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是容城人,去那旅游好

明月禅寺
明月禅寺
晾马台明月禅寺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晾马台遗址的土台上。始建于唐代(642-712年)。五代时期至清朝乾隆年间,明月禅寺被毁多次,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禅寺石碑”等遗迹。1992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向地区行政公署申请修复开放明月禅寺。由唐玉先生引资重建大雄宝殿,于九六年竣工。赵朴初先生为大殿手书“大雄宝殿”四字

晾马台遗址
晾马台遗址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为商、周时代遗址,
晾马台遗址
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58年在此曾出土“燕侯职”铜戈,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八景
据《容城县志》记载,容城八景为:“古城春意”、“易水秋声”、“玉井甘泉”、“白沟晓渡”、“贤冢洄澜”、“忠祠松雪”、“古篆摇风”、“白塔鸦鸣”。
古城春意 位于容城县城北7.5公里。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北十五里。土壤肥饶,草木畅茂,每春早发,比他地异。”
易水秋声容城县境内的南拒马河,全长12公里,发源于涞源县,古称涞水或易水。此为南拒马河秋景。《容城县志》载:“树本荫翠,禾稼繁盛,暑退风清,水声嘹亮”。
玉井甘泉位于容城县城正南。唐高宗三年[652年],帝李治东巡,驻跸午方大寺,乐饮寺外井水,赐额“玉井甘泉”。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南午方村。泉清水甘,回异他所,金宗驻跸,名曰甘泉。”、
白沟晓渡 位于容城县城东15公里。当时高碑店市的白沟镇属容城县所辖。为当时的水陆码头,每日清晨,水运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据《容城县志》载:“地当孔道,烟树苍茫,朝露未晞,竞渡绣错”。
贤冢洄澜位于容城县贾光乡沟市村的拒马河畔。相传:当年洪水泛滥,独先贤刘因之墓未冲毁。据《容城县志》载:“刘静修先生墓,地拒马河南岸。河水冲决,地多圯坏,独此三面,萦洄无虞”。
忠祠松雪位于县城内金容中街北段。当年为祭祀先贤杨继盛所修。据《容城县志》载:“在学宫东。堂庑严整,栢桧森然,每当风雪,清翠亭秀”。
古篆摇风位于县政府院内。“在明伦堂前。每遇微风,碑座摇动,尘埃徐出,见者惊异”。
白塔鸦鸣位于容城县城东侧,现已划入城区。据说:人立于塔侧拍手,即有乌鸦的鸣叫声。应为塔身产生的回声或共鸣,但当时传之以神。该塔已毁于文革时期。据:《容城县志》载:“在城东白塔村。伫立塔下,拍手相击,鸦声即应,神异莫测”。

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容城县城关镇上坡村村,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及自1926年容城县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以来,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而建。纪念馆南侧为梯形,北侧为三角形,南北最长66米,东西最宽52米,面积2560平方米。内有展厅两座,碑亭三座,北后台烈士陵园全貌向南2米至围墙,向北房四间。东侧墙外是县城中心大街,南侧为胡同。西侧、北侧为居民区。保存完好。 1987年8月,该纪念馆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㈡ 容城县的风俗文化

据传说,道家始祖名叫容成子,道号易家,他曾踏在一只大龟背上,观察日月星象,因受龟甲纹路的启示,画成阴阳道纹。后来,周文王的丞相姜子牙在阴阳道纹的基础上绘成了八卦。这便是史传所谓周文王演《易》。文王演《易》之后,感念容成子画阴阳道纹对《易》经形成所做出的贡献,追封容成子的后代一块封地,封地的封号便称为“易家”,为周公直接辖地。易家封地内的居民既不服徭役,也不纳税赋。就是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之间频繁征战,也得避开此地。因此,各国不少失势的王孙公子和政客儒士,纷纷来到这里避乱安身。这样,这块本来人烟稀少、水草丰茂的土地,很快就变成人烟稠密的膏腴之地,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读书咏诗,刻碑铸鼎,文风颇盛,名士层出不穷。
秦始皇统一天下,这块封地受到的冲击可就非同一般了。众多的儒士和书籍,正是“焚书坑儒”的对象。再说,这里文风盛,王孙硕儒刻碑铸鼎多,这也是秦始皇推行苛政的障碍,他必欲摧毁而后放心。他唯恐武士们“焚书坑儒”和摧毁碑鼎不彻底,趁东巡时亲到“易家”察看,幸存的王孙儒士闻风而逃。再加上大雨洪水的冲淹,没多久这里又变成了一片河连湖接的荒芜之地。后来,“易家”封地内儒士的后代,痛感秦始皇的暴政带来的灾难,无比怀念曾是乐土的时代。到了汉初,他们编成了一首儿谣:“燕南陲,赵北际,中间不合大如蛎,唯有此间可避世。”指的就是由“容成子”衍变而成的容城县。不过在西汉定名容城县之前,它最初的名字是根据“易家”封号谐音转意而成的“宜家”。至于汉朝还曾把一个“有容氏”西域异族降将封于此,增强了“容城县”存在的稳定性。 据《容城县志》记载,容城八景为:“古城春意”、“易水秋声”、“玉井甘泉”、“白沟晓渡”、“贤冢洄澜”、“忠祠松雪”、“古篆摇风”、“白塔鸦鸣”。
古城春意 位于容城县城北7.5公里。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北十五里。土壤肥饶,草木畅茂,每春早发,比他地异。”
易水秋声容城县境内的南拒马河,全长12公里,发源于涞源县,古称涞水或易水。此为南拒马河秋景。《容城县志》载:“树本荫翠,禾稼繁盛,暑退风清,水声嘹亮”。
玉井甘泉位于容城县城正南。唐高宗三年[652年],帝李治东巡,驻跸午方大寺,乐饮寺外井水,赐额“玉井甘泉”。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南午方村。泉清水甘,回异他所,金宗驻跸,名曰甘泉。”、
白沟晓渡 位于容城县城东15公里。当时高碑店市的白沟镇属容城县所辖。为当时的水陆码头,每日清晨,水运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据《容城县志》载:“地当孔道,烟树苍茫,朝露未晞,竞渡绣错”。
贤冢洄澜位于容城县贾光乡沟市村的拒马河畔。相传:当年洪水泛滥,独先贤刘因之墓未冲毁。据《容城县志》载:“刘静修先生墓,地拒马河南岸。河水冲决,地多圯坏,独此三面,萦洄无虞”。
忠祠松雪位于县城内金容中街北段。当年为祭祀先贤杨继盛所修。据《容城县志》载:“在学宫东。堂庑严整,栢桧森然,每当风雪,清翠亭秀”。
古篆摇风位于县政府院内。“在明伦堂前。每遇微风,碑座摇动,尘埃徐出,见者惊异”。
白塔鸦鸣位于容城县城东侧,现已划入城区。据说:人立于塔侧拍手,即有乌鸦的鸣叫声。应为塔身产生的回声或共鸣,但当时传之以神。该塔已毁于文革时期。据:《容城县志》载:“在城东白塔村。伫立塔下,拍手相击,鸦声即应,神异莫测”。 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容城县城关镇上坡村村,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及自1926年容城县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以来,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而建。纪念馆南侧为梯形,北侧为三角形,南北最长66米,东西最宽52米,面积2560平方米。内有展厅两座,碑亭三座,北后台烈士陵园全貌向南2米至围墙,向北房四间。东侧墙外是县城中心大街,南侧为胡同。西侧、北侧为居民区。保存完好。 1987年8月,该纪念馆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㈢ 容城在哪

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辖五镇三乡、127个行政村

容城县北邻首都北京,东依经济中心天津,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保津城际铁路在县城设有白洋淀站。境内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黄海)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

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境内有多处古河道,多西北--东南走向,东南部有大片低洼地。受洪水冲积影响,形成了三条缓岗格状隆起,同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0个低洼区。即大碱厂、鸭子圈、龙王跑、天约河、大麦洼、午方洼、胡村洼、大河洼、李郎洼、郭村洼。10大洼地共计 117000亩,占容城县总面积33.8%。其中龙王跑面积最大,约25000亩,李郎洼较小,约7000亩。基底构造属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部分,为地震比较活跃区,裂度7度,但境内基底层未见断裂。第四纪上厚约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亚沙土、亚粘土及沙层;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亚粘土及沙层。以上诸土、沙层的水平构造,呈由西北而东南方向的不连续性条带状分布。从剖面看,土层和沙层的连续性也差。县境北部沙层厚达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㈣ 容城县的社会事业

2008年,容城县通过河北省政府第一轮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
2009年,容城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保留学校的31.7%。
2010年,启动“中小学网络视频互动教学与研修系统”工程,实现视频技术下教师和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共享。
2011年,容城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11所(含民办初中2所)、小学63所(民办小学2所)、特教学校1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40所。中小学生26942人,其中,普通高中2930人、职教中心912人、初中7450人、小学15650人。全县教师2796人,其中,高中366人、初中594人、小学1488人、幼儿教师348人。
2012年,投入265万元,新购置计算机805台,完成31所小学,5所初中的计算机教室更新及改造工作;投资75万元,完成6所中小学62个教室的“班班通”建设;投资35万完成11所中小学多媒体及资源库建设;投入130万元,购置44万元教学仪器,改扩建标准实验室13个,购置仪器橱380个。 2011年,容城县新农合参合人数18.9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5.14%,较2010的92.76%提高了2.38%,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140元提高到230元,筹集总额达到4338.7万元。参合农民受益总人数达473736人次,补偿医疗费用4088.67万元,其中,住院受益人数达16149人次,补偿医疗费用3582.93万元,平均每人次补偿2219元。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购置腹腔镜、C型臂、全自动血球仪等高精尖设备,并以合作方式引进400万元新型贝斯达核磁共振设备,提升了医疗设备装备水平。
2014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所有成员参加新农合,每人缴费提高到70元,中央、省、市、县财政补助每参合农村居民320元,筹集标准为每参合农村居民390元。 1954年以石灰、砂石铺平了各主要街道。1968年容城县内主要街道先后建成柏油路。1985年古城路拓宽为24米,路旁新建了人民银行、邮电、新华书店等大楼,同时新建了东城根的新容市场,南北长568米,东西宽27米,路面宽12米,占地面积15858平方米,建筑面积14367平方米。
1987年开通板正南大街,1990年建成开通板正北大街、豪丹路和罗萨大街,1996年为连接保津高速公路,拓宽了奥威路。金台西路和正义路也进行了拓宽和重修。
2011年,投资6047万元,完成八于、平王、贾光、南张等10座供水站建设;投资2540万元,完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数字电视转换顺利进行,新增4780户,达到8255户。
2012年,投资1980万元完成了板正南北大街、永贵南大街、奥威路、大水路等主干道的路面翻修;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津海大街拓宽改造项目基础工程;投资1360万元完成了板正南大街大修及排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两个项目投入使用。

㈤ 容城县的行政区划

2002年底,容城县行政区划面积为314平方千米。辖4个镇、4个乡,12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容城镇古城路46号。行政区域一览表: 镇(乡)政府驻地面积(平方千米)所辖范围容城镇上坡村75.9上坡沟西后营城内东关南关西关北关东庄南庄西庄东牛北城白龙王果庄大楼堤小楼堤小白塔马家庄谷家庄午方东庄午方南庄午方西庄午方北庄南张镇南张村53.8南张北张沙河西牛段庄李茂沙河营野桥营小野桥西野桥东野桥苏李庄小北张小里镇西小里村35西小里东小里新庄窠河北庄黑龙口西牛营胜利庄许家园王村师庄大河镇大河村32大河王路西里东里张市留村胡村北郑南郑西孙东孙河西南文营南文罗河平王乡平王村30.5平王赵村羊定古贤李郎郭村留通昝村沙窝大先王小先王高小王李小王仇小王八于乡南八于村29.2南八于大八于大张堡南张堡西张庄大南头小南头北河照南河照东河西河西堑李庄朱庄龚庄薛庄东陈杨庄南陈杨庄西陈杨庄北陈杨庄贾光乡贾光村23.8贾光沟市城子西四庄东四庄张楚营西张楚东张楚高家庄刘家庄王家庄南后台北后台晾马台乡王家营村33.8王家营刘合庄北王昝南王昝东王庄西北阳东北阳复兴庄崇明庄猛通庄晾马台北剧南剧南阳辛庄张庄东李家营西李家营数据来源 2009年9月,晾马台乡改为晾马台镇,容城县所辖范围变更为5镇3乡:容城镇、小里镇、南张镇、大河镇、晾马台镇、八于乡、贾光乡、平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