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镇徐
Ⅰ 我国有四个有名的古城,如丽江、平遥和凤凰,还有一个是哪个
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轨迹: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地处黄山脚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
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新安理学: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是朱熹,他们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新安理学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新安画派:新安绘画源远流长。其代表人都是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拨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徽派版画: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阆中市位于四川南充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0万,城区26万。辖49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Ⅱ 罗田凤凰关和徐凤冲和圣人堂离得远吗
错了错了,开车两个小时可以到达
Ⅲ 你好,我准备要去凤凰旅游,请你给我指导一下,还有那徐阿姨电话,感谢。
凤凰你还敢去啊,等治安好了再去吧,额 ,要去的话你要哪里出发啊,自驾方便点,火车也成,去了也就是在古镇里看看人文风土,吃吃当地的吃的,别的没什么玩的
Ⅳ 怎么去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游玩景点有些什么食宿问题怎么办鸭脚板
凤凰是中国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迷人的夜景、吊脚楼、苗寨是凤凰旅游的魅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凤凰旅游的灵魂。
当夜幕落下,此时的边城凤凰,脱下神秘的纱衣,穿上绚丽的华服,见到她的第一眼,你就爱上了夜晚的她,仿佛置身远古梦境,感动又欣喜。
凤凰县历史悠久,有记载起于夏朝,曾经归属"武山苗蛮"之地、黔中郡、武陵郡、辰阳县、镡成县、舞阳县,历史演递,云卷云舒,悠悠数千年。古边城的风韵弥漫在凤凰的繁华深处,在南方长城遗址、故居、北门城楼、跳岩、石板街,古色古香的小镇生活令人向往。
《传奇凤凰》、《洞天篝火》唯美的画卷伴着动听的旋律在您面前徐徐展开;而腊肉、姜糖的香味也随之飘散在古巷各处,大快朵颐的畅快、细嚼慢咽的细品,哪种方式,随您选择。
当灯光渐熄,当音乐渐弱,当沱江水气氤氲,当你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独自眺望,定会美不胜收。闭上眼,去神游吧,静静地用心去感受一个梦幻而真实的凤凰。
凤凰地理位置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东与泸溪县接界,北与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南靠怀化地区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西接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为1759.1平方公里,(合263.87万亩)。约为全省面积的百分之0.84,占全州面积的百分之8.12,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较小的山区县。
凤凰气候
凤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全县处于湘西低热区,年平均气温为15.9度,大于等于35度日数全年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全县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所以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季风环流。
凤凰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县辖24个乡镇,355个村(居)委会,其中含:340村委会、9个居委会、6个社区。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41.69万人,农业人口36.82万,由苗、汉、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3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8%,其中,苗族人口22.7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4.50%,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和传统的山区农业县。
凤凰历史沿革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废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移辰沅靖道驻镇竿。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辰沅靖道改为辰沅永靖兵备道,镇、道员均住凤凰、治辖范围覆盖整个大湘西二十余州县厅,据载,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凤凰营为厅(散厅),升通判为同知;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 升散厅为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称凤凰县,相沿至今。
凤凰治安情况
凤凰社会治安良好,作为旅游城市,凤凰县政府也一致致力于创建让游客平安满意的旅游环境。
凤凰巷道多,古街道上紧挨着各种各样的小商铺,通常营业的时间都是到24:00,也有很多游客晚上迷恋凤凰美丽的夜景,所以即使晚上,你一个人也可以放心游览,不会感觉孤单的哦。
凤凰四季
凤凰四季分明,皆适合旅游,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皆适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