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一些离奇的民间传说

离奇的民间传说:营口坠龙事件,双鱼玉佩,上海吸血鬼传说,林家宅37号神秘事件之谜,猫脸老太太等
营口坠龙事件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在一个苇塘的芦苇丛中,惊奇地发现在困着一巨奄奄一息的蛟龙。 据说,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然而,二十多天以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双鱼玉佩:在六十年代初期,罗布泊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去过那里的人要么死了,要么疯了。不久,就发生了十年动乱,直到文革结束以后,国家才重启调查。在调查中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双鱼玉佩。
上海吸血鬼传说:上海郊区某生化研究所试验失败某生化学家必须靠血液才能维持生存作案数次。为了逮捕它牺牲了2个pol.ice全部被吸干鲜血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虹口公园。
林家宅37号神秘事件之谜:1956年武宁路发生一起灭门血案。接电话的刑警赶到现场却没有人,只剩下满地的血。后来怀疑一名叫叶先国的人杀害了妻儿,最后抓获此人拍X光照时却发现他没有脑组织。林家宅37号后来改建成了所谓的2万户房子就是工人新村,但是事件却成为轰动中国的灵异事件,也没有就此结束。 后来,才知道原来林家宅主人也是一贯道护法,并且看起来三十多岁房主叶先国至少已经七十多岁了,并且越长越年轻。费尽周折,叶先国终于落网,但是此时他已经疯疯癫癫,这个案子毕竟已经进行了快三年,叶先国先后被进行了三次不同层级的精神鉴定,在一次照x光中,当时在场的人差点都吓个半死,因为叶先国竟然没有脑组织。一个没有脑组织的人根本就不是人的概念,叶先国到底是什么东西。
离奇的民间传说: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和迷信造就和对未知事情的不理解所产生的言论。这些需要人们要有自己的思维来甄别。

② 求辽宁兴城的故事与传说

兴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文化和中央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仙灵寺、兹毛山、狐仙洞等古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加以考证,远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殷商时代,兴城属孤竹国地。西周为燕北部山戎徒河地。战国属辽西郡地。秦统一六国后,兴城隶属幽州辽西郡的柳城、徒河、海阳三县分辖,后为辽东属国所辖。东汉末年,境地被乌桓所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大破乌桓和柳城(今朝阳市南),境地被收复。三国时期,隶属魏昌黎郡宾徒县。西晋时严州昌黎郡徒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属燕平州(治所今朝阳市)昌黎郡(治所义县)。南北朝时,属北魏营州柳城县;后属瑞州柳城、来远两县分辖。唐末,陷于契州。辽代于今兴城河中、下游流域置严州(治所今曹庄镇大海口),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设兴城县(治所桃花岛郡今钓鱼台街道海口),这是兴城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金时,属北京路(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元时兴城废县,地属锦州和瑞州分辖。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清代撤卫建州。1913年(民国二年),宁远州改为宁远县。1914年1月,因与山西、湖南、甘肃、新疆等省之宁远县重名,乃沿用辽时之名改称兴城县。初隶属奉天省,后隶属锦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城县,隶属辽西省,后改属辽宁省。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由省直辖。后改由葫芦岛市代管。
首山
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而得名。它是屹立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的"宁锦大捷",首山就是主战场。其主峰上保存着明朝时修筑的烽火台。它现已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首山俊美多姿,远望象一位仰卧着的少女,浑身都充满了秀气。每当轻云落霭缭绕云峰时,就会出现"三首云冠"佳景。云雾漫漫似白纱飘飘然然,若有若无,峰峦时隐时现,分外妖娆,就象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给她起个响亮的名字---"三首云冠",并定为兴城八景之首。"三首云冠"、"三首悬流"、"朝霞赏春",古时列入兴城八景"美人卧睡"、"雄师望城"天然成趣。站在远处观望,
逸兴阁、望海亭、半斜亭、喷泉、望海塔,亭台楼阁与山门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辉映,亭、台、楼、阁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观沧海、能一览"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的瑰丽景色。登了峰顶,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势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远看那非常
鲜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带,像嵌挂在山间的绿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于绿丛之中,擢秀于青峰之上,真乃:"松抛山面重重翠,云峰青插碧云天。"
兴城温泉
古温泉水,百年几度游,/炎流从地发,暖气欲天浮。/风过亭台爽,山还景物幽,自怜多病害,不是濯孆帱。
这是明朝诗人徐景崇写的一首赞美兴城温泉的诗。据史料记载,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了。自元代以来,温泉水就被广为利用,人们在这里建有致爽 亭、汤泉寺。特别是本世纪20年代,东北军阀张作林大元帅又在温泉附近修建了别墅,使温泉地区的景致别具一格。
古称"汤泉",位于古城和海滨之间。温泉是因地下溶岩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水温67左右,酸碱度为7.4,泉水比重为1.006,属于高温弱碱性食盐矿泉。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铵、硫、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无素氡和镭。泉水可以口服、冲洗和浸浴,以浸浴为主。温泉可以除疾祛病,对风温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皮肤病和慢性妇科病以及外科手术后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健康人沐浴温泉,可以爽身提神,解除疲劳……
兴城温泉疗养区不仅有充足的矿泉水,而且风景十分秀丽,北靠挺拔峻秀的首山,东临烟波浩渺的渤 海,西望参差错落的古城。发源于首山角下的温泉河,蜿蜒流过市区东奔而去。解放后,温泉区修建了数十座疗养院,疗养床位目前已达15000张(超过北戴河),成为七国最大的海滨疗养区。在一片片绿荫之中,掩映着一幢幢色彩鲜艳明丽、建筑风格各异的疗养大楼,庭院内奇花异草,争芳斗艳,假山玲珑,喷泉似 雾,恰似"蓬莱仙阁"般的疗养胜地,充溢着宁静、清洁、幽雅的气氛。80年代以来,各地慕名而来的疗养者和沐浴者与日俱增。把温泉水视为"圣水"的蒙古族兄弟,每逢端午节前后便结伴而来,少则几天,多则月 余,以领略温泉水的神奇。
按照开发兴城的总体规划,现正在温泉疗养区内辟建温泉风景浏览公园,在温泉河上修筑了拦河坝,把河水蓄起来,形成温泉湖,恢复古景:“汤沙垂钓”、"温泉漾碧"、"湖泊采莲"三大景观。届时的温泉区,将以更加迷人的姿态出现在中外游客的面前。
兴城古城
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古城略呈正方形,城未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宁远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不久身亡。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游人莫不争相登楼眺望全城风光。鼓楼为古代战争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更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内部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2.25米的巨型大鼓。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元”。
古城内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耸立着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迹保存最多的街。
兴城海滨
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她与美国的西雅图和我国的青岛极为相似。海滨浴场绵延十四公里,由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老龙湾四个海滨浴场,即第一、二、三四海滨浴场组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场。海滨浴场内无暗礁,岸边沙滩细软洁白,晶莹如玉,海水深浅适宜,水稳波清,清澈见底,海岸地势开阔 ,绿树掩映,是大海送给人间的一片天然乐园
兴城海滨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滨第一浴场即兴海湾更加靓丽多姿。当您步入海滨第一浴场,兴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门式正门,牌坊上边是茂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个大字。超过此坊,便走进如诗如画的兴海湾。兴海湾入口处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颔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杀恶龙”传说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兴海湾南端有“三礁揽胜”,在起伏绵亘的三座盘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观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王堃骋所书。各亭之间栈桥相连,真可谓是“三礁石恋大曲桥,百皱岩戏千重浪”。桥上游人来往不绝,或登亭观潮听浪,或依亭背海摄影,或蹲礁静心垂钓,真可谓各得其所,各离其乐。倘若赶上落潮,“三礁揽胜”里侧的海水退却海滩半隐半露,还可拾贝、捉蟹,更是乐趣横生。

③ 辽宁兴城有哪些旅游景点

兴城旅游景点有兴城海滨风景区、首山、兴城文庙、兴城温泉、钟鼓楼等。

④ 葫芦岛都有哪些名胜古迹,有哪些值得去玩的地方

告诉大家葫芦岛最值得去的地方有哪些吧!

止锚湾


止锚湾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渤海之滨,隶属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毗邻山海关,交通便利,海水优质无污染,食宿宜,当地海鲜,渔家饭菜,是您避暑旅游、周末度假、自驾游的好去处。


止锚湾曾是东北最富庶的渔港,芷锚湾拥有辽宁最优质的海滩,这里尘封着秦皇汉武东巡祭海的行宫,这里承载着徐福求仙不老的梦想。


这里流传着孟姜女投海殉情的动人故事,止锚湾海滨由东盐锅、老户、杨家、芷锚湾港、姜女坟、贺家等海域组成。


这里海水清洁,沙细水浅,是天然的海滨浴场,这里盛产海鲜,让您一饱口福。踏波逐浪、赏日观月是您休闲疗养、周末度假,放松自我,呼吸新鲜的理想之所。

⑤ 谁知道辽宁省兴城古城的历史

明宣德三年(1428),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呈请督造;隆庆二年(1568)毁于地震;明天启三年(1623)经明右副都御史袁崇焕复修。

兴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基础砌青色条石,外砌大块青砖,内垒巨型块石,中间夹夯黄土。城墙四面正中各设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衣大炮。相传当年宁远之役,努尔哈赤就是被红衣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沈阳后不久身亡。电影《三进山城》、《吉鸿昌》、《济南战役》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钟鼓楼为古代战争时报警、平时报晓更辰所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底层为青砖巨石所筑,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其高宽可通一辆大型汽车。四面望去,通畅开阔。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古城内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耸立着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迹保存最多的街,现在按古时面貌修建了“明代一条街”。花岗岩石块铺筑的街道两侧,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青砖青瓦,朱漆抱柱,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仿古招牌,古香古色。

兴城古城原有外城,周围长9公里。高如内城,也有四门,东、南、西、北分别为安远门、永清门、迎恩门、大定门。四门设楼,四角设台,城郭之间为护城河,河深5米。外城亦毁于隆庆二年地震,以后一直未修。

⑥ 有谁知道兴城古城内明代祖氏石坊的典故

石坊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中国古代常建于街道路口或庙宇祠堂版、衙署、桥梁权、园林前,是用来宣扬封建礼教和标榜功德的。
17世纪三十年代,明朝腹地的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盘踞在辽东的后金不断西征伐明,使明朝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1630年,崇祯中反间计,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军心涣散,明朝廷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笼络军心,崇祯先后下旨为祖大寿、祖大乐建石坊以安抚祖氏兄弟效忠朝廷。
祖大寿石坊建于1631年(明崇祯四年),高约11.5米,通宽13米,四柱三间五楼式,石坊古朴庄严,结构工整,间架紧密。正楼下三重额坊,上层南面刻“忠贞胆智”,北面刻“廓清之烈”。柱梁上刻有浮雕,以人物故事为主,并配有花岛图案。雕刻手法高超,技艺精湛。浮雕图案包括出征图、交战图、受降图等。雕刻内容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祖氏石坊虽经历三百年的风雨剥蚀,但仍旧保存完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⑦ 兴城古城门票多少钱

89元

⑧ 兴城古城的故事作文300字

兴城古城一日游

兴城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我有幸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兴城古城游玩,多么令人兴奋啊!

在车上,爸爸告诉我这座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名城之一,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域,分为四关,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东关有一座文庙;南关有一处老宅--周宅,它是解放前一户地主的老家;西关也有一座庙宇,供人们拜祭保平安。我迫不及待的想飞到那,一睹它们的风光。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高大的城墙,用青砖砌成,高约8.8米,非常坚固,我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进入古城,我们来到了位于古城正中间的钟鼓楼,钟鼓楼高约11.2米,分为三层。基座平面为正方形,高如城墙,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劵洞,全部大青砖砌成,分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上为两层楼阁,第二层外部游廊悬挂历年来到兴城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图片。内部辟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出“红山文化”时期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骨针、陶器、刀、币等珍贵文物。在这里还架设着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径约2.25米,实为全国罕见。1995年李鹏总理第二次视察兴城时曾来此参观。三层为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蜡像馆,此蜡像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人物表情丰富细腻、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们宣传“我与此城共存亡”的决心。周围廊式,歇山卷鹏、飞檐凌空、朱廊画栋,西北开涵洞小门,有石阶可上下。当你登上钟鼓楼,古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啊!兴城我爱你!有时间,我还会来兴城古城的。

⑨ 兴城有哪些景点及门票

兴城旅游景点有兴城海滨风景区、首山、兴城文庙、兴城温泉、钟鼓楼等。

1.兴城海滨风景区:位于兴城市区东部沿海的兴海湾,当地人也称为“兴海公园”,是一片长约1.5公里的天然海滩。这里地处渤海北部海岸,沙滩坡缓宽阔、水质洁静,有多个海水浴场和各种嬉水游乐设施。每年夏季,众多游人来这里游泳、赶海、晒太阳,或是全家人来吃海鲜,这里也是拍摄日出的好地方。来到兴城市区东部、滨海公路南段的环岛处,会看到一座牌坊,这里就是海滨的入口,可以望见海边矗立着的菊花女雕像,诉说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海滨浴场内沙滩较软,水中无暗礁,适合游泳戏水,还可以坐快艇兜风。

5.钟鼓楼:钟鼓楼位于兴城古城的正中心,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钟鼓楼基座为正方形,边长20米,楼高17.6米,上下三层,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呼应,显得雄伟壮观,气势威严。坐落城市中心的建筑物,记载了明朝袁崇焕将军保卫家园的历史和蜡像。站在钟楼之上可以看到整个兴城市,也可以环抱周围城墙走一圈。

⑩ 中国著名的十大古城,有人去过一半以上吗

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千年的天灾人祸,而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下来的名城则为数不多。关于中国十大古城,说法有两种:
一、第一种说法:
1、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古城之一、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古城之首。
商丘古城的建城史可追溯到4400年前的契时代,现存地上的归德古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商丘古城之下同时叠压着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时期的睢阳城、隋唐时期的宋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2、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的自然景观奇秀多姿,独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绕阆中古城,四周青山拥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浑然天成。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人杰地灵,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从风水学的角度上看,阆中无疑是一座风水宝地。
商周时代,阆中是巴国北部重镇。东周战国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国由重庆迁都阆中。秦统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迄今为止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阆中县制未动,县名不改,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历代封建王朝都在阆中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还曾在阆中设四川省会达17年之久。
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古城风貌得到了天然保护,城内的古街道交错纵横,91条街巷中有20多条街巷仍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构造方法,细部装饰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阆中古城内的民居属于明清风格,有的具有明代疏朗淡雅味,有的则具有清朝精美繁复的特点,并且多以典雅精致的雕绘艺术为特色。建筑布局,大部分是四合院,有些院内回廊曲径,古朴典雅,具有南方园林特色。在街道交汇处,往往有楼台拔地而起。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十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4、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又称江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集中地之一。相传禹划九州,始有荆州。周朝封楚国先君于丹阳,国号为荆。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荆为楚。
荆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吴为夺取荆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大量的三国遗址。三国时荆州乃刘表的封地,后归西蜀,为关云长所镇守。楚纪南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历时400多年,有20代国王在此建都。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当时的土筑城墙,至今仍存。
荆州古城墙盘旋于湖光山水之中,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状若游龙。巍巍古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为清顺治三年所建。东门城楼(宾阳楼)仍屹立于城墙之上。护城河修砌一新,九龙桥卧于碧波之上,东门广场上有凤鸟腾飞大型不锈钢塑像,东门内有江陵碑园。各种碑文记述了古城的历史和变迁。
5、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位于襄阳市区汉江南岸,它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未为荆州牧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古城始筑于汉,改建于唐、宋,增修于明、清两代。城墙略呈方形,周长7.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墙高约8.5米,宽10~15米;墙体为土夯筑,外表砌砖。城墙四面建有6座城门,每座门外又建有屯兵及存放兵器用的瓮城(俗称月城),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城的东南角和西南角还建有三楼。北城墙濒临汉江,其余三面凿有宽180~250米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在古代,它既是军事防御工事,又是抵御水患的堤防。襄阳古城虽经历代兵燹,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廊尚存,尤以北城垣最为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状极雄浑,近城街市,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有汉江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廓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环护城河现已建成阳春门公园、襄阳公园,古迹与园林相结合,成为游览胜地。
6、歙县古城
歙县古城坐落于黄山脚下,在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4年11月21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歙县历史悠久,秦代即置歙县,自隋至近代,歙县作为徽州首县,就一直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处真正堪称“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地方。这里的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包含建筑、雕刻、绘画、篆刻、盆景、编织、书版、理学、医学等多种表现形式而著称于世。现歙县县城徽城镇就是原来的徽州城。有两山横亘城中,将古城一分为二:东为古歙县附郭城,被群山环抱,状似半月;西为古徽州府城,面对练江,地势开阔。城郭为明代所建,现如今仅存数座门楼和部分城墙。城内外各镇乡村均遍布有大量历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作为徽州建筑三绝。徽州的民居选址注重风水,布置遵从阴阳五行学说,装饰精美且富有文化气息,以位于城西的潜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均属国家级文物。
7、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8、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它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有“歪门邪道”之说,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为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四门原都有护门瓮城。城墙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古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再次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又激战寿春,当时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随周世宗柴荣亲征,围团寿州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两淮民间还流传着 “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获得部优奖的寿县传统名细糕点“大救驾”就源千这个故事。
9、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大理城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8条巷。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南城楼。城内主大街纵贯南北;街道两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联,一派古朴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光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又一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大理居民都爱花。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多数民居院内都有花坛,种植山茶花等多种花木。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朝花节,家家户户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摆在门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来人欣赏。由于爱花,人们还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
10、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依着城墙缓缓流淌,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朗朗,两岸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吊脚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凤凰,犹如“一幅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敬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当漫步东门外,踏上虹桥,如登眺望,除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外,还可看到著名“凤凰八景”特色。那连绵巍峨的南华山横亘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绿色的屏障,苍松翠柏,含蔚笼烟,石径弯弯,清泉冽冽,鹰飞兽走,鸟语花香,是一个著名的游览圣地。还有东岭迎晖,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南径樵歌,奇峰挺秀等风景名胜,把山城装扮得更加美丽无比。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二、第二种说法:
1、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20公里,距今有2600多年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城墙保存完好,世界自发游客众多,网上称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开始流传。世界夏令营基地。永年县广府古城是继北京、宁波之后,第三个被授为世界夏令营基地的地方。
广府古城战国时期毛遂封地。隋末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为直隶省广平府。城东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姊妹桥。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发祥地,在太极界执大旗地位。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占五。誉为中国太极之乡。2013年广府古城升为4A级景区。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部,距县城临洺关25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永年县县城(1958年县政府迁往临洺关),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该广府古城只是一个地理名称,与广府民系、广府话、广府人并没有任何关系。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约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网上称其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
广府古城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
城东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2013年广府古城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古城现存两瓮城、六城门,东有阳和门,西曰保和门,南称阳明门,北为贞元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洼环绕。广府古城历史上曾为曲梁县、广平郡、武安郡、广年县、永年县、洺州、广平路、广平府治所。城河广阔,地势低洼,周围环水,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永年广府老城有四万六千多亩洼淀,“九里十三步”的永年古城就坐落在洼淀的中央。水圆城方、万亩苇塘,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江南式小城。然而永年古城闻名于世,绝不仅仅因为它稻引千畦、荷香十里,也不仅仅因为它的九里十三步,四门四城楼,更多的是因为它和太极拳的渊源。
除了太极拳大会,永年洼淀的开发也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永年洼淀被认为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永年洼淀的面积达4.6万亩,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被誉为“北国小江南”。以太极拳为中心的永年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万亩荷花池、芦苇荡已具雏形,湿地森林公园、千亩垂钓园已基本完工,规划中的800亩太极迷宫和300亩太极湖也在加紧建设中。
世界夏令营基地之一。永年县是继北京、宁波之后,中国第三个被授为世界夏令营基地的地方。因此,夏季是最佳旅游时间。
2、商丘古城
拥有4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商丘古城是商朝、南宋的第一个建都地,也是中国火文化、殷商文化、商业文化、音乐文化、纺织文化、两宋文化、汉梁文化的发源地。
3、临海古城
临海古城为千年府治,融儒学与佛、道化为一体。位于临海市市区,始建于晋朝,扩建于隋唐,全长6000米,如今又进行了维修。城墙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城北部最为险峻,逶迤曲折,气势恢宏,人称“江南八达岭”。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都别具一格。江南长城、大成殿、龙兴古寺,紫阳古街、巾山群塔、东湖琉秀、华胥洞等景点,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王牌景点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历经1700多年的沧桑变幻,尚存有揽胜、靖越等城门,白云、平海等城楼和众多的敌台,瓮城,长6000多米。
4、西昌古城
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宁河沿岸、成昆铁路线上的西昌,作为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已经伴随着中国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卫星的多次升空而名闻遐迩。西昌可以说是中国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发射架,而且能了解卫星发射的全部过程。走出市区,城南约5公里的泸山上有“光福寺”。该寺特别之处在于其寺内的石碑记载了西昌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此确为中国罕见,更印证了西昌是中国的科技城。
5、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乌鲁木齐以西的吐鲁番市,在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的中央,是唐三藏取经时受阻的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而闻名于世。事实上,当年的玄奘的确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当时的高昌是丝绸路上的一个重镇,今天,游历故城,见断壁残垣,砖石瓦片,可以想见昔日繁华。
6、凭祥古城
凭祥古城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上,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比凭祥更能作为中越关系的历史见证,市西南约18公里的友谊关名字的变迁便可作证明。友谊关始建于明末,时称镇夷关,明末为镇南关。清时老将冯子才曾于此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解放后,中越交好,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友谊关;70年代末,因为越南不自量力入侵,中越交恶,友谊关又成镇南关;80年代后,中越恢复邦交,镇南关又成友谊关。
7、里耶古城
里耶战国古城临河而建,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管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10米,东西残宽120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呈方形,其形制、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修有城墙城壕,从城外的居住区和城内的高规格建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陶制的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古井及竹简、木牍、铜器、铁器、陶器和石、蚌、麻制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人们的生活设施及军事设备已相当完备。
2002年6月3日上午,一号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简牍近3万枚,且有文字,有的写有“米、俊、蔡、德”等9个篆书体汉字;有的还记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诀;还有一枚简牍上写着“多问”隶书体,这比1996年12月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简牍还早几百年。每一枚简牍所记录的内容就是一段珍贵的秦国时期的历史,整个简牍所涉及的内容,用现代话讲,除了计划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是一部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一些过程,揭开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底,是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的资料。里耶古城和秦简的发掘可称得上是中国考古界近50年重大发现。
古城的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汉时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由于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暂的历史,文献记载不多,保留下来的遗址也很少,里耶古城的发现就显得弥足珍贵。
8、兴城古城
从山海关出了关,沿着辽东湾一直北行,第一个到达的城市就是兴城。兴城是渤海之滨的古城,亦是新开发的旅游疗养胜地。虽然风景无限,但是兴城“城小言微”,养在深闺尚不为人所识。兴城辽时开始建县,未遭战火,远离工业,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这点上它甚至胜过丽江和平遥。
市内温泉非常有名,有温泉河和温泉井,东北军阀张作霖就因其温泉质好,曾于市中心建别墅一座。兴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荫夹道,房屋整齐。其海滨浴场可容20万人,水洁沙亮,被誉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观海,海风乍起,水何澹澹,海鸥白帆尽收眼底。
9、丽江古城
位于“彩云之南”──云南西北方的丽江,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如今可谓盛名在外,联合国就将其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早在明清时,丽江就享誉中原。走在丽江的石板小路上,你突然感觉自己犹如东晋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只见楼宇错落,屋舍俨然,纳西民风朴素,鸡犬相闻,古意盎然。
10、平遥古城
在上一个世纪里,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几乎包容了商业的所有行当的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漫布于平遥的大街小巷。平遥也因信誉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如今经过几百年风雨的荡涤,无尽的繁华逝去了,只留下清冷的建筑伫立于平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