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
『壹』 如何看待如今游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一方面这和游客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因为缺乏对该景区的文物遗产及景物的重要性认知,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景区景物到底有多大价值,对他们而言,美丽的天池景观就是拿来游泳戏水的湖泊。而好多珍贵的文物遗产对他们来说就是刻画“某某到此一游”的背景墙。
还有更多游客本身的行为习惯差,例如买票插队,随意在景区乱扔乱丢,肆意破坏文物等不文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意破坏规矩。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短视频网站的兴起,另类和奇葩视频受到大家追捧。很多人为了当网红出名,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总是试图做出挑战规则,漠视规则的事出来,以此来显示自己很别致,这类视频往往会给其他网友、游客带来反面示范作用,激发人们的猎奇心理。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太轻,才会产生“示范破坏”的事件发生。就拿这次在天池游泳的游客处罚来说,景区工作人员给予其处罚措施是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这样的处罚犹如隔靴搔痒。有网友就说“破坏文物,景区的犯罪成本太低了,这样之后只要有人想去破坏了,是不是提前带着保证书前去就可以了。”
据了解,我国景区管理人员没有执法权,对游客没有足够的震慑力,所以在防范和查处上都是难题。这也导致在遇到不文明行为时只能以劝阻和教育为主。
『贰』 关于对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的看法的作文
杜绝城市不文明现象
昨天下午,在回家的路上,前面有一辆车,突然一只小手从车窗里伸出来,扔出几片果皮,这个景象让我一路都忘不掉。这是孩子天性的随意的行为,还是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感染?不论何因,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绝不能让不良行为影响了孩子的意识。
最近,某网站作了一次关于“您日常生活中最讨厌的缺德行为”的调查,其中公共场合浪费水电;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在公共场合过分亲昵等行为赫然在列。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多数人对此也是很反感,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人对此事明知不当为而为之。比如乱扔垃圾,明明再往前走一点就可以把垃圾放入其该放之地,但是有些人偏偏就懒得走这几步。
城市中乱吐、乱倒、乱丢垃圾等现象难根除,一是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个人惰性与社会公德的正面冲突。二、这与现在社会的整个大环境也脱不了关系。现在城市环境有的地方存在着严重的脏乱现象给市民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温床,他们觉得反正这么脏了,我再“丢一点”、再“吐一口”也无所谓,就是这么多的“无所谓”,久而久之使城市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很普遍,垃圾堆在家里很别扭,但是没有想到随便扔在大街上给城市造成了更大的不合适。
现在对付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各地都推出了比较严厉的处罚办法,但是很多人对罚款根本不当一回事,电视中也演过这种现象:“随地吐痰,罚款五元”城管人员把罚款单给随地吐痰者,吐痰者交给城管人员十元钱,城管人员刚要找钱,那人却说:“别找了,我再吐一口”,由此可见罚款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城市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当务之急还是下大力气提高市民素质,进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我们每天都要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乱吐、乱扔等行为,看似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却是一座城市环境意识最直接的体现。试想一下每天生活在一个脏乱的城市里,人们会有心情去工作去学习?会对这个城市产生感情吗?人与环境是可以互动的,如果城市环境越变越靓,同时市民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所以要想创建良好清洁的城市氛围,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现象最终还是要靠大家的努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从孩子开始进行文明教育,让每一个都自觉爱护我们生存的城市。相信乱吐、乱扔等这些很原始的不文明行为,终会成为文明城市里鲜见的一幕。
『叁』 以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为题目写一篇英语作文
写作思路:先具体写游客的不文明情况,再写到该如何解决不文明的情况。
As a tour guide of an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I find it so embarrassing to see many Chinese tourists behave badly abroad. They speak loudly in public places, carve character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throw rubbish, spit everywhere, and even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till red. Such bad behavior overseas has caused damage to the country’s reput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op this. First, before going abroad, tourists should be trained to obey social and public order, and respect local religions and customs. Besides,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should do more to teach the kids to be responsible citizens. Last, laws should be made to punish those who behave badly in public places. I hope soon tourists overseas will change their behavior and win respect for themselves and our country.
作为一家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我发现看到许多中国游客在国外表现不好,真是太尴尬了。他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旅游景点刻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甚至在红绿灯时横穿马路。这种在海外的不良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声誉。
应该采取措施制止这种情况。首先,在出国前,应训练游客遵守社会和公共秩序,尊重当地宗教和习俗。此外,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来教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最后,应该制定法律来惩罚那些在公共场所行为不端的人。我希望海外游客能改变他们的行为,赢得对自己和我们国家的尊重。
『肆』 不文明出游的根子在于缺乏教养议论文
每逢节假日国人大量出游,不文明游客行为都像挥之不去的阴影……故宫刻字秀恩爱、长城刻字图长久,等等。事实上,随着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及全球,不文明现象也几几乎遍迹天下,节假日不过因为游客集中出游而不文明现象也集中爆发而已。
香港的一家大卖场,一个肚腩肥肥的内地游客,众目睽睽之下,拿了件阿玛尼,当场脱掉上衣,袒着大肚皮,就要试穿。店员急忙过来劝说:先生,那边有试衣间。大肚男摇头:试衣间人好多,要排队的!店员:不好意思,请先生耐心点排队好吗?大肚男不乐意了,斜睨着店员,质问:你是不是瞧不起咱中国人哪?明明是自己给中国人丢脸,却反诬别人瞧不起中国人!
曼谷飞南京的航班,一名中国籍女乘客要水,空姐送慢了,女乘客顿时大怒,当场将开水泼到了空姐身上,女乘客的同伴帮腔谩骂、恐吓和威胁空服人员,以致航班被迫折返曼谷,落地后更换机组,所有旅客下机。
36岁的中国男子荣某,携25岁妻子赵某赴日本旅游度蜜月,在札幌市一家便利店殴打店员而被捕,激起中日两国对此的热议。日本电视台特地制播节目凸显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种种举止,比如在富士山爬树拍照、乱扔烟蒂、捡拾火山岩等明令禁止的行为。
以上种种,在在显示出一些国人基本教养的缺失。所谓教养,是指一个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文化和品道修养状况。这种状况应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强大的自由精神,强烈的自尊意志与含而不露的表达,面对任何环境时不失其优雅风仪,对外时刻保持着乐观开放的心态,对内心中时刻寄予柔弱者真诚的关爱与怜悯,却在任何形式的压力面前绝不屈服。而以上的不文明行为,或是有失优雅风仪,或是因为盲目自大而显示出粗鲁暴戾,而其根子都在于教养的缺失。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五千年文明的丰厚积淀,何以现今的一些国人竟缺失了教养?
一是长期的斗争哲学的熏陶所积淀的对抗心理。斗争哲学曾经是我们长期信奉的意识形态,亲邻互斗、同事相残、父子揭发、夫妻反目是那个年代斗争的日常表现,公然的人身侮辱也成为了迎合斗争需要的一种形式,甚至得到公开或变相公开的鼓励。这种斗争哲学不仅影响和熏陶了整整一代人,而且祸延后世,导致许多民众集体精神贫困的同时,很容易将善意的提醒、文明的规劝当成对自己的冒犯,成为过激甚至暴戾言行的诱因。
二是长期的物质匮乏所积累的深刻的自卑心理。必须正视的是,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某种程度上的富有,是建立在长期的匮乏与经济的迅速崛起基础之上的,我们手里握有了相比以往多多的钞票,心理上却并没有做好怎样做富人的心理准备,那种因为长期的物质匮乏所导致的深刻的心理自卑根深蒂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告诉我们,越是自卑之人,反弹起来就越是激烈,表现起来也越是夸张而自大。正是因为一度的心理自卑,所以有钱后才表现出对外的强势攻击性,在与人打交道时,特别希望对方视自己为一种更高级的存在,当这个期望遭到现实的否定时,他们的内心常常无法自控地做出激烈的反应。
三是长期的被无视导致的脆弱心理。中国自古以来,始终是个权力帝国,极少数权力的垄断者通吃一切,普通民众则长期处于被无视的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集体主义的盛行。集体是个宏大的观念,要求个体意识的泯灭与顺从。个体意识越是微弱,越是易于被群体接纳,越是容易沦为无思维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主义开始抬头。但这种个人主义是一种缺乏个体修为熏陶、独立人格健康发展的个人主义,因而更像是一头逃出圈养的野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正确的个人修养和对公共规则自觉遵守的精神,既想引起公众的目光和社会的注意,却又缺乏充分施展的个人才能,因而左支右绌,一遇有个人心理难以承受的压力则会以暴戾应对。
事实证明,拥有文明的教养比拥有发达的经济更难,经济的发达可以带来外在的奢华,良好的教养才可能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有教养的社会会让人如沐春风,一个有教养的国度必然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伍』 如何解决中国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
“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二谈出国出境文明旅游
夏廷献
西方一家媒体(注:《今日美国报》)2006年9月7日以“中国游客的不雅行为恶名远扬”为题嘲弄中国游客“喜欢推推搡搡,不停地抽烟,遇事还不肯让步”,“一场噩梦,他们太吵了”,“从来不守规矩”等等(转引自《参考消息》9月9日头版)。
这家报纸说中国游客“恶名远扬”,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他们西方国家自己做得也不怎么样。
美国的情况怎么样,手头没有现成资料。法国《世界报》2006年9月5日报道“英整治不文明行为从婴儿抓起”,该文说: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也苦于不文明行为的增多:包括吐痰、涂鸦、说脏话、乱扔垃圾、街边醉酒、宣化吵闹、强行乞讨等。更加严重的还有打人耳光取乐的“掴掌乐”、破坏公物、偷盗、吸毒或贩毒等(以上转引自《参考消息》2006年9月10日第6版)。老牌的以绅士闻名于世的英国尚且如此,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意思的是,法国报纸刊登英国苦于不文明行为增多的消息,其实他自己也是“一屁股屎”,如果不信,到法国首都巴黎一游就知道了。
早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主要国家尚且如此,更遑论我们属于发展中的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正在发展之中。中国游客在西方人眼里有点“不文明行为”,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游客的素质也会逐步提高起来。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人也曾给欧洲制造过麻烦,被称作“丑陋的美国人”。几十年过去,“丑陋”的程度才略为减轻了点,但“霸气”依然故我。
笔者这样说,决没有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开脱的意思,我是要说,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样,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作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个继续向文明迈进的问题,不独中国人,不独中国游客。有关部门对“不文明行为”的纠正,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从根子上说,人类仍然没有摆脱“动物性”的一面,野蛮草昧的残余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各色人种,概莫能外。
换句话说,人类从野蛮到文明,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总体上脱离了“蒙昧时代”,但仍然或多或少地遗传了“动物性”的一面——不够文明的自然行为。例如不守秩序,喧哗吵闹,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的不卫生习惯等。就某个地区某个“个体”来说,可能遗传的更多一些。中国游客是不是就比西方游客做得更差,从总体上看,我不这么认为。我亲眼看到,欧洲大都市马路上“闯红灯”的多是西方人,中国游客倒反而还不敢。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高级”在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性,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级、低级动物做不到。但人类对自己“动物性欲望”的控制(法律、制度、道德等)也不是万能的,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文明”都处在渐进的“过程”之中,谁要不要说自己的“文明”就好得不得了,企图用一种文明代替其他众多文明。
各种文明还是和谐相处取长补短为好,旅游文明或曰文明旅游也应如此。
『陆』 求一篇以旅游时不文明的行为为话题的100字短文
遵守规则文明旅游
中国常常以礼仪之邦自居,但是一些中国人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一个中学生,在埃及旅游时刻下“到此一游”的记号,引发了国人对于“公共空间意识”的思考和讨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行为。
很多人学习孙悟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刻下“到此一游”或者自己的名字,看似很潇洒,却是对文物建筑的损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丑陋的伤疤。另外,还有很多游客去风景区旅游时经常采摘花朵和树枝,贪图一时的好玩。就算是一个大花园,每个人摘一朵也会摘完,如果大家都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以后的人还有什么美景可以看呢?
除此之外,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还会加重环卫工人的负担。人们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随手丢的垃圾,环卫工人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把它们清理干净。一些残留在景区没有被清理的垃圾就会像一块膏药一样留在风景区,破坏游客游玩的兴致。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马上就要放假了,同学们一定会出去游山玩水。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在学习大自然教给我们的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应该遵守的“老规矩”。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时刻遵守公共规则。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排队买票,爱护公物,保护文物,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次,还要有主人公意识,看到不文明的行为要学会劝阻。只有这样从我做起,并且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整个国家才会越来越文明,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美名。
『柒』 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
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让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排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插队大打出手。2013年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曾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怒成羞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对的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道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会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特别是在夏季,在旅游景点游客(一般是男性游客)打赤脚、赤膊坦胸,实在有碍瞻观;当众剔牙、打嗝等行为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面对部分游客在出行时言谈的粗俗、举止的粗鲁,让人不齿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社会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捌』 找一篇关于中国游客道德的论文
真要谈素质,讲道德,首先就得从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不要空谈某种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国人声誉,追责和反思必须落到具体的点上,让个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的规则负责,而不是对“国家形象”这样的大词负责。
如果《时代》杂志评选年度面孔征集民意,我想,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投“中国游客”一票。
原因很简单,但凡出现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现象,总能上升到“中国游客”的高度。
这一次,也不例外。12月11日晚,两名中国乘客在曼谷飞南京的航班上因索要热水等问题,与空姐发生冲突,导致亚航航班返航。事件曝光,舆论炸锅,嘘声阵阵,“丢脸丢到国外”成众口之辞。
目前,闹事者已被罚5万多泰铢,机闹行为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这个处理结果,对那些不能忍受国家形象被践踏的围观者而言,想必会有快意恩仇之感。
事情至此,结束了吗?“中国游客”的自尊,是不是就此得到了重新捍卫?在口水与板砖横飞之后,真的有助于避免下一次的“机闹风波”?
一、与其宣泄快感,不若寻找真相
机闹事件发生不久,这则新闻就获得了快速传播。尽管彼时事实不清,信源也只是网友曝光的微信和几张截图,但由于涵盖了“中国游客”、“国外闹事”两个要素,素质论的隐痛让不少人如坐针毡。透过新闻后火速跟上的跟帖评论,能看到一种哀其不争的浓浓愤懑。
在“网友曝”未经证实前,铺天盖地的跟帖已经走在了前面。现在做这样的讨论,很容易被视作多余。因为,接下来的调查和报道证明,机闹风波确实和网友曝光的信息吻合的,闹事者是中国乘客,中国乘客也像空姐泼了热水,还口吐狂言要炸掉飞机。不仅如此,闹事者抵达南京后还拒绝下机,要求亚航工作人员出具证明,以示“网上传言与事实不符”,结果再度造成航班晚点。除了网友曝光的护照,非闹事者本人,“中国游客”都在争气地按照预设剧情发展。
13日,微博网友继续爆料称,肇事者搭乘12号晚飞机抵达南京后拒绝下机,造成了12号晚FD9102航班晚点。
声讨的浪潮中,几乎没有看到对细节的质疑。比如,乘客索要热水被拒是否合情合理?比如,不提供免费热水是否做到了提前告知?索要热水消费发票的诉求是否应被满足?
为了获知准确信息,我拨打了亚航的客服电话,并登陆了官网。查询的信息显示,亚航廉价机票不提供免费热水已成惯例,官网机票预订页面,也标明餐饮需要额外付费。
虽然它丝毫改变不了我对事件的判断,甚至会加剧对闹事者的恶感。但它们真的对于梳理机闹风波无关紧要吗?对我个人而言,获取了一个新的行业常识。如果要谈到社会反思,它也意味着,航空公司在对这些信息可以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乘客则应对航空服务增进理解。
这绝不是替谁开脱。因为,一场机闹风波,如果于个人、与社会有这样的信息增量或者反思互动,才谈得上有反思意义。但是如果不去追问真相与细节,而仅仅是在屏幕后面,例行公事般地呼喊正义,细节背后隐藏的这些真问题,怎么可能被真正关注?
还是少谈素质,多谈问题。吐槽的快感,能够满足我们正义感爆棚式的自我想象,但亢奋的声讨过后,什么都不会留下。
与其廉价地兜售自己的道德板砖,不如关注细节,关注真相。明白发生了什么,以及怎么发生的,反思才有的放矢。
二、与其虚拟尊严,不若思考规则
对于机闹风波的最多评价,是“丢人丢到了国外”。泼向空姐的这杯热水,同样将“中国人”的尊严泼出去了,“素质论”背后,其实是依附于国家形象之上敏感而又脆弱的自尊,并夹带着“他人作恶、自己受辱”的无辜感,声讨闹事者,成为寻求补偿的理所当然之举。
少有人关注细节,其另一面,是少有人真正关注规则。不是说人们总是不分对错,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问题在于,孰是孰非的价值判断,往往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家(国人)形象不可欺”这样的情感基础上。
看看网上流传的那些中国游客在国外干过的“坏事”吧,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大闹机场,乱扔垃圾,随处题字,这样的个案多如牛毛。远处不表,近在当下的就有一例,据说中国游客又在曼谷弄倒了大皇宫栅栏,与工作人员争吵,这一源自泰国星暹传媒,而泰国星暹传媒又是转自推特账号爆料的新闻,很快就赚到不少点击和评论。
据泰国媒体报道,名为iamgooodview的推特账号上曝出,曼谷大皇宫壁画前的栅栏被中国游客弄倒,事后中国游客还大声争吵拒不承认。
不为别的,只因“中国游客”已沦为一个危险的概念,所有人都在时刻警惕着它对国家形象和国人形象的侵扰。素质问题就好像结了痂的伤疤,人人都恨那个揭开伤疤的搅局者。
有时候,这甚至成了一种情感深处的憎恶,它与规则无关。厌恶搅局者,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维护好国家形象,对不起国人,而不是他们破坏了规则。如果他们没有丢脸到国外,仿佛问题可以从轻,批评可以不那么严厉。规则问题则被口水替代,比如,乘客应恪守的规则,航空公司的服务规则,纠纷协调的规则,或者政府部门介入处理的规则,往往在无意识中成了边缘话题,不被关心,不被讨论。
对于自尊的这种过度敏感,常常让我感到怀疑。观察网络上正义爆棚的讨伐,会有错觉,这样高素质的群体,怎么会出糗到国外?那些在国外不守规则的游客,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其实,谁又知道,那些不忍国家形象受挫的吐槽者,会不会在境外游遇到纠纷时,也僭越规则而不顾国家形象?又或者,假如没有这场机闹风波,闹事者会不会在围观类似事件时,在新闻跟帖后正义地追问道,“这些人怎么可以丢脸丢到国外”?
三、与其争论形象,不若反省行为
站在国家形象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游客”境外的不文明之举,很容易形成“批判共识”。国家旅游局的介入处理,正是以“严重损害了国人整体形象”为由,对相关方进行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连带处罚。在维护“国家形象”,捍卫国人在外声誉上,国家旅游局对于舆情诉求的及时回应,说明官民轻易地达成了一致。
对于这种处理,从中看到的,却不只是回应舆论的担当,还有对个人行为的拔高,还有个人行为与国家形象牢不可破的捆绑。
实际上,上升到国家形象的层面,容易陷入逻辑的误区。在这种上纲上线的思维习惯里,国家形象看似得到了坚实地捍卫,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国家形象”的抽象概念,永远对应不到具体的责任人。看起来,好像每个国人都背负着“国家形象”的声名在行动,实则它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包袱,在必要时,它会被随时扔掉。国家形象挂在嘴边,损害它却无需任何代价;破坏规则,自然缺乏耻感。
所以,不用奇怪,一方面,在“丢人丢到国外”的斥责声浪中,国家形象似乎是个所有人都会争相捍卫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举动,却早已不是新闻。网络与现实的分裂,关键在于,“国家形象”这类的宏大站位,就好像“公家的东西”,谁都有产权,但谁的产权都是主体虚置的,故而容易陷入公地悲剧。予取予求,只在利益一念间。
试想,那些被斥责的“中国游客”,有几个会在僭越规则时顾虑国家形象?谁都对“国家形象”负责的要求结果,其实是“谁都没有负责”——每个人都躲在国家形象的外衣下各取所取。
所以,真要谈素质,讲道德,首先就得从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不要空谈某种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国人声誉,追责和反思必须落到具体的点上,让个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的规则负责,而不是对“国家形象”这样的大词负责。在这个基础上,谈自由的边界,谈中国人规则意识的养成,才会有基本耻感文化在倒逼着。
四处兜售“键盘上的正义”,或者夸谈国家形象这类大词,永远是廉价的表达。规则意识和耻感文化,首先是个反求诸己的过程,离开了真相,离开了对规则与人之间张力的追问,“中国游客”将注定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暧昧概念。
『玖』 写一篇关于中国人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和自己的看法为题的英语作文
写作思路:紧扣主题,有时读者会被作家的思想和想法所迷惑。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倾向于使用太多的细节,而且非常具体,这不是读者所需要的。尽量给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细节,为了避免混淆,不要涉及过多的细节。
正文:
As more and more Chinese go on overseas trips, reports about their bad manners flood in.
Chinese are embarrassed when foreigners ask them if all Chinese shout loudly, litter or spit everywhere.
The poor behavior or some Chinese has done great harm to our good reputatio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rner of the global village.
We have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foreigncultures,so as to get along well when having overseas trips.
So before you start your next overseas trip,remember to learn about the culture.
And people there, which aims to improve China's image in foreigners'eyes.
Wherever you go you ne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way, you'll win respect for yourself as well as our country.
译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有关他们不文明行为的报道如潮水般涌来。当外国人问中国人是否所有中国人都大声喊叫、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时,中国人会感到尴尬。
的一些中国人的不良行为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中国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一个重要角落。我们必须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以便在海外旅行时能很好地相处。
所以在你开始下一次海外旅行之前,记住要了解那里的文化和人民,这是为了提高中国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眼睛无论你去哪里,你都需要保护环境。这样,你就会为自己赢得尊重以及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