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洛文化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呢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② 2010河洛文化节时间 谁能告诉我2010河洛文化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谢了

今年的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时间为9月19日至10月19日。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迎接全省十一届运动会暨2010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动员大会”上获悉,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方案已经确定。

据洛阳市副市长杨炳旭介绍,今年河洛旅游节的主题为“看省运、游洛阳”,定位是“弘扬河洛文化、展示秀美山河、开发体育旅游、打造狂欢之都”。本次河洛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将首增热气球表演,共组织安排24项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其中主题活动11项,特色活动13项。以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暨2010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世界风情狂欢巡游表演活动、旅行商采购大会、关林国际朝圣大典、郭富城舞林正传世界巡回演唱会2010洛阳站等活动。其中,受邀请参加世界风情巡游表演的表演团更多,共有包括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墨西哥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表演团队36支,演员1200多人。此外,还有河南省第二届旅游商品交易会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龙门石窟申遗十周年庆典晚会等活动添彩文化旅游节。

据悉,今年的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时间为9月19日至10月19日。 (张莉娜)

③ 什么是河洛文化,影响是否很大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④ 为什么说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

是中华文化与源头之一,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河洛文化,是在洛水和黄河流域,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擒杀蚩尤,打败炎帝,在河洛建都立国,夏、商、周三代,洛阳一直是王畿,所以说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之一,
河洛文化以中原(河南)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 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 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 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

⑤ 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是从哪一年开始举办的每年有没有不变的活动

从2008年开始的,基本是一些旅游景点免票或优惠

⑥ 2015河洛文化旅游节什么时候举行地点在哪

按照国家有关举办节庆活动审批的规定,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已经省政府批准同意举办,举办时间为9月19日至10月10日,主题是“丝绸之路跨越千山万水,文化交流连接欧亚桥梁”。
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由省旅游局、市政府主办,市旅发委、市会展办承办,共安排文体、旅游、休闲、会展等4大类20多项活动,旨在深度挖掘和弘扬河洛文化,打造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山水游与文化游相互融合、市民与游客激情狂欢的盛大节日。
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于9月19日上午9时30分在新区泉舜购物广场举办。12个国外文艺表演团体选送的节目和5个洛阳特色节目将穿插上演,中外演员近600名,突出国际性、群众性和狂欢性。
文体活动:形式多样 异彩纷呈
●2015中国梦·华夏之韵合唱周
9月20日在洛阳歌剧院启动,由中国合唱协会主办。
●首届洛阳百戏文化艺术节
9月25日至30日在隋唐百戏城文化产业园举办,邀请国内30多家院团的200多名演员参演,呈现杂技、魔术等精彩节目。
●“笑满堂”相声剧社演出(暂名)
9月中旬开始,在隋唐百戏城文化产业园长期演出,开拓我市专业相声演出市场。
●周杰伦“魔天伦2”世界巡回演唱会洛阳站
9月19日晚在新区体育场举行。
●法国大型情景歌舞剧《香颂夜巴黎》
10月7日至8日在洛阳歌剧院演出两场。该剧是法国著名舞剧,具有浓厚的法兰西风情。
●2015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洛阳站
9月12日至13日在新区体育馆举办,预计约1500名选手参赛。
●第十七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名人围棋邀请赛
9月19日至24日在栾川重渡沟举办。届时,来自美、法、澳、俄以及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华人名流将进行棋盘对弈。
旅游活动:推介洛阳 旅游惠民
●洛阳市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
9月18日至19日在华阳广场国际大饭店举办,华侨城集团、广州长隆集团、万达集团等知名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将携手来洛,共赢发展。
●旅游企业大型联合优惠活动
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全市3A级以上景区门票五折优惠、3星级以上酒店住宿七折优惠;餐馆、商场等旅游企业将根据自身特点,向游客推出各类优惠服务及特色服务。
●2015中外旅行商及全国自驾车俱乐部踩线大会
9月20日至25日在牡丹城宾馆举办,国内外客源地旅行商200多人和50多家自驾车俱乐部代表将来洛踩线考察,为明年旅游客源地市场开发进行宣传推介。
休闲活动:体验浪漫 感受田园
●第二届熏衣草文化节
9月19日至10月10日在洛阳·中国熏衣草庄园举办。园区将安装300万个LED灯,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星光”主题灯光秀。
●农业休闲游
会盟银滩新米节、河洛金秋上戈苹果采摘节、小浪底镇石榴采摘节等多个节会活动将轮番举办,让游客感受金秋的惬意。
会展活动:新能源汽车齐聚洛城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中原)展览交易会
10月9日至11日在洛阳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展出面积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将有100余家。
此外,今年的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将由关林景区举办,持续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增加同胞情谊。

⑦ 河洛文化都有哪些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炎黄文化 根在河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炎黄与河洛有何关系?走进深邃的历史,凝眸河洛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炎黄文化的肇兴之地。
相传,黄帝是有熊国国君,“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新郑历来被称为“轩辕故里”;在洛阳以西的灵宝,有铸鼎原,传说是黄帝铸鼎之处,此外,还有黄帝陵以及与黄帝、嫘祖、

⑧ 什么是河洛文化都有什么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炎黄文化 根在河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炎黄与河洛有何关系?走进深邃的历史,凝眸河洛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炎黄文化的肇兴之地。 相传,黄帝是有熊国国君,“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新郑历来被称为“轩辕故里”;在洛阳以西的灵宝,有铸鼎原,传说是黄帝铸鼎之处,此外,还有黄帝陵以及与黄帝、嫘祖、 尤很多故事相关的全套地名。新郑在洛阳之东,灵宝在洛阳之西,中间是黄帝的活动区域是很显然的。炎帝的出生地目前虽不能确证是在河洛地区,但当其与黄帝结盟以后,其活动范围以河洛为主,也应是肯定无疑的。炎黄部族是华夏族的母体,他们结盟后在河洛地区发展壮大,并从这里向外发散,形成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之一,即炎黄文化。 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密切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都印证了炎黄时代的文化成就大多在河洛地区,河洛一带仅仰韶文化遗址就有500多处,且出土有大量的鼎。鼎是远古先民的主要炊具,与传说中的黄帝铸鼎之说极为吻合。在灵宝铸鼎原周围近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有29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的超大型遗址———北阳平遗址,足够视为仰韶文化的中心地位。阳平逢山是炎黄母族所居之地,新郑为黄帝父祖生活之所,而且在洛阳地区有许多与炎黄有关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偃师二里头遗址最近一个重大发现———宫殿遗址,据戴逸先生考证,很可能是5000年以前政权中心的所在地,而此时正好是炎黄活动的时代。这一发现与黄帝作城的历史记载有惊人的一致。炎黄二帝是部族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河洛地区带领四方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之路,并使河洛地区成为华夏民族的摇篮。 炎黄在开辟生存地域的同时,创建了早期的华夏文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土财物”,“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谷,抚万民”,炎帝“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帝王世纪》)。他们君临天下,抚化万民的功绩,为后世百姓所敬仰,以致成为历代帝王的楷模。他们把洪荒远古建成了当时民众期望的美好社会,“古者黄帝治天下……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淮南子》)黄帝部落发明的文字、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炎帝部落对原始农业的发展、陶器的发明等,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因此炎帝、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厥美帝功,万世载之”。在广袤丰厚的河洛大地上,炎黄二帝用他们的聪明睿智,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第一乐章,从而使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凝聚力的核心部分,炎黄二帝成为华夏子孙的共同祖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永久动力。钟灵毓秀的河洛大地,曾养育了我们的伟大先人。河洛文化,炎黄大业,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

⑨ 洛阳旅游知识

洛阳有国花园 五月的时候可以观赏国花牡丹 现在可以去木扎岭或白云上赏红叶 还可以去龙门石窟 还有关林 可以跟团也可以自己坐车去

⑩ 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吗

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

一、河洛文化之界定

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南为伏牛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东为豫东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许顺湛先生认为:“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

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是指在河洛地区产生、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发扬于周边的地域文化。早期的河洛文化包括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以及神秘而大显智慧的“河图洛书”,也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礼乐制度,更包括“百家争鸣”时期儒、道、法、兵、农、阴阳五行等各家学说。河洛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性文化,以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思想渊源无不昭显着河洛地区的独特魅力。其中在两方面可以说它是穷其内外、无可比拟的。一是由“河图洛书”衍生的古代滥觞文化;二是指根植于河洛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中心的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的礼仪、信仰等发轫文化。

二、史前河洛文化

据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期河洛地区就有了大量的人类活动遗迹,开启了河洛文化的先河。1957年在三门峡的水沟和会兴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遗址,距今大约百万年左右。1961年和1962年在豫晋交界的芮城县发现了最早人类文化遗址的西侯度文化,其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批石制品,据科学测定距今有180万年,这比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还要早很多。1998年在洛阳市北窑村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石制品近800件,发现少量动物化石及人类用火的遗址。这说明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远古时期,河洛一带就有了人类的居住和繁衍生息,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人类原始状态的河洛文化。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河洛地区的人类遗迹更加多彩丰富,河洛文明的曙光开始照亮了东方。这时期河洛地区的文明主要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裴李岗文化是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距今约七八千年。在1977年其遗址首先发现于新郑市裴李岗村。随后,又在豫西广大区域内多次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址,它出土的文化遗物主要是石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陶器。1921年,在洛阳西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后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7000年。从它出土的文化遗物看,当时的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并饲养家禽,但仍进行原始的采集和渔猎。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省境内,但随后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都在河洛地区。它上继仰韶文化,下接二里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