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宜兴的导游词
宜兴善卷洞风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
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
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西藏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近于一只老绵羊。按习惯,马年过去即迎来羊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副对联:“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副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平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平台中间,栾平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整个山洞是由两棵梅树支撑起来的,请看右侧这棵由上、下两截所组成。这棵梅树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经过几万年的生长,终于长到一起来了,中间有明显的连接痕迹,称为“万古双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这只小熊猫自从来到善卷洞后感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很适合它,就在此长期隐居,再也不愿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盘古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叉开,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盘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 ,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平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摄氏23度的气温。
上洞游览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荣毅仁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说来,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
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时,非常感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外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文革”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复书于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没病的更加康键。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今天外面是晴空万里,没有下雨的样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兴的话,不如下雨天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诗意。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咪咪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在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来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这座棕亭取名为“滤心亭”,此处不失为一处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水洞水晶宫。
在右边石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这种钟鼓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迹,上面接连不断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头撞击在石钟上就会奏出美妙而又动听的乐章,假如把中洞的狮象比作仪仗队的话,那这里就是乐队了。
上洞的荷花品种不凡,花开在上洞,三结莲藕却结在下洞,边上还有南瓜、西红柿。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李蠙立即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
中国人民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蠙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哄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
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在座的有几位已经忍不住想坐船去看个究竟,下面,各位就随我坐小船来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们,请坐稳了,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水洞。
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近5米,前面滴水莲蓬头,各位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千万不要撞个大包带回去作留念。“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浆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
“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四千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五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朝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
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
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称的蒋叔南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乃是唐代太宁、凤翔节度使李蠙所书。碑后侧上方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对面“蝶亭”,依岩而立。过去,在这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观蝶节”。这一天,千百对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 ”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好,让我们千别梁祝,穿过长廊,再访三位古人。“三生堂”,里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须,一式一样,右手都握着一卷书。他们是什么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写“碧鲜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纲;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读书,后来做了大官又都出钱整修寺庙,又因他们三人都姓李,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一人转三胎,就塑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神像。有一副对联讲得很形象:“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
我们从善卷洞门楼进来,从善卷古寺的山门“华藏门”出去,整个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条街,向西行不远处是号称“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
B. 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上(下)午好! 龙背山森林公园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是公园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能为各位游客讲解,也是一种缘份,我会尽我所知为大家讲解,也希望各位能喜欢我的导游讲解。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这一规模宏大的人造瀑布,由四组高5米,长178米的瀑布群组成,人称“华东第一大瀑布”。 下面,我们要坐电瓶车先浏览一下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占地550公顷,近万平方米的草坪以及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使园内白天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野鸭自由戏水,和平鸽悠闲散步;晚上蛙声缠绵,蛙叫,虫鸣的交响曲使人进入甜蜜的梦乡。 在我们的右侧是砚池,笔墨纸砚的砚,我们聪明勤劳的宜兴人,千百年来,饱蘸砚池水画出了一幅幅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图。 公园是一座融观赏、餐饮、健身、休闲、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那么,为什么叫龙背山森林公园呢?龙背山,有两种说法。一说龙背山原名红荡山,是铜官山向东连绵起伏的筱岭山、龙潭山、沧浦山、梅岭山等蜿蜒至东氿之滨十多个小山丘的总称。它犹如一条长长的青龙卧伏在阳羡古城南郊,故称“龙背山”。另有一说:相传在晋朝,宜兴出了一条蛟龙,经常发蛟水祸害百姓,其时,南山出了一只白额猛虎,也常伤人;加上一名恶少周处危害乡邻,宜兴人称之为三害。单说这条蛟龙有一年发了一次特大的蛟(我们宜兴人称山洪暴发为发蛟。)大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后,留下两个大水塘,各有三亩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据传是蛟龙的两只前爪抓出来的。后来,蛟龙,猛虎被周处斩杀了,但这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冈形似蛟龙伏着的背脊,故称“龙背山”。那两个水塘则叫做“上龙潭”和“下龙潭”。 前面我们要经过的是桂花园,园中种植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名种。 杜鹃园在迎接我们了,园内种植了中鹃,西鹃,台鹃(也叫毛鹃),日本鹃等几十个品种。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车要到站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别遗忘在车上。下面我要带大家参观科教名人馆,历史名人馆,艺术名人馆和文峰塔。 龙背山历来就是宜兴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活龙地”。宜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龙背山有四只脚,坟墓葬到一只脚,代代高官封侯爵,荣华富贵千锺禄。”历代名臣贤将都想在这里占一席之地。因此,龙背山区的名人墓葬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象徐溥,吴炳,胡松年,蒋之奇,吴仕等人的墓就有30多处,连三国时吴主孙策的母后也葬在龙背山的梅花墩。到了明代,龙背山的风水就更好了,明嘉靖年间,宜兴知县方逢时(又叫方孝岳),深知天文地理,他看到龙背山确是“活龙地”的风水宝地,宜兴不但要出状元,宰相,还可能要出几代帝王。出于忌妒,他便命人在龙背山上挖了一条沟,破了此处好风水。从此,龙脉断了,龙头被砍了。所以,你若问龙背山的龙头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当然,这只是传说,宜兴历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确是史实。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科教名人馆。 宜兴是著名的教授之乡。国内教育界有“无宜不成校”之誉。也就是说,大凡学校,总能找到宜兴人在那里教书或学习。宜兴有以周培源为代表的两院院士及科技界名人。有以蒋南翔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校长。学者教授不胜枚举。 本馆共分教授厅,海外厅,导师厅和院士厅四个展厅,请大家随我逐厅参观。 我们告别了科教名人馆,下面要参观的是历史名人馆。历史名人馆分为宰相厅,状元厅,将军厅,进士厅,群贤厅和侨寓厅等六个厅。 根据宜兴归径骆驼墩考古发掘报告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宜兴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点燃了文明之火。千百年来,在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宜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羡历史文化”。许多杰出人物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进士厅”。从隋朝开始,中国实行科考制度。从唐朝开始,宜兴见于史籍记载的进士就有385人。这对于当时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小宜兴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尤其突出的有宋代佘中,邵刚,邵材“一邑三魁”的盛誉;明代曹家父子进士,杭家兄弟进士的荣耀;清代储家“五凤齐飞”,徐家“一门三翰林”的美谈等等。请各位细心参观。 “状元厅”。状元,榜眼,探花,是会试中的优秀者参加殿试时皇帝御笔亲点的前三名。宜兴历史上有四人中的状元。而取得榜眼,探花者,取得会元,解元者共有70多人。 状元并非都是“天才”,他们大都是通过刻苦努力才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是宜兴莘莘学子的楷模,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治国之才。 “宰相厅”。宜兴历史上从东汉到明末,共出过十个宰相。这里面还有不少故事。据传说,在周延儒儿童时期,徐溥已是宰相,徐相爷在宜兴城的蛟桥立下了一座牌楼,经过牌楼,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才能通过。小小年纪的周延儒很不服气。有一天,当徐相爷的轿子通过牌楼时,他坐在路中挡住去路,徐相爷问他为何挡道,他说:“你把牌楼建在这儿,将来我的牌楼立在哪儿?”徐相爷说“如果你能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我把牌楼拆了让你。”一句戏言,却激励着周延儒奋发努力,最终也成了宰相。他的牌楼建在当时的文庙前,其用材,气势和体积在全国也属少有,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被毁掉了。 厅中展柜中有详细的资料,如果哪位有兴趣,可以对历史再研究一番。 “将军厅”。宜兴不仅出了许多位宰相,状元和进士,还出了领兵打仗的将军。其中周处是阳羡第一人物,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传遍全国。周处的儿子周 “三兴义兵”,才有了“义兴”的地名。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他都非常神往。还有明朝兵部尚书卢象升,文武双全,久经战阵,在中国历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群贤厅”。宜兴的名人在各个领域都有。许多人虽然没有成为名公巨卿,但他们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同样对社会,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厅展出的12个人,只是众多宜兴贤人中的部分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佛学家,有水利专家,有画家,有书法家,有戏剧家,有词人及词学家等等。请大家细细地参观吧。 “侨寓厅”。宜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名家来宜游览和居住,同时给宜兴留下了许多故事和美谈,也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 据载,秦始皇到宜兴封禅南岳,南岳寺因此而得名;三国时孙皓派司马董朝来离墨山立“国山碑”并封禅中岳;南北朝梁代宜兴太守任昉为宜兴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留下了全国十大钓台之一的“任公钓台”供人参观游览;唐代李蠙,北宋李纲,南宋李曾伯先后寄居善卷寺读书,做官后修饍善卷寺,留下了“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的美谈;宋代抗金名将古战场的遗迹;苏东坡多次到宜兴,还买田置产,办学堂,留下了古迹“东坡书院”,最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送给闸口邵家的西府海棠,至今仍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明代江南四才子中的唐伯虎,文征明等都到宜兴并留下了诗句,文征明还为玉女潭景点写下了“玉潭仙居记”~~~这儿展出的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也许各位还在回味着历史名人馆中的名人故事,故事实在太多了,各位在宜兴其他景点参观游览时还会听到许多。 现在,我们要登“文峰塔”。据《重刊宜兴县旧志》载,文峰塔原名承云塔,明代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造,原址离这儿不远。据风水先生说,按八卦方位看,这儿风水很好,建塔后,宜兴参加科举考试和中举的人会越来越多。明代是我市科举考试的鼎盛时期,全宜兴考中的进士有136人,担任宰相的就有6人。承云塔是明代宜兴历史文化兴旺发达的象征和重要标志,是宜兴历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是宜兴人民的骄傲。文峰塔塔高九层,108米,总用地面积2950平方米,为汉唐风格的四方塔,古朴典雅,是整个公园的制高点,晚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是一座通体透明的七巧玲珑宝塔。塔内配置了电梯与步行楼梯,各位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电梯还是步行,在塔内,大家可以领略宜兴的历史,民间故事,名胜古迹和历代名人事迹。登高远望,可一览我市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 我们下面要参观的是文艺名人馆,馆内分为四个厅。 “美术厅”。宜兴既是“教授之乡”,又是“书画之乡”。宜兴人在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画坛及现代美术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著名的有徐悲鸿、吴大羽、吴冠中、钱松岩、徐明华、范保文、芮金富等。 “文艺厅”。本厅介绍了21位新闻界,电影戏剧界,器乐界名人以及作家,学者,诗人,还有一位中国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第一人储南强先生。 “陶艺厅”。宜兴是中国的陶都,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巳开始制陶。制陶历史之长,陶瓷品种的齐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造缸先师”范蠡,到第一位紫砂壶名家供春;从东坡提梁壶到第一位制壶女艺人杨凤年;从邰大亨的一壶换一命到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妙的传说。以紫砂陶、均陶、精陶、美彩陶、青瓷“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奠定了陶都的基础。从古至今名师辈出,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众多名师中的一部分。 我们刚才参观了三馆一塔,经过了二园,现在要经过蔷薇园,完成整个公园的游览。 各位游客,公园的游览到此结束了,讲解过程中有不当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的配合,欢迎再次光临龙背山森林公园。 最后,祝大家一路平安,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C. 宜兴竹海导游词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之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
宜兴盛产竹,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称。竹海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
竹海风景区处于竹的海洋中心,万亩翠 竹随山势起伏,好似波涛翻滚,绵流不绝,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是我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一日之内,四季之间,奇趣天成。主要景点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凌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等等,或气势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离,各具特色。
D. 宜兴森林公园的推荐词 不是导游词 200字
宜兴市林场(宜兴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宜兴城区近15Km,创于1950年3月。全场现有总面积327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3191公顷,森林覆盖率 97%。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有164科,491属,属中亚热带北缘地带性植被,有国外松398.47公顷,杉木350.42公顷,黑松210.68公顷,马尾松1016.43公顷,栎类31.93公顷,毛竹671.55公顷,淡杂竹18.13公顷,杂阔219.89公顷,其他225.58公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200余种。 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同意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有江苏省省级小黑沟、龙池自然保护区和江苏抽水蓄能电站以及多处历史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投资条件及环境极好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市西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400公顷,分为南部篙山和北部铜官山两大块。山系属于天目山余脉,主峰铜官山海拔521米,为苏南第二高峰。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由于受中亚热带气候影响和加强了保护,森林覆盖率达92%
E. 宜兴陶瓷博物馆风景区导游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宜兴陶瓷博物馆坐落在丁蜀镇。陶瓷博物馆,分10个展区展出。集紫砂陶、均陶、青瓷陶、精陶、彩釉陶、园林建筑陶等精品万余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宜兴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三千多平方米。馆舍依山而筑,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制作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性陶瓷博物馆。
馆内藏品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发展历史的演进轨迹,各类极具学术和历史价值的陶瓷制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馆内常年陈列着8000余件陶瓷产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系统反映了宜兴陶瓷的灿烂文化和发展轨迹。全馆内设有紫砂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和十多个陶艺工作室。并有古陶、名人名作、紫砂陶、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艺术陶瓷、世界陶瓷和国内陶艺等十六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向游客展现着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牌坊在古陶馆,分时期以资料为主陈列了宜兴区域内出土的汉代印纹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艺珍品,展现了宜兴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的紫砂“黑衣回纹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珍藏着制陶艺人稀世佳作的名人名作馆,里面的艺术品件件都是巧夺天工,各有风采。是宜兴陶艺精品、名品的集中体现。其他的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陶展厅全是陶瓷艺术的海洋,那质朴的紫砂、端庄的均陶、典雅的青瓷、绚丽的精陶、别致的美陶,可谓是百花齐放、群芳争艳,别一番陶艺的景象。
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无数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品种,展示了宜兴的风采和凸现了陶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它始终是宜兴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多年来,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积极发挥了展示、传播保护、研究的功能,多次承办了国内外的大型活动,接待了无数的国内外重要来宾。作为宜兴重要的文化载体,目前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的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详情: 古陶馆陶器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据考证,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宜兴的先民们就从事农业耕作和制作陶器,宜兴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富有陶瓷原料资源,具有发展陶瓷生产的良好条件。至汉代(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时已成为江南的制陶中心,烧造釉陶、灰陶和红陶;两晋时期(265—420年)青瓷生产颇具规模,成为青瓷主要产地之一,窑址达十六处;宋代(960一1279年)宜兴陶瓷的生产区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汤渡(今丁蜀镇)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一1911年)生产规模扩大,“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数千年的制陶史从末中断.生产技艺日益精湛,享誉海内外。
宜兴素以“陶都”著称于世,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这里陈列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均为境内发现和出二卜,反映了宜兴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尘的轨迹,从中我们领略到其卓越的制作意匠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陶馆
宜兴精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的陶瓷新品种,兼有陶和瓷的特点,堪称陶中精品。
精陶制品呈色稳定,和谐悦目,具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精陶产品以成套餐具、茶具、咖啡具为主,还有盘、瓶、文具等陈设实用工艺品。其中的精炻器产品更具特色,造型简练,装饰明快,材质优异而畅销国际市场。
精品馆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质文明史,而宜兴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辉煌的陶文化发展史,尤其从明清时期开始,紫砂陶器的盛起与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参与和具有文化特征的产品使宜兴以独特风貌蕴育了它陶都的地位。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在制造生活用品时不仅仅满足了实用,同时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装饰的美观,追求悦目的并具文化气息的感官效果,开始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质朴和温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紫砂器古朴端庄的造型,书法、绘画、金石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装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宜兴陶瓷品种,是这种形式的延续和升华.
陈列在这里的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珍品,是宜兴陶瓷文化的缩影和见证,历史的沉淀和当代的名匠名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让我们来领略先人的智慧、大师的风采、名人的佳作和瞻望宜兴陶瓷的未来。
均陶馆
宜兴均陶,即均釉陶器,又称“宜均”。宋代(960一1279年)就以独特的制作工艺、端庄的造型和富有特色釉色著称于世。史上记载的名窑有明嘉靖、万年间欧子明的“欧窑”和清乾隆、嘉庆年间葛明祥、葛源祥的“葛窑”。均陶之美,首在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数十种,以蓝均最为珍贵。
堆花工艺西晋时(265—316年)已有出现,唐宋时期(618一1279年)极盛,明清时期(1368一1911年)融入均秈陶器,相得益彰,创造了宜兴特有的陶瓷工艺品。均釉堆花陶器主要以园林庭院实用陶器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工艺特色。
美彩陶馆
宜兴美彩陶即宜兴美术陶瓷和彩釉细陶,属陈设艺术陶瓷,是在汲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瓷艺术新葩。以雕塑、花瓶、灯具、壁画和其他实用工艺品为主,釉色丰富,装饰绚丽典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青瓷馆
宜兴青瓷生产始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到两晋(265—420年)时期,烧造技术已相当纯熟,隋唐时(58l一907年)品种较多,产量较大,工艺曰精。
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宛若碧峰翠色,犹如一湖青水;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具有传统特色和极富时代创新的各种产品反映了宜兴青瓷突出的成就。
紫砂馆
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960—1279年)中期,紫砂壶的大量出现则始于明代中期(1488—1620年),除壶以外,主要品种还有岔、瓶、文具、雕塑等。
紫砂属无釉陶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胎体物理性能与其他陶器也有所不同,具有适当的透气性,且冷热骤变不易炸裂,用其制作的壶泡茶,可以使茶的纯香得到最佳的发挥。
紫砂壶的兴起是缘于文人阶层,逐渐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它讲究造型和实用功能,装饰镌以书画或以象尘塑器,且留有作者印款。是宜兴特有的陶器工艺品。
F. 宜兴竹海的导游词怎么写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之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宜兴盛产竹,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称。竹海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竹海风景区处于竹的海洋中心,万亩翠 竹随山势起伏,好似波涛翻滚,绵流不绝,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是我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一日之内,四季之间,奇趣天成。
主要景点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等等,或气势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离,各具特色。镜湖内还存活着大量十五亿年前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宜兴是我国重要的毛竹产区之一,有竹林18万亩,来到山区竹乡,但见竹海茫茫,无边无际,那重重叠叠的翠绿依山就坡,春风徐来,形成一层层铺景叠翠的波浪。自然成画,夏日当空,绿影铺地,秋雨飘洒,冬雪初萁。浓装淡抹,分外俏丽。 宜兴南部湖父、太华等山区,盛产毛竹,有12000公顷竹林,是江苏最大的毛竹产地,素有“竹海”之称,著名的有“省庄竹海”、“太华竹海”等,“竹海”内曲径幽幽。登山眺望,碧波起伏,习习风生。春来嫩笋破土,茫茫竹海更显无限生机。
竹海风景区以一望无际的浩瀚毛竹景观为主体,以清丽脱俗、风光绝胜的“竹海镜湖“为衬托,景区有别具一格的门楼服务区、镜湖揽胜区、水景瀑布区、竹海茶楼品茶区、翡翠长廊区、小海、中海观景区、夕照寺区等功能区。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山连山,峰接峰,满眼翠竹层峦叠翠。
G. 宜兴灵谷洞的导游词
宜兴灵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28公里的王家坞灵谷山(石牛山)南麓,今阳羡茶场内。距张公洞仅6公里。全洞面积8160平方米,游程1113米,有上、下两个洞口,洞内有大小高低与钟乳、石笋各有异趣的石厅七个,分隔贯穿,脉络相承。
H. 关于宜兴的风景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宜兴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导就行了,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尽情的欢乐的度过这一天。
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千万要记住,不要乱扔垃圾!!!
I. 宜兴竹海风景区导游词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之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宜兴盛产竹,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称。竹海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竹海风景区处于竹的海洋中心,万亩翠 竹随山势起伏,好似波涛翻滚,绵流不绝,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是我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一日之内,四季之间,奇趣天成。主要景点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凌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等等,或气势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离,各具特色。镜湖内还存活着大量十五亿年前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宜兴是我国重要的毛竹产区之一,有竹林18万亩,来到山区竹乡,但见竹海茫茫,无边无际,那重重叠叠的翠绿依山就坡,春风徐来,形成一层层铺景叠翠的波浪。自然成画,夏日当空,绿影铺地,秋雨飘洒,冬雪初萁。浓装淡抹,分外俏丽。 宜兴南部湖父、太华等山区,盛产毛竹,有12000公顷竹林,是江苏最大的毛竹产地,素有“竹海”之称,著名的有“省庄竹海”、“太华竹海”等,“竹海”内曲径幽幽。登山眺望,碧波起伏,习习风生。春来嫩笋破土,茫茫竹海更显无限生机。竹海风景区以一望无际的浩瀚毛竹景观为主体,以清丽脱俗、风光绝胜的“竹海镜湖“为衬托,景区有别具一格的门楼服务区、镜湖揽胜区、水景瀑布区、竹海茶楼品茶区、翡翠长廊区、小海、中海观景区、夕照寺区等功能区。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山连山,峰接峰,满眼翠竹层峦叠翠。拥有奇竹、奇水、奇树、奇石、奇洞、奇花的竹海风景区宛如一道清凉世界的绿色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翠竹青青,溪流淙淙,翠鸟声声,绿荫茶座,凉亭小桥,幽廊古寺┄┄游人至此,莫不有步入世外桃源之感。 游兴所至,令人没齿难忘。
⒈在竹海风景区出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脆蛇蜥” [脆蛇蜥”,属于濒危野生动物,系我国较为原始的因长期穴居而导致四肢退化的蜥蜴物种!据了解,“脆蛇蜥”在江苏省仅见于宜兴山区。
⒉竹海镜湖见--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出现时间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亿5千万年前,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雪竹
苏南第一峰
竹海山
竹海烟云
镜湖雪景
镜湖泛舟
观瀑阁
翡翠长廊
竹海探游
竹林掩映
玉宇琼阁
竹报平安
瀑布
湖光竹影
月宫娑婆
寂照寺
太湖第一源
黄塔远眺
J. 宜兴善卷洞导游词
给你一写资料,希望能够帮助你!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
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
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西藏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近于一只老绵羊。按习惯,马年过去即迎来羊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副对联:“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副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平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平台中间,栾平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整个山洞是由两棵梅树支撑起来的,请看右侧这棵由上、下两截所组成。这棵梅树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经过几万年的生长,终于长到一起来了,中间有明显的连接痕迹,称为“万古双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这只小熊猫自从来到善卷洞后感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很适合它,就在此长期隐居,再也不愿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盘古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叉开,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盘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 ,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平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摄氏23度的气温。
上洞游览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荣毅仁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说来,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
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时,非常感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外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文革”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复书于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没病的更加康键。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今天外面是晴空万里,没有下雨的样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兴的话,不如下雨天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诗意。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咪咪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在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来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这座棕亭取名为“滤心亭”,此处不失为一处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水洞水晶宫。
在右边石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这种钟鼓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迹,上面接连不断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头撞击在石钟上就会奏出美妙而又动听的乐章,假如把中洞的狮象比作仪仗队的话,那这里就是乐队了。
上洞的荷花品种不凡,花开在上洞,三结莲藕却结在下洞,边上还有南瓜、西红柿。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李蠙立即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
中国人民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蠙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哄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
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在座的有几位已经忍不住想坐船去看个究竟,下面,各位就随我坐小船来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们,请坐稳了,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水洞。
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近5米,前面滴水莲蓬头,各位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千万不要撞个大包带回去作留念。“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浆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
“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四千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五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朝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
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
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称的蒋叔南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乃是唐代太宁、凤翔节度使李蠙所书。碑后侧上方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对面“蝶亭”,依岩而立。过去,在这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观蝶节”。这一天,千百对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 ”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好,让我们千别梁祝,穿过长廊,再访三位古人。“三生堂”,里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须,一式一样,右手都握着一卷书。他们是什么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写“碧鲜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纲;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读书,后来做了大官又都出钱整修寺庙,又因他们三人都姓李,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一人转三胎,就塑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神像。有一副对联讲得很形象:“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
我们从善卷洞门楼进来,从善卷古寺的山门“华藏门”出去,整个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条街,向西行不远处是号称“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
祝好!