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文化旅游产业
Ⅰ 韶关有什么文化特色
今天,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框架下,韶关由小珠三角的边缘地带一下子成为泛珠三角的中心地带。韶关正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建粤北特色文化大市,打造粤湘赣边的经济中心乃至泛珠三角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 京珠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对于发挥韶关的区位优势,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高效 ... 京珠高速公路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承南启北”的韶关区位优势,实施“南延北拓”战略,形成“境外市场境内开发,境内市场南北。 文化方面:
Ⅱ 文化旅游产业包括哪些
影途社温馨提示: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你还有不懂得欢迎网络影途社,免费咨询。
Ⅲ 韶关历史文化有哪些
韶关历史文化具体如下:
1、石峡文化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舜帝南巡曾经过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
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磷、清代文学家廖燕。
铁军创始人张发奎、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2、客家文化
韶关作为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门户,容留了越来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是我国内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称之“岭南客州”。
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近280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如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书中,开宗明义告知世人:“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
3、特色的习俗风俗文化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
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
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瑶、畲两族有各自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的旅游航母,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
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华南虎保护区、珠玑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
梅关古道是国家4A景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Ⅳ 韶关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前景
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拉动能力是最强的。发展第三产业关键是有人来,人来了后,食宿、娱乐、商场、运输、购物才会带动起来
记:韶关还提出要打造广东旅游业的航母,目前这方面进展如何?
覃: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拉动能力是最强的。发展第三产业关键是有人来,人来了后,食宿、娱乐、商场、运输、购物才会带动起来。
京珠高速公路通车之后,广州到韶关只需要2个小时。逢节假日来韶关旅游已成为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2001年来韶关旅游的有350万人,而2002年1月—11月就达到了420万人。
当前,韶关旅游业要着力提高档次。我们决心2003年一定要上一个五星级的宾馆。在2003年3月—4月,我们还将把丹霞山的总体规划推向国际招标,尽快以丹霞山为龙头进行资源资产优化组合,组建股份公司。
记:我们昨晚在市区内转了转,感受了一下“三江六岸”的旖旎风光,其实,自然风光这么好的城市在省内也不多啊。
覃:韶关城历史悠久,城区内有山有水,自然条件真的是得天独厚,目前,韶关市区的人口是55万,面积50平方公里,我们计划用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让城区的人口达到80万—100万,面积达到80—100平方公里,这样人口翻一番、面积翻一番,我们可以再造一个韶关城。
点击韶关
历史名城
韶关市至今已有2112年的城市历史,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辖北江区、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县、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总面积184万公顷,2001年末总人口312.63万人。
旅游城市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被誉为集华南景观之大成者,位于当地的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丹霞山等景区更是闻名海内外。(编辑:曾义)
首页 > 政要论谈 > 正文 <-- 欢迎访问新华网广东频道广东新闻总汇纵览南粤新闻
朱金雄:做大做强韶关旅游业
新华网广东频道 ( 2005-09-23 09:21:26) 来源:韶关日报 编辑:李智敏
9月21日,秋高气爽。“2005泛珠三角温泉旅游高峰论坛”在韶关隆重举行。专家云集,学者汇聚,媒体聚焦,“温泉旅游开发”热浪袭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韶关再次在泛珠三角各省市主流媒体的关注中闪亮登台。
机会难得,韶关如何借此盛会提升其知名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参加论坛活动的副市长朱金雄就这些问题接受了采访。
对韶关旅游了如指掌的朱金雄一谈起此次温泉旅游高峰论坛在韶关举行,就异常欣慰。他说,第二届泛珠三角温泉旅游高峰论坛在韶关举行,专家学者云集,60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记者聚集于此,这对于提高韶关的知名度,提升温泉旅游的规划、开发水平,促进韶关旅游业的发展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金雄指出,此次论坛会在韶举行,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于韶关规划、开发、建设温泉,促进旅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论坛,省内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真知灼见,传经送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对于我们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此次也有不少有实力的商家、企业打算来韶投资温泉旅游,这会有利促进韶关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提高韶关的知名度。此次有9+2省、市的旅游部门、旅游协会及知名酒店的负责人参加,可谓规模空前,规格甚高,尤其是6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这对于进一步宣传韶关,提高韶关的知名度,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从旅游业发展来看,温泉旅游目前还是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是旅游产业的新项目。此次论坛,着重讨论的就是如何有效开发温泉旅游,而韶关温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专家学者们的传经送宝,无疑将有助于韶关温泉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推动整个旅游业的繁荣,从而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此次论坛在韶举行,力求获得圆满成功。
对于韶关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做强做大旅游业这一问题,朱金雄娓娓道来:韶关旅游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首先是建设大丹霞。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发育最完全、景色最美妙、面积最广大、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分布区,是韶关旅游的“五张王牌”之一,我们从原来的县级层次提高到市级层次来管理,准备在明年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国内外招投标,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来发展大丹霞;其次是对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过去零星的、分散的、各自为阵的旅游开发状况。“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