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吊脚楼的解说词200字

吊脚楼
【简介】

也叫“吊楼”为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楼也很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建造】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结构】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形式】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传说】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文化内涵】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一种极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筑。 山居侗族的住宅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 “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带,多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平坝侗族,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大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

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阑”式建筑的特色,多为三屋以上的干阑式木楼,底层为猪牛等养牲杂屋,楼上住人,木楼都有走廊伸出,并装饰有栏杆,栏杆边备有固定式长凳供人休息,俗称“吊脚楼”。这种木楼,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谨严,不许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嵌合,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室内布局,二层楼有火塘,是做饭和待客的场所。他们还保留了越人"坐皆蹲居"的古俗,饮食用矮脚几案。坐的是原始木凳,很难找到高脚桌椅。做饭时柴火要由西方放进。因为传说西方是侗族发源的地方,火种是祖先从西方带来的。 侗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个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就连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总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故称“花街”。所以,进入侗乡,使人有如进入画廊之中。

【土家族吊脚楼】

到了张家界,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上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瑶族吊脚楼】

在南岭深处,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蓝天碧水之间,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别致的木楼依山势而居,在陡峭的山地营造出一块平坦的人类生息空间。这就是瑶族民居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

还有其他民族的吊脚楼也很有特色。

<土家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建筑是土家人民智慧的体现。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正房有长三间、长五间、长七间之分。大、中户人家多为长五间或长七间,小户人家一般为长三间,其结构有3柱 2瓜、5柱4瓜、7柱6瓜。 中间的 l 间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用的。堂屋两边的左右间 是“人住间”,各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小间,前小间作火房,有 2 眼或 3 眼灶,灶前安有火铺,火铺与灶之间是 3 尺见方的火坑,周围用 3至5 寸的青石板围着,火坑中间架“三脚”,作煮饭、炒菜时架鼎罐、锅子用。火坑上面 1 人高处,是从楼上吊下的木炕架,供烘腊肉和炕豆腐干等食物。后小 间作卧室,卧室为防潮都有地楼板,父母住大里头 (左边 ), 儿媳住小里头 ( 右边 ) .兄弟分家,兄长住大里头,小弟住小里头,父母住堂屋神龛后面的“抢兜房”。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天楼,天楼分板楼、条楼两类。在卧房上面是板楼,用木板铺的楼板,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条楼,用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专放包谷棒子、瓜类,由火房燃火产生的烟 可通过间隙顺利排出。正房前面左右起厢房的吊脚楼,楼后建猪栏、厕所。建吊脚木楼讲究亮脚 ( 即柱子要直要长 ) ,屋顶上讲究飞檐走角。吊脚楼往往为三层,楼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楼堆放粮食、农具等,上楼为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绣花、剪纸、绩麻、做鞋、读书写字的地方。中楼、上楼外有绕楼的木栏走廊, 用来观景和凉晒衣物等,在收获季节,常将玉米棒子穿成长串、或将从地里扯来的黄豆、花生等捆绑扎把吊在走廊上凉晒。为了防止盗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 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印江现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带的土家吊脚楼。

⑵ 求福州导游词(三坊七巷,寿山石或者温泉的都可以)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南方地区保持得最完整的古街区。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素构成表:

▲坊巷格局:以南后街为骨干和主轴,“三坊七巷”各主要巷道布列于两侧,成鱼骨状,其余小巷贯穿其间。

▲古河道:罗城大濠――安泰河。

▲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三坊七巷建筑群(共计9个点: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

▲保护建筑:郑孝胥故居、刘氏宅院、汪氏宗祠、洪家小院、梁鸣谦故居、叶光国故居、许倜业故居、孙翼谋故居、甘国宝祠堂、蔡氏民居、蒙学堂、陈季良故居、许厝里、听雨斋、天后宫、上杭蓝氏祠堂、塔巷81号、电灯公司旧址、长汀试馆、陈懋丰故居、王有龄故居、李馥故居、葛家大院、南街街道办事处、回春生活区、萨氏祖居、“观我颐”糕饼行、谢万丰故居、宫苑里、杨庆琛故居(吴石)、张氏试馆、蓝建枢故居、明代古民居、董执宜故居。(共计34处)

▲古桥:安泰桥、双抛桥(原名合潮桥)、馆驿桥、二桥亭桥、金斗桥;

▲碑刻:文儒坊坊口的“公约碑”;

▲门楼:文儒坊门楼、衣锦坊门楼、闽山巷门楼;

▲节庆习俗:立春剪纸为花;除夕供“公婆”;元宵张灯;中秋“排塔”;重阳节放风筝;二十四日祭灶;

▲民间曲艺:尺唱、折枝诗、闽剧、评话等。

寿山石是我国最有名的印章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为“四大系印石”之首。寿山石矿床分布于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 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 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 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 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 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 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济合乎福州寿山石中的“田黄“尤为珍贵,如乾隆帝的御印,就是福州艺人生产的,如今仍收藏在故宫,价值连城。

名胜古迹的诗句 还要说在哪里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唐】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经杭州
【唐】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宿杭州虚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登杭州秦望山
【唐】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唐】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杭州祝涛头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题杭州天竺寺
【唐】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渡浙江
【唐】卢纶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夜宿浙江
【唐】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浙江晚渡怀古
【唐】刘沧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潮声归海鸟初下,
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⑷ 请你做个小导游{【(作文)】}

连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侯官县。西晋泰始间(265~274年)置温麻镇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同年建有温麻庙,遗址犹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重设温麻县,旋改名连江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龙漈、南瞰敖江,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唐至清代连江隶属福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福建省直辖县。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属闽侯专区,2次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后第二次划归福州市辖。
由于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县境文物古迹甚多。有新石器、青铜器、古沉船、古陶瓷窑、古城堡、古炮台等遗址70余处,革命遗址10多处,南朝至清代古刹100多座,名人摩崖题刻140余处,县馆藏文物1810多件,县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其中列入省级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青芝百洞山、林森藏骨塔、长门炮台及陈第墓等4处。这些人文景观,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大自然赐予的名山河流、奇石幽洞、海滨岛屿之间,使连江大地更加绚丽多姿。

连江县山清水秀,山海兼具的自然景观和古今争辉的人文景观,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主体。境内有名山16座,古物遗迹3处,古刹157座,奇峰、怪岩、幽洞、名潭100多处,名家摩岩石刻和历史碑记150多处。
主要景点有:敖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青芝山百洞山、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文物、长门古炮台以及宋朝理学家朱熹遗墨、明朝学者陈第墓、民国国府主席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神秘诱人,独具魅力。目前,我县已开发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一是以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芝山为主轴的闽江口旅游线路,展示沿江、山川风貌;二是以黄岐半岛为依托的滨海旅游线,体现海滨风光、海鲜风味和台马特色;三是以贵安温泉高尔夫球场和山仔库区为重点的西部旅游线,突出温泉疗养、体育旅游和畲族风情,旅游将成为我县跨世纪的新兴产业。

⑸ 青芝山的导游词

青芝山位于福建省 福州市 连江县。
群峦峻峭,岩洞千姿百态,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故名“百洞山”。山上产“灵芝”色青,山寺也因之得名青芝寺。青芝百洞山,位于闽江口北岸,覆釜山南支,南与琅岐岛隔江相望,北距连江县城十二公里,西至福州四十五公里,属省级风景区。
青芝百洞山为福建省五大名山之一,其得天独厚的天然风景,可谓一石一胜,岩洞石泉皆成景,个个惟妙惟肖。最有名有趣的有四十四岩、十五洞、三十九石、三泉、两湖。岩数猴抱桃、八仙岩、三友岩为最;洞称九曲联珠洞、星窝洞、蝙蝠洞、五曲洞为奇;石以蛤蟆上山、杜鹃泣月、三玉蟾为胜;泉以琴泉、翠壑、泽泉为突出;湖数敖湖景胜。莲花峰居青芝一百零八景之首,巍峨矗立在百洞山之巅,东临闽江口,西朝八仙岩,阳光照耀,莲花如镶金边,晨雾缭绕,浮在半空,生机勃勃,蔚为壮观。
青芝自然风景纵横交错,上下左右景中套景,眼前足下,天然景色,令旅游者留连忘返。从山下登山数十步,?看东边山园,见一石形似青蛙,向山上扑跳,称“蛤蟆上山”,为青芝山第一胜。往上看有一石三峰,谓“笔架山”。紧接一岩,黑白相间,是“熊猫戏珠”。再往高处看,只见圆鼓鼓的大岩石安在山顶,则是“木鱼岩”,岩上镌刻“晚归”两字,系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其意深刻,令人寻思。至第一亭,亭柱有一对联:“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已开怀”。
过第一亭不远,俯视右旁,有一巨岩形同狮子伏地,故名“伏地狮”,神态生动,惹人喜爱。登上一石阶就是平路,往东边山腰看,在三株罗汉果树边,有一长厚石白底黑面,叫“僧鞋”。西近园坪处,又有一石状如鲤鱼朝天,叫“独鲤朝阳”。再往上看,一石直立头朝南,形象鹃鸟,凝望月落山,人称它“杜鹃泣月”。循径而上,东面山坡有一岩石盖成石室,巨石状如鳖,故称“鳖头石”。
半山途中建有“半山亭”,原匾“半山亭”三字,系清太子太傅陈宝琛题,亭柱对联:“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上联赞美莲花峰的秀丽景色,下联称颂马江海战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史迹。
在“半山亭’’看东坡,有“鳖爬山坡”,山腰边沿“双龟石”活灵活现。沿路西上,左边园坪有“朝天狮”。循石阶上几。十步,即到敖湖,湖旁“林森存骨塔”系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一九二六年建,塔基34.8平方米,高7.34米,十二层浮雕组合体,引无数中外旅游者参观敬仰。
敖湖地势平坦广阔,是通往青芝寺、八仙岩、林森公馆和九曲联珠洞的中心。步入敖湖九曲桥,在“观光亭”欣赏“敖鱼头”、“海蚌”,湖光亭影相映生辉,树影婆娑,清风阵阵,令人爽心悦目。领略山水之余上慕园,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在慕园右边往上看,有“如意石”、“舢板石”、“山僧拜忏’’等奇岩竞秀。慕园当中,仰望东山顶峰,“猴抱桃”一胜愈看愈像,愈想愈奇。特别是夕阳斜照,猴面绯红,桃尖红熟欲裂,栩栩如生,叹为观止!
出慕园去栩园,沿人工湖走去,先见摩岩石刻“蝙蝠洞”三大篆字,洞里三光三暗,直通青芝山顶,古时有大蝙蝠栖息洞里。洞西有“守门狮”、“达摩履”。传说梁大通六年,达摩祖师踏一根芦草渡江到嵩山少林寺,仅剩一只鞋在足,另一只落在青芝百洞山。步进栩园门内,似置身山中园林,看刘通题诗:“细味纲园缓步行,四山环翠大江明,风来梧竹松揪响,半作涛声半雨声”。左边有一大圆石叫“石鼓”,右边山腰另有一石更妙,形似酒仙,满面通红,烂醉如泥,说是“太白醉酒”。站在栩园内,仰望东山顶,见一岩像神女,足下放荠篮,人称“西施浣沙”,饶有古趣。循径登上“同乐亭”,对面“太虚洞”可望而不可及。这里山径通幽,树木森茂,景致聚焦,看东山,有景叫“鸟鹊南飞”,更远处有?童子盼月”,路下一块黑色巨石叫“卧猫”,真是一?石一胜。绕山径上至“邃然台”,往南过“朝天鲤鱼”到松风阁,迎面有一石拦路,闭口瞑目,叫“想象石”。
“松风阁”周围一片参天松林,树干苍劲,针叶翠绿,迎风呼啸,大有“天风直送海涛来”的气势!林森以豪放笔力题松风阁青石横匾。松风阁上楼天梯,是由“天门洞”天然石阶引上阁楼的。看罢天门洞,才能体会到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受。出“天门洞”旋入“观海洞”,在洞口远眺闽江,长门、川石威镇海疆,双龟、五虎雄把国门,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由“观海洞”到“擎天台”,回转到“双门洞”,能观赏到“三玉蜍”,那是三块大岩石自上而下朝南鱼贯坐落,形似三只蟾蜍跳跃,中间一蜍最为逼真。董应举题诗云:“松叶满空山,仙人在何许?遗下三玉蜍,白白窥人去。”沿下看,一石挺拔独秀,宛如美女梳妆,即“美人照镜”一景。自天门洞回转天梯而下,有“天门咫尺”摩岩石刻四字。留步复往上看,在几株参天大树下,又有一巨岩活像狮子,叫“狮子岩”,旁有“蝙蝠岩”。望松风阁顶端,有一石上大下小垂直下来,叫“象鼻岩”。从天门咫尺处下行,经“酒台”,便到梅花楼, 观赏“翠壑”。
梅花楼前原有一片梅园,楼系二层古建筑,三面开窗,人们登楼眺望青芝景色,四季时新:春风送暖时,春意盎然;夏日雷雨时,却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秋雁南来时,可现“海天秋晚见鸿飞”的情景;冬季梅花怒放时,四周暗香浮动,沁人肺腑。漫步梅园尽头,俯视松竹园林,见两巨石像乌龟¨取名“双龟哭竹”。面对梅花楼,远眺西山之巅,右可欣赏“仙桃”一景,左又能看到“猪遗矢”,细观猪腹又套一景,单线白描叫“猴子想仙桃”。借景观外山,又得“仙人跨鹤”、“仙人掌”等胜景。
由梅花楼过雨亭,进入青芝寺“大士殿”。青芝寺原建在八仙岩上,明万历年间由工部侍郎董应举移建今址。一力,三零年旧寺遭回禄,一九三二年林森集资重修,成现存之寺宇。“大士殿”内挂满名家楹联,真草隶篆,琳琅满目,各家书法出神入化。下大士殿就是青芝寺前殿,出寺门,可见摩岩石刻:“欲界仙都”四字,岩顶有一株大榕树,不土而立,堪称一绝。过虹桥又名“观仙桥”,朝西顺山路行至半岭,驻足路旁看北山坡上一块黑色怪石,突兀而出,叫“骷髅石”,而路边右山上一岩高耸,合掌作楫,慈祥迎人,称“合掌白衣大士”。再往上看又有一石似“元宝锭”。沿山路拾级而上,只能在与“裂桃石”对峙中慢步缓行。
游青芝不可不看“八仙岩”,在裂桃石旁欣赏对面山顶八大峻?光怪石,浮光吐景,活像“八仙”浮槎过海,各得其势。如逢云雾缭绕,恍若八仙飘游,穿行岩峡,蔚为壮观!从八仙岩背后小径转到岭顶,与原来山路会合,小憩之时,朝西北山峰举目能拾得“百鸟聚会”和“仙奕”(又名仙人下棋)两景。
由青芝寺出花瓶门,看到一岩壁镌有“今古名山”,“引人入胜”摩岩石刻,即为“五曲洞”。循阶而下,寻幽探胜,迂回转折,五个岩洞,互相贯通,因之名“五曲洞”。侧身过“侧身岩”,下转“石#002洞”,忽见洞顶天窗大开,阳光灿烂,真是别有洞天。洞里设置石凳石桌,游客至此,都要欣赏洞壁律诗,乃明朝宰相叶向高所题,书法酣畅,脍炙人口!
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环绕近沧洲,
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
古洞云深存蝙蝠,悬岩石出像猕猴
千年胜迹今方辟,好对青樽共拍浮。
出洞口,有一岩像猴称“猿公岩”,岩壁上也有董应举题句:“昔为榛莽林,今作青芝寺,洞里一声猿,惊破游仙梦。”进入“三岔洞”,上往“憩园”,下通“悬石洞”,只见两岩夹一石,由此通过,仰视此石,岌岌欲坠,为百洞奇迹。出悬石洞 口,西侧一石游离群岩欲飞走,其状如猴,叫“飞猴”。这里三面巨岩环抱,而南面敞开,洞口平坦,是闻名的“观仙洞”。在观仙洞口的开阔地上,望西北欣赏“八仙岩”格外传神了。视线转移西南山腰,看“慈母抱儿”、“达摩面壁”、“苏武牧羊”、“断头青蛙”、“老鼠咬布袋”、“帝君帽”和南山脚下的“水牛下田”诸胜,无不惟妙惟肖。 自观仙洞绕左侧旋入“星窝洞”,一块异常奇特的椭圆形巨石覆盖洞顶,称“星辰岩”,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斑环缀其上,梅雨季节,洞顶倒挂无数晶莹欲滴的水珠,经日月反射闪烁如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董应举在洞壁上题诗道:“吾观此岩中,点点皆成像,一似浑天仪,星辰缀其上”。出洞口向右绕一大圈,有一石刻“阿弥陀佛”,附近是“定光石室”,四面开放,四通八达。上有“鹦鹉岩”,下连“琴泉”。自琴泉循阶而上,可饱览“漱玉石”、“翠帘洞”、“宛宛门”胜景。由此可抵“憩园”,这一带林木葱笼,环境洁净幽美,熏风吹得游人醉。
要是从“莲湖”东行,望东山腰,依次观赏“虎啸猪蹄”、“太监进表”和“王佐断臂”等景。再行不远,有巨石挡路,上镌林森题写“不为米折腰”,因之名“折腰石”。过“折腰石”,即到“林森公馆”,门庭有黄宾虹题古篆“啸余庐”三字。《青芝山志》载:古时这里榛莽荒芜,野兽出没,樵径绝迹,时闻虎啸。“山馆夜深闻虎啸”是啸余庐来历。出公馆西行进入“一片瓦”,其实是一大洞,洞顶一石,铺天盖地状覆瓦。右转弯有石阶相接,迎面三块巨石,其状或俯、或仰、或蹲,统称“三虎石”,躲在樟树后头的叫“朝天虎”,向天仰视者叫“仰虎”,张大虎口馋涎欲滴者为“唾涎虎”,三虎各形俱现,堪称一绝。
由公馆转北行至山腰,可现“觉非塔”,是由天然岩石叠成骨灰塔,所选石块,均有形象,如桃、如李、如香椽……。由此东行至“观佛洞”,内供释迦牟尼佛一尊(俗称白玉观音)。据说是班禅九世自西藏运来赠林森的珍贵文物。自观佛洞东行,便是“东觉岩”,有胜迹称“泽泉”,因岩石不断分化,涧石夹立,岩下细沙铺底,夏日雷雨,岩泉汹涌,进珠戛玉,声震山谷。雨过天晴,泉流告竭,深潭水涸,又平静如常。泽泉虽在百洞山中,却也有钱塘观潮一样情趣,可惜日久已倾圯,有待修复。若能再登上“日轮岩”顶观日,遥望东海,只见山连山来水连水,一直连到宝岛台湾。史载:在大理姑山冰期,台湾本来就紧紧连着祖国大陆。
自公馆东行再到“九曲连珠洞”,洞长约里许,,一洞套一洞,洞洞铺设石阶,游客蜿蜒而下,见洞内一池叫“泽泉池”,池壁岩石笔直,藤萝蔓绕,岩壁石刻诗词,依稀可认。沿洞内曲径下行,两旁尽是悬岩峭壁,高数丈,宽仅尺余,叫“合掌岩”,这时“一线天”也现眼前,那是如刀斧砍削两片,仰望仅窥一线天光。一线天,像一条隧道,到尽头则亮堂堂的,这就是“桃源洞”,循桃源洞下行,曲径幽邃,正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一个广阔明亮的“三友岩”又呈现眼前,岩高十余丈,中有石椅石桌,相传当年叶向高、李久我、董应举三,友读书处。有段趣谈:三友同游百洞山,耳听背后有声喊:二人同行三宰相,回首一人是侍郎。”董应举回头一望,不见人影。后来叶、李均为相,惟董为侍郎。出九曲洞,沿山路行,朝山顶看,有一巨岩像运动强儿腾空而起,叫登天岩,远望西南山岗有“双狮”、“如意”两景,近处看溪边还有“鲤鱼塘”等胜。至此青芝山全景已浏览无余了。
交通:从福州市区的公交仁德站乘坐36路公交车(全程票价6.5元)到“东岐”终点站下车,转农村客运(车费约5-10元)前往青芝山。

⑹ 我是什么什么小导游

人心中都有认为是最美的景色和生活。也许是在一个绿树环绕的小亭里,一边饮茶一边看天上的小鸟在天际翱翔;也许你喜欢独自在咖啡厅里一个靠阳的地方,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也许你喜欢在美丽的芦苇丛中散步,将一切烦恼抛之脑后。的确这一切是那么潇洒那么舒适,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那茫茫的草原!

为喜欢它的辽阔,用自己的怀抱养育这一方儿女!同时,它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

在白天,站在草原上,只有轻风拂过草轻轻地晃着,才能朦胧的看到远处牧人和牛羊。正如诗句所说“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果你去与热情的牧民交个朋友,他一定会让你到他家做客。喝一杯奶茶,吃一些羊肉,一定会令你十二分的满意!吃完饭后你可以去草原,累了就躺在草上休息休息,软软的。清风吹拂着你的脸,令你神清气爽。看天空,朵朵白云飘在天上,你一定会哼着熟悉的小调,感到十分惬意。然后站起来,漫无目的的散步,将所有烦恼丢到九霄云外。回忆起所有快乐的记忆,就这样等到日落,你会欣赏到一个特别的景色:——草原上的日落。这是你翘起脚,极目远眺会看到:远方的牧人正赶着牛羊回家;最西方的天,像是一条火红的带子,将周围染得金黄。慢慢的,太阳落下山了,远处的天空只留下一条桔黄色。回到家里吃过饭再去看天空,天空已是又一种景色了!晚上在青黑色的苍穹上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围着皎洁的月亮。而一颗颗亮晶晶光灿灿的星星又组成了一个个星座 !

连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侯官县。西晋泰始间(265~274年)置温麻镇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同年建有温麻庙,遗址犹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重设温麻县,旋改名连江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龙漈、南瞰敖江,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唐至清代连江隶属福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福建省直辖县。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属闽侯专区,2次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后第二次划归福州市辖。
由于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县境文物古迹甚多。有新石器、青铜器、古沉船、古陶瓷窑、古城堡、古炮台等遗址70余处,革命遗址10多处,南朝至清代古刹100多座,名人摩崖题刻140余处,县馆藏文物1810多件,县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其中列入省级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青芝百洞山、林森藏骨塔、长门炮台及陈第墓等4处。这些人文景观,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大自然赐予的名山河流、奇石幽洞、海滨岛屿之间,使连江大地更加绚丽多姿。

连江县山清水秀,山海兼具的自然景观和古今争辉的人文景观,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主体。境内有名山16座,古物遗迹3处,古刹157座,奇峰、怪岩、幽洞、名潭100多处,名家摩岩石刻和历史碑记150多处。
主要景点有:敖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青芝山百洞山、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文物、长门古炮台以及宋朝理学家朱熹遗墨、明朝学者陈第墓、民国国府主席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神秘诱人,独具魅力。目前,我县已开发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一是以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芝山为主轴的闽江口旅游线路,展示沿江、山川风貌;二是以黄岐半岛为依托的滨海旅游线,体现海滨风光、海鲜风味和台马特色;三是以贵安温泉高尔夫球场和山仔库区为重点的西部旅游线,突出温泉疗养、体育旅游和畲族风情,旅游将成为我县跨世纪的新兴产业。

⑺ 福建和福州 概况 导游词 急要,可追加多分

祝考试成功

⑻ 九龙山 连江 导游词 400字

嘉兴九龙山,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古城东首,即杭州湾出口处,乍浦“东方大港"东侧,南临大海,北连平原,距上海、杭州各90公里,沪杭快速通道穿境而过。
其山海有致,兼蓄山青、海阔、林幽、境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山、海、岛、滩齐全,天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间,现代工程和历史遗迹并存的特色,旧时曾有“乍浦八景"、“雅山十景"、“陈山八景"之说,今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⑼ 写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要400字的,谢谢了!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号称“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其实,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在丽江古城里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纳西族的,所以头领的本人也是纳西族的。)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所以非常坚固,如果你用脚踏上去,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四方街上的客栈(酒店)都是没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栈(酒店)上转几圈,你绝对会知道这些客栈的不同之处。

游客们,丽江古城还有一个特别习俗,那就是放河灯。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据说每天晚上黑龙潭的龙王会顺着河水巡游古城,放一盏河灯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龙王的保护,而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听了这一个传说赶快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吧。

游客们,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会喜欢这些景色。欢迎下次再来。

⑽ 罗源导游词600

罗源县,又名凤川,简称罗,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福州市东北部,介于北纬26°23′-26°39′,东经119°07′-119°54′之间,东濒东海,西与闽侯县交界,南与连江县相邻,北与宁德市接壤。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平均降水量1645毫米。
罗源县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禾山似雕,全县最高峰牛姆峰海拔1251米。西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两石”(花岗岩、叶蜡石)“一土”(高岭土)和林茶竹果等资源;东部海湾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海鲜品享誉闽都。东北的鉴江半岛和连江县黄岐半岛相环抱,构成口小腹大的罗源湾。罗源湾港区是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出海处的将军帽港点退潮后水深达60余米;顶部有松山围垦工程,垦区内建有罗源湾开发区。罗源县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一类通商口岸、福州口岸台轮停泊点、对台贸易点和中国首个国土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
罗源县是福建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过境,有淡水码头。特产有七境堂绿茶、下廪羊等。名胜古迹有万寿塔和陈太尉宫,莲花山上的圣水寺,栖云洞内辉绿岩石刻的十八罗汉和观音像,西兰的墓葬和白塔,走马岭的才翁题字石,以及长寿桥、南陈桥、岱江畲族风情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