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到界首市从哪上高速

从芙蓉路往明珠广场方向,在十八岗附近的金寨路入口上高速,往西站方向行驶。建议你平常开车出门使用手机导航,这样更方便。

Ⅱ 安徽怎么样

安徽网络名片
安徽地图安徽,简称“皖”,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省会合肥市,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安庆曾为省会。
中文名称: 安徽
外文名称: Anhui Province
别名: 皖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
政府驻地: 合肥
地理位置: 华东腹地
面积: 13.96万平方公里
人口: 6740.8万(2008年末)
方言: 北方官话、吴语、徽语
气候条件: 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凤阳明皇陵,太极洞
省树: 黄山松(迎客松)
省花: 黄山杜鹃
省鸟: 灰喜鹊

目录[隐藏]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 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1]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2]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1.合肥市 区号:0551 邮编:230000 车牌号:皖A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下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四区和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全市总人口486.74万。
2.蚌埠市 区号:0552 邮编:233000 车牌号:皖C
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和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全市总人口352.4万人。
3.芜湖市 区号:0553 邮编:241000 车牌号:皖B
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
4.淮南市 区号:0554 邮编:232000 车牌号:皖D
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万人。
5.马鞍山市.区号: 0555 :邮编:243000 车牌号:皖E
辖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三区和当涂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53万。
6淮北市 区号:0561 邮编:235000 车牌号:皖F
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三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13.7万人。
7.铜陵市 区号:0562 邮编:244000 车牌号:皖G
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三区和铜陵县(现有传闻铜陵县今年将改区),全市总人口75万
8.安庆市 区号:0556 邮编:246000 车牌号:皖H
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 ,石牌区,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 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七县一市一区。全市总人口约610万,其中市区约75万人。
9.黄山市 区号:0559 邮编:245000 车牌号:皖J
辖屯溪区 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歙县,祁门县,黟 县
10.阜阳市 区号:0558 邮编:236100 车牌号:皖K
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和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全市总人口955万人
11宿州市 区号:0557 邮编:234000 车牌号:皖L
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埇桥区和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全市总人口604.52万人
12滁州市 区号:0550 邮编:239000 车牌号:皖M
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两区和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全椒县、来安县,全市总人口440万人。
13.六安市 区号:0564 邮编:237000 车牌号:皖N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和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全市总人口695.5万人。其中六安瓜片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4.宣城市.区号:0563 邮编: 242000 车牌号:皖P
辖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泾 县,旌德县,绩溪县,全市总人口273.78万
15.巢湖市.区号:0565 邮编:238000 车牌号:皖Q
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居巢区和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全市总人口453.06万人。
16.池州市 区号:0566 邮编:247100 车牌号:皖R
辖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全市总人口154.9124 万。
17.亳州市.区号:0558 邮编:236800 车牌皖S
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谯城区和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全市总人口576万人。
[3]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4]、徽州[5]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历史背景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编辑本段]【安徽气候】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月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黄山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编辑本段]【安徽交通】
公路运输
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
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黄山、安庆、芜湖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运输
铁路线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阜淮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
建设西安至南京铁路,形成横贯安徽的国家东西铁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建设铜陵至九江铁路,与沿江既有断头铁路连接,构成贯穿整个长江沿岸的沿江铁路通道。动工兴建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用通道,逐步实现京沪线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线进行,根本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对既有京沪铁路(安徽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增建津浦铁路淮河复线桥(即津浦铁路K831线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线),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建设宁芜复线,配合铜九铁路贯通沿江铁路通道;建设水家湖—蚌埠复线,局部改造皖赣线和宣杭线,适应芜湖大桥开通后分流路网运量和新增运量的要求。开展黄山—金华铁路、安庆—景德镇铁路等重要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合肥地铁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2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水路运输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尽快实施淮河蚌埠复线船闸工程,早日扭转现有船闸闸底过高造成的碍航、滞航状况;实施沙颍河复航工程,恢复郑州—阜阳—淮河的水路运输;建设芜太运河,形成芜湖—太湖—上海的水路运输捷径。开展引江济淮涉及航运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改造芜湖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增建10万TEU集装箱码头,构筑安徽省集装箱中心港;建设芜湖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形成皖南水泥铁水联运通道;扩建、改造马鞍山港9号码头,扩大件杂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池州港泥州港区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货、件杂货兼集装箱作业区;改造安庆港五里庙一期工程和19号、20号码头,增加件杂货、集装箱和散货吞吐能力;建设枞阳水泥专用码头,构成江北水泥生产基地的运输配套系统;扩建铜陵港磷矿码头和硫矿码头,适应铜陵市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
民航运输
主要民用机场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机场,另外正在兴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池州九华山旅游机场。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
重点建设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等中心枢纽,抓紧黄山等火车站建设,同步改造建设全省市级公路快速客运站。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0052.9亿元。安徽省已经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
安徽方面将2010年GDP增长速度定在了10%以上,同时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安徽省力争GDP达2万亿元。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黄山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天柱山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西递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凤阳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明皇陵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太极洞

Ⅲ 像阜阳界首市(县级市)规划局这样的单位,刚考进去的工资待遇一般多少一个月

事业单位扣完五险一金到手1800,刚进来两个月不扣五险一金,到手2500,养一个人勉勉强强,买房子结婚养家就算了吧

Ⅳ 安徽界首市约会有什么地方好玩

有个森林公园

Ⅳ 想知道: 中国湘江 界首渡口在哪

湘江是长江支流,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

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

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

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

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

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1]。(一说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2])。以潇水为源,干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界首是一座古圩,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湘江西岸,界首阻击战斗也叫光华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著名的三大阻击战场之一。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Ⅵ 界首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是谁,

王琳,现在界首市规划局官网不知怎么找不到了!界首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面有很多信息1

Ⅶ 界首市公安局领导

界首市公安局局长江利国,下属各部门的领导及职责如下:

纪委(监察室)
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单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履行职责。
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孙胜金,联系电话:0551—62801165。
警务督察处
组织、指导全省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工作,对全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承担全省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
处长:伍春宏,联系电话:0551—62801206。
审计处
承担厅机关、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指导中央转移支付经费的审计工作;负责上级机关和领导批办的审计工作;指导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审计工作。
副处长(主持工作):李颖军,联系电话:0551—62801090。
办公室(指挥中心)
掌握全省公安工作情况,对有关社情及公安综合情报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判;组织指导对全省公安工作情况的调研及理论研究工作;承担授权范围内处理紧急警务的指挥协调工作;负责综合文秘、公安信访、机要保密和档案的管理指导工作;负责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工作。
主任:黄杰,联系电话:0551—62801211。
人事处
承担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管理工作;指导全省公安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协助管理市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承担全省公安机关警衔管理及人民警察录用、表彰奖励、优抚相关工作;组织、指导、监督全省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勇,联系电话:0551—62801615。
宣传处
指导全省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公安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和协调全省公安舆情引导工作;承办新闻发布的组织工作;负责《人民公安报》驻皖记者站工作。
政治部副主任、宣传处处长:赵昂,联系电话:0551—62801627。
教育训练处
组织、指导全省公安机关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全省公安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指导、协调公安院校招生相关工作;承担安徽公安职业学院相关业务工作的管理监督。
处长:孟祥国,联系电话:0551—62801389。
现役工作办公室
按照管理权限承办公安消防、警卫部队的干部考核、调配、奖惩、晋衔、招生等工作;
协管公安边防部队干部;归口办理军队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和转业士官的集中移交工作。
主任:何卫东,联系电话:0551—62801089。
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专职副书记:方庆才,联系电话:0551—62801248。
警务保障部
负责全省公安机关武器、警械、警服等警用装备的采购、供应等工作;负责编制和管理厅机关经费预、决算及国有资产管理与采购;归口管理厅机关财务和预算外资金,监督厅机关、直属单位经费及全省公安业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厅机关房产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
主任:陈明祥,联系电话:0551—62801086。
经济犯罪侦查处
承担全省经济犯罪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和应用工作,制定预防、打击对策;指导和监督全省公安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和维稳工作,指导、协调全省有较大影响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
副处长(主持工作):薛跃,联系电话:0551—62801099。
治安管理处
指导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依法履行对户政、人口和出租房屋以及特种行业、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以及危险物品的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群众性治安防范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建设工程和大型活动的治安保卫工作;组织、指导、协调重特大治安案件和治安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查处、侦办工作;指导全省公安派出所和城乡社区警务建设;指导全省保安服务业管理和技术防范工作;指导行业公安业务工作。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安徽省公安厅特警总队”。
处长:桑宝庆,联系电话:0551—62801039。
刑事侦查处
组织、指导和监督地方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侦查工作,组织、指挥、协调全省有较大影响和跨省、市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承担全省公安机关刑事情报、刑事政策咨询服务工作;承担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交办的任务。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总队”。
处长:吴捍卫,联系电话:0551—62801318。
监所管理处
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监管场所安全防范和被监管人员的监管、教育、生活保障工作;拟订公安监所建设和监所技术工作规划;组织指导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指导、监督留所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工作。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监所管理总队”。
处长:彭国元,联系电话:0551—62801270。
禁毒处(安徽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承担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动态分析和对策拟订工作;组织、指导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
组织、协调重特大和跨省毒品案件的侦办工作;组织、协调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禁吸戒毒、禁种铲毒、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及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工作;承担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该处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处长:陈明奎,联系电话:0551—62801048。
法制处(安徽省劳动教养委员会审批办公室)
组织、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法制及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全省公安机关办理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案件工作;负责属于省公安厅承办的复议案件和诉讼案件;指导、监督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案件的审批工作;负责我省公安法规的立项申报和起草等工作;承担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批办公室日常工作,按照规定办理劳动教养、收容教养审批案件。
副处长(主持工作):马家利,联系电话:0551—62801618。
出入境管理处(出入境管理局)
组织、指导和监督全省公安机关依法对持普通护照的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查处违反出入境管理的案件;管理国籍事务,管控不准出入境人员;负责出入境证件制作和管理;组织、协调、开展对外警务交流工作。
处长:徐鹤林,联系电话:0551—62801130。
科技信息化处
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省公安机关应用软件开发工作;负责全省公安信息通信网络、电话图像、视频等设施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全省各类应急、专项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技术支撑;负责全省公安无线电管理;负责保障公安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承担全省公安科技管理指导工作,负责全省公安科技建设规划及项目的论证、评审、验收等指导、协调工作;承担全省公安技术防范管理相关工作;承担全省公安科技应用指导和重大科技建设项目管理;承担全省公安科普宣传工作、培训等基础工作。
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革,联系电话:0551—62801503。
交通管理局
拟订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和监督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指导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依法履行对全省机动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工作;指导全省公安机关参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和安全设施的规划;负责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网络建设及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管理交警系统的装备和经费。该局对外称“安徽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
副局长(主持工作):范厚本,联系电话:0551—62801093。
物证鉴定管理处(物证鉴定中心)
负责对全省刑事科技工作的监督指导,对疑难案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勘验和物证鉴定;组织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负责全省公安机关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审核登记、证书发放等管理工作。
处长:张晓东,联系电话:0551—62801671。
保安监管处
负责制定全省保安服务活动有关政策规定;指导全省公安机关保安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依法办理保安服务许可证和保安培训许可证有关事宜。
处长:孔小亮,联系电话:0551—62801308。
离退休工作处
负责厅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处长:许圣,联系电话:0551—62801609。
边防局
指导全省各边防检查站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实施边防检查、管理、控制、监护和查办偷(引)渡案件及边防涉外事务等业务工作;承担省边防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局长:张智源,联系电话:0551—65310033。
消防局
指导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以及火灾事故查处等工作;指导贯彻执行消防行政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指导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和社会消防力量的动员、培训工作;指导公安消防队的业务和队伍建设。
局长:邹晓宁,联系电话:0551—62299001。
警卫局
指导全省警卫工作;组织实施对来我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以及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安全警卫工作;指导经常有警卫任务的接待单位做好驻地、活动场所的各项安全基础工作。
局长:袁胜东,联系电话:0551—656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