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作用
① 举例说明怎样利用宗教文化发展旅游项目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愉悦身心的活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旅游热在中国老百姓中正悄然兴起。而要真正搞好旅游业,就必须处理好旅游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二者如同鱼和水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宗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的比例,在中国达到了5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竟占了90%”。本文拟就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是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可供旅游者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更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脱俗的“仙境”。认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脱生死,清虚宁静,自由自在,不被物累”。这个仙境并非仅仅指渺茫的“天国”,也包括人间的一些境地。而风光秀丽的名山胜地常常被道教认为是神仙所居之处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几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纳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时先后传入我国”,二者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佛教和道教那样以名山大川为其修行的场所,但伊斯兰教各种风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梦幻般的教堂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游观光,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总之,各种宗教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宗教名胜古迹,这些均成为了最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宗教文化与旅游产品。旅游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同样有着吸引力,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旅游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一方面来铭记自己的旅游经历;另一方面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游购物活动,还可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将“旅游购物所占比重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既然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开发宗教文化这一旅游资源中,可以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而且也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欲望。例如,根据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动用具开发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为题材开发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文化为背景开发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风情的旅游产品等等。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而受到旅游者的青徕,而且还会使旅游者以心诚则灵的心理体验来接受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总之,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产品不仅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切莫小视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宗教文化与旅游饭店。旅游饭店解决的是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吃住问题,它同旅游观光、旅游产品一样,在旅游业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旅游饭店中热情周到的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经营理念。然而对于特殊场合、特殊的旅游者还必须增加特殊的服务。如对于在各类宗教胜地开设的旅游饭店、接待由宗教徒组成的旅游团体,就必须要准确周到地为各类宗教信徒提供与其宗教文化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绝对不能对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所违反和触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称的旅游景区开设旅游饭店,饭店必须具有专门供应牛羊肉的膳食设施,而绝对不能对其提供由猪肉制作的菜肴,否则会引起客人的强烈不满。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时,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八粥等。遇基督教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贺卡等等。总之,旅游饭店应该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旅游者,提供相应的饭店服务,这是旅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旅游管理者不应忽视。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外,旅游管理者还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节日,每逢节日来临,宗教信徒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们心目中的宗教圣地以欢庆宗教节日。不仅如此,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宗教节日,已扩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欢度的节日,甚至发展为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佛教的浴佛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等等。作为旅游管理者应该充分把握各类宗教所特有的节日活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到节日旅游活动中去,以此为契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对各宗教名胜的宣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知道,各宗教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胜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旅游管理者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广为传播,来提高各宗教胜地的知名度,增强旅游爱好者亲临这些宗教胜地的向往感。例如人们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了解了火焰山、根据电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认识了少林寺和乐山大佛,通过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的宣传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的特殊意义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一方面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消除,这就决定了宗教将在人类社会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又在我国正日益迅猛发展,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重视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之,宗教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繁荣中国的旅游事业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② 结合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状况谈宗教文化资源的功能与作用
一、澄清模糊观念,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有神论的宗教思想不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它对其信徒有道德教化、止恶从善、心理抚慰的积极作用,对社会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宗教文化与宗教信仰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虽然不是主流文化,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采取措施,强化宗教文化资源的研究工作。
三、积极利用研究成果,搞好宗教文化总体规划和开发。政府要重视宗教文化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利用,要研究和制定开发利用宗教文化资源的总体规划和逐步实施的工作目标。
四、培养高素质宗教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承和开发宗教文化中的作用。重视对宗教界人士的培养,调动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全区宗教文化开发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名人纪念设施和宗教文化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筹资、建设、管理等重要作用,发挥他们渲染宗教景点的宗教文化氛围,诠释有关宗教历史及教义等方面的知识,解读宗教历史名人行迹、建筑、法器和艺术作品等宗教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依法规范和保护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
六、建立联系互通渠道,强化宗教文化研究和开发的互动机制。
③ 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
更多的人们到宗教圣地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 流,为宗教文化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旅游 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 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 市场的开拓
④ 什么是宗教文化,它在旅游中有何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既可以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也可以适应同一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适应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这是宗教产生发展的规律,也是宗教将长期存在的内在机制。社会主义社会为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创造了条件:
(一)从政治因素上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主要是信仰上的差异,而信仰上的差异同政治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是次要的。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从我州现有的三教看都具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如佛教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倡导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伊斯兰教提出两世吉庆。这些正是各宗教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开拓未来、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也是各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旗帜和方向。
(二)从经济因素上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在内)的根本利益所在。信教群众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办一些自养事业,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各宗教可以发挥对外联系广泛这一优势,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充分利用佛教活动场所大都处于风景旅游区、建筑物多为文物古迹的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三)从文化因素上看。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包括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州现有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教中的教规教义、宗教道德、戒律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清心寡欲、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相适应的。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许多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又通过宗教这个载体传承至今。如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都是文化遗址的物质部分,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大藏经》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这些经书中包含着的文化思想精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
⑤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102/2007/05/scxd200705162.pdf
[摘要]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使各国的旅游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既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又是一个宗教旅游资源大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国优越的宗教旅游资源,开辟出极具旅游价值的旅游景观、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俗安排旅游接待活动,来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 宗教文化旅游业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愉悦身心的活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旅游热在中国老百姓中正悄然兴起。而要真正搞好旅游业,就必须处理好旅游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二者如同鱼和水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宗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的比例,在中国达到了5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竟占了90%”。本文拟就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是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可供旅游者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更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脱俗的“仙境”。认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脱生死,清虚宁静,自由自在,不被物累”。这个仙境并非仅仅指渺茫的“天国”,也包括人间的一些境地。而风光秀丽的名山胜地常常被道教认为是神仙所居之处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几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纳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时先后传入我国”,二者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佛教和道教那样以名山大川为其修行的场所,但伊斯兰教各种风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梦幻般的教堂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游观光,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总之,各种宗教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宗教名胜古迹,这些均成为了最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宗教文化与旅游产品。旅游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同样有着吸引力,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旅游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一方面来铭记自己的旅游经历;另一方面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游购物活动,还可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将“旅游购物所占比重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既然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开发宗教文化这一旅游资源中,可以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而且也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欲望。例如,根据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动用具开发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为题材开发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文化为背景开发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风情的旅游产品等等。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而受到旅游者的青徕,而且还会使旅游者以心诚则灵的心理体验来接受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总之,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产品不仅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切莫小视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宗教文化与旅游饭店。旅游饭店解决的是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吃住问题,它同旅游观光、旅游产品一样,在旅游业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旅游饭店中热情周到的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经营理念。然而对于特殊场合、特殊的旅游者还必须增加特殊的服务。如对于在各类宗教胜地开设的旅游饭店、接待由宗教徒组成的旅游团体,就必须要准确周到地为各类宗教信徒提供与其宗教文化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绝对不能对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所违反和触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称的旅游景区开设旅游饭店,饭店必须具有专门供应牛羊肉的膳食设施,而绝对不能对其提供由猪肉制作的菜肴,否则会引起客人的强烈不满。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时,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八粥等。遇基督教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贺卡等等。总之,旅游饭店应该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旅游者,提供相应的饭店服务,这是旅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旅游管理者不应忽视。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外,旅游管理者还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节日,每逢节日来临,宗教信徒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们心目中的宗教圣地以欢庆宗教节日。不仅如此,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宗教节日,已扩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欢度的节日,甚至发展为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佛教的浴佛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等等。作为旅游管理者应该充分把握各类宗教所特有的节日活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到节日旅游活动中去,以此为契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对各宗教名胜的宣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知道,各宗教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胜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旅游管理者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广为传播,来提高各宗教胜地的知名度,增强旅游爱好者亲临这些宗教胜地的向往感。例如人们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了解了火焰山、根据电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认识了少林寺和乐山大佛,通过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的宣传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的特殊意义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一方面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消除,这就决定了宗教将在人类社会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又在我国正日益迅猛发展,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重视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之,宗教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繁荣中国的旅游事业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⑥ 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有哪些
宗教文化旅游的价值
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指以宗教活动或宗教景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者的参与,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我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宗教文化资源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存的主要名胜古迹中,宗教遗迹大概占据一半,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近二分之一为宗教景观。①我国宗教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和旅游价值,它们不仅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是人们访古探幽、增长知识的博物馆。对宗教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一直以来,我们都始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通过宗教文化旅游,让众多的中外游客接触、了解、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与合法有序的宗教活动,消除他们的一些偏见和误解。同时,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也可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加强联系的机会,使外国友人加深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真实状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
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宗教资源的保护。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人的旅游是以宗教为目的,这一市场每年的旅游收入都超过180亿美元,宗教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产业。我国一些地区通过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也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不仅能提高整个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益,还能给宗教部门本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宗教活动场所可以通过添油款、捐款、佛事法事收入、赠品、门票收入等途径改善经营状况。
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宗教本身就有积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众生平等、帮助他人、劝恶扬善、重智尚真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倡导民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反对个人极端主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宗教学中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集文学、艺术、语言、民俗、哲学、史学等之大成。宗教充满着智慧和哲学以及蕴含着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引导民众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关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②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目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些精品旅游项目,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融宗教建筑、节庆活动、宗教修学、宗教养生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重视不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长期以来,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封建迷信等活动交织在一起,这造成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事实上,宗教文化固然有它的消极作用,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只要对宗教有正确认识,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特性有正确认识,开发时能够贯彻宗教政策,遵守宗教法规,遵循正确的开发原则,那么这项工作完全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旅游项目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宗教旅游项目所推出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深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地区的宗教旅游开发还处于“符号阶段”。宗教所蕴含的启迪智慧、平衡心理、修身养性等文化内涵亟待挖掘。此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很多宗教景点,宗教人员只是从事为进香者祈祷、发放经义、维持秩序以及诵读经书等活动,很少为游客进行深入讲解。一些宗教景点的导游没有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上岗证明,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景点商业气息过浓,资源保护不力。许多开放的寺庙宫观内,充满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商贩在宗教场所的买卖经营活动极大影响了景区的神圣与庄严。一些宗教场所还以各种名义借机向游客骗取钱财。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仓促建设了一些宗教旅游项目而收益甚微,同时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和宗教文化带来了极大的破坏。③宗教旅游资源保护不力,已成为目前我国宗教旅游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对于宗教旅游景区的管理基本上形成了复杂的管理体制。旅游与自然保护区、旅游与文物、旅游与宗教、旅游与环保、旅游与社区等方面针对景区管理权而产生的利益争夺大量存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宗教团体和旅游部门在宗教旅游开发中还经常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景区部门往往对宗教知识、政策、法规及相关问题认识不足,在决策时较少听从宗教部门的建议,不注重维护宗教团体的权益。宗教团体在协调各方面关系时经验不足,单纯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这也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满。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根据宗教旅游的特点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宗教旅游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澄清模糊观念,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中长期而且普遍存在着,其影响十分广泛、深刻。在古代,上自意识形态,下至社会生活,几乎都有宗教的浸润,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人们的风俗习尚,处处展现出宗教的精神。有神论的宗教思想不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它对其信徒有道德教化、止恶从善、心理抚慰的积极作用,对社会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宗教文化与宗教信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宗教文化虽不是主流文化,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宗教旅游产品内容,加强对外宣传。宗教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节日、养身之道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而不满足既有的浅层次开发。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外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对外宣传的力度与游客数量多少成正比关系。强而有力的宣传有利于强化人们对于景区的关注。我国很多宗教旅游景区宣传力度还亟待加强。在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以扩大影响力。只有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宗教文化旅游才能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
加强宗教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宗教文化旅游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宗教旅游从业人员应有一定的宗教知识基础和历史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向游客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可以有计划地在中专、高职和高校的旅游专业中,增设关于宗教文化旅游的专业课程,加强对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宗教文化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聘请景区附近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中熟悉宗教的专家、科研人员担任导游。由于他们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可对游客进行基本的景观介绍、宗教思想阐述等。
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为改善目前管理混乱局面,应打破民族宗教部门、文物部门、旅游部门条块分割、资源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旅游风景区管理部门、宗教部门以及园林管理、文物保护等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通力协作,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利益,而要考虑全局利益。
当然,我们在宗教旅游开发中还应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工作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宗教组织、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同时,我们还应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要严厉清除那些愚昧的、反科学的、借开发宗教旅游资源之名出现的精神文化垃圾,通过科学管理来保证正确的开发方向。我国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内涵丰富的宗教文化,并积极地扬弃,批判地继承,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的积极作用。
⑦ 宗教文化旅游的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既可以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也可以适应同一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适应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这是宗教产生发展的规律,也是宗教将长期存在的内在机制。社会主义社会为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创造了条件:
(一)从政治因素上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主要是信仰上的差异,而信仰上的差异同政治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是次要的。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从我州现有的三教看都具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如佛教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倡导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伊斯兰教提出两世吉庆。这些正是各宗教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开拓未来、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也是各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旗帜和方向。
(二)从经济因素上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在内)的根本利益所在。信教群众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办一些自养事业,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各宗教可以发挥对外联系广泛这一优势,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充分利用佛教活动场所大都处于风景旅游区、建筑物多为文物古迹的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三)从文化因素上看。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包括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州现有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教中的教规教义、宗教道德、戒律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清心寡欲、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相适应的。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许多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又通过宗教这个载体传承至今。如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都是文化遗址的物质部分,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大藏经》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这些经书中包含着的文化思想精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063872.html
⑧ 如何看待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宗教一但和经济收入挂钩,其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就会削弱甚至走向相反。
这也是当代中国各个宗教团体越来越迷信的原因之一吧?
⑨ 什么是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在中国来说,佛教圣地、道教圣地,就属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比如佛教的资源有嵩山少林寺、西藏布达拉宫、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梵净山……等等都是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道教的资源有泰山、武当山、罗浮山、华山,等等,这些地方道教文化和古迹很多,也属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另外,在新疆、宁夏等地区,还有一些伊斯兰教的古迹,也属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⑩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有六个特点,详解如下:
一、简介宗教旅游资源:
宗教旅游资源是指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各种宗教事物或现象的总和。它的种类与内容非常丰富,从大的方面看,既有物质性的,又有观念性的和行为性的,具体而言,则包括宗教圣地、宗教神迹、宗教名山、宗教建筑(寺庙、宫观、教堂等)、宗教文化艺术、宗教礼仪、宗教活动(佛事、法会、节庆)、宗教饮食、宗教名人等等。
二、我国宗教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宗教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备普通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和谐等特点外,还具备白有的许多特点。
(一)境界玄奇、神秘
这是宗教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的根本之处。宗教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对超自然、超人间、超现实力量的崇拜与信仰。从宗教教义到宗教建筑到各类宗教艺术、仪式、活动、宗教用品以及那异常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故事等,宗教的各个方面都含有虚幻、想像、夸张、荒诞成分以及超现实世界的神秘感。这使宗教旅游资源带有强烈的玄奇、神秘的特征和氛围。
(二)文化底蕴深厚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的内涵。而宗教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般都是宗教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的互动及长期积淀才形成了现存的宗教旅游资源。所以,它们既具有宗教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深厚底蕴。
(三)文化倾向性强
文化倾向性是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文化、意识上的倾向和诱导作用,它是人文旅游资源区别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点在宗教旅游资源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幽静的环境,深邃幽暗的殿堂,缭绕的烟雾,神态安详的塑像,神奇的壁画,舒缓的音乐,深沉悠扬的经声佛号,这一切形成一种强烈的宗教氛围,容易使人不由自主、不知不觉间产生一种超脱凡世的感觉,对人的意识具有明显的倾向和诱导作用。
(四)知名度高,影响广泛
宗教旅游资源大都影响广泛,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对于旅游开发极其有利。其知名度和影响首先来自于宗教传播,其次来自于历史上统治阶级对宗教的重视与提倡,还来自于社会名流、文人学士的游览及其所创作的相关文学、艺术作品,这些文艺作品扩大了宗教旅游资源的影响,提升了其知名度。
(五)层次丰富,综合性强
宗教旅游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资源,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资源;既包括各类静态资源(圣地、建筑、艺术品、文物),又包括各类动态的资源(仪式、修炼活动、节庆活动),可提供多种形式的游览项目和活动方式。
(六)旅游基础深厚,历史悠久
许多宗教名山在历史上早就成为民众的朝拜圣地和游览胜地,而许多寺庙道观在历史上既是宗教场所,也是百姓娱乐活动的游艺场所,担负着地方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的功能。寺庙用于旅游的历史相当悠久,旧时寺庙旅游的内容已相当丰富,主要有降香拜神、观光寺貌、参观寺藏、聚餐饮酒、观戏买物(庙会)、观灯赏月、品茶闲话、纳凉避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