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天堂文化旅游什么时候建成
Ⅰ 武夷山的开发建设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
鉴于武夷山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武夷山
●英文名称:Mountain Wuyi
●批准时间:1999.12
●遗产种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武夷山根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N(III)(IV)、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1982年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航空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199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第二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
2003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城市。
2010年被权威旅游丛书《孤星旅游指南》评出“全球十大最幸福地方”之一。
2012年武夷山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
2013年武夷山被美国著名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为“中国最美景点”。
2013年11月武夷山东溪水库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3年12月3日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2013年12月武夷山入选2013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13位。
2014年2月被《英国电讯报》公布”新经济基金会”对全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评为“全球十大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之一。
2015年12月被新华网、中国互联网+旅游景区大数据应用联盟授予“2015年度中国互联网+旅游年度先行者”称号。
Ⅱ 武夷山旅游什么时间最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我觉得咱武夷山旅游的最佳时间:每年的四月、五月、十月。这三个月的平均气温二十度上下,是武夷山最舒爽的时候。而且四、五月时正值春末夏初时,万物生长,红花绿叶,溪水碧绿,流水飞瀑。进入景区就有一股清香,有人说是青草香,有人说是花香,亦有人说是刚发芽的茶叶香,感觉武夷山的空气都是香甜的。放眼四周,到处都是的嫩绿,让人心旷神怡。唯一不足之处,四月、五月恰是咱武夷山的雨季,雨水较多,宜备雨具,出行略有不便。
十月的武夷山丹桂飘香,亦是武夷山的旅游最佳时间。
Ⅲ 武夷山道南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夷山道南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2015-05-1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夷山市中山路121号平安商厦A幢804室。
武夷山道南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782337580311W,企业法人翁培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夷山道南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项目投资;票务代理;旅行社相关的旅游业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及农产品销售;会议会展业务;企业文化活动策划、拓展业务;网络营销及文化传媒。(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武夷山道南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Ⅳ 武夷山市武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夷山市武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是2013-05-30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武夷山市迎宾路1号(电信大楼4楼)。
武夷山市武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782068794505P,企业法人郑倩倩,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夷山市武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景区管理,文化旅游项目策划,景区游览服务,旅游、酒店和演艺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园林绿化、设计及施工,旅游商品开发,影视道具、舞台服饰出租,养老产业投资,房屋租赁,房屋修缮,物业管理,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国内版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办公用品、家具、电子产品的销售;文艺创作;工艺美术品设计、包装、装璜设计服务;动漫设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会议及展览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与研究;数据加工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福建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1552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35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武夷山市武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Ⅳ 武夷山旅游什么时候去最好
到武夷山最佳旅游时间:
武夷山地处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终年气温不高,寒暑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18.5度。武夷山最热的月份是7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6.7℃ ,武夷山没有特别寒冷的冬季,所以这里是全年全天候避寒、消暑、度假、旅游的好地方。不过,武夷山最旺的旅游时间是从5月份到11月底,这个时候的人会多些。3月、4月是多雨的季节,选择这个时候出门别忘了带伞。贴心提醒:如果时间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也可以选在11月这时候人不是很多,可以做到从容有秩。
Ⅵ 福建武夷山的建造年代,历史背景和建筑形式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29]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30]
古闽族文化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古汉城遗址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道教洞天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武夷宫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2006到2008年这几年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请采纳Ⅶ 武夷山的旅游业怎样发展起来的
振兴茶产业让大红袍“红”起来将山水风光和茶产业捆绑营销,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武夷山茶产业红红火火!从传统的茶叶到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一个绿色、环保的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采访前,先坐下泡上一壶茶,聊什么话题都伴着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山,采访显得另有一番韵味。大红袍是武夷山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产业并不那么红火。2006年春茶上市时,茶青一公斤只卖1.2元,一亩茶园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当时武夷山的茶产业是分散式家庭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茶农不了解市场信息。”武夷山市发改局局长林明生说。怎么让大红袍真正“红”起来,让武夷山特有的茶叶资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决心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设立茶业局,制定《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全面分析了全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增加面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等13个环节提出了未来3年茶产业的发展规划。一套壮大茶产业的组合拳开始出击———首先抓品牌,改变武夷岩茶“有名茶无名牌”的现状。武夷山确立了主打大红袍的品牌战略。2007年10月8日,最后一次采制的母树大红袍茶叶送藏国家博物馆,成为该馆收藏的惟一现代茶叶,使大红袍名气大振。其次抓品质,建立质量监管体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设立茶企质量档案,产品茶上市前强制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贴上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同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第三抓营销。将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韵之香有机结合起来,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在全国打响大红袍品牌。今年,茶产业3年规划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很多农户式小作坊已经成长为正规企业,武夷山获得国家QS认证的茶企业136家,拥有“武夷星”、“戏球”、“元正”等6个茶叶类省著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万亩绿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万余亩无公害茶园基地,涉茶产业总产值达8.05亿元,茶企(农)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了30%。现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闯入国际市场。在武夷山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凯捷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国外的茶商。“以前,茶农是挑着担子来送茶,慢慢地变成开着摩托车来,后来开起了‘皮卡’,现在很多坐上了小轿车。”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刘益宁笑着说。持续升温的茶产业不仅富了茶农,还招来了金凤凰,越来越多看好武夷山茶产业的企业前来投资。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当年到闽北山区投资设厂,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么好的茶叶不可能卖不出好价钱。经过10年的发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销售额达到2亿元。”刘益宁说。和一般茶饮料不同的是,大红袍罐装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辅料的纯茶饮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善明告诉记者,“这个产品成功解决了罐装茶水保质期短的技术难题,计划投入1.5亿元建厂生产,初期规模预计年产4000万瓶。”如今,武夷山的茶产业链条已经延伸至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艺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在仙店工业园区内,形成了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茶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茶叶深加工企业对周边县市的茶叶企业发挥吸纳作用,将这里打造成为高附加值茶的洼地,并进一步带动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林明生说。岩茶村里话“斗茶”武夷山大红袍如雷贯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却不多。走进种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处处飘荡着浓浓的茶韵。一进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厅里只见一张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壶、茶杯、茶勺、各色茶叶和茶食等一应俱全。“我给你们泡点陈年的岩茶尝一尝。岩茶越陈越好,去掉茶叶的火气,更润泽。”余盛良边说边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侧是竿竿翠竹,一侧是郁郁葱葱的茶山。什么是岩茶?“因为武夷山的茶树是长在岩石上。”身为高级评茶师的余盛良说,“你看,那边茶树根部泥巴下面没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头经过漫长风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别处不一样。在这样土壤里的茶树是长不大的,茶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们称之为‘岩韵’,也就是‘岩骨花香’!”余盛良家做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到我已经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历史更长,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写过一首斗茶的诗,说的就是这里斗茶的故事。”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武夷山岩茶的品质赞誉颇高,“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近几年,这一民间斗茶的习俗搞得更热闹了,已经成了标准化的赛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广的渠道。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户岩茶村的茶农带着327个优质岩茶茶样参赛,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里,树荫下,数十张长条木桌摆放起来,品茶杯一字排开,分为大红袍、肉桂、水仙和品种4个系列,评委由特邀茶叶专家评审和送样者、市外茶商等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连续举办5届的斗茶赛“斗”出了经济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岩茶不仅打开了销路,价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叶积压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现在是供不应求,8月份今年的茶叶已经基本售完。现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农办起自己的茶厂,年收入最多的茶农达到几百万元。今年4个系列的斗茶状元被福州君越茶叶有限公司以72万元的高价收购。多次获奖的余盛良办起了擎天岩茶厂,也从简单的人力劳作升级到机械化制作,现在有综合摇青机6台、大型烘干机1台、小型烘干机1台、提香机2台,每年采茶季节还要聘请40多名工人。“我觉得斗茶赛最重要的效益体现在生态上。”余盛良说,“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非常大。通过麻雀、茶毛虫等生物链治虫,茶叶就能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山上植被增加了,过强的日照就可以被树木遮挡,保证茶树生长的潮湿度,负氧离子含量也高了。”“为了卖出好价钱,村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少了,自觉施用有机肥,采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杀虫。武夷山的山更绿、水更清、动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着“种”在屋里、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着说,“我盖房子时,特意把这几棵竹子包了进来,舍不得砍掉它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