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遵义红军山导游词300字

版本一
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版本二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称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不用我多说,您也能略知一二吧!
因为若是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所以,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请各位抬头看,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毛泽东同志所书写,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形飞神舞。整个建筑总面积为620.18平方米,有雕木走廊环绕,楼顶雕刻花木虫鱼,飞檐翘角,楼台曲折,十分雅致,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就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于15日到17日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个房间呈长方形,面积为27平方米。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室内摆设,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在这次会议中,大家反思过去,对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的严重错误进行批判。
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领导地位,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是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所召开的,及时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Ⅱ 请问谁知道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遵义会议会址了,想当年,我们的前辈们来到这个地方开这个会回议,开着开着呢,会议不答顺利,于是我们亲爱的伟大的可爱的厉害的毛主席站在屋外想出一句话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于是呢,站出来说,大家一定要走下去,回去就是送死,革命继续

呵呵,我随便说的,你自己其实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最好,不要太官方导游式的了,没必要,自己说的然后再弄点小故事大家就喜欢了

Ⅲ 你是一位遵义的导游,请为遵义写一篇导游词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 “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 “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1900年--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旅居英国5年。

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

1928年老舍在伦敦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
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Ⅳ 跪求贵州遵义导游词

你去买一本导游书籍就可以了,去报名考试时也有书,贵州导游基础知识,在旅游局可以买到。

Ⅳ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导游词尽量多一点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距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红军威震四方。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雄伟磅薄的气派,威震环宇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裙高1.2米,上面封土,墓的最高处约3米,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石碑高2.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后,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给当地群众治病去了,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在外为群众治病的一个卫生员未能跟上部队,后惨遭伪保长杀害。群众怀着悲愤的心情,就地安葬了红军卫生员。红军走后,群众又陷入苦海。群众生病无钱医治,更加怀念红军卫生员。有些生病群众到红军卫生员坟前悼念,因精神振奋,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认为是红军卫生员“显灵”。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四面八方。保长率爪牙多次去挖坟,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把坟垒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高大。群众为了保护红军坟,就宣扬红军卫生员是“菩萨”。反动派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群众络绎不绝地到红军坟悼念和求药治病,寄托对红军卫生员的哀思,盼望红军早日归来。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红军卫生员的遗骸由桑木垭迁葬小龙山。从此群众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4.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

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邓萍墓的右后侧,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Ⅵ 遵义市绥阳双河洞景区导游词

导游词的话可以跟景区那边联系哦,也可以上八方智展看看十二背后的VR全景

Ⅶ 遵义红军山导游词

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Ⅷ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导游词尽量多一点的 谢谢啊

红军山

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Ⅸ 少年儿童版的遵义会议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去的遵义会议会址就位于遵义老城。现在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当时,他可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原是国民党二十五路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进入遵义后,将红军总司令部设立在了这里。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咱们启程吧!
现在呢我们就在会址的正门,请大家抬头看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主席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毛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好!现在呢我们即将从大门进去参观。会址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老虎窗。楼层有走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来,请大家跟我一同上楼,这里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请大家往这边走,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呢就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军委会信、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