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景观
❶ 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对于农业观光园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农业观光园的特征、功能以及属性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具体如下:
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了农游的合一性。——李保印
农业观光园是一种崭新的园林类型,它并不单纯是某些农业技术措施的集合,也不是农业生产和景观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陈巍、闫莉
农业观光园是开展农业旅游活动的场所,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园林形式。其中农业资源包括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孟英伟
农业观光园是随着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的经营模式,且具备一定辅助设施的,集科技示范、生态观光、产业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赵润江
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以本地文化为特色和性格,发展深度农业观光(观光、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业态。成功的农业观光园一般都有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农田大地景观、园林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有机农业等。——夏家勇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念,在这里将农业观光园界定为: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资源为核心依托,以旅游功能为核心展示,借助科技、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❷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有意义吗
观光农业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产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产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远景设计院提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业大国,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观光农业,既符合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建设观光农业园区,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缺乏内容特色等问题,需充分调查当地的情况,抓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使观光农业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一、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效性,拓展旅游业的广度和内涵,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提供鸟语花香、屋舍俨然的环境,还可以使旅游者了解农村的风情习俗,探索久远的历史和名胜,休闲、疗养、购物,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等。其独特的魅力弥补了传统旅游的不足而越来越受到都市旅游者的青睐。
二、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低的矛盾。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不仅给我们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而且给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而农业又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且多数农产品易腐烂,供求价格弹性小。而我国农业技术还相对落后,经营规格小,抗风险能力差。这使得我国农业风险大而相对利益低。
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吸引旅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由于开放观光而投资的公共设施,美化、清洁等条件的改善,可促使农村环境获得改善。在客观上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
三、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我国农业,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所占比例过重,75%的农村劳动力都在种植业,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严重滞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农业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它不仅直接对第一产业农业本身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且作为先导产业的一种,还能带动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有利于形成对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系列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约为4.4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为1.2亿,预计到下世纪初将达到2亿。过多的农村冗余人口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观光农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观光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观光农业的发展又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的机会,就将产生另外3个间接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五、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消除差别,缓解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的矛盾。
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影响着我国城乡现代化的进程。观光农业增加了城市旅游者和农区农民的接触和交流,促使了新知识、新观念及现代意识的传播。同时,观光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提高当地农业劳动者的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观光农业不仅满足了都市人民的旅游需求,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提高旅游农区的农民收入和劳动者的素质,而且,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六、发展观光农业将充分利用都市边缘农地,这除了有农业生产的功能作用外,还能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控制作用,防止城市无限制膨胀,或为未来都市的发展留出预备地。
❸ 观光农业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观光农业规划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园区规划时将生态目标放在首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和功能。
2.功能目标多样化原则;生态农业景观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的场所,这也决定了园区的规划要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
3.空间格局系统化原则;进行景观农业规划时,首先应该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考虑。
4.美学原则;远景设计院提到在景观农业区的建筑产业设计景观规划上,应该合理、科学的考虑它的朝向、造型、材料选用上避免奢华,体现偶素自然之美。
5.参与性原则;景观农业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
6.特色性原则;农业景观的地域性十分强烈,因此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展现当地独特的农业景观。
7.整体行原则;
❹ 观光农业的我国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
一、我国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我国气候从南方热带到北方温带,地形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类型齐全,江河众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近千座城市,从而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郊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从南方的热带的珍树奇木,果甜花香到北方的林海雪原;从东部沿海的休闲度假村到西域的草原风情、沙漠景观,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资源与景观,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而且更为开发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条件。
二、观念更新,生命力强。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前景广阔。一方面我们依靠几千年来所创立的农业文明与现代技术用于农业,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从而为我们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实践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加长,使旅游者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他们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遗迹和人类文化遗迹的旅游,而是开始向往着大多傍依在各城郊周围具有休闲娱乐参与性的观光农业旅游;再者,观光农业园区给旅游者创造了观光的条件,它的经济效益并不像其他旅游景观一样完全依赖旅游收入,主要还是依赖于以高科技为主的各类优质高效农业。因此,观光农业旅游的生命力强,发展潜力大。
三、依托都市,持续发展。目前,国内观光农业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多位于城市近郊,这是因为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院校众多,科技力量强,为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实力。此外,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水平较高,有较稳定的客源消费市场,从而加速了对观光农业旅游的人流与物流运转。另外,区内除自然农业景观外,还可通过人造农业景观吸引物与当地有较好基础的农业经济和技艺观光相结合,开发新的农业“三高”园区,走出一条新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之路。
❺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有哪些
观光农业园具有的地域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多样的活动都吸引不少观光游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改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观光农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尤为重要。
远景设计研究院观光农业景观设计专家结合丰富景观设计经验,提出以下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根据农业景观的特征,充分利用园区的闲置空间,利用当地材料,建设具有特点的景观设施小品。
美观性原则
结合周边环境,在各项设施物的设计上,表现出农业文化的美感。
多样性原则
提供多样化游憩功能,配合地形、植物等给予游客不同的空间感受,,创造弹性而多变性的体验空间。
文化性原则
在环境设计上巧妙地将具有指引或导示功能的设施物与空间融合进来,进而创造具有解说功能的环境。
人性化原则
结合景观设施小品创造和谐而又浪漫的休憩空间,让游客真正体验园区的人性化功能设计。
❻ 观光农业的分类
1.结构分类
⑴观光种植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果蔬品尝中心等。
⑵观光林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多种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⑶观光牧业。指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⑷观光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海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⑸观光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芦苇等编造多种美术工艺品,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
⑹观光生态农业。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
2.功能分类
⑴观赏型观光农业
⑵品尝型观光农业
⑶购物型观光农业
⑷务农型(参与型)观光农业
⑸娱乐型观光农业
⑹疗养型观光农业
⑺度假型观光农业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2、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3、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❼ 什么是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 观光园艺学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所谓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中文名
农业旅游
外文名
the traveling of Agriculture
拼 音
nong ye lv you
功 能
观赏、游览、品尝、休闲
基 础
农、林、牧、副、渔业
别 称
观光农业 旅游农业 乡村旅游
内 容
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劳动
传统观光型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而日本兴起了务农旅游,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虹鳟鱼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等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❽ 观光农业具体是什么
观光农业是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
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8)观光农业景观扩展阅读
观光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目标。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农业旅游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为招徕游客,除了在景点范围内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场所外,必须绿化、美化周围地区的田园和道路,维护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开发农业旅游,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从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寻找并创造出城市旅游点无法与之媲美的农业旅游景观特色。
旅游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农业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❾ 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
每个概念都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不同定义:
1休闲观光农业是为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开展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考、书、画、摄、购的现代农业形态,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交叉性的新兴产业。建设观光农业游览基地及项目,可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丰富农业知识、交流农业经验、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憩健身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从而促进当地绿色产业的发展。
2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
3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休闲旅游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来自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