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军长征的导游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各位来宾,热烈欢迎各位来碑园参观。人们穿行在"九黄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还是因公因事路过,都会在松潘川主寺这个四路交汇的集镇上看到东方一座耸立山顶的金碑。人们相告说:那就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也许还因此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但是,真正走进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园中记述长征史实的艺术群雕所展现的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获,那就绝不是远眺一下金碑所能达到的。
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一个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风貌,同现代雕塑和建筑艺术巧妙地融汇为一个整体的纪念性艺术杰作。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有耸立于元宝山顶?."团结胜利" 主碑,还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馆舍、湖泊组成的碑园,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又确定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现在,请随我依次参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黎明火种" 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陈列品突出"碑 "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杂,别具一格。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9.6米。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请注意,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我们就去参观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㈡ 求关于山西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词

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吕梁市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晋中市昔阳县大寨展览馆及长治市平顺县西沟展览馆3处景区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至此,我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到9处。

㈢ 川侠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700,字

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馆创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1990年迁往南湖湖心岛。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南郑县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

馆背景编辑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

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以南江,通江,巴中为中心,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地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境内留下了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涌现了陈小平,陈浅伦等一批革命英烈。南郑县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广场陈列了川陕革命将领及英雄半身雕像、重大事件浮雕及雕塑群。另人雄伟、庄严、肃穆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士纪念碑伫立景区。该馆陈列共分为五部分:
一,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老前辈为该馆的题词题诗共19条;
二,中代陕南地下组织当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遗物;
三,巴山游击队,红二十九军,红色交通线的活动史料;
四,革命英烈生平事迹介绍;
五,红四方面军在碑坝留存的石刻标语拓片。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汉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时地保护和恢复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遗迹等重要文物。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使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靴文化历史文物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了陕南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二十九军在此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 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汉中生活和战斗过。同时,汉中通往川北的著名“红色交通线”在革命战争年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汉中市境内留存有革命遗址、遗迹1800处, 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 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㈣ 延安红色旅游的导游词

从红军长征的角度看,延安
已经超越一个地名的意义。在吴起镇,历经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红军,终于找到了“家”……
在陕北开辟了延安时代,历经抗日战争洗礼和解放战争的风云,红星照耀中国。七十年后站在延安土地上,人是无法不思潮汹涌的。有研究者称,红军落定陕北前,长征的将士们历经6
次行军方向的选择,也有研究者认为前后经历9次抉择,对于长征的将士们而言,这一抉择的道路为鲜血所凝筑,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曾几何时,长征战士
屡遭重围,湘江一战血流成河,沿岸百姓三年不食湘江鱼!曾几何时,阴云密布的局势在娄山关大捷后,依然“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红军眼前仍然是不知路途的如海苍山、如血残
阳!但过六盘山,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之日在即,将领们“快马加鞭未下鞍”,毛泽东在摆脱重围后惊回首,“屈指行程两万”。几个月后,红军在陕北扎根,毛.泽.东环视多娇的
江山,品评秦皇汉武和一代雄鹰成吉思汗,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铿锵之声。14年后,他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并且要求将士们“宜将剩勇追穷寇”,再几个月后,华
夏大地上,建立了新中国。这一过程中,长征的落脚点陕北成了又一个时代的新起点,经历了延安时代后,雄鸡一唱天下白。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
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
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
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
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

㈤ 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这儿是你们此次红色之旅西安站。众所周知,陕西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省内留下了许多意义重大的革命遗址,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和西安事变旧址就位于这些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之列。它们也是我们今天游览参观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们的汽车将前往的是四五路北新街七贤庄1号,也就是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所在地。汽车到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八办的发展历程。1935-10,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因为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极度缺乏,周恩来便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交通站。由于当时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采取镇压政策,因此交通站只能秘密建立。刘鼎来到刚建成取名正待出租的“七贤庄”查看时,见这里离西安火车站比较近,交通方便,便租下此地,以德国牙医温奇-冯海伯博士的牙科诊所为掩护,建立了我党和红军在西安的“秘密交通站”。交通站建立以后,开始为红军采办转运医疗器械、药品和通讯设备。1936-12-12,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秘密交通站成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八办建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伴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8-25西安红军联络处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同志任党代表。 1938-8,八办在国民党统治区正式对外公开,直至1946-6,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奉命撤回延安。在八办开展工作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办事处人员遇到许多困难,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密监视,甚至暗杀,办事处人员毫不退缩,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事实上,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于是1959年将一号院修复原貌,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包括当年的接待室会客厅、办公室、党代表室、救亡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在此工作及来此居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室等建筑。近50年来,这里先后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办暂时介绍到这,到达目的地后我会再给大家作详细讲解。

大家请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注意下车。眼前的这座建筑就是七贤庄1号了,坐北朝南,西临西新街,前后共有四幢平房,形成三个相连的四合院,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大家请跟我进门,东侧这个接待室是当年用来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和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爱国青年;西侧是汽车房,陈列当年办事处使用的美国造“雪弗莱”卧车,办事处曾用它为延安转送重要物资。第二幢平房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在这里居住和指导工作时的旧居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住处,它们今天的摆设恢复了当时的原貌。从这幢房子向北,绕过厨房、理发室和水井就是第三幢房子,有当年的机要室、救亡室、译电室、电台、地下室、处长室、党支部办公室以及白求恩大夫、彭德怀同志旧居,这里陈列了大量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和烈士手稿、照片等革命文物,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第四幢平房室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住宅。4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观看,40分钟后我们将前往西安事变旧址之一张学良公馆。

好,在参观张公馆之前,我也先把西安事变给大家介绍一下,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无果的情况下,毅然在12月12日凌晨实行兵谏,当日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局势极为混乱,南京国民政府中有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政权,有宋子文、孔祥熙等亲英、亲美派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既得利益。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终于在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并释放了蒋介石。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西安事变旧址特指张公馆、止园、新城换楼、高桂滋公馆。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重点参观张公馆,其余三处我只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止园,现位于莲湖区青年路止园饭店内,是杨虎城将军的别墅,因将军打算不再从政而得名。然而国难当头,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重新出山,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这里,将军曾与周恩来多次商讨国事。现在,止园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新城黄楼,是当时西安事变的指挥部,为当年杨将军的办公处,即西安绥靖公署所在地,位于陕西省政府院内。蒋介石被捉后,最先被押到这里的东客厅,后转移到玄风桥高桂滋公馆。高桂滋公馆位于建国路,与张公馆隔墙相望,是今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所在地。蒋介石押解至此后,与随他来陕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卫立煌、蒋鼎文以及后来的宋氏兄妹住在这里。在这里,周恩来与蒋多次谈判,最终逼迫蒋承诺停止内战,接受一致抗日的条件,从而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大家眼前这3座东西排列的精巧小楼就是张学良公馆了,我们分别称它们为东楼、北楼和西楼。西楼是张学良在西安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当时张杨、南京当局与中共就是在这栋楼的二层进行会谈的。大家眼前所见的家具、摆设基本上保留了当年的原貌。

东楼是当年周恩来与叶剑英等中国代表团居住的地方。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将军把中共代表团接到这里,安排在东楼下榻,与自己住的西楼仅一楼之隔。既是出于保安的考虑,也为了方便与周恩来及时会晤。杨将军还热情地派他的亲信炊事员安排伙食。周恩来在此向西安各界人士宣传国内局势,说明只有防止内战,才能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因而应有条件地释放蒋介石。

西安事变是在国家紧急关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留有3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之后我们将在张公馆前门准时集合。

㈥ 长征纪念碑导游词

各位来宾,热烈欢迎各位来碑园参观。人们穿行在"九黄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还是因公因事路过,都会在松潘川主寺这个四路交汇的集镇上看到东方一座耸立山顶的金碑。人们相告说:那就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也许还因此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但是,真正走进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园中记述长征史实的艺术群雕所展现的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获,那就绝不是远眺一下金碑所能达到的。

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一个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风貌,同现代雕塑和建筑艺术巧妙地融汇为一个整体的纪念性艺术杰作。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有耸立于元宝山顶?quot;团结胜利" 主碑,还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馆舍、湖泊组成的碑园,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又确定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现在,请随我依次参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黎明火种" 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陈列品突出"碑"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杂,别具一格。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9.6米。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请注意,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quot;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我们就去参观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西侧,由艰难跋涉的3名红军战士组成的雕塑是第三组,叫 "团结北上"。你看,他们长途行军,连续作战,一身征尘,满脸硝烟。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标,使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念,坚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心,紧跟党中央、携手共进、北上抗日。 3名战士代表着红军三个方面军并肩北上,不断奏响团结胜利的凯歌。

第四组在东侧,叫"山间小憩"。表现战斗间隙,红军战士稍事休息的生动情景。年长的战士坐下吸烟,年轻一点的战士正利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在山崖上刻出一条标语:"红军万岁"。既表达出红军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了红军出色的政治工作。看那斜倚石壁的指挥员、凝神静思,似乎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百洞前一对青年红军,喁喁谈着他们的理想、战斗和美好的明天。这组展示长征战士生活中相对宁静的一幕,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这一组由一位怀抱婴儿的骑马女战士和一个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组成的雕塑叫"草地情深"。在枪林弹雨和征途上,一个红军的后代诞生了,然而父辈正浴血前进,妈妈也时刻面对着死亡威胁。眼前,巍巍雪山,茫茫草地,朔风凛冽,饥寒交迫,人马断粮,奶水枯竭,孩子怎能生存?妈妈的心在流血。忽然,一顶帐蓬在地平线上出现,一位美丽健壮的藏族姑娘跑来了,她迎接红军来到草地,为红军送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奶茶。红军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帮助,红军的后代得到了生的希望。藏汉团结干革命,草地情深似海洋。

第六组是"征途葬礼"。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长征的胜利是多少优秀的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红军长征由最初的尤多万人,到胜利会师时只剩下3万多人。可以想见征途之艰险、壮烈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一路上红军战士不仅与敌人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病痛斗。尤其是在日山草地的那段历程,高海拔的地势,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处处隐藏着吃人的雪崩、 陷人的沼泽。远离人烟,缺衣断粮,被迫吃草根,煮皮带,尝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苦。许多同志身体极度衰弱,病残交加,睡下去就不再醒来,坐下来就再不起去。这里用一名手捧鲜花的彝族战士在墓前悼念牺牲的红军战友的雕塑,表现了震撼心灵的悲痛场面。你看他眼含热泪,跪在墓前正垂头泣别。墓前没有石碑、没有碑铭,只有青山埋忠骨。我们的革命先辈有的这样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至今不出埋骨何处,这组雕塑就作为后人对他们深情纪念的表达吧!

前面这一组是"前仆后继",表现红军战士坚毅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停止北上抗日的步伐。

这一座独立凝思的红军指挥员雕塑的名称叫"回顾思考"。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躯,深沉睿智的眼神,正穿过历史的烟云,遥望走过的千山万水,心中涌现出血染的漫漫征程,无数牺牲的战友,难忘的沿途乡亲情……。他在思索什么!啊,他似乎在说: "让历史作证,长征的胜利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百折不挠,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而我们作为长征胜利的幸存者,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朋友们,这位红军指挥员的思绪,带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启迪该是什么呢?不用我多说,我想这也是雕塑取名"回顾思考"的深一层涵义吧。

最后一组雕塑叫"英灵会聚",就在群雕的顶端,彩云中一个个若隐的红军头像,让人神思遐想。它象征红军先烈英灵长存九霄,与日月同辉。也象征着先烈精神不死,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激励着活着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大型群雕的参观到此告一段落,让我们登上石阶山道,走过红柱蓝亭,去瞻仰金碑。

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以冲霄凌云之势,矗立于海拔 3100多米的元宝山顶,总高度41.3米。碑身高为26.5米,为三角立柱体造型,钢筋水泥结构,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一颗搪瓷红五角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举枪,一手握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下是2.5米高的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碑基地面辅设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总体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面对这座光采夺目的"团结胜利纪念碑",仰望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身披羊皮背心,迎风挺立,目光炯炯,英勇刚毅,豪情万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从心底喊出一句"红军万岁"!

这座金碑在每个晴天的下午6点前后,受阳光斜照,亚金铜的碑体金光四射,通体闪耀,时而在四周还映射出五彩的虹影,极为壮观。人们称之为"金碑夕照"。

金碑后面这座形似火炬的人造花岗石碑,叫"火炬碑文"。象征革命火炬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的三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言简意深,是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最好的概括。碑园以此作为整个碑园的"结束语",也是对修建这座碑园的重大意义的表述,更是希望所有参观者在结束参观之后能认同这个历史的结论,从而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㈦ 新四军纪念馆导游词4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了解新 我是纪念馆的讲解员xxx, 四军所走过的那艰难而光荣的革命历程。大家知道,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支被称为铁军的部队,它就是新四军。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 1937 年至 1945 年, 从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创建了横跨五省包括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形成了与华北八 路军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 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铭记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的丰功伟 绩,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86 年 10 月在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建立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 念馆,纪念馆馆区面积占地约 70 亩。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新四军纪念馆。这是纪念馆广场,广 场东西两侧屹立着两组高浮雕组合群像。 东边一组是反映新四军指战 员战斗生活的《英雄战斗》雕刻,西边一组是根据地人民支持新四军 的《拥军支前》雕刻。这两幅画再现了当年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英勇抗战的壮阔场景。这是新四军英文缩写 N4A 花坛。再往前, 中心广场上耸立着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 正面是李先念主席题写的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文,反面刻着原国防部长黄克诚撰写的 《盐阜会师记》碑文。 好,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新四军纪念馆展览。这个建筑整体 造型体现了新四军“四”字的特征,正门上方东、西两边各有一幅巨幅 花岗岩阴雕画,西边一幅反映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东边一幅是陈 毅率领新四军、黄克诚率领八路军在盐城白驹镇会师的场面。两幅阴 雕画中间是新四军指战员佩戴的 N4A 臂章图案,图案内容为新四军 的英文缩写。门檐下悬挂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 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 展厅面积 4600 平方米, 分序厅、 开辟敌后、重建军部、苏中一师和苏中三师、淮南二师和淮北四师、 豫鄂边五师和皖江七师、苏南六师和浙东纵队及苏浙军区、抗战胜利 和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七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系统、完整的新四 军所属各部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史料和文物, 展出历史照片 1000 余幅, 实物 1200 多件。这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详细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 当年坚持华中敌后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 [序厅] 大家看到的这幅大型雕塑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 五位领导人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巨幅屏风嵌刻 着毛主席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第一展厅] 主要展出的是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后, 蒋介石被迫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同意将南方 8 省红军游击队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的历史背景。 [第二展厅] 主要陈列“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华 中新四军与八路军统一整编为新四军七个师以及成立中共中央华中 局,加强华东党的领导和建设,保卫和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资 料。 1941 年 1 月 4 日,叶挺、项英奉命率领的皖南新四军 9 千余 人到达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 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 8 万多人的包围 突袭。经过浴血奋战,除黄大星、傅秋涛等部 2 千余人突围外,其余 7 千余人大都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 来总理在《新华日报》上题写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的著名诗句。1 月 25 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并对各 部队进行编组。从此,新四军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展厅] 陈列着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 第三师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扫荡、反清乡,保卫 根据地,积极进行战略反攻,扩大解放区的史料和文献 [第四展厅] 展出新四军第二师和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 军第四师和淮北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淮南、淮北 抗日根据地的史料和文献、图片。 [第五展厅] 陈列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在空前 严重的日伪军夹击与自然灾害袭击下,坚持抗战完成对武汉的包围, 积极开展局部反攻,配合八路军南下发展鄂豫边、皖、湘、赣,以及 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坚持斗争, 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史 料和兵器。 [第六展厅] 系统反映新四军第六师和苏南抗日根据地反清 乡、反围剿,在日伪军夹击中抗击日伪军,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十六旅向南发展, 挺进浙西、 开辟苏、 浙、 皖边抗日根据地,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和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 成立苏浙军区等 史料。 [第七展厅] 主要陈列抗战胜利后, 新四军编入人民解放军的历 史过程,具体反映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的辉煌战 绩,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组成华东野战军为全国人民解放 事业继续战斗的伟大转折的历史。 新四军纪念馆各展厅除历史的照片、文物外,还有许多反映 新四军革命活动的独特的工艺品。 第一展厅有用人发精心绢绣的刘少 奇、陈毅大幅画像;第二展厅配有四组泥塑,共一百多个人物,再现 了“民主建政”“减租减息”“除奸反霸”“参军支前”的历史画面;第三展 厅有巨幅扬州漆雕画,突出反映黄桥决战后陈毅、黄克诚两支部队在 盐城会师情景;第四展厅有巨幅芜湖铁画《铁骑凯旋》;第五展厅有 东阳木雕《坚持大江南北》;第六展厅有福州脱胎漆画《红军北上抗 日图》;第七展厅有红漆浮雕《百万雄师过大江》;还有参加过全国 五届美展的油画精品:肖丰的《陈毅出山》、钱峰的《刘少奇在反扫 荡中》、鲍佳的《冲锋》等,这些艺术佳作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具有 较高的审美价值。 新四军纪念馆还设有“历史资料馆”、“音像馆”、“书画馆”等, 请大家自由参观。 我的讲解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㈧ 甘肃高台烈士陵园导游词,急急急急

为了纪念在高台战役中献身的红军指战员,1952年建立了高台烈士陵园。高台县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城东,坐东向西,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21000多人奉命组成“西路军”,从靖远虎豹口渡黄河,经景泰、永昌、山丹,于12月下旬到达张掖一带。1937年元旦拂晓,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3000将士攻克高台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月12日尾随而至的国民堂马步芳部队,纠集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围攻高台城。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8天7夜,20日城破,又血战10余小时,除个别人员突围外,董振堂、杨克明及3800多人部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高台战役中献身的红军指战员,1952年建立了高台烈士陵园。
高台县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城东,坐东向西,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陵园正门上方镌刻着朱德亲笔题写的“烈士陵园”4个大字,正门背面镌刻着郭沫若同志亲笔所题“浩气长存” 4个大字。正门南北两侧是董振堂和杨克明的汉白玉雕像。进入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三檐双层五角纪念亭,亭四周的板壁上是烈士诗抄、长征组画等屏幅。通过由松柏、花圃夹道的百米水泥通道直通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堂额"烈士纪念堂"是洪学智亲笔所题,堂前几幅油画再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同马步芳军浴血奋战的场面:攀上城头的敌人被大刀砍落,有的紧抱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拳打口咬……,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座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挽联是:“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这里掩埋着先烈们的尸骨。 陈列馆在陵园内北侧,馆内大厅正面为毛泽东手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东西两侧有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整个馆室由“红军西征展室”和“血战高台展室”两部分组成,内有烈士用过的手雷、螺号、子弹、皮衣等实物,还有一张张照片、解说词、烈士事迹介绍,真实地再现了西路军血染祁连的悲壮历程,揭露了国民党部队的残暴酷型,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在极端困难条年下营救西路军将士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高台烈士陵园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7月31日,高台县烈士陵园改建完毕,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