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龙开河的发展历程

九江城所在位置,隋时称为湓口城,因它的西面有一条龙开河穿城而过。龙开河原名湓水,发源于瑞昌清湓山,在此出口流入长江,故名湓口。后来,湓口城沿革为浔阳、江州和九江。可见,九江的命名起初应得自龙开河。
所有的九江人都不曾忘记曾经有一条清洌洌的河水绕城回旋,支支汊汊的阡陌水巷在城西铺陈了几百里,许多老九江人世代靠水繁衍生息,驾船走南闯北,这条河就是龙开河。龙开河全长47.2公里,洪水季节可通行30吨以下的帆船。自古以来,浔阳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埠,长江航运的发达,使这个港口空前繁荣起来。龙开河入江口乃至沿河上溯几里路,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同与之毗邻的湓浦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所以,古代那一带成为浔阳古城的重心,只是到近现代才东移南渐。
湓水据记载是发源于九江的瑞昌清湓山,和庐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汇合,然后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秦始皇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湓水流经的这片丰饶的平原因江河交错、水网纵横而定名为九江郡。自汉朝大将灌婴在湓浦口的东面筑城戌守以后, 湓水就成为九江城外的一条天然的护城河。不知道什么时候,湓水被现在的名称龙开河所取代。
在古代,龙开河入江口的湿地湖滩、烟波浩渺的湖水及浩荡激流的长江在和甘棠湖南门湖是连成一片的。当初的浔阳古城,是南北西三面环水,城内高地就是胭脂山。由龙开河向长江口,向左的江岸有白居易吟唱的琵琶亭(现在的琵琶亭是后来重选地址建的),向右的江岸有宋江题诗的浔阳楼。庐山峻岭重影,涧水纷纷汇聚南流,至浔阳古城成龙开河流入长江,甘棠湖、南门湖如翡翠明珠,依河靠江,山影城郭叠影其中。这使浔阳城的美丽堪比杭城无出其右。翻开白居易在被贬江州司马期间所写的诗文,从千古传唱的《琵琶行》中,我们能隐约感觉到当时湓浦口商船云集的景象。一首《泛湓水》描绘出那时龙开河秀美的景色。“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州。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鸦片战争后,九江成为了五口通商的口岸,英国租界就设立在湓浦口的东岸,从九江的老照片中还能看到当年洋街上的繁华,洋行、邮局和号称江南四大教堂的天主教堂就掩映在法国梧桐的浓荫里。上个世纪初南浔铁路修建时,九江火车站的站址也被确定在它的西岸。
龙开河在解放后于东岸修建了堤坝,用于城内防汛,河西岸是一片平缓宽阔的河滩。春秋水位低浅之际,很多人一家老小在河滩上放风筝;时常有流浪的戏班和马戏团在河滩上搭棚唱戏,看戏的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河滩上也经常有交易集市。这样,在西岸周边形成了交易商市和流动民居的密集区,并且向河滩不断蔓延推进,随着60年代后人口密集爆发,河滩逐年被民居侵食。西岸的堤坝大约是在70年代修建。堤坝建成之后,形成了沿堤坝环居的密集的平房居民地带。离出河口较近的地点有一座老铁桥,建于20年代。是座下承式钢桁架拱桥。很有近代工业风格。酷热夏季时,60年代的九江几乎没有风扇,许多居民晚上带着凉席上老铁桥乘凉。
农业文明时代的龙开河,是九江人往来交通的大道,招商引资的利器。四方行商云集九江,东西商船汇聚河口。曾几何时,龙开河码头千帆林立,浮桥上熙熙攘攘。河两岸杨柳低垂,莺歌燕舞,酒肆林立,热闹场面赛过了南京的秦淮河。工业文明的到来,城市化的进程,龙开河日渐衰败,终因为被污染,变成一条臭水沟后,于九七年被当时的九江市委市政府下令把部分河段填平,将其开发成九龙街。

B. 琵琶行问题

(一) 结构上,全诗始于秋江送别,但所展示的不是离情别绪,而是从水面上传来的声音揭开序幕,引出琵琶女,最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落到自己被贬谪的感慨。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叙事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生动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思想。三个部分内容和场面不同,但过渡自然。

(二)这首诗是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代表作。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将无形的音乐用众多的比喻和巧妙的摹声加以表现,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联想与想象中得到具体的感受。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侧重从听觉上写,先以“嘈嘈”、“切切”摹声,再以“如急雨”、“如私语”这些人们常见的、熟悉的现象使之形象化,再续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到音乐的流动和富于变化。又如写音乐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唐诗鉴赏辞典》霍松林语)。

“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都用同样的手法写音乐的效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描写音乐,并不只是写音乐的美妙动听,还为塑造人物服务,声声或如泣如诉,或高亢激越,表现了主人公的辛酸和悲愤。

(三)利用景物描写和听众的情绪反映,来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加强叙事诗的抒情效果,“东船西坊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了弹奏的惊人效果。“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写出音乐的动人心曲,而诗人更是一个难得的知音,对深化主题起了作用。

(四) 在用韵、节奏上,有强烈的音乐美。这是一首古体诗,诗篇随着情绪的转换,声调用韵也随之转换,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舒徐。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C. 扬州古运河的旅游线的开发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旻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旻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斓、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
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元代设置行省于此,明代设同知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瓜洲从唐代直到现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陆游,明代的郑成功,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寻幽探胜,并留下了大量赋吟瓜洲的篇章。瓜洲也是历代许多政治家和中外旅行家涉足的必经之处,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均曾驻跸瓜洲,并在锦春园设有行宫,昔日乾隆皇帝赞美锦春园而题诗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其造船、买船、登船以及储藏粮食都在这个地方。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览过瓜洲,并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第一章节题为《瓜洲市》,对瓜洲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作用作了详细描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又给这座古镇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如楼亭,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风雪大观楼就是描写的此楼;有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江淮胜概楼;有观潮亭、江风山月亭、曲江亭等。此外,古代瓜洲还有著名的十景,即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大军从这里挥师向江南跃进;建设中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就落脚于瓜洲。极富特色的景观使瓜洲成为历史上一个旅游胜地。
建设瓜洲古渡风景区应以古运河为主线,以瓜洲古文化再现为切入口,以长江自然风光及江滨田园风光为衬托,形成具有江河交接、别具一格的景观。凡与瓜洲有联系的人与事都应在原址刻石勒碑加以说明,包括传说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及现实中的“人民解放大军渡江处”,以凸显瓜洲历史文化。此外可考虑建设古运河风光带、瓜洲闸园林区、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江滨浴场休闲度假区、江口古街民俗风情区、芦苇野趣园、现代农业观光区、润扬大桥北桥头堡主题公园等景区,其中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是诸景区的重点。该景区主要建设与古代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浔阳楼齐名,素有“江北第一楼”之称的瓜洲大观楼及康熙、乾隆南巡时在瓜洲的“行宫”—锦春园为主体的“春江花月夜”公园,充分体现唐初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园内除展现“瓜洲十景”中的部分景点外,还把古瓜洲的水窦城门、乾隆御碑、诗文石刻、人物典故与园林风光有机交融。游客登临江岸古城墙上的大观楼,东观日出江湖,西瞻大桥雄姿,南望金山寺等诸山美景,北眺运河如练。近赏园林旖旎秀色,集山川雄秀于一体,览人间风光于一园,定会使游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的重点之一是盐商文化群景区。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它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谈起扬州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只要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一座座匠心灵构、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墙深院和私家花园里,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清代扬州的盐商,是一个显赫的政治经济集团。两淮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朝廷的经济命脉,所谓“关系国库,最为紧要”。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统治者特殊开支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至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为博得帝王的欢心,盐商们又不惜挥霍万金,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连乾隆也感叹万分:“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前不久热播的《康熙大帝》、《李卫当官》等诸多影视剧以及明清以来的若干文学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扬州盐商的生活情景和生财之道,这些影视、小说、故事吸引了全国多少观众的注视和瞩目,他们对盐商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盐商文化群景区是我们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当前,在我市渡江路以东,甘泉路、广陵路以南,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尚比较集中的保留着当年扬州盐商(包括其他巨商)以及封建官员的住宅群落和私家花园,尤其是南河下一带更为密集。因此,这方面资源的开发可以以龙首关(即钞关)和宋大城南门遗址为开篇,以何园、小盘谷、二分明月楼、匏庐、岭南会馆、汪氏小苑、个园为重点,搞几个相对闭合的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以“巷游”表现历史街区的市井风貌和民俗民情。这就可以在全国的城市古街巷旅游中独树一帜。鉴于这个区域的迁居安置量极大,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发,力争建成一座露天式的扬州盐商博物馆。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位于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为砖建,每层有塔檐和栏杆。平面内方为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呈八角形。整个建筑既清秀,又雄伟,兼有南北之长,给人以基础坚实、端重稳实之感。塔底层周壁嵌石刻22块,内容为《重修文峰塔记》及募捐者姓名。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上刻“文峰禅寺”四大字。周围塔院散点玲珑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该塔扼古运河进出扬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为船舶进出扬州的标志,是扬州漕盐业和古城数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这里也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启航码头之一。塔前,古运河边有一石碑,刻隶书“古运河”三个大字,左侧刻小字“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登塔眺望,扬城景物尽收眼底。前不久,文峰寺和文峰塔已修葺一新。有专家提议,在这里可以修建文峰广场,兴建扬州漕盐运务博物馆,展以扬州漕盐运史及千年的运河文化。同时,复建鉴真东渡码头,对周边景点统一进行规划布局,形成集文物、宗教、园林、游船为一体的新景区,使之成为南郊运河畔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建议应值得考虑。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还应该扩大到茱萸湾、红星岛、凤凰岛、邵伯湖一带。古运河穿过扬州城区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一带辽阔的水域,是扬州旅游资源的又一宝地。由于这里是淮水入江的重要通道,又与邵伯湖相连,多重水路交合汇聚,形成了极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水路的需要,这里的茱萸湾半岛、红星岛、凤凰岛等呈“川”字型南北向分列,因而工业不发达,加之岛上人口稀少,甚至有些为无人岛,污染相对较少,所以这一带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保护得比较好。尤其是凤凰岛,它由五个翠螺青黛般的小岛构成,岛屿面积4700多亩,水域面积近万亩。其林业带南北长约5公里,少有人家,居民以捕鱼捉虾为生,舍宇四周果树繁多,池塘岸边鹅鸭成群,好一派农家园风光。凤凰岛也有着积度深厚的人文景观,秦汉有地藏,隋唐有遗存,宋元有史述,明清有故事,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和帝王将相在这里的行迹,更是充分展现出该岛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里“落花逐流水”,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这里“予唯一死,以报邦家”,康熙皇帝在这里查看水工,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墨迹。这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是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宝地,更是现代人们旅游度假的乐园
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关键是提升品味,增强吸引力。任何一个景区的开发皆离不开后天人力的作用。当然,这种人力作用应符合旅游定位和公众的审美要求。因此,应加快实施多样化、个性化景点和项目配置工程:如增建临水亭、廊。金湾岛内南大门至御码头沿途应增建多处临水凉亭或河滨栈道,以方便游客休息、拍照、观赏水景。亭、廊应以竹木结构为主,处处体现田园风光;开辟自助式的水上旅游项目,如垂钓、划船、踏水车、走独木桥等,加大参与性;要增建特色观赏园区,如百鸟园观赏区、百亩荷塘观赏区、珍奇花卉观赏区、鱼鹰猎鱼观赏区等等;开辟旅游回道,在金湾岛东侧新辟旅游回道,为游客增大观赏面。道路两侧,应移植高大常青树木,以营造绿树映掩的愉悦氛围;增建特色化服务设施:如情侣小木屋、微型家庭茶室,微型棋牌室、童话场景电话亭等等。总之,岛因水而活,水因岛而灵。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应巧用水体,巧借绿野,精心梳理,精心配置,增加情趣,突出绿岛风光。
沿古运河继续向北即进入邵伯湖,来到邵伯镇。邵伯镇位于江都镇北12公里、扬州城东23公里处,里运河与盐邵河交汇处。西滨邵伯湖,居运河之要冲,扼江淮之咽喉,水陆交通条件极为优越。邵伯镇,古名步邱,晋名新城,别名甘棠。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此筑埭,以利航运。古人将谢安比之春秋时期德行高尚的召伯,将谢安所筑之埭称为邵伯埭(邵通召),其镇与湖都源于此。宋《元丰九域志》始用邵伯之名。从此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过埭,逐渐成市。自隋代开凿南北大运河后,邵伯日益兴盛。唐宋以后,邵伯已成为“南北舟车孔道,烟火万家,行旅如织”的运河重镇。
邵伯镇最著名的庙宇为梵行寺,亦称梵行禅院,俗称西寺,遗址在今之邵伯船闸,系东晋宁康三年(375年)僧行密建,早于谢安筑埭;另有谢公祠,亦称甘棠庙,相传为谢安筑埭时所建(安于同年病逝),见之于古籍最早的为宋《元丰九域志》,镇北有甘棠义井,民间传说亦为谢安筑埭时所凿。古镇上有棵甘棠树,盘根错节,是为怀念谢安治水而植,为古镇象征,树有三奇,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镇中心有康熙年间铸造的镇水铁牛。邵伯古街巷景观也别有风味,南北长3里,均为条石路,尚存明代邵伯驿遗址、斗野亭、大码头、云川阁、大王庙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游。
邵伯镇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由于邵伯湖的风光而增添风彩。进入邵伯湖中,顿时就有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水天一色,豁然开朗,鸥鹭群群,不时掠过水面,清静的空气中弥漫着湖水的气息,沁人心肺,晴天碧波万倾,水平如镜;遇风白浪滔滔,茫茫一片;雨天烟雾蒙蒙,偶见渔船在浪里巅簸,别有一番境界。如遇夕阳西下,万片金鳞跳跃于湖中。前不久,邵伯镇在湖畔建起了度假村,有现代西欧风光的休闲接待大厅、竹楼、小木屋、沙滩浴场,还有远近闻名的邵伯小吃。如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一起列为“运河三宝”。邵伯菱属四角菱,菱呈水饺形,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下弯曲,腹部不对称,向一边突出,平均菱长5.5厘米,宽4厘米,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的特点。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黄色。煮熟后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菱米烧鸡,更是邵伯著名的时鲜佳肴。用生菱加工成菱粉,质地细,味道正,食之“补中延年”(《本草纲目》),堪称淀粉中的珍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还有邵伯湖龙虾,因其个大、味鲜、无污染,倍受广大市民尤其是众多旅游者的青睐,成为盛夏消暑的佳食。以邵伯湖的虎头鲨鱼为主要原料的邵伯名菜焖鱼,酥脆香甜,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现代化的旅游宾馆与可口的美食、大自然的美景使游人流连忘返。
这条旅游线路中需要对景点进行开发的项目除了瓜洲古渡口附近的大型景区“春江花月夜”以外,在瓜洲到高?寺古纤道的沿岸,可设置一组古代拉纤工的雕塑群像,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有地方特色的里下河风车、扬州盘式和箱式水车以体现田园风情;在古运河进入城区的一段沿岸恢复性设置一段“水上人家”;对沿线的下客点如:瓜洲景区、高?寺、文峰塔、龙首关、普哈丁墓园和东关古渡、双翁城及古茱萸湾等将逐步进行集中开发;对古纤道、龙衣庵、天主教堂、长生寺等进行观光维护性开发;把当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向东延伸,与古运河游览线对接,待平山堂至古邗沟水线打通后,连接汉墓、铁佛寺、隋炀帝陵、竹西公园、古茱萸湾,再回到古运河游览线并向高邮、宝应方向发展。这样,使扬州旅游景观环环相扣、互为接应。形成扬州旅游的大景观链,构成扬州旅游的大格局,从而达到扩大容量、延长游程、增强游客的选择性和参与性的目的。随着古运河游览线逐步成熟,完全可以与长江风情旅游线串联起来,形成水上看扬州,并逐步地与南京、镇江旅游联动、融合,形成润扬旅游区和宁镇扬旅游圈。古运河游和长江风情游两条旅游线的结合部应在瓜洲景区。
长江风情旅游线主要以壮观的大江、大桥风貌和江河文化为主题,从东往西将江都三江营生态自然保护区,瓜洲历史文化景区、大桥主题公园和仪征龙山风景旅游区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新的扬州旅游的拳头产品。其中三江营生态自然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是江、河、湖连体的自然风光,环境与海南博鳌相类似。扬州市计划在此建设中华水园景区,以中国水利发展史为脉络,用现代科技制作展现人类治水、利水、用水、亲水的历史和古运河灿烂的文化,介绍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及各种形态特色水景,集观赏、娱乐、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文化生态旅游园地。龙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仪征市青山境内,南濒长江,有松峦竹海、桃林百花,水天相连,山色秀美,是江北难得的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胜地。当然古运河旅游线还可以南到无锡、苏州、杭州,向北到淮安、徐州至山东境内,形成京杭运河华东段旅游线,将运河沿线各地名胜串成项链,做大做强,使“旅”和“游”在时间上、空间上实现合一,进而激活和带动沿河各小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华东地区大旅游的新格局。

D. 关于中国的旅游城市 值得去的

1.上海(万众瞩目的魔都)

E. 浔阳的介绍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后长江改道,县治变为江南,原九江郡分为江南江北两地,南面即今江西境内的九江市所属地区,北面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黄梅县小池至孔垅一带,使浔阳之名仍得以延续。除“浔阳”外,九江亦有“柴桑”、“江州”等其它古称,自秦设九江郡,汉灌婴筑城以来,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灿烂历史。九江北依长江、东临鄱阳湖,南望庐山,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又兼具江南名城的烟波秀色,历代文风鼎盛、名人荟萃。三国时期,“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东吴都督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师,柴桑也是东吴重镇,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还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而今,浔阳城作为九江的别称,在九江市民心中依旧拥有着极其强烈的历史文化归属感。九江,这座美丽厚重的千年古城正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散发着勃勃生机。

F. 浔阳的浔阳史料

秦置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得名,与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无涉。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南朝以前的古史书中,一般作“寻阳”,其实是“浔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浔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汉因以名县,而江遂得浔阳之称。” 古寻阳城又名浔水城,也是明证。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十四年(209),吕蒙为寻阳令。280年吴臣服于晋,陶渊明曾祖陶侃乃由鄱阳迁往江北寻阳,也曾任寻阳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因军事需要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郡治柴桑,隶江州。永嘉三年(309),寻阳县治南迁,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南部仍属寻阳县(大概以今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古长江为界)。
《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载:313年,琅琊王睿使周颛镇江州,屯浔水城,为贼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周颛出浔水投王敦于豫章。这个历史事件相当重要,之所以史书记载为“浔水城”,而非“寻阳城”,说明此时寻阳已南迁,所以称江北的寻阳老城为“浔水城”,以示区别,而且此时陶侃已离任寻阳令,举家已回到江南的柴桑,所以陶渊明生于江南,落籍柴桑。东晋咸和中(326—335)温峤移江州治寻阳,从此“江南之寻阳著,江北之寻阳益晦,后遂废汉寻阳县入柴桑县,自是以后皆以寻阳郡城为寻阳城矣。”(见《读史方舆纪要》)寻阳之名由江北移到江南,在晋朝南迁时完成。隋唐又在寻阳地立寻阳县,隶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袭寻阳(浔阳)之名,唐朝以后史书作浔阳,又名浔阳一带的长江为浔阳江,后又建浔阳楼。“浔阳”在唐朝时声名大振,彻底压倒江北的古寻阳,以至唐以后的人往往把汉晋时期的“寻阳”写成“浔阳”。五代南唐末,改浔阳县为德化县,1912年改为九江县,1936年把古寻阳地“封郭州”(今黄梅分路、小池一带)、“团牌州”(今新开蔡山附近)等洲划归江北的黄梅县。

G. 江西旅游好地方推荐

江西旅游景点(5)

大家风范的写意画——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介绍(附图)

2008年03月17日发布

摘要:在“三宝国际陶艺村”,人们能够充分感受最主要的陶瓷工艺:拉坯、利坯、施釉、画坯和烧窑。这些原生态的工艺过程,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文)

景德镇浮梁古县衙介绍(附图)

2008年03月12日发布

摘要:浮梁古县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县衙。它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古建筑艺术和清王朝的政体规制。古县衙现存有照壁、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全文)

景德镇御窑厂介绍(附图)

2008年03月12日发布

摘要:御窑厂也称“御窑”。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全文)

景德镇瑶里古镇介绍(附图)

2008年03月10日发布

摘要:瑶里古名窑里,位于景德镇的东端,距市区55公里。瑶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奇岩飞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革命旧居无不让你流连忘返。(全文)

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陶瓷历史博物馆)介绍

2008年03月10日发布

摘要:由古窑和陶瓷民俗博览馆两部分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景区之一,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

婺源景点介绍

延村

推荐级别★★★★★

延村最具有特色的当数56幢清朝民居及其“商”字形大门,此外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代表的“三雕”艺术也同样值得前往鉴赏

性质所属:摄影民居

交通指向:位于思口镇,距县城18公里。在婺源大型停车场(汽车北站)乘开往思口的班车,每半小时一趟,票价4元。然后在路边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门票:20元

点评建议:与思溪现纳入了一个景区中,一起收通票36元。个人觉得这2个景区联票制在商业上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而36元的通票确实不便宜的,对于自己掏腰包的游客却是加重了负担。

江岭

推荐级别★★★★★

上晓起往上行九公里到达江岭,可见田园风光,这里在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是很漂亮的。

性质所属:摄影徒步

交通指向:乘到段莘,庆源等地的车中途下,不过,多是农用车,中巴很少。

门票:无(赠送景点,须购买联票方能免费参观)

点评建议:三、四月份赏油菜花,五一的时候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梯田的绿色世界,微风吹过,层峦起伏,粉墙黛瓦突现在田间地头。

思溪

推荐级别★★★★★

思溪为古建筑风景的集中地,现存30余幢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其中“敬序堂”大屋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尤以分别镌刻在十二扇扇门的中间,由96个不同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精品”。

性质所属:民居

交通指向:在婺源大型停车场(汽车北站)乘开往思口的班车,每半小时一趟,票价4元。然后在路边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门票:10元,博物馆18元。思溪和延村通票36元

清华镇彩虹桥

推荐级别★★★★

这是婺源的一座最具有特色的廊桥代表作,位于清华镇,桥墩上都有廊亭,很适合小憩。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风景摄影

门票:28元

点评建议:很多去过游客都说去过泰顺的廊桥则不用去这里,其实不然:彩虹桥是婺源最吸引影视人的地方。她拍过电影《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桥镇》、《乡村女教师》、《丁香》《我心永恒》、《星火》、《来的都是客》……上海《风调雨顺中国》,于文华的《你的生命如此美丽》两部mdv主拍摄地。彩虹桥是座漫浪的古桥,是您怡梦的地方,和你的情侣牵手漫步感受浪漫的最好去处,留下一段难忘的故事。

理坑村

推荐级别★★★★★

是婺源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了中国申请世遗预备名单,村中有诸多明清官邸,建村于南宁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

性质所属:民居摄影

交通指向:在婺源大型停车场(汽车北站)乘发往坨川的中巴,票价7元,从坨川到理坑步行可达。

门票:20元

点评建议:在这里如果自己玩耍,可能会觉得地方好小,没有什么值得玩的,建议是找个本地的向导,给您讲解讲解,才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书乡的深厚底蕴。饮食和接待能力不错。

李坑

推荐级别:★★★★★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古建、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内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

性质所属:摄影民居摄影

交通指向: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在李坑下车即可,这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景点,因此游人众多,旅游设施开发得比较完善。

门票:40元

点评建议:是婺源开发和保持的比较好的景区,在油菜花的季节和五一的时候肯定是人山人海的,对于时间短的朋友,是首选去游玩的地方,如果你是要来婺源度假休闲,不推荐去;如果你是赶时间,向领略婺源乡村田园的风光,可以去走走的。

汪口俞氏宗祠

推荐级别★★★★★

李坑再往江湾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同时汪口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

性质所属:民居摄影风景

交通指向: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下车即可。

门票:40元包船费

点评建议:基本上汪口是和李坑类似,都是团队客人都要去的景区之一。游客比较多,由于景区比较大,所以在河边静静的走,不会感觉有人来骚扰,河边特适合摄影的创作。村头的俞氏宗祠,喜欢建筑的朋友可以去单独买票参观,不是喜欢建筑的朋友那就不用进去咯。在这里游玩一般要花1个半小时。

江湾

推荐级别★★★★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的出名,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和认祖归宗,成了伟人故里。

性质所属:民居风景

交通指向: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即可到达。

门票:50元

点评建议:对于自助游的朋友来说,这是很少喜欢去的地方,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门票确实太高了些,个人认为是一个官方营造了的高价景区。当然很多的旅行社团队还是喜欢来这里的,毕竟这的牌坊很有气势,萧江宗祠建设得也很气派。

晓起

推荐级别★★★★★

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

性质所属:民居摄影徒步

交通指向:乘江湾镇到晓起的三轮摩托车,或者到溪头,段莘的交通车在晓起下。

门票:36元

点评建议:是团队客人的游玩终点,这里的吃住接待能力很强。在这里游玩一般要花2个多小时。推荐在这里用午饭。

庆源

推荐级别★★★★★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

性质所属:风景徒步

交通指向:由于庆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为路况较差,自驾车者要有心理准备。

门票:无

点评建议:一个世外桃源,却由于近2年的旅游开发,原本不受外界干扰的山中村落,现如今变得有些世故了。很多的游客都很推崇在庆源游玩,住宿的。但是也有不少游客在这里受到了很多的窝囊气。

三、四月份赏花线路规划

1、当天来,当天走的匆匆婺源游

时间太短了,这期间来,只能选择有限的地方看看:

方案一北线:思溪、延村,长滩,彩虹桥,大鄣山峡谷,严田

吴老师点评:这个方案中,内容丰富,有古村落,有山水廊桥风光,有原始自然生态风光,有人文的村庄水口文化。其中有看油菜比较好的地方长滩(未开发之处,不收门票),思溪,严田;时间安排上是满满当当的一整天了。适合自驾车的客人或者是包车的客人。如果选择坐当地的交通车,是根本来不及的了。

方案二东线:李坑,汪口,晓起,江岭

吴老师点评:这个方案是婺源目前最热,开发得最完善的一条线,包括三个古村落,一处自然田园风光。其中的亮点应当是江岭,这是婺源看油菜花最美,最壮观的地方,而且没有开发,不收门票。交通工具方面,适合自驾车或者是包车。

2、周五晚上出发,周日返回的周末婺源游

这种情况适合自驾车的客人,或者建议一到婺源立即包车或者搭伴包车游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得更好,看到精华部分:

方案一:早晨或者是中午前后到达婺源县城,下午建议去思溪、延村,清华彩虹桥,严田,住宿清华;第二天:游李坑,晓起,江岭,下午或者是傍晚返回;

吴老师点评:这个方案中,安排了三个古村落(思溪、延村,李坑,晓起,这三处古村落中,以思溪看油菜花等田园风光要好一些),一个廊桥,两处观赏油菜花较好的地方(江岭、严田)

此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第一天下午安排北线的理坑或者大鄣山峡谷;第二天放弃李坑或者是晓起直奔庆源、江岭;

方案二:中午前后到达婺源县城,下午建议去李坑,晓起,江岭(看油菜花),住宿晓起;第二天从晓起出发,游彩虹桥,大鄣山,严田。下午或者是傍晚返回。

吴老师点评:这个方案中,与方案一相比,换了个顺序,先走东线,再走北线。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变通;第一天下午可以直奔江岭,庆源;第二天可以在思溪、延村,理坑,大鄣山峡谷中做选择。

3、不在乎时间的三天以上婺源游

这种情况的方案选择很多,内容安排也可以很丰富,开发的景点,未开发的景点,徒步都可以安排进去。

方案一:

第一天:北线的思溪、延村、彩虹桥,大鄣山峡谷,严田;

第二天:理坑,虹关、岭脚,然后徒步到官坑,再到庆源;

第三天:从庆源出发,游江岭,晓起,李坑,回到县城;

吴老师点评: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路线安排了,可以少走回头路。其中有一段三小时左右的徒步,适合大多数人;如果有三天以上的时间,安排可以更丰富一些了,大家可以查找资料或者是咨询,为自己量身定制一条路线。

方案二:

第一天:北线的樟村,长滩,清华长寿古里洪村,菊径,灵岩风景区;

第二天:从清华徒步月岭到理坑,下午包车到虹关住宿;

第三天:从虹关出发到岭脚,然后徒步到官坑(中午前可以到达),包车游庆源,江岭,最后直达县城准备返回。

吴老师点评:这条线安排的最大亮点是经过的未开发的地方比较多,除了理坑,灵岩要门票,其它地方都是不要门票的地方。而且理坑和庆源开发得很少,门票也不贵,加起来才35元。这是最经济,最省钱的一条线了,而且一样可以欣赏到婺源的美,适合背包的驴友或者是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如果有三天以上的时间,省钱的玩处还有不少:徒步深山长溪村;从严田徒步到桥乡坑头村;从大鄣山岭脚村徒步金刚岭到沱川的篁村,理坑;到大鄣山顶村登婺源最高峰,欣赏满山的红杜鹃等。

H. 九江有什么景区

九江有浔阳“八景”,九江“四绝”;其中浔阳“八景”全部在市区,这“专八景”是:
1、甘棠湖属,位于市中心;2、三国周瑜点将台,位于甘棠湖湖心小岛上;3、浔阳楼,《水浒传》中提到过,在江边;4、琵琶亭,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过,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下的琵琶湖;5、能仁寺,市政府隔壁;6、浪井,西园路;7、锁江楼塔,长江岸边;8、九江长江大桥。
箭箭4819来自爱问知识人2006-11-10 14: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