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的由来
㈠ 凤凰古城指哪里有什么来历吗
凤凰古来城,位于湖南省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古城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2001年12月,凤凰古城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
(1)凤凰古城的由来扩展阅读:
凤凰古城地形复杂,东部及东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带为第一级台阶,以低山、高丘为主。凤凰古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亚热带的性质。
凤凰古城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
㈡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
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从秦朝的建立直至现在,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九八六年全县文物普查所获资料;竿子坪乡牯牛坪村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沱江镇的飞风山有隋唐宋元的墓葬群,木江坪镇、溪口乡等地有宋代的墓葬群。可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凤凰此地就有了人群的居住。岁月.流逝,时代的更替,这块神奇的土地,淘汰了多少英雄人物,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历史长河,激浪滔滔,标炳青史,再创辉煌。
凤凰古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 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㈢ 凤凰城的由来和古今变迁
<<凤凰厅志>>记载,夏、商、殷、周以前,这里即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 非遗“梅花篆字”传承人王洪军为古城题字 秦王赢政统一中原后,把其所辖的广大地域划分为36郡,凤凰所在的黔中郡即为其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后几经变革,西汉期间凤凰归辰阳县辖,西晋归镡成县,东晋改归舞阳县,但一直属武陵郡管辖。<<元和郡县志>>记载,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坡山西址设渭阳县”,并载“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凤凰山,坡山西设县城,据考,古县城址就是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址属锦州卢阳郡。元时,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在渭阳境内设五寨司,五寨长官司驻镇竿(今凤凰县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 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设镇竿守备。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移麻阳参将驻镇竿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废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移辰沅靖道驻镇竿。 凤凰古城(7张) 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辰沅靖道改为辰沅永靖兵备道,镇、道员均住凤凰、治辖范围覆盖整个大湘西二十余州县厅,据载,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凤凰营为厅(散厅),升通判为同知;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 升散厅为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称凤凰县,相沿至今。
㈣ 凤凰古城的由来
没有什么由来。。。。就是出了个名人,又由于是少数民族,藏在山沟沟里的县城,所以有意境,神秘
㈤ 关于凤凰古镇名字的由来
那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内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容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凤凰镇的老人则说,传说镇南的山上曾落过一只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凤凰镇也就因此得名。
凤凰镇老街上人来人往,镇上的居民经商采购,游客东瞧西看,热闹非凡。店铺把货都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在凤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在一幢老宅梁柱下,我们甚至看到了汉白玉制作的石墩,但其中来历已经无法考证。
(5)凤凰古城的由来扩展阅读:
凤凰镇老街弯曲的街道和两边遍布的明清老房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这条东西一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
清朝顺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清道光年间因凤凰嘴至西安的骡马道辟就,水运至此而后通过水运发往湖北等地,商旅往来多云集于凤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
㈥ 凤凰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㈦ 凤凰古城得名的原因
凤凰古镇的由来,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 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凤凰古城故以此而得名。
㈧ 凤凰古城名字由来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中原文化已影响到这里。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汉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三国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西晋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南北朝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隋朝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唐朝初为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凤凰又属麻阳县。唐武后垂拱三年,凤凰从麻阳县分出,次年设渭阳县,县址设黄丝桥,即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属锦州卢阳郡。宋朝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改渭阳县为招谕县。宋神宗熙宁八年,废招谕县,复置麻阳县,渭阳又划归麻阳县。元朝设五寨司,属思州安抚司。这是土司政权时期,由本县少数民族的统治人物执政,五寨司设在今凤凰县城。明朝承元制,设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都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永乐三年,置竿子坪长官司,仍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隆庆三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清朝顺治三年,清朝为了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设镇竿协副将。清康熙三年,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将镇竿副将换防驻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在凤凰山的原凤凰营地设置通判。通判本应管理地方行政,但当时土司大权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属兵备,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通判升为同知。嘉庆二年,凤凰厅升为直隶厅,属湖南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凤凰光复。民国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㈨ 凤凰古城的干尸是什么由来
凤凰古城好像没有听说过有干尸这个事,而且干尸的由来是根据不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才会出现干尸这等现象的。干尸是怎么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人与动物一样死后会腐败,一般腐败一直持续下,人体的皮肤、脂肪、肌肉、器官等软组织就会崩解消失,最后就剩一堆白骨。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尸体在发生腐败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某些内、外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腐败过程的中断,这样一来人体的皮肤、肌肉、器官就未发生崩解消失,而是保存了下来。这样的尸体,法医学上称之为“保存型尸体”。比如:尸腊、泥炭鞣尸、干尸、还有一些古尸(最著名的是西汉马王堆女尸)等。
所以“干尸”属于一种保存型尸体。也是最常见的一类保存型尸体。
那么干尸如何形成,《法医病理学》说的很清楚:当尸体处于通风、干燥、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周围有吸水物或去水土壤存在时,体内水分易于蒸发而迅速减少,不适宜腐败细菌滋生繁殖,变得干瘪、细小,形成干尸。
因此,干尸的形成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关,与身体本身因素作用较小。
㈩ 凤凰城的别称由来
1867年,Wickenburg的Jack Swilling路经此处,在White Tank山下休息时发现此地非常适合耕种。除了降水量较小内及没有灌溉设施外,地形和容气候都十分理想。在先前Hohokam文明遗迹的基础上,Swilling新建的一系列灌溉渠有效地解决了灌溉问题。因而一个新的聚居地在位于今天凤凰城东部约4英里(6公里)的位置逐渐形成。在其东南部不远就是Hayden's Ferry,那里的聚居地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坦佩。
Swill最初将此地被命名为Swilling's Mill,随后被更名为Helling Mill及Mill City,现在这里被称做东菲尼克斯(East Phoenix)。作为美利坚联盟国退役军人的Swilling曾希望将此地命名为Stonewall,以此纪念Gen. Stonewall Jackson,亦有人建议命名为Salina。但这两个名字都不适合作为聚居地的名称,因此最终Lord Darrell Duppa将此地命名为凤凰城(Phoenix),意喻在废墟上重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