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即墨古城的文化教育

封建文化积累两千春秋,至明清时期稍成气候;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几十年,成绩斐然,前景灿烂。即墨的人类文明至少可以溯及4000年以前,这有今天境内已经发见的17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为证。从这些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石、骨、蚌、陶器等文物,充分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共和国建立之后,收藏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达几万件之多,这在“齐鲁文物之邦”中也算得上一个“富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即墨刀币”既是当时经济发达的一个标志,也是文化繁荣的一个象征。
秦汉之后,即墨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开始失落。自魏晋至宋元的1000余年中,中国的封建文化得以长足发展而臻于鼎盛,然而即墨却逡巡在“俗尤朴鲁,人鲜文艺”的荒谷里。这一时期的文化星河洋洋灿灿,群星灿烂,但从中却难以觅到即墨文化星座的光亮。唐诗五万,竟没有即墨人的一首;宋词九千,而不见即墨人的一阕。
自明代中叶到清季的300余年中,封建文化始在即墨得以积累和升华,于是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文学小气候。士绅崛起,文人层出,著述之风蔚然,一时纷呈文采。同治《即墨县志》收录这一时期即墨人的各种著述215种,至少有698卷。《即墨诗乘》辑录了251人的1198首诗作;《崂山诗乘》编集了123人的2684首诗作。王邦直的《律吕正声》、周如砥的《青藜馆集》、蓝田的《北泉集》、郭琇的《华野疏稿》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文艺形式的创作和演出,如书法、绘画、民间戏曲、歌舞等也颇为活跃。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即墨封建文化的“黄金时代”。
然而,综上所述的“文化”不是一个完全的概念,至多只能说是“文化”内涵的某一方面而已。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即墨的“文化”才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和发展时期,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学艺术、建筑等全方位结构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步形成。教育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之后,得以迅速地发展。1949年,全县仅有2所中学,367所小学。1987年有中学114所,小学581所,其他各类学校9所,幼儿园598所。70年代以来,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95%以上,1987年达到99%;1982年,全县受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占人口的260‰。科技事业更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且以迅疾的速度发展。50年代全县的科技干部不到100人,1966年达到1515人,1987年增至一万多人;1978年至1987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近300项,其中“红麻短光照制种”、“对虾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56年,即墨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县体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后差不多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运动会,先后有7人11次破省、国家纪录,1985年以来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135名。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现在防病、治病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和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旧时代,县内的传染病和地方病猖獗横行,1867年发生的一次“霍乱”,一下子就吞噬了5万多人的生命。共和国建立之后,这些“瘟神恶魔”有的被治伏,有的被祛除。1984年,全县90万人口中“疟疾”仅发病4例;1987年,麻疹的发病率降至0.3/10万人,“白喉”自1970年以来再未见发生;“天花”早在1959年就已绝迹。婴儿死亡率在1949年为20%,至1986年下降为1.23%;人口平均寿命1949年为35岁,至1986年达到70.54岁。文学艺术的成果更为灿烂夺目,仅1978年以来全县作者发表的各类文艺作品就有800多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的就有20多篇,有19人被吸收为省各文艺协会会员,柳腔戏曲《王三卖鱼》的创作演出荣获全国电视戏曲片鹰象奖二等奖。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等争艳斗奇,先后推出一批新人和新作,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文物、档案等事业迅速发展,出现喜人景象。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头,社会主义的文化仅几十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导下,即墨的文化事业前景灿烂。

『贰』 即墨古城都是那几个村拆迁的

具体的拆迁计划可来以到政府相关部门查源询,也可以申请信息公开得知。若是集体土地范围,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集合了国务院批准用地信息和全国各地省级政府批准征地信息,您可以在这上面查询具体的征收信息。

『叁』 即墨古城改造后120平的房子那栋比较好

哪个片区的?最好上图看看.

『肆』 即墨古城有地铁吗

应该还没有!

『伍』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到城坐几路公交车即墨古城

公交线路:即墨12路,全程约7.0公里

1、从即墨服装批发市场步行约110米,到达服装市场站

2、乘坐即墨12路,经过13站, 到达太平洋寿险站

3、步行约500米,到达即墨古城

『陆』 玩青岛即墨古城需要门票

不需要,是免费开放的,可直接入内参观

『柒』 即墨古城的经济发展

即墨自古地利鱼盐,曾为齐东之饶邑,之后却失落为青州疲邑;而今则充满了振兴的希望。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即墨“刀币”闪烁着引人注目的光彩。这种“刀币”的制作时间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或者更早些时期,人们似乎至今尚无确论。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当铸有“节墨法化”“节墨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等各种面文的刀币大量地涌入社会商品流通中的时候,那一定是早期的即墨经济发达繁荣的一个闪光时期。这些重而大的“刀币”,今天不仅在即墨境内频频出土,而且在济南、莒南一带,甚至在河北省境内也为人们时而发掘出来。这个闪光的时期也许就在那位即墨大夫执政之时;“田野辟,民人给”,大史学家司马迁仅用六个字描绘了其时即墨地区的富庶景象,紧接着齐威王“封之万家”,进一步拓宽了这幅优美动人的图画。稍后的游说之士苏秦天花乱坠地赞美了齐都临淄的繁华,而另有人也尝称说足以与临淄并夸殷盛的乃是即墨。我们是否借此可以去推想当时即墨的经济状况。后来,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慧的燕军司令官乐毅,指挥“四国联军”一口气攻克了齐国的70座城池,而兵临即墨城下却难运良筹。另一位天才的将领田单除了他个人的才智之外,也借助了即墨城的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久困长守中依然可以在城中调集起“五千壮士”和一千头“火牛”,一战而大破燕军,尽收齐国失地。这辉煌的一页历史,从此为即墨罩上了一个迷人的光环,成为后世许多有志有为的即墨“父母官”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但历史从此却好像故意地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墨象一头老牛,蹒跚行进在漫长崎岖的封建时代的驿道上。汉代的童恢,明代的许铤、李一敬,清代的康霖生、尤淑孝,这些富有事业心的执策于即墨的地方长官都曾作过努力,但天运之难违,人力之有限,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凝固,生产力束缚于其中几乎奄奄一息。处于闭塞位置的地方如果再逢闭塞的时代,那么它将是双倍以上的闭塞。即墨盖此谓也。浓厚沉重的封建观念一旦在即墨这个角落处沉淀下来,也就尤不易消散。所以唐宋之后,即墨似乎除了贫穷之外,再盛产而富有的就是贞妇烈女了。可怜的即墨竟为时人目为“疲邑”,且称青州之首。15世纪末,广阔的即墨大地上“鲜林木,罕庐舍,蒿莱极目,观之凄阻”,这是当时的县令许铤到任时亲睹的一种景象,这位许铤,是位办事认真扎实的“好官”,尤为可贵的是他的商品经济观念高人一筹,他专门发表过开发海上通商的议论,这种议论不仅需要卓越的思维,而且还需要非凡的勇气,因为当时国家正实行着森严的海禁规定,而他的议论恰与这种闭锁的政策大相径庭。如果说,许铤的议论仅仅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封建小吏兴之所来的一孔之见;那么,一百多年之后金家口商港的崛起则是封建经济中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不断增长的一种历史必然了。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即墨县东北隅的金家口已成为相当繁荣的商船停泊区了。是年,南北客商在金家口捐资建造了规模宏大在胶东半岛上无与伦比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天后宫殿,腰缠万贯的商贾老板,显示了金家口商业的荣华气象。至少说从1758年至1858年之间,金家口被公认为山东“沿海城市之冠”。直到烟台、青岛先后在其南北勃然崛起,它才渐渐式微下来。很遗憾,在浓烈的重本抑末的氛围中,金口的商品经济的缤纷光彩始终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羡慕和重视,反而受到鄙夷和冷淡。没有办法,天时、地势、人念拧结起来的命运之索捆绑住了即墨,因此它命该如此地依靠地瓜当家了,一直到公元1949年。
社会主义革命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得以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并点燃起人们建设国家的极大热情。虽然失误时而发生,但历史却在大踏步地前进。小农经济的旧模式被逐步冲破,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特别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迸发出强烈的“商品经济”的色彩,经济概念的外延在不断地被拓宽。农民从泥土里走出来,建工厂、开机器、谈生意,全县数以千计的农民企业象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下子怒放开来。沿海养殖业的发展,如大海之潮带来沿海地区的热闹和生机。古老寂寥的墨水河一夜之间泛起流光溢彩的生活波浪,整个华北地区千万个服装商涌进这彩色的河流中;对外贸易的窗口也一下子拆去封闭的窗纸而豁然开朗,近几年有近百种产品推进国际市场,外国人的钱币第一次如此大量地流进即墨这块古老的土地。几年之间,即墨县城新建的高楼大厦要比100年前林立满街的牌坊多了多少倍,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鹤山路上的漂亮别致的“小洋楼”,象雨后的蘑菇一样成群地竞相冒出地面。尽管干巴巴的数字在文章中最缺乏语言色彩,但要说明问题,它们最为有力:1949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5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了89.95%,工业产值仅占10.05%;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9981万元,不到30年,增长了近10倍,而其中的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到54.54%;至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7175万元,其中的工业产值比重又上升为75.84%。从这几个数字关系中不难看出两个明显问题,第一,工农业总产值从4位数发展到6位数的历史轨迹;第二,如在翘翘板两端上的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正在出现一个相反的倾斜。另外,即墨县农村第一次出现动力机械是在1956年,只有29千瓦/小时,至1978年发展到185947千瓦/小时,到1987年达到296674千瓦/小时。1961年农村首次通电,当时只有25个村队,年用电量不足90000千瓦/小时;1978年电线拉进429个村庄,1987年全县1000多个村庄全部通电,年用电量达到6328658千瓦/小时。土地还是这块土地,过去一年生产0.5—1亿公斤粮食,50年代至70年代产粮在2—2.5亿公斤上徘徊,80年代突破了4亿公斤的大关,向5亿公斤的高峰攀登;人还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过去20万—40万—60万张嘴巴,总是吃不饱;今天,100万人口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迈入了小康之家的门槛。人均收入1948年是33元,1978年133元,1988年为850元。我们并非有意厚今而薄古,只是企图实事求是反映时代的进步。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即墨正进入了历史上任何时候所不可比拟的经济建设最好时期。今天的即墨可谓天时、地利兼而得之,古老的即墨正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

『捌』 即墨古城现在对外开放嘛

暂不开放

『玖』 孟凡利:即墨古城收费吗,有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

即墨古城收费进入大门暂时不收费的,当然在内部有写景点是要收费的。可以看看即墨的古建筑,了解一下即墨的历史,品尝一下即墨的特产。

『拾』 即墨古城平时开放吗

即墨古城平时不开发.
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