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旅游文化特色
Ⅰ 巴中有什么旅游嘛
1、光雾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
4、恩阳古镇
5、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6、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
7、巴中阴灵山风景区
8、光雾山小巫峡景区
9、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10、南阳森林公园
11、章怀山旅游区
12、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13、通江诺水河溶洞奇观
省略。。。。。有很多
Ⅱ 巴中市有没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啊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境内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湿专润性季风气候,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2%。 镇内两河交汇,四面青山环绕,山川秀美,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有“小上海”之称,“早迟恩阳河”之说。独特的地理特征孕育了众多的自然景观,镇北有白云寺,镇西有文治寨、千佛岩,镇东有登科寺,镇东南有巍峨的义阳山、普贤寺、红梅阁等。历史上素有恩阳十八景之说,如文治护城、千佛论法、五子登科、马鞍披霞等。
钟灵毓秀的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雄据大巴山南麓川陕交界处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幅员525平方公里,分为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三大独立景区。诺水洞天有著名景点270余处。中国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考察后说:“诺水河风景名胜区溶洞群规模宏大,钟乳石发育完整,在中国境内实属罕见。”临江丽峡峡谷幽深,峰奇壁峭、茂林葱密、物种丰富、珍禽异兽常有出没。其间飞瀑数十,情态各异。
Ⅲ 巴中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一、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特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巴中位于川东北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6%,是我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少数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地方之一,被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据统计,全市旅游资源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涵盖了国家颁布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所列8大主类31亚类中的26个亚类。米仓古道打捆并入蜀道文化申遗成功后,还将逐渐形成巴中旅游资源的国际影响力。巴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文化资源的富集区,还是蜀道文化的重要节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达3400处。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巴中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独特的地理空间位置和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从地理空间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处于川陕渝三大旅游目的地的“金三角”地带和南北旅游的交汇区,可以充分借力周边成熟旅游线路,促进巴中旅游与周边旅游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从交通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是川陕渝游客集散的大通道,可以借助通道优势吸引游客进入巴中旅游。随着区域交通枢纽的形成,巴中至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便捷通道将全面打通,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通道优势将更加凸显。从客源市场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不仅处于成都、西安、重庆三大旅游客源市场的几何中心,而且周边有达州、广元、南充、汉中等10多个人口在30至50万以上的市级城市,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和各种有利政策叠加形成的重大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巴中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正是因为这一实际,使过去巴中躲过了一次又一次追赶现代化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发展等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过去经济的落后正在成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在政策层面,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正加快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各种有利政策叠加形成的重大机遇。同时,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打开山门、打开心门,开明开放的发展环境将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进入巴中投资兴业。
Ⅳ 四川巴中有什么旅游景点
1.光雾山
2.巴中石窟
3.米仓山国际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奇异,古朴原始的风韵犹存。公园内及周边地区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其中80%以上是天然林,林海茫茫,浩瀚壮丽。
4.巴中诺水河龙湖洞
5.恩阳古镇:喜欢古韵文化,喜欢红军文化,喜欢古镇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Ⅳ 巴中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1、光雾山风景名胜区
光雾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红叶第一山。景区位于川陕交界处米仓山南麓,地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北部边缘。
牟阳城景区林海茫茫,赏万顷红叶,观珍稀植物;空中飞渡连理峰,水上漂流焦家河,大观川北峨嵋香炉山;访红军故里,游米仓古道,寻三国文化。十八月潭景区水体富集,瀑潭迭翠,彩虹飞升;光雾山戏百态流岚,九角山与长天共色,堪称“百里画廊”。
Ⅵ 巴中有哪些旅游地方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为了展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风貌,县民政局于2005年初对总医院旧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陈列布展。省委书记张学忠视察后亲自题写了“四川省卫生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群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护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护法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巴中南龛坡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恩阳古镇
恩阳镇古巴人聚居区,位于巴中市区西南17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历经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有灿烂的文化,还有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装点并提升了恩阳。厚重的红军文化是恩阳镇一大亮点,现镇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旧址八处,遗址五处,石刻标语数十条,均属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恩阳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目前正在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 (今巴州)。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先后设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1980年设镇至今。
历史上的恩阳,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水运相当发达,上通南江,下至重庆,常有几百只商船在恩阳河岸停靠,可见当时的市场繁茂景象。 据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一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恩阳镇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有效地保护了古街道封闭的街式生活,限制了机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侵蚀,也较完整地保留了恩阳河河埠,洗衣台、钓鱼石、拴马石、通往河边和后山的绿树掩映中的青石小道。
恩阳老场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多为二层,墙身多用竹篾土夹墙,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并向外伸出木质骑门柜台,便于经商售货,建筑口面较窄、进深大、内开天井,大户人家则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
从恩阳镇的历史沿革、地域环境、独特的山、水、街市相融一体的风貌和保存完好的高低错落、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以及沿街而建的木柱檩梁、青瓦板壁、穿挑出檐的古朴统一的川东北巴人民居建筑特色,青石板街面,高低不等的石梯,大小街巷,辅以东南西北的祠庙洞阁,以及与人气生气相映成趣的绕城河流,足以说明恩阳这座大巴山深处的巴人古镇历史遗存丰富、乡态环境独特,反映了川东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脉络和古巴人传统遗风,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科研和建筑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历史事件巴中,曾经的中国第二大苏区,拥有12万优秀儿女参加红军,4万巴中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后,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柴畈紧急会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他们在突破京汉铁路西征途中,先后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在枣阳、新集等一带与进行了多次的激战。翻越秦岭山脉,转战千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西省的南部山区。随即发动群众打富济贫,在城固、西乡建立了两支地方游击队和马儿岩区苏维埃政权。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西乡县钟家沟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军事问题,会议认为:“川北比陕南的地势更险要,物产更丰富,回旋区域更广阔。加上四川军阀林立,川西一带军阀混战,川北的防务又十分空虚,这正是红军入川的大好时机。”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立即翻越大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
红军从钟家沟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顶风冒雪,披荆斩棘,翻越了210华里的巴山天险。红军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叫陈松庭。他身体本来就很瘦弱,但却在行军的路上一直替生病的战友背行装。晚上宿营时,又主动替战友们站岗放哨,把自己防寒用的草帘盖在战友们的身上,自己睡在草棚门口。战友们安然的入睡了,他却因极度地疲劳和寒冷,被活活地冻死在草棚外,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光荣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6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地区打破国民党军对川陕苏区三路围攻的作战。2月,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川陕苏区初步形成。国民党当局急忙调停川军各派在川西的混战,并委任第29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共”督办,调集川军38个团约6万人,分左、中、右3个纵队,向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起围攻,企图消灭或驱逐红四方面军于立足未稳之际。
巴山游击队的创办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留下了300多人,组建了红军师长刘子才为首的游击队。年底,巴山游击队由300余人发展到1200余人,开辟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500多平方公里的游击根据地。
1936年4月4日,国民党胡宗南的一个团开抵汉中烂草地围剿游击队,由于游击队领导人麻痹轻敌,被敌人包围击败,突出重围后剩下65人,不屈不挠的巴山游击队并没有就此消沉,他们于1936年11月在南江桃园大河岩壳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会上,指战员严肃批评了刘子才在军事上麻痹轻敌的错误,选出了二营营长、原红30军政治部主任、南江少共宣传部长赵明恩为游击队领导人,下辖两个队和一个独立连,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内重整旗鼓,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到1938年,巴山游击队又发展到700余人,开创了游击队第二个鼎盛时期。
Ⅶ 巴中有什么旅游景点
1、平昌八庙山:八庙山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场镇东南面,依靠罐子山和阴阳山并行向南延伸至板桥河的九道拐,与达州市的北山乡隔河相望。西南侧至电叉河沟的大岩嵌与青凤乡的佛尔堂隔河相对。西侧在阳雀岭山下沿刘家溪与青凤乡龙井村陈家扁相隔。主要由鹤项颈,观母岩,砖儿坟,牛叉丫,团包梁,姚家坝,来凤大坝(旧称夏房坝)缸家坡,阳雀岭,罗乐坝(指罗乐东坝)等组成,绵延十余里。
2、三十二梁: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
3、诺水洞天景区:诺水洞天景区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幅员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该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陡峭如削,-茫茫,山、水、石、林、峡谷各呈姿态,尤以128个地下溶洞令人叹为观止: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仙人洞。
4、山水化湖: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依托化成水库而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化成水库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景区内的摩崖造像、红军石刻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化成镇也是川北地下党的发源地,红色文化氛围浓郁。
5、最美玉湖-七彩长滩旅游景区:玉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距南江县城55公里,距巴中市区60公里,占地面积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亲水旅游区、风景游览区、都市休闲区、湿地生态区和周边景观区,具有纯朴的风土人情和浓厚的渔鱼文化特点。
Ⅷ 巴中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旅游景点:三十二梁、诺水洞天景区、山水化湖、最美玉湖-七彩长滩旅游景区、王坪旅游景区。
1、三十二梁
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
2、诺水洞天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幅员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该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陡峭如削,山、水、石、林、峡谷各呈姿态,尤以128个地下溶洞令人叹为观止。
3、山水化湖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依托化成水库而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化成水库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景区内的摩崖造像、红军石刻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化成镇也是川北地下党的发源地,红色文化氛围浓郁。
4、最美玉湖-七彩长滩旅游景区
玉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距南江县城55公里,距巴中市区60公里,占地面积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亲水旅游区、风景游览区、都市休闲区、湿地生态区和周边景观区,具有纯朴的风土人情和浓厚的渔鱼文化特点。
5、王坪旅游景区
王坪景区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
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唯一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集墓,现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Ⅸ 巴中附近有什么好玩的景点吗
1、光雾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4、恩阳古镇5、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6、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7、巴中阴灵山风景区8、光雾山小巫峡景区9、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10、南阳森林公园11、章怀山旅游区12、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13、通江诺水河溶洞奇观。
可以手机安装腾讯地图。导航--选择起点您的位置到终点站--到的景点!!直接搜索就可以选择路线就可以了,非常简单的!
Ⅹ 四川巴中市平昌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佛头山森林公园
佛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平昌县城所在地江口镇北侧,通河、巴河、龙潭三面盘绕,众山簇拥环护,状如众星拱月。佛头山因传说“观音大士派佛头童子下凡镇守龙潭溪”而得名。景区经营面积293公顷,海拔400-7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批准为AA级风景区,2003年作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佛头山景区气候温和,风景旖丽,峰峦磅礴,云山雾海,佛光若现,两江汇流,洪波素练,无不壮丽绝伦,莹洁清新。大高差、陡山坡、窄岭道、峭绝壁,支梁上踏出通幽小道,悬崖中露平昌县出聚仙山洞,V形谷鬼斧神工,奇石峰半悬空中,尖石笋扎于林中,平石盘微露碾迹,斜石包深嵌足印。石缝中溢出雨丝,山裙边淌着小溪,龙潭瀑布珠飞玉溅,砥石雷鸣,大小天池巧夺天工,清澈甘冽,菊桂飘香,鹃白叶红,让人留连忘返。登岭脊环顾,视彩霞卧云,立远山回望,见龙爪外伸,游目骋怀,豁然开朗。登临之余,惊叹之间,听松涛天籁之声,沐森林空灵之气,观佛光绝世之姿,览江阳十景之盛,鸟语嘤嘤,梵声渺渺,亭台楼榭,壁画石刻,历史古迹,革命遗址,无不美轮美奂,宗教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奇特,璀璨夺目……是人们休憩、观光、避暑、疗养、登山、朝圣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去处。 佛头山佛光乃天下奇观,由于“佛光”的形成条件非常特殊,故又名“宝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我国较著名的“佛光”是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黄山;世界上能经常见到佛光还有德国的布劳甘山和瑞士的北鲁根山。而低海拔山(仅700米)现佛光世界上仅平昌佛头山。当云雾弥漫山腰、阳光斜照崖上,出现一道彩环,花木身形映入环内,人动影随,两人相佑,只见自身,十分奇妙,令人惊心动容。佛头山佛光光环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高,一月之内连续出现十余次,更显其绝妙与神秘。
得胜镇北山寺
得胜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于平昌县得胜镇。东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县城40余公里,距县城60余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海拔810余米,寺东、西、北面为悬崖绝壁,南面地势平缓。寺周岩下树木繁茂,有古树松柏、楠木、菩提、摇钱等灌、乔木数种。 据《巴州县志》载:“北山寺,在县东得胜场,僧慧悟始建,花竹荫森,足资游憩。”此寺为什么被《巴州县志》记载呢?因民国以前平昌属巴州县管辖,故记入《巴州县志》。该寺清初遭兵燹,康熙年间复修缮二教寺改名北山寺。现存寺院及壁画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雷自然和尚筹资继建的。 北山寺是冷兵器时代兵家必争的军势要地,明武宗时农民领袖兰延瑞、鄢木恕就在此地起义,张献忠入川以得胜为重镇,一度屯兵于此,清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也以此为据点。这些历史在寺内存碑铭文中均有记载。 在近代,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红十一师、九十师、八十八师、九十师先后在这里设立过指挥部。1933年10月徐向前总指挥在此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制定了“宣达战役”作战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曾在这里指挥“宣达战役”及以后的反“六路围剿”战役,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平昌县,包括县内的镇龙五峰林海景区、江口镇佛头山景区、白衣水乡古镇景区。森林公园总面积255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133顷,活立木总面积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5%。 该生态公园、生态区位独特,具有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人文特色性特征,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旅游景观比比皆是,人与自然交融和谐。位于镇龙镇境内的五峰景区有美丽的天然林和茂密的人工林,裸岩极少,漫山遍野堆绿耸翠,沟谷壑畔郁郁葱葱,林间小溪流水潺潺,山体雄浑,皱褶扭转。站在高处俯瞰,顿生山舞绿龙,峰为碧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龙捧圣”之势。五峰林海300米的空山坡内有一段长40米的林间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响,轻踩轻响,重踏重鸣,五音谐和如天籁之音,谓之天鼓地音;东北角的五龙湖,湖水曲折,形似卧龙,湖面如镜,倒影迷人。 在平昌最高峰贾阁山上可以看到跳跃的日出、硕大的太阳、厚积的云海,多姿的月相;五峰林海不远的邓家湾等处石雕精美的古墓量多质高,清光绪民居完好如初、黄梁古树破巨石景观独特。以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为代表的红军文化,以极乐寺、佛光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神奇佛光闻名的佛头山森林公园,以白衣水乡古镇历史文化构成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丰厚文化底蕴。
五峰林场秋景
位于镇龙镇境内的五峰林场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丽的天然林,裸岩极少,几无荒山,漫山遍野堆绿耸翠,沟谷溪畔郁郁葱葱,山体雄浑,皱褶扭转。站在高处俯瞰,顿生山舞龙蛇,峰为泥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龙捧圣”之势。 在五峰林场分场300米的空山坡上,有一段长40米的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响,轻踩轻响,重踏重鸣,五音谐和如天籁之音,在该场东北角的五龙湖,湖面曲折,形似卧龙,湖水浩瀚,倒影迷人。在贾壳山可以看到跳跃的日出,硕大的太阳,厚积的云海,多姿的月亮。在距该场不远的邓家湾等处石雕精美的古墓量多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