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古镇
❶ 从虹口体育场到亭林古镇怎么去
公交线路:地铁8号线 → 地铁1号线 → 莲金专线,全程约54.9公里
1、从虹口足球场乘坐地铁8号线,经过4站, 到达人民广场站
2、步行约300米,换乘地铁1号线
3、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0站, 到达莲花路站
4、步行约150米,到达莲花路地铁北广场站
5、乘坐莲金专线,经过12站, 到达亭林汽车站
6、步行约730米,到达亭林
❷ 马桥村的介绍
松江区叶榭镇马桥村坐落于镇区西南面,南接金山区亭林古镇,区域面积3.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0.5亩,花卉面积587亩。马桥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曾获得市“五好”党组织、市整洁村、区健康村、区文明村、区科普村、区平安小区等荣誉称号。2013年7月荣获上海市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称号。
❸ 亭林的相关历史
亭林历史
【亭林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江南水乡有个称作"十二家棣"的地方,居住着十二来户人家,于是晨闻鸡鸣,暮听犬声,一时人气渐旺,很快形成了一个鱼米小集市。
有一天,心存隐居之意的顾野王踏上江南水乡之地,到达了十二家棣。在穿过十二家棣小集市后,眼前突然一亮,只见集市东首竟有成片的梧桐树林。顾野王一阵欣喜,急忙摸进这片梧桐树林,驻足呼吸,顿觉一股清新之气直入肺腑,不由使人心旷神怡。双目四顾,林中梧桐错落有致,每棵树都是枝叶茂盛,非常幽静,是供人隐居著述的上好之地。顾野王满心欢喜,十分留恋这片高洁幽静的梧桐树林,很快置身林内筑茅而居。......
后来,由于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都冲着那梧桐树林和凉亭而来,更因顾野王的非凡著述成为一方文化精髓,天长地久,许多人便把这所到之地称作顾亭林而忘了其原来"十二家棣"之名。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代,人们再传呼顾亭林时,竟把一个顾字省去,单叫一个"亭林"名了。亭林之名便由此而来,由此叫响。直至明末清初,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也因对亭林、对顾野王的无比推崇,而把自己的号称作亭林!由此可见亭林在当时江南地区已有其很高的地位和独特知名度了。
【古镇亭林】
亭林历史悠久,作为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足迹。至明清时期,由于农副业的发展,亭林成为粮棉等集散地。民国时期,亭林已成为松江县的重镇,在当时与奉贤南桥、金山张堰并称为浦南三大商业重镇。现今是徐汇区或浦东新区进入金山的第一站。
亭林自古人杰地灵,据地志记载南朝梁陈年间的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隐居亭林修《舆地志》30篇,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在亭林著书立说,元末明初陶宗仪隐居亭林,能诗能文,清代有诗人萧中素,清末亭林镇人氏思想家、翻译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者钟天纬,致力于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其《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中西学术源流论》等著作,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现代则有政界实业家瞻歧,画家孙雪泥、陈白荷,儿童文学家贺宜(朱家振),教育界沈基睿和张思莼。近代与现代也是如此,如在2000年,以《三重门》等一系列著作风靡全国的才子韩寒。
亭林在历史上胜迹颇多,据《松江府志》记载,在亭林历来有“亭湖八景”之称分别为:读书堆(墩)、沈砚池(墨池)、杜雪碑(子昂碑)、椤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铁崖松。“松学碑”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椤严塔”竖有石幢一座,幢身由青石雕凿制成,镌刻陀罗尼经;而“览翠楼”则相传是古时的烽火塔。在八景中尤以“读书堆”为首。“读书堆”俗称“大寺山”,据传建于南朝梁初。园主是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乡人以该园是顾晚年读书写作之处,称为“读书堆”。这是现今上海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宅园。
【亭 林 历 史】
亭林镇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冈身(古海岸线)西部,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大寺场寺平南路东侧与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东畔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双把翘流黑衣灰陶壶、双层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许多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 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由于历经战乱,“八景”遭受严重破坏,今仅存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铁崖松(罗汉松),树龄已有640余年,仍傲然屹立,被誉为“江南第一松”。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5年兴建古松园,以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松。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頫书有子昂碑《重修宝云寺记》,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今仅存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
亭林还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尤以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树龄已有648年的“江南第一松”-铁崖松(罗汉松),仅存的书法家赵孟頫书有《重修宝云寺记》的子昂碑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为重要。亭林自古就是浦南重镇,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相传松江府华亭县县府就设在亭林。民国期间与朱家角、泗泾、枫泾齐名,合称为朱、泗、枫、亭四大重镇。民国37年成立松江县浦南区,区署就设在亭林,辖2镇6乡,区域相当于现在的金山区亭林镇、朱行镇、山阳镇、漕泾镇及松江区的叶榭镇全部与张埝镇、干巷镇、松隐镇、金山卫镇和奉贤区柘林镇的部分地区,区域约为35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万。商业、医疗、教育相当发达,每逢节令、庙会更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成为相邻三县交界的
繁荣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了大量人流、物流。
【亭林有座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桥】
四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亭林这块宝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辈出,古迹甚多,古桥古树历史悠久,可特别吸引记者眼球的还属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的石级踏步桥——枝秀桥,虽然风雨沧桑已洗去了小石桥往日的铅华,但是它还在为亭林镇部分居民通往镇南发挥着余热。
来到亭林镇中心街的东南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石桥很不起眼,它长6.12米,宽1.55米,是亭林镇境内包括已拆毁桥梁和现存桥梁中最长的石级条石桥,桥面原本是由四块长、宽相近的黄沙条石拼成,1984年有块条石断裂,其余三块条石经移,过往仍然宽敞。桥面一侧凸显的“枝秀桥”三字非常清晰,另一侧“乾隆”二字依稀可辨,虽然经查有关记载称该桥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沈元宏修建,但是对照桥下不为人知的碑文所记,似乎又有出入,碑文中讲述了当时由沈元宏等人捐银修桥的情况。
有著名的亭林八景
亭湖八景,《松江府志》记载其名,历来传说亦有之。今仅存"读书堆(墩)"之半及"楞严塔"中柱和"松雪碑"碑帽及碑文残块。
一、读书堆
读书堆,俗呼大寺山,位于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交汇处。南北朝梁陈时期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于茂林深处,结茅筑舍,读书、修《舆地志》而得名。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木茂密,历经砍伐,主峰于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现仍形似土山,北麓紧靠笔尖厂。今读书堆上,仍有蓬蓬勃勃的树木数十株。
二、松雪碑
松雪碑(又名子昂碑),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所书。碑文共953字(不包括碑首与文题14字),记述重修宝云寺事宜。元至大元年(1308年)立石。赵体书法遒劲清秀。"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剩碑帽及碑文残块(占原碑的1/20)。碑帽呈半圆形,高49厘米,宽108厘米,今存镇政府内。碑身高170厘米,宽108厘米,厚22厘米,中间有裂纹。有拓印碑文在民间流传。
三、楞严塔
楞严塔(又称飞来塔),在宝云寺内西南隅(今大寺新村)。竖有石幢一座,幢身以青石雕凿制成,座基莲花纹,浮雕佛像,犹如仙子,姿势优美,中柱六角形,镌刻陀罗尼经,覆顶雕有莲花,高约丈许。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于1956年底因上半部倾斜危险而拆除,下半部又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后因保管不善,以致散失,仅存中柱竖于亭林中心小学内。
四、仙人洞
仙人洞洞址,相传有二说:其中,在本镇东街栖霞道院内(今复兴东路94号)。据传明清时,院宇宏敞,有园亭假山,曲径通幽,后人凑景附会,称仙人洞在此;其二,据考实,位于"读书堆"下。据清代肖中素诗咏宝云寺周围八景时,曾有诗句云:"封来仙洞一泥丸"。
五、墨池
墨池(又名洗砚池),历代民间相传读书堆西麓,有小池通向山门之外,终年积水,清澈见底,因顾野王平素在小池洗砚而得名。墨池早已湮没,成陆建屋。
六、八角井
八角井,井栏呈八角形,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外直径0.25米,高0.3米,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井在读书堆东侧,抗日战争前,有八景茶园,设于井处。八角井因井栏凿有八角而得名。70年代在此处建设邮电局,挖掘地基时,曾挖出八角井之残栏。
七、览翠楼
览翠楼,自古流传,位于读书堆西面,据民间传说,位置各异。一谓在宝云寺内,一谓乃防倭举烽火为信号之楼。据《华亭县志》载,肖中素游宝云寺题诗云:"欲知览胜楼何处,衰草寒烟野寺西"。据此,该楼当在宝云寺之西,其兴废年代无考。
八、剔牙松
剔牙松,据松江府志引"淞故述"云:"读书堆旧有大树剔牙松,成化初(1465年)犹存"。九峰曹先生有咏亭林古松诗,则同善食(今古松园)之松。现园内古树"罗汉松",又名"铁崖松",俗称"骨碑松"。此松系杨铁崖手植,非八景之一。
❹ 金山四大古镇资料
干溪(干巷)、珠溪(朱泾)、璜溪(吕巷)、留溪(张埝)合称为金山四大古镇。这是比较早的说法。
现在指的金山四大古镇一般是枫泾、朱泾、张堰、亭林。枫泾和亭林在1966年以前是属于松江县的。
1、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2、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千年文化积淀下的朱泾,代表着它昨日的辉煌。到2020年,朱泾镇准备打造成金山区最适合居住生活休闲的生态重镇之一。今日的朱泾,更多的是敞开胸怀、接纳各方人才经验、开拓创新、不断完善,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走向世界!
3、张堰是人文古镇。历代文人如宋唐询、王安石、梅圣俞等都到过,并留有诗篇。张堰人民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张堰是名胜古镇。到了张堰,柘山、秦望山、查山不能不游。
4、作为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古镇亭林,历史悠久。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前就在此繁衍生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古镇名胜聚集,人文荟萃。这里不仅有南北朝文训诂学家王曾居住的“顾亭林宅”,还有元代文学家、书法家杨维祯亲手植的“江南第一松”。
❺ 巴城有什么好玩的
给你推荐下:市区里的亭林公园,森林公园,到正仪或者巴城那里的阳澄湖边上走走也不回错,那里答的水上公园还不错,也不要门票的。还有就是那些古镇了,现在巴城、张浦、都很好玩!周庄古镇
亭林公园
这两个地方蛮好玩的。希望你喜欢。
❻ 昆山亭林194号2号楼,租金多少
[编辑本段]亭林镇概况亭林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东北部,是金山区内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也是上海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22个中心城镇之一。亭林镇距金山区府所在地23公里,到上海市中心45公里,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22.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万,外来人口约2万。现辖15个行政村(龙泉、亭东、东新、新巷、油车、金门、亭西、亭北、红阳、浩光、金明、南星、驳岸、周栅、后岗),5个居委会(复兴、寺平、中山、新建、松隐)和2个社区(松隐社区、寺平北路社区)。[编辑本段]地理环境亭林镇位于上海的西南郊区,金山县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北纬31度。平均海拔为吴凇江高程3.6米,属松隐低平原与奉贤高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域,暖温多雨,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亭林镇区北宽南窄,南北长927米,东西宽860米,西距金山县朱泾镇15公里,东北到上海市中心54公里,西南至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公里,东距奉贤县治南桥镇15公里,南至朱行镇4.5公里,西北经黄浦江至松江县城2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亭林镇亭林市河为南北流向,蜿蜒于镇境中部,南端经枝秀桥而西折,接祝家港,北抵运港,再西折与后市河相连,全长822米,亭林后市河为东西流向,位于镇镜北端,东连运港,西达祝家港,是本镇通向黄浦江的主要河流,全长540.5米。[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亭林镇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冈身(古海岸线)西部,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大寺场寺平南路东侧与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东畔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双把翘流黑衣灰陶壶、双层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许多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由于历经战乱,“八景”遭受严重破坏,今仅存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铁崖松(罗汉松),树龄已有640余年,仍傲然屹立,被誉为“江南第一松”。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5年兴建古松园,以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松。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俯书有子昂碑《重修宝云寺记》,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今仅存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
亭林自古就是浦南重镇,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相传松江府华亭县县府就设在亭林。民国期间与朱家角、泗泾、枫泾齐名,合称为朱、泗、枫、亭四大重镇。民国37年成立松江县浦南区,区署就设在亭林,辖2镇6乡,区域相当于现在的金山区亭林镇、朱行镇、山阳镇、漕泾镇及松江区的叶榭镇全部与张埝镇、干巷镇、松隐镇、金山卫镇和奉贤区柘林镇的部分地区,区域约为35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万。商业、医疗、教育相当发达,每逢节令、庙会更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成为相邻三县交界的繁荣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了大量人流、物流。[编辑本段]产业定位亭林镇的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金山区的工业重镇。具有金山区最旱的区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3.1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并已显示出规模发展态势,是亭林工业经济的主要依托。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5.4亿,已有381家实业型企业在亭林落户,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环保建材、塑料模具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固形成,并具有较强配套加工能力。在上海市和金山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亭林将规划建设以亭林为依托的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目前,正在开发长三角物流港、上海电器城。中小企业城规划开发6.5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园区、3.5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的亭林镇区和3.5平方公里的生态林区,整个企业城定位为产业群体布局合理、企业供应链完善、生活文化设施一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重镇;使其成为一座为海外中小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立交桥。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化融资机制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推进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开发建设,使亭林成为上海郊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新亮点。
亭林历史
【亭林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江南水乡有个称作"十二家棣"的地方,居住着十二来户人家,于是晨闻鸡鸣,暮听犬声,一时人气渐旺,很快形成了一个鱼米小集市。
有一天,心存隐居之意的顾野王踏上江南水乡之地,到达了十二家棣。在穿过十二家棣小集市后,眼前突然一亮,只见集市东首竟有成片的梧桐树林。顾野王一阵欣喜,急忙摸进这片梧桐树林,驻足呼吸,顿觉一股清新之气直入肺腑,不由使人心旷神怡。双目四顾,林中梧桐错落有致,每棵树都是枝叶茂盛,非常幽静,是供人隐居著述的上好之地。顾野王满心欢喜,十分留恋这片高洁幽静的梧桐树林,很快置身林内筑茅而居。......
后来,由于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都冲着那梧桐树林和凉亭而来,更因顾野王的非凡著述成为一方文化精髓,天长地久,许多人便把这所到之地称作顾亭林而忘了其原来"十二家棣"之名。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代,人们再传呼顾亭林时,竟把一个顾字省去,单叫一个"亭林"名了。亭林之名便由此而来,由此叫响。直至明末清初,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也因对亭林、对顾野王的无比推崇,而把自己的号称作亭林!由此可见亭林在当时江南地区已有其很高的地位和独特知名度了。
【古镇亭林】
亭林历史悠久,作为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足迹。至明清时期,由于农副业的发展,亭林成为粮棉等集散地。民国时期,亭林已成为松江县的重镇,在当时与奉贤南桥、金山张堰并称为浦南三大商业重镇。现今是徐汇区或浦东新区进入金山的第一站。
亭林自古人杰地灵,据地志记载南朝梁陈年间的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隐居亭林修《舆地志》30篇,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在亭林著书立说,元末明初陶宗仪隐居亭林,能诗能文,清代有诗人萧中素,清末亭林镇人氏思想家、翻译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者钟天纬,致力于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其《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中西学术源流论》等著作,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现代则有政界实业家瞻歧,画家孙雪泥、陈白荷,儿童文学家贺宜(朱家振),教育界沈基睿和张思莼。近代与现代也是如此,如在2000年,以《三重门》等一系列著作风靡全国的才子韩寒。
亭林在历史上胜迹颇多,据《松江府志》记载,在亭林历来有“亭湖八景”之称分别为:读书堆(墩)、沈砚池(墨池)、杜雪碑(子昂碑)、椤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铁崖松。“松学碑”是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所书;“椤严塔”竖有石幢一座,幢身由青石雕凿制成,镌刻陀罗尼经;而“览翠楼”则相传是古时的烽火塔。在八景中尤以“读书堆”为首。“读书堆”俗称“大寺山”,据传建于南朝梁初。园主是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乡人以该园是顾晚年读书写作之处,称为“读书堆”。这是现今上海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宅园。
【亭林地理】
亭林镇位于上海的西南郊区,金山县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北纬31度。平均海拔为吴凇江高程3.6米,属松隐低平原与奉贤高平原的过渡地带。
镇区北宽南窄,南北长927米,东西宽860米,区域面积为47.4平方公里。亭林镇西距金山县朱泾镇15公里,东北到上海市中心54公里,西南至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公里,东距奉贤县治南桥镇15公里,南至朱行镇4.5公里,西北经黄浦江至松江县城2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亭林镇亭林市河为南北流向,蜿蜒于镇境中部,南端经枝秀桥而西折,接祝家港,北抵运港,再西折与后市河相连,全长822米,亭林后市河为东西流向,位于镇镜北端,东连运港,西达祝家港,是本镇通向黄浦江的主要河流,全长540.5米。
亭林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域,暖温多雨,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亭林历史】
亭林镇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冈身(古海岸线)西部,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大寺场寺平南路东侧与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东畔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双把翘流黑衣灰陶壶、双层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许多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由于历经战乱,“八景”遭受严重破坏,今仅存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铁崖松(罗汉松),树龄已有640余年,仍傲然屹立,被誉为“江南第一松”。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5年兴建古松园,以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松。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俯书有子昂碑《重修宝云寺记》,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今仅存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
亭林还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尤以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树龄已有648年的“江南第一松”-铁崖松(罗汉松),仅存的书法家赵孟俯书有《重修宝云寺记》的子昂碑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为重要。亭林自古就是浦南重镇,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相传松江府华亭县县府就设在亭林。民国期间与朱家角、泗泾、枫泾齐名,合称为朱、泗、枫、亭四大重镇。民国37年成立松江县浦南区,区署就设在亭林,辖2镇6乡,区域相当于现在的金山区亭林镇、朱行镇、山阳镇、漕泾镇及松江区的叶榭镇全部与张埝镇、干巷镇、松隐镇、金山卫镇和奉贤区柘林镇的部分地区,区域约为35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万。商业、医疗、教育相当发达,每逢节令、庙会更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成为相邻三县交界的
繁荣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了大量人流、物流。
【亭林有座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桥】
四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亭林这块宝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辈出,古迹甚多,古桥古树历史悠久,可特别吸引记者眼球的还属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的石级踏步桥——枝秀桥,虽然风雨沧桑已洗去了小石桥往日的铅华,但是它还在为亭林镇部分居民通往镇南发挥着余热。
来到亭林镇中心街的东南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石桥很不起眼,它长6.12米,宽1.55米,是亭林镇境内包括已拆毁桥梁和现存桥梁中最长的石级条石桥,桥面原本是由四块长、宽相近的黄沙条石拼成,1984年有块条石断裂,其余三块条石经移,过往仍然宽敞。桥面一侧凸显的“枝秀桥”三字非常清晰,另一侧“乾隆”二字依稀可辨,虽然经查有关记载称该桥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沈元宏修建,但是对照桥下不为人知的碑文所记,似乎又有出入,碑文中讲述了当时由沈元宏等人捐银修桥的情况。
有著名的亭林八景
亭湖八景,《松江府志》记载其名,历来传说亦有之。今仅存"读书堆(墩)"之半及"楞严塔"中柱和"松雪碑"碑帽及碑文残块。
一、读书堆
读书堆,俗呼大寺山,位于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交汇处。南北朝梁陈时期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于茂林深处,结茅筑舍,读书、修《舆地志》而得名。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木茂密,历经砍伐,主峰于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现仍形似土山,北麓紧靠笔尖厂。今读书堆上,仍有蓬蓬勃勃的树木数十株。
二、松雪碑
松雪碑(又名子昂碑),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所书。碑文共953字(不包括碑首与文题14字),记述重修宝云寺事宜。元至大元年(1308年)立石。赵体书法遒劲清秀。"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剩碑帽及碑文残块(占原碑的1/20)。碑帽呈半圆形,高49厘米,宽108厘米,今存镇政府内。碑身高170厘米,宽108厘米,厚22厘米,中间有裂纹。有拓印碑文在民间流传。
三、楞严塔
楞严塔(又称飞来塔),在宝云寺内西南隅(今大寺新村)。竖有石幢一座,幢身以青石雕凿制成,座基莲花纹,浮雕佛像,犹如仙子,姿势优美,中柱六角形,镌刻陀罗尼经,覆顶雕有莲花,高约丈许。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于1956年底因上半部倾斜危险而拆除,下半部又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后因保管不善,以致散失,仅存中柱竖于亭林中心小学内。
四、仙人洞
仙人洞洞址,相传有二说:其中,在本镇东街栖霞道院内(今复兴东路94号)。据传明清时,院宇宏敞,有园亭假山,曲径通幽,后人凑景附会,称仙人洞在此;其二,据考实,位于"读书堆"下。据清代肖中素诗咏宝云寺周围八景时,曾有诗句云:"封来仙洞一泥丸"。
五、墨池
墨池(又名洗砚池),历代民间相传读书堆西麓,有小池通向山门之外,终年积水,清澈见底,因顾野王平素在小池洗砚而得名。墨池早已湮没,成陆建屋。
六、八角井
八角井,井栏呈八角形,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外直径0.25米,高0.3米,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井在读书堆东侧,抗日战争前,有八景茶园,设于井处。八角井因井栏凿有八角而得名。70年代在此处建设邮电局,挖掘地基时,曾挖出八角井之残栏。
七、览翠楼
览翠楼,自古流传,位于读书堆西面,据民间传说,位置各异。一谓在宝云寺内,一谓乃防倭举烽火为信号之楼。据《华亭县志》载,肖中素游宝云寺题诗云:"欲知览胜楼何处,衰草寒烟野寺西"。据此,该楼当在宝云寺之西,其兴废年代无考。
八、剔牙松
剔牙松,据松江府志引"淞故述"云:"读书堆旧有大树剔牙松,成化初(1465年)犹存"。九峰曹先生有咏亭林古松诗,则同善食(今古松园)之松。现园内古树"罗汉松",又名"铁崖松",俗称"骨碑松"。此松系杨铁崖手植,非八景之一。
❼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中学是不是区重点中学
上海市亭林中学是金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上海市亭林中学的历史,起始于1940年私立浦南中小学的创建,1959年9月起学校成为完全中学。66年来,岁月沧桑,几度变迁,亭林中学以其不变的信念,养育了万千学子,蜚声浦江南岸。
学校位于金山区亭林古镇,占地80多亩,校园内小山独秀、古朴葳蕤,环境幽雅,并富有现代气息。先进的教学设施、400米8跑道的塑胶运动场、整洁的食堂、舒适的学生宿舍,为莘莘学子读书养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7)亭林古镇扩展阅读:
上海市亭林中学学校特色:
学校将享受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思路,遵循“基础课程渗透特色,特色课程三类统整,课程设置多元可选,课程对象专普兼顾”的原则,以“享受体育”为核心;
从学生的健身发展、修身发展和砺身发展三个维度进行架构,初步形成了亭林中学体育特色课程群,重点培育学生八大素养(运动技能、运动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欣赏、拼搏精神、规范意识、坚毅品质),实现强体、立德、增智、赏美的育人目标。
❽ 昆山旅游,哪里好玩
森林公园,免费
巴城吃蟹,味美
周庄古镇,名气
锦溪古镇,希奇
千灯古镇,静谧
还有亭林公园,丹桂园,大唐生态园,星期九农庄,阳澄湖水上乐园,周庄欢乐世界
名吃有周庄万三蹄,阳澄湖大闸蟹,奥灶面
昆山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
喜欢听戏的还有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