来,泰宁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县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来抓,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和“把城区当成景区建”的发展思路,从2004年起,县政府每年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投资建立起了状元文化公园,把泰宁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等都融入于公园内,并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2006年6月,梅林戏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月,梅林戏首次晋京展演获得成功。泰宁县以此为依托,整合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民俗风情演艺上做文章,精心打造以歌舞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民间成立了“山泉组合”山歌演唱队,到各景区为游客演出。
民俗演艺馆的迅猛发展,舞活了泰宁县的旅游业,打响了泰宁县的文化品牌。仅今年上半年,民俗演艺馆从事商业演出600余场次,最多的一天演出12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20%,创收25万余元。旅游给文化提供市场,文化给旅游提升品位,泰宁县文化与旅游的联姻实现了双赢互助发展。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如今的泰宁,正成为福建旅游的闪亮明珠,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攀升。今年“五一”黄金周,泰宁旅游行业再次赚得“满盆金”:七天内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0.2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近10.6%,创历史新高。 谢谢!
『伍』 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景观的要素是指景观内涵中各要素的构成。在乡村旅游景观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要素一: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乡村的建筑环境与城市建筑环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哗、污染与村落的幽静、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环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二是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要素二: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改造了大自然,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比如有碾子、石磨、风车,以及锄、镰、锨、撅、犁、楼、耙具、筐篓、扁担、辘护、木制独轮车等农具。几千年来,土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生产作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等。而现代旅游景观学认为,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观。
要素三:非物质文化要素
除了物质要素外,非物质要素在村落旅游景观的要素构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游景观非物质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大体上,构成村落旅游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如: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民间技艺等。这些因素是村落旅游景观的无形之气,其作用不容忽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可以透过景观的物质形态表象,深入到旅游景观内部,使村落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
『陆』 国家旅游局拟定哪10大乡村旅游目的地
北京延庆区,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历史久远,名山胜水,钟灵毓秀。有巍峨壮观的八达岭长城、有离现代大都市最近的松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还有经一亿四千万年进化形成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风景众多,美不胜览。
农民不只是种地的收入,还加上了旅游的收入,这样的旅游景点能更多一点更好。
『柒』 我县正在举办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请仿照示例为此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示例相约秀美乡村体验农家风情
品味生活芬芳,回归自然天堂
『捌』 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2015-10-09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注内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容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喻家洞组239号。
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121MA4L14F56E,企业法人董铁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乡村观光旅游;农业项目开发;农业园艺服务;农产品初级加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农家餐饮服务;农家住宿服务;健身服务;棋牌服务;垂钓服务;室内手工制作娱乐服务;蔬菜、花卉、园艺作物、水果的种植;农副产品销售;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的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玖』 如何打造出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
从培植文化品牌、融合文化资源切入,让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点睛之笔。着眼提升乡村旅游软实力,引导各村积极发掘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