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曲则全,曲成万物而不违 什么意思

曲则全:委曲求全。
曲成万物而不违:叙作万物的所有规律而没有遗漏。

“曲成万物而不遗”
老子曾言“曲则全、洼则盈”,前后两个“曲”字,字义上是一脉相承的。“曲成万物而不遗”此句中最主要的便是“曲”字了!“曲”是不直之意,“曲成”是以“不直”而“直”。有的事情直不来,万物不能都以直来直去的方式成就,有的时候做不到,难道宇宙就放弃了吗?所以就用“曲”的方法来达到“直”欲达到的目的,因而万物才没有被遗漏,由此也决定了万事万物都不能超越成就其的法则。所以对比“曲”与“直”,内在最有力量的不是“直”,而是“曲”。两相比较,“直”只是在形式上更“先声夺人'”而“曲”则更具智慧。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 但世间万物,又有谁可以不受任何外力呢?世间万物受两种力的作用就会留下曲线的运行轨迹——这说的是物理。哈哈!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说的是便是“物极必反”,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就像上证股指一样,是波浪式的前进的。
上天不违逆万物自然生长的个性:你长高,就让你长高,你长矮就让你长矮,一切由你。“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天地并不干涉你我,所以你我必须自强,自强才能自存,所以“天地不仁而大仁”!
直线的,强硬的,干涉的,都是不合乎自然的;唯有曲线的,软弱的,不干涉的,才能够把握时机,成长壮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㈡ 曲成万物是什么意思

曲则全,曲成万物而不违"出自老子。根据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这句话的表达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人生在世,不可避免会面对一些心里不想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人或者事,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行事的人生态度。
曲则全,告诉我们对待事情不可太死脑筋,迂回的解决或许能让事情很好的解决;
曲成万物而不违,讲的就是当你变得很圆滑的时候,就可以在世间面对任何人或者事都可以在不会违背你的本意的基本上解决。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帮助!

㈢ 范围天下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意思是什么

曲成万物而不遗
解释——叙作万物的所有规律而没有遗漏
其它: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解说天地的一切变化而点到即止);
曲成万物而不遗(叙作万物的所有规律而没有遗漏);
通乎昼夜之道而不知(通晓阴阳变化的规律而不预先告知);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所以神妙而没有固定的规则,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模式)。

㈣ 范围天下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意思是什么 是易经的一句话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所为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权而归他在做绕月飞行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人类已经飞出了地球 这是《易传》

㈤ 《曲则全》赏析

意思是: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出自——《老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所为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权而归之。
译: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着,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久。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此为方向才对!

㈥ 曲成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指多方设法使有成就;委曲成全;另作古地名:曲成(今莱州城东北)。

比如,常见的有:曲成万物。

孔颖达疏云:“言圣人随变而应,屈曲委细,成就万物。”也就是说,“曲成”的关键在于“乘变以应物”,通俗理解为随机应变,以顺应天地万物之变化。对此,理学家朱熹进一步解释:“此圣人至命之事也。

”即圣人的最终目的是效法《易经》,确立融天、地、人于一体的阴阳辩证的思维方式,确定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行为方式,善于变通,应时而变,从而达到“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理想境界。

“曲成万物”所强调的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思想让整个中华文明有了一种博大的包容力,让中华文明不仅自己内部不断更新,而且还愿意主动走出国门,容纳四海万物,实现共同繁荣。无论是曾经的丝绸之路,还是后来的郑和下西洋,这种融汇百川的气度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6)曲成万物景区扩展阅读:

类似的词:委曲成全

释义: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出处: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委曲成全,来迁就别人。

㈦ 为什么易经中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是点题之作。要联系原文理解。

这句话是出自《周易.系辞上传》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单独摘出其中一句“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理解起来确实是有难度,但是看了原文,是不是就相对容易理解了?

第一句意思很好理解,《周易》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可以遵循天道,与之齐准。

第二句意思也不难,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道,“易者,阴阳而已”,而这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

第三句与天地相应,可不违背天地之道。“智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知且仁,则知而不过”。我们都知道系辞是孔子所撰 ,其中不乏儒家仁义大道,而这一段话就是“圣人尽性之事”,“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而其知益深”。

这段话也是很“周易”,阴阳变化、天地循环,生生息息,互为益进。

第四句就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朱熹说“天地之化无穷,而圣人为之范围,不使过于中道,所谓裁成者也。”

天地间万物变化无穷无尽,且都有其道而不会出现误差,千千万,万万千都在其中,没有一件可以遗漏,从昼夜大道便可知这世间万物玄妙无常,至神至妙,没有固态,“易”也是没有形体的。

由上下文可知道,最后一句话是对于前面所说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也是点题之作。首词“范围”是一个概括性、涵盖性的词,这“曲”字意义相近,也是有涵盖全面的意思。

所以说,这话呢,还是要从全文的意思来看,即使不能逐字逐句的明白它的意思,但是也能意会几分。


(7)曲成万物景区扩展阅读: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㈧ 《易经》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什么意

这是易传的吧
参照天地运转的规律而不逾越。这就是成就万物而且无一例外的规律。通晓昼夜阴阳之道而已。所以神人之神奇没有固定的公式。这是因为《易》没有固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